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谋朝篡位第一人,朱棣为什么能够成功?

谋朝篡位第一人,朱棣为什么能够成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06 更新时间:2023/12/6 2:43:14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朱棣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从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农民起义至今,中国历史上有数千次的农民起义或是王侯将相间的夺位之争。这些人物和事件都深刻的影响,甚至改写着后世的历史走向。

而在明朝最初的几十年里,就有这么一位王爷,他本可以位极人臣,一生荣华富贵,做一个太平盛世的藩王。奈何皇帝刚上位就要实行“削藩”,先后削掉了周、湘、齐、代、岷等五个藩王。

其中下场最好的是贬为庶人,收监入狱,最坏的是被逼全家几十口闭门自焚而死。可谓是令人心惊肉跳,闻”藩“色变了。此时惊恐万分的他即便装疯卖傻以求自保,却仍旧被皇帝猜忌,下一个就决定拿他来开刀。

他不愿坐以待毙,被迫奋起反抗,历经三年多的艰难奋战,最终以弱胜强,谋反成功,取而代之,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谋朝篡位成功的藩王,他就是明成祖朱棣。

那么,在中国华夏文明纵横五千年的漫长岁月里,各朝各代谋反的藩王那么多,却为什么唯独只有朱棣能够成功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朱棣自身高超的军事才能

朱元璋一生共有26个儿子,其中大多数都是庸碌无为之辈,最有军事指挥才能的就是四子朱棣了,因此,在洪武九年(公元1377年),朱棣就藩于北平,镇守明朝北部边疆,此时的元廷虽已被灭,但蒙古人的势力依旧不小,时常劫掠边境百姓。

朱棣到任后,先后两次大规模深入漠北,追杀北元的残余势力,在战争中练就了一身领兵打仗的好本领,同时也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威望。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他振臂高呼,发起“靖难之役”初期,能快速将北平周围,数万北方将士笼络在自己麾下的原因。

以及后来,登上皇位之后,在身边没有合适的人选领兵北伐时,他在位的22年里先后御驾亲征,讨伐蒙古,还都打胜了,由此不难看出,朱棣就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将星,最夺目的军事统帅。

建文帝性格软弱,决策失误

“靖难之役”爆发之初,朱棣虽顶着燕王的封号公然对抗朝廷,但当时手下的将士实在少得可怜,不得已只得亲自挂帅,为鼓舞士气,冒着箭雨带头冲锋陷阵,多次被数倍于己的南军(朝廷的军队)所包围,却又能多次脱险,逃之夭夭,并非是朱棣运气好。

而是建文帝朱允炆一再下旨,命令前方将士“毋使朕背负弑叔之名”(不要让我背负上杀害叔叔的千古罪名),南军将士带着这样的旨意去“围剿”朱棣,谁又敢伤害他分毫呢?就怕哪一天,他们叔侄二人重归于好,这时再来个秋后算账,那就冤死了!

古往今来,藩王谋反的人不在少数,但像建文帝朱允炆这样下达如此“妇人之仁”的旨意来“平叛”的君王,还真没有第二个了。

建文朝无良将可用,以致用人不当

朱元璋在位的31年里,洪武朝(朱元璋的年号)在历经了“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桓案”,“蓝玉案”等四大惊天大案之后,朝堂之上已经被血洗了一空,且诛连甚广,曾经的开国功勋们,都被以各种理由杀害殆尽,可谓是国中无能人,朝中无良将的地步了。

等到建文帝接过皇帝宝座,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削藩”逼反朱棣之时,再放眼此时的朝堂,已经找不到一个能力挽狂澜的领兵大将了,这时的建文帝是非常无奈和绝望的。

不得已,一筹莫展的他只得听信齐泰黄子澄等人的建议,任命官二代李景隆(其父李文忠是开国功臣,一代名将)为三军统帅,统兵50万进攻朱棣的北军。

结果“虎父无犬子”这句话被打脸,李景隆大败,折损数十万大军,惊慌失措的逃回京城,其罪可诛,建文帝却不予追究,也是太过于仁慈软弱了。

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北军将京城团团围住,此时建文帝再派李景隆与朱棣谈判,希望可以划江而治。

朱棣于是私下贿赂李景隆,许以高官厚禄,密使他作为内应,结果,李景隆竟真的大开城门,放朱棣进城,建文帝悲愤交加,放火烧宫,自此下落不明。其用人不当,自尝苦果,令人唏嘘不已。

朱棣运气好,关键时刻能把握战机,扭转战略格局

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李景隆率领的50万大军与朱棣的北军在白河沟遭遇,双方随即摆开阵势,展开厮杀。由于南军人数众多,且准备充足,开战不久北军就处于劣势。

为了挽救不利的北军,朱棣冒着箭矢和飞石,身先士卒,带头冲入敌阵,连斩南军数员大将,却也吸引来了更多的南军将士围攻,不一会儿就被敌军团团围住,朱棣三次换马,弓箭射完了,佩剑也砍折了,左冲右突,仍旧不得脱身。

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其子朱高熙率数千精锐骑兵冲入敌阵,奋力死战才把朱棣救了出来。可此时朱棣虽然暂时安全了,但南军却越战越勇,北军将士惊慌失措,渐渐抵挡不住。

为了鼓舞士气,朱棣再次冲入敌阵,正当他竭力死战,与南军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突然由北刮来阵阵大风,吹得南军将士真不开眼,还把李景隆的帅旗给吹断了,这在古人看来可是不祥之兆啊。

就在南军将士被突如其来的“妖风”整得人心惶惶,不知所措的时候,朱棣趁机命令士兵借着风向用带火的箭矢射向南军,顿时,南军阵脚大乱,互相践踏,向后溃逃,北军趁势掩杀。眼见兵败如山倒,统帅李景隆再次上演他的逃跑绝技,抛弃大军,独自逃命。

此战也成为了战略格局的转折点,自此,朱棣的北军由防御态势转为进攻态势。

自身力量不足时,能运用手段,胁迫宁王借兵

朱权是朱元璋的第十七个儿子,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被封为宁王,封地在大宁(今内蒙古的宁城县)为战略要地。他坐拥8万大军镇守边关,尤其是麾下的“朵颜三卫”(由投奔明朝的蒙古人组成的三个卫所的军队)更是一支精锐之师。

建文元年,刚起兵不久的朱棣深感自己的实力不足,完全无法以北平府一地对抗全国,因此他很快盯上了离他最近的宁王。

于是朱棣佯装兵败逃到大宁府,求朱权救助。朱权念及兄弟之情,仅放朱棣一人一骑入城,见到弟弟后,朱棣开始了他的表演,他握着朱权的手大哭起来,说自己完全是被齐泰,黄子澄(建文帝的宠臣)之流陷害,起兵纯属被逼无奈,只求自保而已,希望弟弟能够代他起草奏章向皇帝谢罪。

影视剧照朱权朱权表示答应,于是对他放松了警惕,朱棣在大宁府住了好几天,期间,他暗中勾结朱权的三卫部长及诸位高级将领,重金贿赂,个个许以高官厚禄,还密令自己的亲兵卫队埋伏于城门外,以为策应。

待一切安排妥当后,朱棣即告辞离去,并骗朱权送自己出城,由于毫无戒心,所以只带了少量的随从出城相送,没想到突然被朱棣的卫队所挟持。

为了降低朱权的抵触心理,也为了让他甘心为自己效力,朱棣许诺他——事成之后,平分天下!哼,这种鬼话朱权当然是不相信的,但迫于当时的不利形势,为了保命,只得勉强答应借兵,协助他谋反。于是,朱棣兵不血刃的得到了8万多精锐之师,大大增加了他的军事实力。

所以说,朱棣之所以是历史上唯一能够谋朝篡位成功的藩王,正是在那个由他老爹朱元璋为皇太孙量身打造(老朱知道他的孙子不是那些功臣名将的对手,所以在临死前为他扫除障碍)的特定历史背景下,由于朱棣自身的才能以及这些外在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成就的。对此,你又有什么看法呢?

标签: 朱棣明朝

更多文章

  • 糜芳为什么要投靠东吴 除了关羽外还有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糜芳,东吴

    还不知道:糜芳投奔到东吴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关羽素有忠义之名,在后世更有人为其建庙立祠,日日香火供奉。可是还有一个历史真相,那就是关羽在生前也曾树敌无数。这里说的敌人,并非东吴、曹魏等地对刘备虎视眈眈的人。而是关羽身边的部下,或者是其他将军。听到这里可能会觉得有

  • 揭秘:宋朝最出名的文人苏轼有什么风流韵事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苏轼,北宋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苏轼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中国历史上才子佳人的故事很多,宋朝尤为多。宋朝文人携妓、喝花酒,似乎是常事。比如大才子柳永和青楼歌姬的故事人尽皆知,他最后去世,连安葬费据说都是歌姬们凑钱。还要晏殊的儿子晏几道。晏几道曾经迷恋朋友家的歌女,写了一首《鹧鸪天》,感动涕泪

  • 许洞:科学家沈括的舅舅,揭秘其生平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许洞,北宋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许洞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中国历史上的宋朝是一个很特别的王朝,出了不少的名人和奇人轶事。我们耳熟能详的有苏轼、王安石、欧阳修等等,都是出自这个时代。当然,这些都是知名度很高的,其实,还有一些人,他们的知名度虽然不高,但很有才华,也留下不少故事。比如许洞。许洞我

  • 李清照的文字功底有多深厚?她有哪些有名的词?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清照,宋朝

    李清照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自古才女也不少,能有美貌的女人,又有才华的并不多。能称得上千古第一才女公认的那就是李清照了。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非常杰出的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人,后人有“千古第一才女”的美称。李清照出生书香门第,从小在良好的环境下,打下深厚的文学功

  • 连立三帝的跋扈将军梁冀是什么下场?最终还是走向了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梁冀,汉朝

    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连立三帝的跋扈将军梁冀是什么下场?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东汉是一个存在感很弱的朝代,前有西汉武帝远征大漠的光辉战绩,后有三国时代的群星闪耀。提到东汉貌似除了开国的位面之子光武帝刘秀和亡国之君汉献帝刘协之外,貌似就没有了让人记忆深刻的地方。究其原因,东汉好像陷入了一个怪

  • 入关中后的项羽,为什么会定居在彭城?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项羽,秦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项羽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话说项羽在鸿门宴上捉放刘邦后,随及带领四十万革命军浩浩荡荡地进入了咸阳。随及项羽当机立断,下令做了三件令人意想不到的大事。第一件事:大屠杀。项羽下令杀死了已经归降的秦王子婴,杀光了秦朝宗族,杀死了秦朝老将旧臣,杀死了许许多多无辜的人。一时间,咸

  • 一般来说皇帝死后才有庙号 魏明帝曹睿却是一个例外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魏明帝,三国

    对魏明帝曹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庙号是中国古代给有作为的皇帝死后上的尊号,供后世祭拜,一开始只有非常有作为的皇帝才有庙号,比如西汉14个皇帝(含少帝刘恭、废帝刘贺),有庙号的只有4位,足见庙号有多尊贵,但汉朝以后庙号开始被滥用,基本上只要当过皇帝就有庙号。汉武帝庙

  • 朱文正是如何凭借一己之力面对六十万大军的?他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文正,明朝

    对朱文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陈友谅和朱文正的这一战,可谓是经典,毫不夸张的说它就是军史上的一个奇迹。朱文正是谁?他的身份非常特殊,和朱元璋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首先朱文正的父亲是朱元璋的大哥朱兴隆,换句话说,朱文正是朱元璋的侄子。当然,朱文正不光是靠关系,他自身的能力

  • 康熙除掉鳌拜是用了一支摔跤队 他们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康熙,清朝

    对康熙除掉鳌拜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智擒鳌拜”,是康熙在皇帝仕途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就是扳倒了鳌拜以后,康熙才真正的成为大清国的皇帝,不再看任何人的眼色行事。此后,平三藩、平葛尔丹,把大清国带到了一个鼎盛时期。而在擒鳌拜的过程中,功劳最大的应该就是康熙亲自挑选的摔

  • 诸葛恪曾权倾朝野,为什么最后会被小人所刺杀?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恪,东吴

    对诸葛恪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倘若说起诸葛亮,世人都会非常熟悉,此人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是蜀国阵营的中流砥柱,也是刘备能够顺利成就一番事业的关键性人物。这样的一个人,其能力自然是常人所难以匹敌的。诸葛亮不仅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重要代表,更是后世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