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睢阳保卫战中,张巡及唐军食人为何还能备受肯定?

睢阳保卫战中,张巡及唐军食人为何还能备受肯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487 更新时间:2024/1/16 12:32:05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睢阳保卫战中的张巡,为啥备受肯定?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安史之乱的睢阳保卫战中,张巡及其率领的唐军先后吃掉了两三万百姓,这一记录得到了各种史料的佐证,几乎是铁板钉钉的真实。

虽然人们常说,合理的结果,不能掩盖过程的罪恶;但对于张巡,这一说法并不适用。在他身上,我们能看到许许多多基层爱国者的影子:

太平盛世时,达官贵人声色犬马、极尽奢靡,张巡身为县令默默无闻、毫无怨言;

当国家、民族面临灭顶之灾之际,权贵有的落荒而逃、有的望风而降,但基层官员张巡却挺身而出,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舍弃自己的性命、尊严乃至名声,掩护了唐王朝的半壁江山。

张巡这样的人,也许会被某些别有用心者嘲笑为炮灰、傻子;但在笔者看来,他不愧为民族脊梁。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公元755年,身兼大唐三大节度使的安禄山率领15万大军反叛,惊动的不仅仅唐玄宗,更有千千万万中原老百姓。

自李世民执政以来,大唐在过去的130多年间虽持续作战,但基本都是主动对外进攻,内地已经好几代人没有经历过战火。因此,安禄山南下时,面对“步骑精锐,烟尘千里,鼓噪震地”的强大边军,“海内久承平,百姓累世不识兵革”,河北州县毫无抵抗之力,地方官要么大开城门迎接敌人,要么弃城逃命,敢于反抗的则迅速被就地杀害。叛军长驱直入,所经过的地方被烧杀抢掠,一片残败萧瑟。

而当时的大唐军事力量,基本都分布在几大边镇。面对危急情况,在中央朝廷层面,唐玄宗急忙征调朔方、河西、陇右等节度使率主力入援;在地方,则先后有平原太守颜真卿、荥阳太守崔无等地方官竭力组织力量抵抗。但面对训练有素、早有预谋的强悍北部边军,唐军节节败退。安禄山没用几个月就打下东都洛阳,兵锋往西直抵关中、往东南逼近富庶的江淮。

第二年,谯郡(安徽亳县)太守杨万石向叛军投降,并下令时任真源县令的张巡出城向西接应燕军。但张巡拒不听命,反而挑选了1000精兵西进,抵达雍丘县迎战叛军。而此时的雍丘县令令狐潮早已投降了敌人,并且扭过头来攻打朝廷军队。

为什么这么多大唐朝廷命官如此轻易的投敌呢?在他们看来,从政为官只是出人头地、攫取富贵的途径罢了;无论为唐朝服务,还是为安禄山卖命,自己所追求的东西都不会受到影响。因此,识时务者为俊杰,不断有官员临阵投地,甚至还成了叛军的凶残爪牙。

接下来,令狐潮与张巡,这两个相邻两县的主政官、知根知底的老熟人,由于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厮杀。

面对令狐潮率领的数万叛军,雍丘县城内的张巡身先士卒,带着两千守军顽强抵抗,甚至还经常趁着对方松懈或者夜深人静之际出城偷袭。双方僵持了60多天,一共打了大小300多场战斗,丧气的令狐潮只好退兵,却遭到了张巡的追击,叛兵被斩俘两千多,令狐潮本人也差点被活捉。

恼羞成怒的令狐潮再度回身围攻雍丘,他甚至抓住机会劝降张巡,但却遭到了对方的嘲讽与羞辱。

又过了40多天,双方仍旧僵持,而此时的长安城已经被攻破,令狐潮再次送信给张巡,说明了当时的情况,并劝其早日投降,不必负隅顽抗。

但张巡仍不为所动,他杀掉6名思想动摇的将官,无视敌我兵力悬殊的困境,继续抵抗到底。

恼羞成怒的令狐潮全力进攻,张巡则见招拆招,双方再度相持了几个月。

在这期间,叛军陆续攻下了周边各城邑,逐渐形成对雍丘的合围之势;张巡见状迅速撤出,往东与睢阳太守许远会师,共同抵抗叛军。

睢阳(河南商丘内)处于睢阳渠要冲,是连接汴水、淮河的枢纽,扼守着通往富庶江淮地区的交通命脉。为了拔下这颗钉子,公元757年起,安庆绪(安禄山之子)派尹子琦率领十几万大军进攻睢阳。

面对强敌,城内守军毫不胆怯,张巡、许远两人密切配合,与将士同甘共苦。敌人虽人多势众,但短期内也无可奈何。一直杀到七月,此时的城内已经面临着粮食枯竭的处境,甚至沦落到吃树皮、茶纸的地步,仅存的1600名守军,个个面黄肌瘦、脸无人色,甚至虚弱的连弓都快拉不动了。

又坚持了些日子,城内只剩下600多将士,有人建议放弃睢阳、往东撤退,但张巡、许远认为:““睢阳,江、淮之保障,若弃之去,贼必乘胜长驱,是无江、淮也。”为了保住江南半壁江山,他们决定继续坚守。

这时,城里的茶纸已经被吃完,于是他们杀掉战马为食;马被杀完后,又到处抓鸟雀、老鼠充饥;而这些小动物也吃完后,张巡毅然杀掉自己的爱妾,许远则杀了家奴,充当士兵的口粮;下一步,则是“括城中妇人食之,继以男子老弱”。但即使这样,城中百姓明白,既然横竖都是死,但绝不能投降叛军,他们淡然迎接死亡,数万百姓的睢阳城,最后只剩下了400人。

没过多久,叛军终于攻进了睢阳城,张巡往西遥拜:“臣力竭矣,不能全城,生既无以报陛下,死当为厉鬼以杀贼!”随后被俘,面对敌人的屠刀,他毫无惧色、慷慨赴死,终年四十九岁。

对于张巡在安史之乱中起到的关键作用,杜牧曾在《上宣州高大夫书》中这样解释:“张巡......以兵九千守睢阳城凡周岁,拒贼十三万兵,使贼不能东进尺寸,以全江淮。”在中原沦为一片焦土的情况下,正是依靠江淮地区源源不断提供的物资,唐肃宗才得以在长安、洛阳军落入敌手的情况下,最终反败为胜、击败了叛军。

因此,当听说睢阳城内发生的事情后,虽然有些朝廷官员指责他们泯灭人性,但大多数官员以及唐肃宗本人,都对张巡高度肯定。后来,唐肃宗追赠张巡为扬州大都督、邓国公,并优待他的儿子。唐代宗唐德宗唐宣宗三位皇帝,也都曾先后褒扬张巡的功绩,甚至将其绘像凌烟阁。

后世历朝历代也给予了张巡无尽的荣誉。宋朝尊许远、张巡为“保仪尊王”、“保仪大夫”;到了清代,则把张巡的塑像请到太庙中,成为四十一位陪臣之一;而我们熟悉的柳宗元韩愈、杜牧、文天祥等文人志士,也都对张巡不吝溢美之词。

人们时常有这样一种心态:身体上享受着牺牲者带来的庇护,口头上却要以所谓的道德优越感指责牺牲者的不完美。这是一种病,得治。

就像司马光愤怒疾呼的那样:“彼颜杲卿、张巡之徒,世治则摈斥外方,沉抑下僚;世乱则委弃孤城,齑粉寇手。何为善者之不幸而为恶者之幸......”和平年代,常把张巡这种老实人压在底层、弃之如敝履;面临国难时,却又把他们当成了救命稻草,推到对抗强敌的第一线。善者的不幸,往往意味着恶人的大幸,这种情况,不能屡屡重演。

标签: 睢阳保卫战唐朝

更多文章

  • 显肃皇后:八年生六子,从才人进封到贵妃只用了四年时间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显肃皇后,北宋,宋徽宗

    她是宋徽宗赵佶的第二位皇后,经历靖康之变时四十九岁,最后五十二岁去世,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您走进显肃皇后郑氏的故事。都说无奈生在帝王家,当皇帝的妃子不容易,当一个窝囊皇帝的妃子更不容易。宋徽宗赵佶窝囊无能,任由妃嫔女儿被金人侮辱,所以说当宋徽宗的后妃和子女是最惨的。显肃皇后郑氏,她一开始是太后身边的女

  • 颜良文丑的实力如何?有一项能力确实少有人及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颜良,三国

    颜良文丑的实力如何。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三国演义》中,颜良和文丑在前期被吹嘘得很厉害,他们二人在讨伐董卓的汜水关之战中第一次被提及,当时颜良和文丑尚未在军中,而关东诸侯麾下的将领又奈何不得董卓麾下的大将华雄,使得袁绍颇为华雄的猖狂而叹息,称如果颜良或者文丑有一人在场,定然能

  • 韩世忠晚年到底怎么样了 韩世忠真的出家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韩世忠,南宋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韩世忠出家,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出家?其实也不算出家,只能说是喜好释、老,因此自号“清凉居士”。韩世忠“出家”主要是看见岳飞父子被“莫须有”处死,心凉,对朝廷彻底失望,选择的逃避方式。“出家”也是韩世忠红颜知己去世,无人陪,苦闷的一种选择。韩世忠的简介韩世忠是延安

  • 五虎上将中黄忠没有资格入选吗 黄忠的实力有什么小说那么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黄忠,蜀汉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五虎上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说起三国时期,就不得不提到赫赫有名的五虎上将,但是如今很多人对五虎上将的人选有疑问,很多人觉得赵云只不过是刘备的“保镖”而已,凭什么能成为五虎上将?其实还真不是这样,正儿八经来说,赵云的能力和功绩并不亚于关羽和张飞,只不过赵云大器晚成,或者说

  • 夏侯渊死后张飞为什么会厚葬他 看看他的老婆就知道了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张飞,夏侯渊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张飞厚葬夏侯渊,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飞知其良家女,遂以为妻,产息女,为刘禅皇后。”谈及张飞,世人总以为他是一个胡子拉碴,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黑脸大汉,长得跟樊哙和李逵一样。其实,历史上的张飞是一个美男子,不仅长得帅,家里也有钱,并且还擅长书法,是一个文艺青年。不要以为张

  • 刘备称帝时,立四十岁孀妇为皇后,这个女子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备,三国

    211年,刘备率领数万军队进入四川,经过三年的战争,他终于在214年占领成都。就在刘备的事业蒸蒸日上之时,他的婚姻却出现了问题,夫人孙氏(孙权之妹)返回东吴,一去不复返。刘备只得选择再婚,然而他的新任妻子并不是妙龄少女,而是一位年近四旬的孀妇!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219年,刘备自立

  • 郦食其凭口才拿下了70余座城池,为什么最后结局那么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郦食其,汉初

    说到郦食其,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介子推是历代忠臣的典范,他的忌日也造就了后世的寒食节。介子推得死殊为可惜,是遭到了其他臣子的嫉妒和设计陷害。类似他的遭遇的还有许多人,比如今天要分享的郦食其的故事。01说起郦食其可能很多人

  • 李敬业一生忠于大唐,那他反武为何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敬业,唐朝

    徐敬业讨伐武则天,为何会一败涂地,导致祖人被掘墓破棺?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众所周知,武则天14岁时因“容止美”被唐太宗李世民宣召入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李世民病重期间,太子李治和武则天暗度陈仓,渐生情愫。后来李世民驾崩,继位的唐高宗李治将武则天接进皇宫,封为“昭仪”,在

  • 朱元璋对待仇人都可以以德报怨 朱元璋对张士诚为何如此残忍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明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张士诚之死,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一直以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给人的印象都是残忍好杀,冷酷刻薄,手下的功臣被他大肆杀戮,动辄有灭族之祸。在民间传说里,朱元璋建造一座“庆功楼”,宴请手下功臣,到他们酒足饭饱的时候,命令锦衣卫放火将功臣们全部烧死,徐达、汤和听从刘伯温的

  • 朱棣称帝后正直壮年 期间朱棣为何没有生下一个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棣,明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棣称帝后,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后人在总结朱明王朝灭亡的原因时,其中有一条就是老朱家吃白饭的蝗虫太多,把国家财政啃空了!据某些资料显示,到崇祯末年,吃皇粮的宗室子弟不下二十万人。数字虽然够庞大,但一点不奇怪,十几代人养尊处优,良好的“生态环境”正适合繁衍。不过,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