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死后留给建文帝锦囊,建文帝为何不用?

朱元璋死后留给建文帝锦囊,建文帝为何不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707 更新时间:2023/12/9 9:27:42

说起明朝,大家都会想到明朝的那些奇葩皇帝,好战分子、爱玩爱吃爱女色等,在这里就不细说皇帝们的奇葩行径了,明朝从前期的国力强盛、政治清明发展到中后期,国力衰弱,政治腐败,有些皇帝不作为,任由阉党势力权倾朝野。即便有些皇帝头脑清醒,想要整治朝政,复兴国家,但他们都没有前期几位皇帝的魄力,比如朱元璋朱棣,正是这两位皇帝,为后世子孙的挥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很难想象明朝的开国皇帝曾经是一个放牛郎,还做过和尚,在他登基为帝后所施行的一系列改革变法其实可以看出自民间长大的经历影响着他,平定天下后,采取轻徭薄赋,整顿吏治,惩治贪官污吏,或许是他从小就认识到了贪官污吏带给百姓们的剥削压迫,所以对于违法官员的惩治,毫不手软。

还有他对当年一同打天下的兄弟的所作所为,也可见一斑,出身卑微,没有接受过良好、系统教育的朱元璋或许是害怕功臣篡权夺位的。他虽大封功臣,但也对功臣有所猜忌,害怕他们居功枉法,图谋不轨,后来却有大臣越过礼法,为非作歹,于是朱元璋借此兴胡惟庸案和蓝玉案,清理权贵和不法功勋,受到株连的有数万人,是轰动一时的大案,也是历史上的大案。

通过打击权贵功臣,朱元璋加强了手中的皇权,一时间他的威严不容挑衅,人心惶惶。其实他大杀功臣的一个原因也是为了皇孙朱允炆将来能够更好的统治,皇孙对于治国还没有太多的经验,所以朱元璋是在为皇孙铺路。太子朱标曾是祖父心中的最佳人选,他是嫡长子,性情温和有教养,在众位皇子之中,由他继承皇位,不会引起太多的异议,但奈何朱标早逝,留下了儿子朱允炆。

他的早亡打破了朱元璋心中的计划,只能重新考虑皇位的继承人员,按理说是要从儿子中挑选人的,但他偏偏选了孙子,这是历史上很少见的。另外,四皇子朱棣的军事才能突出,勇武非凡,但朱元璋考虑到国家利益,朱标在朝中和皇子中的威望非常高,若是他不死,那么皇位就是他的,可现在朱标早逝,所以朱元璋便想着直接封朱允炆为皇太孙,而且朱允炆和他父亲的性格还是很相似的,确定他的接班人地位。

这样一来,让朱棣心中不服,他是朱允炆的长辈,是四叔,他为国家立下过赫赫战功,可侄子却根本没有经历什么,只是皇室中温养出来的花儿,不适合做睿智果决的皇帝。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继位,朱棣虽不服,但他没有什么大动作,反而是剑文帝为了巩固皇权,下旨削藩,于是朱棣打着“清兵侧”的名义起兵攻打简文帝,史称“靖难之役”。

其实朱元璋生前也预料到了这样的局面,因为他清楚自己的儿子朱棣有着很大的心思,同样也有着匹配的野心,他虽然能为皇孙铲除开国功臣,但他无法对自己的儿子下杀手,可日后朱允炆身边没有人可以压制造反的朱棣,因为大部分的重臣都被他清理掉了,两难抉择之下,他为朱允炆留下了一员猛将,奈何危机到来之时,朱允炆没有妥善任用此人。

此人名叫耿炳文,他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当年他的父亲耿君用跟着朱元璋渡过长江,屡败张士诚,立下累累战功,官至管军总管,父亲战死后,耿炳文继承了父亲的官职,率领父亲的军队为朱元璋继续立下战功,屡次打败张士诚的军队,历任总兵都元帅、大都督府佥事等职,后来跟着常遇春、徐达攻打大同、陕西等地,屡立战功。在朱元璋大封之时,他被封为长兴侯。

在朱元璋清理开国功臣时,他并未被处死,而是被留给了朱允炆,果然朱棣起兵叛乱时,于是耿炳文被任命为征虏大将军,率领30万大军讨伐朱棣,此时的他已经六十五岁了,但勇武不输当年。

耿炳文虽然骁勇善战,但朱棣这边的将领更为狡猾。而虽然《明史》记载耿炳文率领军队三十万,其实只有十三万,在步兵排阵上,也稍有疏忽,给了朱棣军队可乘之机。

时值中秋,耿炳文的军队先锋9000人驻扎在雄县,刚刚安顿下来,没有多少防备,遭到朱棣军的突然袭击,先锋九千人全部被杀。潘忠等率军来增援,过月漾桥时,遭到伏击,落入水中,潘忠、杨松都被俘。两位大将宁死不屈,最终被杀。于是莫州失守。耿炳文率领十万大军,分离突围,全部渡河转移成功,凭借坚固城池驻守,坚守不出。

此时耿炳文尚有十万大军,凭着他多年的军事经验,朱棣想要取胜并不容易,耿炳文老成持重,他所预料得不错,朱棣此时已经打算撤兵,而建文帝到底是太年轻,他听说之前耿炳文败了,有点按捺不住,在太常卿的撺掇下,以李文忠之子曹国公李景隆为大将军,乘坐驿车前来取代耿炳文。而朱棣的军队已经于一天前撤离。

贸然更换主帅,让朱允炆这边的战事更加不利,这一消息让朱棣很高兴,他知道自己得胜的运气来了。果然在李景隆的带领下,丧师数十万,他贸然开城迎敌,最终导致南京失守。

若是朱允炆没有换人,以耿炳文守城不出的策略,朱棣想要一时攻下城池,是不大可能的,李景隆的轻率冒进,给了朱棣可乘之机,最终反败为胜,南京程失守,朱棣顺利登基。

最终朱棣造反成功,登基为帝。不得不说朱元璋还是很有眼光的,奈何朱允炆的经验实在是少,不懂的用人,根本对付不了老谋深算的朱棣。朱棣继位后,第二年耿炳文遭到了刑部尚书郑赐、都御史陈瑛的弹劾,从而畏罪自杀,令人唏嘘不已。虽然耿炳文是自杀,但有谁说,不是朱允炆的反复和多疑,将他杀死的呢?

所以,有人认为,如果朱允炆能够相信老将耿炳文,不擅自更换主帅,朱棣就不会直取南京城,明朝也不会易帝,你们是怎么想的呢?

标签: 朱元璋明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后世如何评价刘洎?有哪些与刘洎有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风云人物

    刘洎,字思道,唐朝时期宰相,南梁都官尚书刘之遴曾孙。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洎出身于南阳刘氏。隋末曾为萧铣政权的黄门侍郎,降唐后历任南康州都督府长史、给事中、治书侍御史、尚书右丞、黄门侍郎、侍中,封清苑县男,以直谏著称。刘洎在立储之争时支持魏王李泰,并在太宗东征时辅佐太子李治

  • 三国最苦命的诸侯,刘璋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璋,东汉,风云人物

    三国时候割据称雄的远不止三个,光是姓刘的省级行政长官(州牧),就有益州牧刘焉(后有其子刘璋)、荆州牧刘表、扬州牧刘繇、幽州牧刘虞,但是这些皇帝的同宗,不但没有起兵勤王救驾,反而趁着本家皇帝被董卓李傕郭汜曹操等人挟持着四处流浪的时候,纷纷占山为王,当起了土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那个幽州

  • 朱瞻基在位期间,在政治方面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风云人物

    朱瞻基,即明宣宗,号长春真人,明朝第五位皇帝、书画家,在位共十年。他是明成祖朱棣之孙、明仁宗朱高炽长子,生母是诚孝张皇后。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朱瞻基生于北平燕王府。幼年聪颖,深得祖父朱棣喜爱。永乐九年(1411年),册立为皇太孙,多次跟随明成祖朱棣征讨蒙古。洪熙元年

  • 历史上真实的胡善祥,与影视剧中的形象有何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风云人物

    古装剧《大明风华》播出后,胡善祥这个名字让很多非历史爱好者知道了。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我们先看看胡善祥在《大明风华》中的人物形象:胡善祥是建文帝旧臣御史大夫景清的小女儿,由于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在南京城陷落的当天,景清与夫人遇难,胡善祥的姐姐若薇被副将孙愚收养,自己被

  • 如果在华容道上关羽杀了曹操,会是什么样的后果?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关羽,三国,风云人物

    “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是世人皆知的一个故事,《三国演义》中的重点篇章。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华容道上,若关羽真杀了曹操会怎样?这三大后果,谁也承担不起据史学家的说法,在真实的历史中,曹操在赤壁是败给了上天,败给了瘟疫。但是如今我们要讨论的是演义。走进演义,关羽

  • 他是司马懿的父亲 他对于曹操来说是伯乐还是绊脚石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操,司马防,风云人物

    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东汉末年的颍川名门"司马氏"的代表人物,他和曹操的交集,是从曹操20岁开始的。曹操是太尉曹嵩的儿子,但是由于祖父曹腾是宦官出身,所以在当时属于“寒门”,故而少年的曹操很是奋发图强。他酷爱读书,经史典籍广泛涉猎,尤爱读军事著作,且在诗歌、书法、音乐方面天赋独具,几可与名家媲美,武艺

  • 武则天跟李世民为什么没有孩子?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武则天,唐朝,风云人物

    众所周知,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特别的女性,她一生经历了父子两大君主,谱写了一段曲折的传奇性的宫廷史。武则天的与众不同主要体现以下三大特点上:一是长相美。武则天天生丽质,肌肤如玉,回眸一笑百媚生,可称为倾国倾城。这也是她入宫的“敲门砖”,同时也是迷倒李世民和李治的法宝。二是智商高。武则天不但冰雪聪

  • 黄帝的妻子是谁?嫘祖和嫫母谁才是黄帝的妻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上古,黄帝,风云人物

    嫘祖是什么人?她是西陵氏之女,是黄帝的妻子,也是颛顼帝的祖母。上古时期,由于嫘祖心灵手巧,被众人推荐为西陵氏族的首领,被大家尊称为王凤。黄帝听闻西陵氏,慕名而来。见到美如天仙的嫘祖后,黄帝将她娶为自己的正妃。嫘祖从蜘蛛网中得到启发,用蚕丝织出了衣裳。在神话传说中,嫘祖是养蚕缫丝之母。嫘祖是远古时代杰

  • 张鲁为什么宁愿做奴隶也不愿做刘备的座上客?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鲁,三国,风云人物

    得知孙权不宣而战,刘备决定有必要教训一下孙权。但得知曹操进军汉中的消息,刘备心下却并不以为意。蜀道难,曹军想要打通入蜀的北钥汉中,太过困难。只是世事难料,刘备没有想到,曹操在挺过最初的困难之后,军事进展神速。建安二十年七月,率军挺进至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张鲁见曹操大军打上门来,决定举汉中郡降附。

  • 为什么忽必烈第一次去日本探险失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忽必烈,风云人物

    我们必须熟悉元世祖忽必烈侵略日本的故事。伴随着荒凉的神风,元朝终于将日本置于帝国控制下的野心幻灭。的确,元帝国和日本在军事技术和军队实力上有很大的不同。所以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蒙古人要去日本?为什么两次探险都失败了?让我们从第一次开始。这个时代可以追溯到元朝的第二年,当时Kublai Khan在元朝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