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策为什么会被称为三国最被低估的雄主?原因是什么

孙策为什么会被称为三国最被低估的雄主?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851 更新时间:2024/1/9 19:20:55

很多人都不了解孙策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纵观江东基业,起于孙坚,兴于孙策,稳在孙权。或许有人会说:孙权能保证江东基业数十年不曾有失,他的能力是远超于其父兄的。但笔者认为:孙策的眼光却明显高于孙权,他才是最被低估的一代雄主。

首先,是孙策对于江东基业的杰出贡献。孙坚战死在荆州后,年仅二十岁的孙策便接过了父亲的旧部。与孙坚不同的是,孙策不仅继承了父亲勇猛善战的优点,还有着颇为长远的目光。

袁术为人无道,孙策早知其未来,必将是一败涂地。为此,他不惜拿出偶然得到的玉玺,向袁术换来了几千士卒,以及一个脱困的机会。就这样,孙策开始转战江东。

在好友周瑜的帮助下,孙策找准了发展方向:

他命令周瑜镇守丹阳,以此为根据地,开始向江东辐射。短短四五年的时间,孙策尽诛其豪,成功占据江东六郡。在这个过程中,孙策对于降卒的笼络、对于豪族的暴力,可谓是得心应手。

建立起江东基业后,迫于淮泗集团多武将而少文臣的弊端,孙策又花费大代价,不惜“三顾茅庐”,才将大名士张昭请出。并在后者的支持下,他如愿组建起了江东最初的文臣体系。

这样的孙策,虽然名为小霸王,但他的气度、智谋与眼光,却要高于项羽的。不仅如此,孙策在临终之前,还留下了两条遗言。一条指出了孙权的不足,使得后者确定了江东的定位;而另一条,更是帮助孙权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坐稳了江东之主的位子。

首先来看第一条,见于《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知卿。”

显然,孙策认为孙权自守有余,但进取不足。

关于哥哥的评价,孙权一开始还不服气。但经过了几次合肥之战后的失利后,孙权不得不承认,孙策对自己的评价,可谓是一针见血。就这样,孙权不再将进取中原当做是东吴发展的重心,反而提出了“据江东以自保”的战略。

为了这个目的,孙权不惜单方面撕毁了孙刘联盟,以背叛盟友的代价,将关羽杀死,并夺取了荆州。此时的孙权,对时局有着极为清楚的认知。他明白一点:想要保卫江东,则必须据长江而守;而想要据江而守,荆州却是重中之重。

由此可见,孙策的遗言可谓是极为准确。在他的发之下,孙权凭借地利,大肆发展造船业,终于将东吴打造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堡垒。

不过,真正对孙权乃至整个江东政局影响最大的,却是孙策的另外一条遗言。只是孙策并没有直接对孙权说,而是当着他的面,说给了张昭听。据《三国志·张昭传》注引《吴历》记载:“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

看到这句话时,很多人都将重点放在了前半句上。可真的深究起来,孙策让张昭自取,不过是一个幌子,他只是在暗示众人,张昭的地位非常重要罢了。这与刘备托孤时,让诸葛亮自取是一个道理,他也是为了突出荆州士族的领导地位。

而后半句话,才是重点。大概意思是说:倘若孙权真的没有能力,孙策便希望张昭能起到作用,将孙氏基业慢慢转移到西边,这样便再无任何后患了。

与孙策起兵的老臣,包括孙坚的旧部,统称为淮泗集团。但相对于江东豪族而言,他们又是江西人氏。因此孙策所说的“缓步西归”,便是让张昭以及淮泗旧将带领孙氏返回江西。这里是孙氏的大本营,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

孙策对张昭说的这话,其中深意有两个:一是希望张昭能帮助孙氏在江东站稳脚跟,二是告诫孙权,要注意淮泗将领与江东豪族之间的关系。

其实,孙策本人从这次刺杀事件中,已经明白了江东内部看似平静的外表之下,早已是波涛汹涌。显然,孙策之前“尽诛其豪”的举动,已经引起了江东豪族的强烈不满。

所以孙策在临终前,用自己的例子教训孙权,希望他能尊重张昭。因为张昭才是维系淮泗武将与江东豪族之间的“润滑油”。

孙权天资聪颖,又怎能不理解兄长的良苦之意?孙策死后,孙权通过张昭的面子,成功将一部分权力分给江东豪族,最终化仇敌为力量,从而牢牢坐稳了江东之主的位子,完美解决后顾之忧。

标签: 孙策三国

更多文章

  • 李贺被人怀疑才能,当众写下一首诗成千古绝句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贺,唐朝

    说到李贺,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故事。在隋朝之后,唐朝统一中原,自唐高祖李渊开创朝代以来,唐朝是在我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也是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初唐时期几位君王十分奋发图强,都是文武双全的全才,所以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为后期的盛唐时期奠定了基础。在唐玄宗继位

  • 揭秘投奔曹魏的两位蜀汉名将,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蜀汉,三国

    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蜀汉,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三国时期的蜀汉是建立最晚的,刘备颠沛流离的半辈子才得以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刘备与曹操和孙权不同,单单从起步来说,刘备就比孙权和曹操晚。在当时来说,曹操和孙权的优势也比刘备明显。孙权是江东的大族,曹操是东汉皇室的官员。从这一点来说

  • 他是蜀汉能力超群的战将,可惜英年早逝了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霍俊,东汉

    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霍俊,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我们大家都知道,在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中实力最弱的就是现在四川的蜀国了,但是作为四川的最高统治者,刘备却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那就是他有着皇亲国戚的身份,也正是由于他拥有这个身份,所以才笼络了天下众多的英雄人物,其中最为出名的

  • 李鸿章屹立朝堂50余年不倒,是什么原因呢?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鸿章,清朝

    在历史长河中,李鸿章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李鸿章,他聪明是肯定的,他不聪明,坐不到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这样的高位,更不会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德国海军大臣柯纳德视为“东方俾斯麦”;慈禧视为

  • 宋徽宗赵佶皇后郑氏是怎么上位成功的?她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郑氏,宋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宋徽宗赵佶皇后郑氏是怎么上位成功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郑皇后,宋徽宗赵佶皇后。她最初只是向太后身边的一个小小的侍女,最终却成一朝飞上枝头做凤凰,几个月间就从贤妃晋封为淑妃,又晋封为贵妃,大观四年(1110年)十月正位中宫,成了皇后。至于郑皇后受宠的原因,史学界也没有统一

  • 十三弟胤祥没被雍正杀死的原因是什么?真的是因为他们的感情好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胤祥,清朝

    你们知道十三弟胤祥没被雍正杀死的原因是什么,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雍正能在九王夺嫡中胜出,三个人物是关键,第一就是雍正的舅舅隆科多,第二就是边疆大将年羹尧,第三个就是自己的十三弟胤祥。但雍正上台之后,隆科多被雍正囚禁至死,年羹尧更是被直接赐死,雍正的其他兄弟都被雍正囚禁或是杀害,唯独十三弟胤祥得到

  • 十三爷胤祥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康熙为什么那么看重他?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胤祥,清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十三爷胤祥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康熙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也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父亲,共育有55个子女。同时,他也是一位非常纠结的父亲,两废太子,临终前都没有公开继承人是谁。后来,四皇子胤禛成了雍正皇帝,其余皇子除了十三阿哥胤祥善终外,当年参与夺位的均无好下

  • 唐宣宗早就了“大中之治”,为什么小时候会被嘲笑呆笨?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宣宗,唐朝

    唐宣宗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李世民是大唐第二位皇帝,他在唐朝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李世民曾开创了贞观之治,将大唐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很多电视题材中,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那就是太宗子孙。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李世民的影响,远不是开国皇帝李渊可比。然而,在唐朝后期,有

  • 唐朝第一任宰相裴寂与李渊的关系交好,为什么晚年结局悲催?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裴寂,唐朝

    裴寂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唐朝的宰相,说起来名人不少,有名满天下的房玄龄、狄仁杰、姚崇,也有臭名昭著的李林甫这样的人。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虽然从名气上看,不如房玄龄、狄仁杰,但是其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位,因为他是大唐一朝的第一位宰相裴寂。裴寂是什么人呢?裴寂字玄真,裴寂从

  • 李亨刚登基为什么就迫不及待把年号改了?他是什么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亨,唐朝

    每当一提起李亨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公元756年7月12日,太子李亨在杜建鸿等人的陪同下在今天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灵武登基称帝,这就是唐朝历史上争议颇大的唐肃宗。然而,令后来的历史学界感到有些疑惑不解的是,唐肃宗李亨刚刚登基,就迫不及待的将天宝十五年这一年号改为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