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诸葛孔明为什么多次北伐均未获成功?

揭秘诸葛孔明为什么多次北伐均未获成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839 更新时间:2024/1/19 19:42:43

陈寿在“表”里说,诸葛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他不仅荣膺刘备的三顾,也深受孙权的“敬重”。到了刘备死后,后主继位。诸葛亮综揽军政,“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办到了“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

网络配图

据正史记载跟一些佐证,诸葛亮其实并不像三国演义小说中写的那么美好。他很有可能对关羽的死都要负上一定的责任,具体的可以翻阅时间相关的资料,关羽死后将近2年蜀才报复吴,很不合理。也就是他考虑到一些会威胁到刘备江山的人加以铲除。而祁山之战惨败更是很奇怪,魏延不被委以重任,最后输的一塌糊涂,出祁山途中很多倒戈蜀的地方全被魏处理了。整军再出祁山的时候当然没上次那么容易了。所以诸葛亮才华是有的,但是并不像小说写的那么神。

后代的史论家,却颇有批评陈寿不够客观,责备陈寿,说陈寿为了“私怨”而在“表”里写了下列几句话:“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陈寿的批评是否恰当,为另一问题。他确是并设有为了“私怨”而作出如此的批评:他不曾为了父亲的被罚,而说同时被治罪的马谡好;也不曾为了自己被罚,而说诸葛瞻不好。陈寿不曾否认诸葛亮有“治戎”之长,所批评的只是诸葛亮短于“奇谋”、“将略”。

蜀国自关羽战败失了荆州,被东吴所诛;张飞复仇心切被部下所杀;刘备征伐东吴,六十万大军被陆逊火烧联营七百里;接二连三的军事外交战略失败,导致了蜀国的直接衰败。诸葛亮的隆中对是基于蜀国拥有荆州的基础上,联合孙吴,待天下有变,北伐灭魏。而失了荆州之后,使得蜀国偏安一隅,每次北伐只能出祁山。而此路山路崎岖,后勤供应困难,每每使得北出祁山无功而返。

网络配图

蜀国的统治者对于当地来讲属于外来户,蜀国的政治顶峰人物是跟随刘备的老一代,二级政治人物是跟随诸葛亮的荆州知识分子,当地蜀人处于政治底层,阶级矛盾尖锐,司马昭灭署之后,为了缓解这一矛盾,让当地实现了蜀人治蜀。诸葛亮是位杰出的政治家,他深深了解这些矛盾,刘备死后,他提拔了一些当地人,缓解这种矛盾。

诸葛亮是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去东吴修好,调整外交政策;

诸葛亮五次北伐,单以战争本身来看,诸葛亮都战胜了魏国,对手不一定是司马懿。我不否认诸葛亮是个有能力的人,他能把蜀汉治理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在第二次北伐的时候,带着10万大军,吓得司马懿40万大军不敢应战,在满宠的劝说下,司马懿才勉强应战,一战即溃。可见诸葛亮的个人能力不容质疑。

关键在于战略,诸葛亮向刘备提出了“隆中对”,这个被无数人认为是个正确的策略,依此赞扬诸葛亮。实际上,诸葛亮仅仅是想走韩信的老路,且先取荆州,后拿益州。再图汉中、凉州的战略思想,鲁肃早就向孙权说过。连武将甘宁也向孙权说过,可见这在当时不算是什么了不起的战略规划。只不过当时刘备集团,能完成孙刘联盟的,只有诸葛亮一个人,因为他哥哥在东吴当官,多少能和东吴扯上点关系。

网络配图

我们再看魏国,在曹丕时期,司马懿、贾诩就告诉曹丕,说如果要打汉吴,不如先打吴,打吴要先打夏口。但是,诸葛亮、孙权都是当时英才,魏国没有一个人能超过他们,不如做一个防御姿态,等到诸葛亮、孙权一死,汉吴人才凋零,再灭掉汉吴就不费吹灰之力了。曹丕虽然打了两次东吴,但是基本上执行了这一策略。之后司马懿掌权,更是很好的执行了这一策略。实际上,在诸葛亮和陆抗死后,汉吴就没有什么像样的人才,魏晋的统一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既然魏国有这个战略,那么诸葛亮你打得越多,死得就越快。因为你蜀汉消耗不起。除非你能真的占领一些类似长安、洛阳的战略要地。即便如此,魏国的政治中心一直在邺城,也就是今天的河北。司马懿既然敢实行这个战略,也就早做好了可能丢掉长安、洛阳的准备。只要许昌和邺城还在,魏国是大国,打一个反包围,切断你的补给,你还是得撤军,或者全军覆没。诸葛亮也是考虑到这个问题,所以才不敢轻举妄动。

标签: 孔明

更多文章

  • 三国奇才诸葛亮都自愧不如 而他投奔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诸葛亮

    三国时代,风起云涌,无数英雄豪杰竞相出世,在三国武将中,当以关羽、张飞、许褚、太史慈为首,而在谋臣中,应该以诸葛亮为首,所有人的智谋都不如他,当然这因为有《三国演义》的夸张成分,但诸葛亮的谋略能力是毋庸置疑的。网络配图不过诸葛亮也有个佩服的,他在历史上名声却并不响亮,因为他曾多次易主,在古人看来,有

  • 曹操生平野史:曹操袁绍钻进人家后院偷新娘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操

    曹操袁绍闹洞房时究竟偷走了谁家的新娘?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严格来说,闹洞房是中国封建社会民俗里,对新婚夫妇巧妙进行婚前性启发的一种手段,借助于街坊邻里大人小孩的挑逗起哄喧闹,暗示一对新人洞房之中该干些什么,特别是重在打消女子对于男女性事的羞怯。网

  • 朱元璋性格残酷 为何对马皇后一直情深意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

    大家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个性格特别残酷的人。当年跟着他打江山的功臣,除了非常智慧的汤和,基本都被他屠戮殆尽。当然,你可以说这是出于对后世江山稳固的考虑。但即便如此,他的做法也难以摆脱残酷的嫌疑。比如,单单一个“蓝玉案”,就杀了一万五千多人,牵扯之广,实在是令人侧目。网络配图可是,面对自己的糟糠之妻—

  • 一个女人被6个皇帝疯抢60年 她究竟有何魅力?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

    历史上迷倒君主的MM不计其数,然而,历经多次改朝换代,却还能让美女成群的君主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女人,在中国历史上恐怕寥若辰星、屈指可数。萧皇后就是这样一位奇女子,一举摘下了历史上最抢手女人的桂冠。萧皇后天生丽质,娇媚迷人,至于说她美到什么程度,语言可能根本无法描述,从她年近五十仍让李世民看得丢了三魂六

  • 揭秘:曹操觊觎大小乔美色从而引起赤壁之战?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曹操

    曹操(155~220年),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占据兖州,建安元年,迎献帝都许。后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在官渡之战中大破袁绍后,逐渐统一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

  • 揭秘:为何说刘邦之子刘长不作死就不会死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邦

    刘长(前198-前174)西汉初诸侯王。即淮南厉王,刘邦少子。于前196年被封淮南王。文帝时,骄纵跋扈,常与帝同车出猎;在封地不用汉法,自作法令。网络配图淮南王降生他的母亲绝望自杀。刘长骄横跋扈藐视朝廷。汉高祖十一年乙巳岁(公元前196年)七月,淮南王英布谋反,杀死荆王刘贾,赶走楚王刘交,刘邦带病率

  • 宋太宗当众凌辱小周后 宫廷画师现场作图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太宗

    过两天就是七月七乞巧节,节日,她哪里还有什么心思去过。只是,这个日子对她来说重要的是,那是夫君李煜的生日。大约只有乞巧节出生,才配得上他那昭天昭地的奇才?亡国之后,他许久没有笑过了,好好办一个生日,能让他开心一下吧,哪怕只是片刻。曾经轻歌曼舞,花红柳绿,全部过去了,那么遥远,仿佛是前世。当年,姐姐大

  • 曹操为何杀骁勇善战的高顺留张辽?少了智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操

    高顺作为一代将军骁勇善战,但却少了智谋。正因如此吕布心知高顺的诚意却如何也不敢用它。在最后曹操选择留张辽而杀高顺,也多半是有这方面的因素。网络配图曾经高顺也曾常常规劝吕布说:“凡家破亡国的人,不是因为他没有忠臣明智的部下,而是担心他们不被重用啊。将军做事情,不肯慎重考虑,所以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失

  • 北宋仕途之包拯:清官如水与吏猾如油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包拯

    包拯坐开封府南衙时,有个人犯法,按律当受脊杖,便事先贿赂值堂书吏。这个赃吏收钱后关照犯人:“审讯时你大喊冤枉,我自会为你辩解。”果然,审讯时犯人分辩不已大喊冤枉,那吏员大声骂道:“快吃了脊杖滚出去,别啰嗦!”包拯听后马上对这书吏的卖弄权势产生厌恶,便将他责罚一通,反而把那个犯人从轻发落了。在包拯看来

  • 三国最有福相的人 三次大祸临头却能大难不死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裔

    《三国演义》里罗贯中省略了很多人物的故事,但我们依旧可以翻出史料了解这些人物的神奇。张裔就是其中之一,可以说他是三国最有福相的人,三次大祸临头照样大难不死,最后还受到重用。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人如何一次次逃过死神的追捕吧。网络配图张裔是蜀郡成都人,先是刘璋的部将,后来刘备入川,直接打到成都城外,张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