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吴国丞相陆逊次子 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陆抗简介

吴国丞相陆逊次子 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陆抗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441 更新时间:2023/12/15 4:23:09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吴国丞相陆逊次子。

陆抗袭父爵为江陵侯,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五千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吴凤凰元年(272年),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后拜大司马、荆州牧,卒于官,终年49岁。与陆逊皆是吴国的中流砥柱,并称“逊抗”,被誉为吴国最后的名将。

人物生平

清白忠勤

赤乌八年(245年),陆抗20岁时,孙权任命他为建武校尉,领其父陆逊部众五千人,驻守武昌。陆逊生前曾与孙权有隙。陆抗葬父,还都谢恩时,孙权拿出以前杨竺告发其父的20条罪状,与陆抗核实。陆抗逐条对答,为父辩白。孙权听了陆抗之言,消除了对陆逊的愤怒。

赤乌九年(246年),孙权迁陆抗为立节中郎将,与诸葛恪互换防区,屯守柴桑。陆抗临走时,其驻地完好无损,诸葛恪到后,俨然若新。而诸葛恪的柴桑驻地却颇有毁坏,诸葛恪深为惭愧。

太元元年(251年),陆抗还都治病时,孙权召见他,流着泪对他说:“我过去听用谗言,对你父亲在君臣大义上不笃厚,因此亏待了你。我前后责问的材料,一把火烧灭干净,不要让人再见到。”

建兴元年(252年),孙权去世,孙亮继位,拜陆抗为奋威将军。

建兴二年(253年),当时执政的权臣诸葛恪被杀,其姻亲都受牵连,陆抗因此跟诸葛恪的外甥女离婚。

寿春救援

太平二年(257年),魏将诸葛诞在寿春叛魏降吴。吴主孙亮拜陆抗为柴桑督,去寿春接援,败魏牙门将偏将军,升为征北将军。

永安二年(259年),拜镇军将军,镇守西陵(今湖北宜昌西北),负责从关羽濑到白帝城段的防务。翌年,假节。

元兴元年(264年),孙皓继位,加陆抗为镇军大将军,领益州牧。

建衡二年(270年)四月,大司马施绩去世,拜抗都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陆抗都督江陵时,贺邵时任吴郡太守,足不出户,吴郡豪门都很轻视他,在官府大门写上“会稽鸡,不能啼”侮辱他。贺邵于是在句下补上一句:“不可啼,杀吴儿。”于是到陆氏、顾氏的庄园,发觉他们“役使官兵”,连国家军队都听他们指挥。也窝藏逃犯,违法犯纪。贺邵一一举发,呈报给朝廷,很多豪门因此获罪下狱。陆抗向皇帝孙皓上表要求,不多久,获罪的人就又都释放了。

西陵破晋

凤凰元年(272年)八月,孙皓召昭武将军、西陵督步阐。步阐数代为西陵镇将,仓卒被召,以为失职,且惧怕遭人谄害,遂于九月举城降晋,送侄步玑赴洛阳为质,晋武帝诏命步阐为都督西陵诸军事、卫将军。十月陆抗闻讯,急遣将军左奕、吾彦、蔡贡等部进围西陵。晋武帝则命荆州刺史杨肇到西陵接应步阐,命车骑将军羊祜率步兵5万进攻江陵(今属湖北),令巴东监军徐胤率水军进攻建平(郡治秭归,今属湖北)以救援步阐。

陆抗为避免腹背受敌,命吴西陵各军自赤溪至故市(今湖北宜昌)构筑高墙,内用以围困步阐,外则抵御晋援军,却不急于攻打西陵城。吴军昼夜筑围,异常辛苦,诸将都说:“现在以三军精锐,急速进攻步阐,等到晋军救援前来,步阐一定已被攻克。何必劳累修筑围墙,让士兵和百姓困苦不堪呢?”

陆抗回答说:“这座城池城墙坚固地势险要,城内粮草充裕,而且所修缮的防御工事和配置的防御器械,都是我以前详细规划安排的。现在我们反过来去攻打,既不能很快攻克,且北方救兵一定要赶来,敌人来后我们没有防备,则里外受敌,以什么抵抗他们呢?”诸将都想急于攻打步阐,陆抗总是不答允。宜都太守雷谭要求极为恳切,陆抗为了使众将信服,便听任他们去攻打一次。进攻果然不利,防御围墙由是得以完工。

此时陆抗坐镇乐乡(今湖北松滋东北),欲亲赴西陵督战。吴诸将闻羊祜率五万晋军进至江陵,皆请陆抗至江陵督战。陆抗则以为:“江陵城池坚固兵力充足,没有什么担忧的。假如敌人攻占江陵,也一定防守不住,我们所受损失很小。但如果让西陵与敌人联结起来,则南山诸族夷人都将骚动扰乱,则我忧虑的事情,就不是一下子说得清楚的。我宁愿放弃江陵而奔赴西陵,何况江陵十分牢固!”遂奔赴西陵。

当初,江陵平坦广宽,道路通畅。陆抗任命江陵督张咸作大堰以阻水,用以水淹敌军。羊祜却乘机欲用船运粮草往江陵,并扬言要破坏堰坝,以救步阐。陆抗命江陵督张咸毁坏堰坝,阻断晋军水上粮道,而诸将却不解,以至屡谏不听。羊祜闻堰坝已毁,只得改用车运粮,延时费力,致主力不能速进。

十一月,晋杨肇率援军到西陵,巴东监军徐胤率水军至建平。陆抗分令张咸固守其江陵,派公安督孙遵于长江南岸机动,防备羊祜军南渡;水军督留虑、镇西将军朱琬拦截晋徐胤水军顺流东下;自率大军凭据长围与杨肇对峙,以待战机。时吴将朱乔、都督俞赞叛逃。陆抗说:“俞赞是我军中的老办事人员,知道我方虚实底细的人,我常担心夷兵素不精练,如果敌人攻围,必定先从夷兵防守处下手。”于是连夜调整部署,把该地防军全部换上了善战精兵。次日,杨肇果集中攻击原吴兵防区弱处,陆抗即命吴军反击,矢石雨下,晋军大败。

十二月,杨肇计穷,乘夜逃走,陆抗本欲率众追击,因虑步阐出城袭击,遂擂鼓,佯作追击。杨肇大惧,丢弃铠甲溃逃,陆抗派轻兵追之,晋军惨败。羊祜各军亦各自撤兵。陆抗转兵攻克西陵,俘杀步阐及其部属数十人,皆诛三族,其余胁从者数万皆赦之。

此战,陆抗指挥若定,先打破晋军分进合击之势,用次要兵力牵制晋军主力,用主力围城打援,终于击败晋军,攻克西陵。陆抗入城后,修治城围,然后东还乐乡。陆抗虽立大功,却“貌无矜色,谦冲如常,故得将士欢心”。因功加拜都护。

陆羊之交

这时吴国国势虽已衰退,但仍有一定的实力,特别是荆州尚有陆抗这样的优秀将领主持军事。于是对吴军采取怀柔政策,每次两军交战,羊祜都预先与对方商定交战的时间,从不搞突然袭击。对于主张偷袭的部将,羊祜用酒将他们灌醉,不许他们再说。羊祜的部队进入吴国境内,收割田里稻谷以充军粮,但每次都要根据收割数量用绢偿还。羊祜常会集部队在江沔一带游猎,但范围往往只限于西晋境内。如有禽兽先被吴国人所伤而后被晋兵获得,羊祜命令一律送还。于是一时晋、吴两国和睦相处,相安无事。

一次陆抗生病,羊祜派人送药给他,并说:“这是我最近自己配制的药,还未服,听说您病了,就先送给您吃。”吴将怕其中有诈,劝陆抗勿服,陆抗不疑,并说:“羊祜岂鸩人者”!仰而服下。

对于羊祜的这些作法,陆抗心中很清楚,所以常告诫将士们说:“彼专为德,我专为暴,是不战而自服也。各保分界而已,无求细利”。吴主孙皓听到陆抗在边境的做法,很不理解;就派人斥责他。陆抗回答:“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也”。孙皓无言以对。

尽忠职守

孙皓称帝后,荒淫残暴,胡作非为。陆抗虽远驻西陵,但是听说朝政混乱,深为忧虑,曾多次上书。

建衡二年(270年),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后,便上书说:“为臣听说君主德行相等,而民众多者胜过民众少者,国力相等,则安定之国制服混乱之国,这大概是六国所以被强秦兼并,西楚所以为汉高祖打败的原因罢。如今敌国跨据四方,并非只有关右之地;割据九州,岂只鸿沟以西的土地而已。我国外无盟国可援,内无西楚那样强大,政务缺乏生气,百姓不得安定,而议论国事者所依恃的条件,只不过大江高山,围隔着我国的疆域,这不过是守卫国家最次的条件,不是明智之人首要考虑的事情。臣下常常追忆战国各国存亡的迹象,近观刘汉王朝灭亡的征兆,考证典籍,应验实事,深夜抚枕不能入睡,面对饭菜忘记进餐。从前匈奴未被破灭,霍去病辞却皇上为他所造府第;汉朝治国之道未得完美,贾谊为之悲哀哭泣。况且我为王室血缘所出,世代蒙受光荣的恩宠,个人的身名安危,与国家休戚相关,生死离合,义无苟且,早晚忧虑,想到这些就十分心痛。奉事君上的道义在于犯颜直谏而不欺瞒,身为臣下的节操不在屈膝卑躬而殉节,谨陈当今急务十七条如左。”十七条失去原本,故此不作记载。

当时宦官何定把持大权,干预朝政。陆抗上书说:“为臣听说创建国家、继承家业,不用小人,听小人谮谗,用奸邪之才,《典》对此作过告诫,因此诗人为此写诗怨刺,仲尼为此而叹息。春秋以来,降至秦汉,朝代灭亡之征兆,没有一个不是由此而起。小人不明治国之道理,见识浅陋,即使他们竭尽心力保全名节,也不能胜任,更何况这类人向来颇存奸邪之心,爱憎情感变化无常!如果害怕失去他们,则此类无所不至。如今委他们以朝廷重任,借他们以专制权威,还希望出现和乐的盛世之音,清明纯正的社会风气,这是绝不可能之事。如今任职官吏,特殊才能者虽少,然而他们或是王室贵族的后代,自小受到道德教化的浸染,或是清苦自立之人,其资质才能值得任用,自然可以根据他们的才干授官任职,以此抑制、黜退小人,然后社会风气才可纯净,朝中政务不致沾污。”但不为吴主孙皓采纳。

孙皓用诸将之策,多次令吴军入侵晋国边界,使百姓疲弊。陆抗认为有弊无利,便于公元272年(凤凰元年)上书说:“为臣听说《周易》重视顺应时势,《左传》赞美伺机进击,所以夏罪孽甚多商汤王才出兵讨伐,商纣荒淫暴虐周武王才授钺出征。如果时机不到,则商汤王宁肯被囚禁于玉台作忧伤的思虑,周武王宁愿在孟津撤军而不作轻妄举动。如今我们不致力于富国强兵,勤勉农耕广积粮食,让文武人才得以施展运用,百官衙门公署不得玩忽职守,使黜陟分明以激励各级官吏,使刑罚得当以表明劝惩奖抑,以道德教育各级官吏,用仁义安抚全国百姓,然后顺承天命,利用时机,席卷天下。如果听任诸将舍身求名,穷兵黩武,功辄耗费数以万计的国家钱财,使士卒困苦憔惫,敌人并没有因此衰败,而我们自己却已困乏不堪!如今只去争取帝王的资格,而被小小利益遮障双眼,这是臣子的奸恶,不是为国之良策。过去齐、鲁两国交战三次,鲁国胜了两次而很快就灭亡了,这是什么原因?因为两国大小实力强弱不同。何况如今用兵征战所获得的战果,还不能补偿所遭受的损失。况且依仗兵力没有人民的支持,这是古代已有的明鉴,实在应暂停出兵征战的计划,来积蓄军民的力量,静待时机,就不会有什么悔恨的事发生。”但孙皓依旧不采纳。

后陆抗闻武昌左部督薛莹征被捕下狱。陆抗上书说:“才德出众者,国家之瑰宝,社稷之财富,各种政务有了他们才有条理秩序,四方人才有了他们才能教化成德。已故大司农楼玄、散骑中常侍王蕃、少府李勖,都是当世优异人才,一代显著人士,他们起初蒙受主上恩宠,从容任官行职,而后来不久即被诛杀,有的被灭族绝嗣,有的被弃荒远之地。《周礼》上有赦免贤人之刑法,《春秋》里有宽恕善人的义理。《尚书》有言:‘与其杀害无辜,宁可违犯成法’。王蕃等罪名尚未被确定,即被处以死罪,他们心怀忠义,却身遭极刑,岂不令人心痛!且受刑死去,本已无知觉,竟然还要将其焚尸扬灰,抛尸流水,露尸水边,恐怕这并非先王之正典,或许为甫侯立法时所要戒免。因此百姓哀痛惊惧,士民同悲。王蕃、李勖已死,后悔已来不及,我诚恳地希望陛下赦免楼玄出狱。而近闻薛莹又遭逮捕。薛莹的父亲薛综曾为先帝献策,辅佐过文皇帝,到薛莹继承父业,注意品行的修养,如今坐罪,实属可以宽恕。为臣担心有关主管官员不知事情详情,如再将他杀害,更加失去百姓的期望,乞求主上施恩,原谅赦免薛莹的罪过,哀怜众犯,清澄法纲,则是天下的幸事。”

陆抗虽多次上疏陈言,以匡不逮。但均不为孙皓采用,陆抗鞭长莫及,也只好恪尽职守,慎保边圉。

凤凰二年(273年)三月,拜大司马、荆州牧。

凤凰三年(274年),晋武帝复任王濬为益州刺史,命其在巴蜀大量建造战船,训练水军。使吴国受到严重威胁。一些大臣深感忧虑。

七月,陆抗病重。陈西陵利害,劝施仁治,重守西陵,以应急变。孙皓对此依旧置之不理。

去世

同年秋,陆抗病逝,子陆晏嗣。陆晏与陆景、陆玄、陆机、陆云分领陆抗之兵。其中陆机、陆云皆为西晋著名的文学家。

陆抗死后,吴国再无良将。天纪三年(279年)十一月,晋军伐吴,晋龙骧将军王濬率水陆大军沿江而下,其作战方略与陆抗所忧虑的完全一样。

标签: 三国吴国

更多文章

  • 刘备为何夺不了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备

    世人都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这是因为水浒传里面热血江湖,兄弟仗义很容易让年轻人走上歪路,而三国里面就是谋略算计太多,老头子读多了,就成人精了。所以才有了这么一说,那么三国里面要论谋略,那肯定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诸葛亮。其实很多人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有一个人叫庞统。他和诸葛亮是同一个师傅,而且奇门

  • 金世宗完颜雍第七子 金朝第七位皇帝完颜永济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金朝,金世宗

    完颜永济(?―1213年9月11日),本名允济,字兴胜,虎水(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人。金朝第七位皇帝,金世宗完颜雍第七子,金显宗完颜允恭异母弟,母为元妃李氏。大定十一年(1171年),册封薛王,历任刑部尚书、开府仪同三司、秘书监等。金章宗完颜璟即位后,改封潞王,改名完颜永济。泰和八年(1208

  • 金朝末代皇帝完颜承麟简介 他生平都经历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金朝,女真

    金末帝完颜承麟(?-1234年2月9日),金朝末代皇帝,女真名呼敦。金世祖完颜劾里钵的后代,原为金朝将领,天兴三年正月戊申(儒略历1234年2月8日),金哀宗不欲做亡国之君,遂将帝位传予他。于下旨传位翌日举行即位大典,但大典未及完成宋蒙联军已攻入城内。完颜承麟唯有草草完成大典立刻带兵出迎,后死于乱军

  • 清朝道光帝爱新觉罗·旻宁登基前发生的的波折!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爱新觉罗·旻宁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生,属虎。他39岁登基,在位30年,享年69岁。道光皇帝在清朝十二帝中,是惟一嫡子继承皇位的皇帝。清代第一个继位者皇太极,不是嫡出;皇太极的儿子福临,是第九子,母亲为庄妃;顺治的儿子康熙,是第三子,母亲佟佳氏,也是妃子;康熙的儿子雍正,是第四子,母乌雅氏,为德妃;雍正的儿子

  • 大清王朝爱新觉罗·旻宁——鸦片战争头号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爱新觉罗·旻宁

    爱新觉罗·旻宁,清朝的第八位皇帝,原名为绵宁,即位后改名旻宁。他是清朝唯一一位以嫡长子继位的帝王。1820年,嘉庆因病离世,八月,旻宁继承皇位,改年号道光。初期的道光,力行节俭,勤于政务,并整顿吏治,整厘盐政。经过四年的杀伐征战,在道光八年,平定了回部匪首张格尔叛乱。作为一个帝王,虽然他的资质不高;

  • 刘邦想换太子,太子身边站了4人,顿时就打消念头了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邦

    虽然刘邦早年只是个小亭长,可吕太公慧眼识英雄,将自己的女儿吕雉嫁给了他。吕雉为刘邦生下了长子刘盈,后来刘邦登基称帝,身为嫡长子的刘盈自然被封为太子,而次子赵如意则被封为赵王。后来,戚夫人仗着刘邦对自己的宠爱,开始不满足于现状,想让刘邦立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为此,她多次跟刘邦说,刘如意比刘盈聪明有

  • 刘邦为了保护戚夫人母子,临死前做了2件事,可他还是小瞧了吕后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邦

    刘邦在晚年时曾想废掉太子刘盈,改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但最后却能如愿。不光朝中大臣极力反对废长立幼,精明强悍的吕后还请来了“商山四皓”,导致刘邦最后不得不放弃。在这之后,刘邦就一直闷闷不乐,他怕吕后会因这件事记恨戚夫人母子,在自己死后会对戚夫人母子下毒手。吕后的为人刘邦是最清楚不过的,从她诛杀

  • 郭子仪服侍七代帝王,功比天高,晚年被告谋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郭子仪

    唐朝是中国古代非常著名的一个朝代,也是一个天才辈出的朝代,尤其是武将,唐朝可谓将星云集。唐朝可以讲述的武将实在太多,不管是意气风发的秦琼,还是运筹帷幄的李靖,亦或是初唐的那些隋唐英雄,都是在后世流传度很高的人物。不过,唐朝其实还有一位武将,他可谓唐朝第一名将,功勋盖过皇帝却依旧能得善终,不过这个人的

  • 刘邦身边最惨的谋臣,为他一连拿下70多个城池,却被扔进锅里煮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邦

    楚汉之争时,曾有这样一个传奇人物,为刘邦出谋划策,接连拿下齐国80余座城池,此人不是韩信,也不是张良,而是名不见经传的郦食其。历史对郦食其的描述并不多,战国时期魏国人,秦灭六国以后,郦食其家道中落,沦为门客,虽说如此,郦食其不改其志,始终桀骜不驯,陈胜等人拉开起义大旗以后,各路人马纷纷响应,郦食其也

  • 努尔哈赤为什么要处死长子?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努尔哈赤,明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努尔哈赤为什么要亲手处死自己年仅36岁的长子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万历八年(1580),22岁的努尔哈赤这年当了父亲,他的大福晋佟佳氏给他生了第一个儿子褚英。三年后,努尔哈赤为祖父、父亲报仇,以遗甲13副起兵,40年内,统一女真各部落,并大败明军于萨尔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