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一生谨慎:设计的“空城计”其实并不空

诸葛亮一生谨慎:设计的“空城计”其实并不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900 更新时间:2024/1/6 2:02:57

读《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诸葛亮使用空城计的这个故事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什么是空城计?——“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空城计就是一种心理战术。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就是所谓“虚者虚之”。敌方产生怀疑,更会犹豫不前,就是所谓“疑中生疑”。敌人怕城内有埋伏,怕陷进埋伏圈内。但这是悬而又悬的“险策”。使用此计的关键,是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敌方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

网络配图

后世认为,诸葛亮使用空城计解围,就是他充分地了解司马懿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才敢出此险策。那么疑问出来了,诸葛亮如此谨慎之人,连魏延要率5千人马出子午谷的险也不冒,怎么会冒指挥机关被端掉,自己被俘的危险呢?单纯视为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的博弈,未免太小看空城计的合理性。事前已有埋伏,才敢布局示疑,这与事前没有准备,赌运气冒险一博的情形迥然不同。有人认为司马懿“养敌自保”,或是诸葛亮“走险棋”,不如仔细落实事件的“前因后果”,还比较具体根据而不沦于幻想迷惑。

从火烧新野及博望用水开始,屡被吓得惨败的魏军官兵,在其心目中,诸葛亮是个善用诱兵的奇兵专家。而且魏军亦向来善用诱兵,从早年的濮阳之役诱取吕布,以及官渡之战诱斩文丑等,魏军早知贪饵受诱的下场──壮烈牺牲地重创负伤。诸葛亮高举北伐大旗,集结大军来袭,不管是移动三郡居民或是节度蜀兵诸将的行动,都不会是小活动而不为人所知,纵使司马懿不知蜀兵虚实,也能知悉蜀兵曾有大规模的移动。

网络配图

司马懿原本不信哨兵报情,亲自探敌求证后,于是采取谨慎的措施。先行后退,再缓徐图:若有埋伏,则顺势引退;若无埋伏,则再兴战事。从司马懿不久又重回西城,盘问当地居民有关蜀军虚实,便可得知司马懿的确有卷土重来的军事行动,并非像有人所说的“魏兵一路吓回长安”。先退一步,保持安全距离,再另谋主意,而非惊吓大逃。

后来就在武功山的小路,关兴及张苞杀声盈谷,更兼魏军心疑,岂敢久停。曹真本想贪功追杀,不意却半途中伏,被诸葛亮事前所分拨安排的姜维马岱拦截,不得不引兵鼠窜而还。司马懿若不早退,差点就落得曹真的下场。随着司马懿撤兵暂退,诸葛亮趁机撤回汉中。事先有“分拨安排”,事后有“埋伏交战”,遂使诸葛亮以风声鹤唳的静肃,巧设空城疑计而圈套司马懿。

网络配图

司马懿的对象不仅是诸葛亮的直属本队,更应考虑全体北伐大军。人数再多并非不怕陷阱,战国时长平之役,赵卒虽以四十余万人之众,仍落入秦军包围而挨饿,最后还被迫投降坑杀。汉中一带的山岳地形,满布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及天隙等险要,以石穴丛林等障碍,最怕身陷死地而无逃生余地。山林还不利于魏军骑兵的奔驰,山谷中的关隘其中还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之险要,兵卒虽多,忽略地形的限制,岂不大意。诸葛亮已有大军,兼有地利,司马懿虽有二十万,但仍未必占尽上风。司马懿屈指可算出北伐诸将的所在,面对只剩诸葛亮一人的军队,除非司马懿目中无人,看不见魏延、高翔、赵云王平等蜀将。否则司马懿则应推敲这些蜀兵诸将是否正埋伏有以待之,诸葛亮在后来善用诱兵斩杀张郃及王双等人,更证明魏兵冒进的下场,自食轻敌的恶果,恐将遭身死败亡之途。

标签: 诸葛亮

更多文章

  • 史上最弱智皇帝能力却很强 一夜宠幸30嫔妃!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赵禥

    历史上说一代帝王坐拥后宫佳丽三千,这三千佳丽其实不过是个虚数,只是为了表明帝王的嫔妃之多而已;但是,其中的一位皇帝一夜召幸三十个嫔妃,这可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一夜召幸三十妃,这个纪录可令历史上所有的荒淫帝王为之汗颜!这个创纪录的皇帝是谁呢?他究竟有多么强的性欲,又是怎样连续召幸这些嫔妃而创下惊艳历

  • 揭秘:雍正为何对年羹尧痛下杀手 年羹尧做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

    要说雍正当年能够顺利登基,年羹尧可说首功,当时康熙九子都开争夺皇位,而年羹尧在选择了雍正之后,可以说很多人都心灰意冷了,因为当时的年羹尧在康熙身边的位置举足轻重,非常的重要,他要是帮谁登基那胜算将会大大提高。网络配图年羹尧是位汉人,在满清的朝廷中能够受到重用,足以看出他的能力。年羹尧在满清可以说是战

  • 诸葛亮一生计无数 曾用美男计推销自己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一生用计无数,熟读孙子兵法的他,被人称为智圣。其实,在他一生中,使用计谋最高、效果最好的,莫过于美男计,此举曾抱得才女归,也奠定了他在荆州读书人中的位置。以前说过,诸葛亮这个人是个孤儿,曾跟着自己叔父诸葛玄生活,当时诸葛亮和自己的兄长诸葛瑾弟弟诸葛均相依为命,他们在南阳亲自耕种,过着半耕半读的

  • 蒙古帝王忽必烈和成吉思汗二人之间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忽必烈和成吉思汗二人之间的关系

    从辈分上来说,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是他的四子托雷的第四个儿子。成吉思汗是大蒙古国的第一位可汗,忽必烈虽然不是嫡长孙,但最后还是继承了汗位,是第五位可汗,因为后来在位时改了国号所以也同时是末代大汗。图片来源于网络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是一位历史上著名杰出的军事家。他先是一个一个地打败了其他部落统一了

  • 李逵杀人无数为何从没遇到有质量的对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逵

    大凡世间大奸大恶、凶残狡诈之人,多以伪面目示人。他们或用忠厚掩盖其奸恶,或以仁义隐藏其凶残,若以真相示人,尚可防之避之,唯有这种虚伪之人最是可恶,令世人防不胜防,避无可避。你绝对想不到今天所说的大奸大恶,竟然是是“黑旋风”。李逵是梁山好汉中出镜率最高之人,深受宋江的喜爱,在梁山上人缘也很好,是个嫉恶

  • 古代皇帝为什么没有贪污腐败的说法?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雍正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在漫长的时间里面经历了几百个皇帝,每个皇帝都有自己的治理特点,根据才能不同,各个朝代强盛程度也不同,开明的皇帝会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十分壮大,昏庸的皇帝会让自己的王朝渐渐走向末路,甚至葬送了自己的国家。但是在这几百个皇帝里却并没有专门的文献记载皇帝贪污腐败,那么古代皇帝为什么没

  • 刘邦朱元璋杀开国功臣手段不同 目的却是一致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邦

    最近《楚乔传》中对皇帝有恩、助其夺得皇位并对皇帝皇帝忠心耿耿的燕北王一家惨遭杀害,而且是几乎杀了燕家满门,皇帝的无情让人气愤又心寒。虽然说是电视剧,但是历史上这种过河拆桥、残杀忠臣的皇帝确实有,而且还不少。网络配图太祖高皇帝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对汉文化的发展和中国的统一有

  • 慈禧私密曝光:太监靠一手绝活让慈禧欲罢不能?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慈禧

    慈禧作为历史上少数的拥有绝对政权的女性,自然习惯了阴谋算计,学会处处设防。但有一个人,算是深得慈禧的喜爱,且给予了他充分的信任,这个人就是清末大太监李莲英。那他又是怎样得到慈禧的青睐的呢?让慈禧至死都离不开他?网络配图李莲英原名李进喜,出生于直隶河间府,9岁时被送进宫当太监。后来,与他一同进宫的叫安

  • 曹操有谋有略才换横溢 怎么就成了奸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操

    红脸的关公,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当三国的历史人物被脸谱化的时候,曹操的盖棺定论便成了白脸奸臣,一直以来曹操就不被主流的儒学喜欢。《三国演义》一出,更是把曹操打到了十八层地狱。这样一来,我们的观念难免就会被舆论左右。曹魏在陈寿的《三国志》中被尊为正统,《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

  • 刘彻沉迷女色 为讨美人欢心葬送十万大军性命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刘彻

    咱们平时只知道汉武帝有多么的精明,但是却没有看到另一方面的汉武帝。汉武帝对女色是非常痴迷的一个人。卫子夫是其姐姐府里的一个宫女,因为人长得非常的漂亮后来被汉武帝所发现,于是召进宫后来则做了皇后,但是咱们今天要说的汉武帝并不是为了这个女人,而是另外一个李夫人。网络配图这个汉武帝对李夫人痴迷到什么地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