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该怎么评价中国的盛世?唐朝盛世背后有什么隐患?

该怎么评价中国的盛世?唐朝盛世背后有什么隐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239 更新时间:2023/12/29 1:12:10

近些年来,“盛世”一词使用频率甚高。盛世是什么模样,或者应该是什么模样?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难以定论。如同说幸福一样,哪有一定之规?不过,好在我们的祖先曾经阔气过,所以,只要翻开从贞观到开元这一段初唐的历史,你眼前就会呈现出盛世的模样和特征。

“盛世多危言”。贞观四年,唐太宗要修一座宫殿。张玄素表示反对,且语出惊人:陛下如果修这座宫殿的话,就会像商纣王一样天下大乱了。贞观七年,唐太宗想要出游,大臣进言:这可是秦始皇干的事,舜可不会这么做。对以上这些冒犯皇上的逆耳之言,唐太宗竟然乐呵呵地照单接受,并给予建言的大臣赏赐。

真正的盛世是听不到盛世颂歌的。初唐的最高统治者,始终保持着冷静与平和,甚至是谦卑。这正是构建盛世的基石。而当安禄山的一番甜言蜜语、曲意奉承,哄得唐玄宗和杨贵妃喜不自禁时,大唐的盛世就从天宝年间开始出现裂痕了。

“盛世多穷官”。唐太宗提倡节俭,唐朝的官员就认真照办。

户部尚书戴胄,住房简陋,连祭祀祖先的地方都没有;尚书右仆射温彦博,家里没有正屋,死后只好把棺材停在厢房里;中央政府秘书长岑文本,住房矮小潮湿,床上连蚊帐都没有,有人劝他置办产业,他说:“我本是一个平民百姓,靠着读了几天书,坐到今天的位子上,拿国家的薪水,我都担心拿得太多了,还置办产业干什么?”;谏议大夫、秘书监魏征,家里也没有正房,病重时,太宗来看他。当看到他的住宅如此简陋时,立即派人把自己正在建一间小殿的材料拿来,给魏征盖了正房。

唐初的君臣真够寒酸的。正是这份寒酸,成就了大唐盛世最恢宏的气度。连那些想进犯中原的异族,当看到唐朝部长们的破房子后,都无不望风而逃了。

“盛世多文豪”。一个大时代由一位大诗人来做代表,是最适合不过的了。这位大诗人就是“绣口一吐,半个盛唐”的李白(尽管他自己以为不得志,但他却是历史上混得最好的诗人)。更何况李白并不孤单。

唐朝的大多数诗人都有入仕的经历,李峤贺知章王翰王维、杜甫都曾在中央政府任职;就连白居易遭贬后,也还在九江市做了副市长,尽管他发了一肚子牢骚。

唐朝的官文上,传递着光照千秋的名字和光耀千古的诗章、散文、书法,那是盛世大唐最华丽的景象。

唐朝宽容的政治气氛,造就了一个文化的鼎盛时期。正是唐人的宏大建树,确立了汉文化的中心地位。使得日后的数次异族入侵,都不过是,初时操着金戈铁马,最终臣服华夏文明。

“盛世多史实”。唐太宗李世民未登基时,在玄武门发动兵变,杀死了自己的亲兄弟,夺取了皇位。对于这件事,唐太宗一直耿耿于怀,他很想知道史官是怎样记录这件事的。一天,他忍不住把史官叫来,要亲自查看记录。结果,看到记录的是:弑兄篡位。唐太宗黯然,旁边有大臣小心试探:是不是改一下?太宗仰天长叹一声后,说:据实而载!

“据实而载”!唐太宗的这一声叹息,实在是无奈,但也很诚实。而这也正是大唐盛世的有力注脚。当唐人传读史书,翻到他们的最高领袖这一页不光彩的记录的时候,他们的目光一定会变得平静而安然。那是一个社会面对真相时,特有的坦荡与淡定。大唐的天空并没有因为有这一朵云霓而黯然失色,反而变得更加清澈澄明。当后世的权势者篡改一段历史就像使用一块抹布一样随意时,更折射出盛世大唐史实的熠熠光辉。

“盛世多美德”。史载,唐太宗曾经释放监狱中的死囚犯,让他们回家过年,与家人团聚。年节过后,被释放的死囚犯人全部回监服刑,无一逃匿。贞观四年,全国被判死刑的罪犯一共只有二十九人。大唐境内,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商旅出行不用带干粮,随便走进哪一家都会得到一席丰盛的款待。商家的店铺可以不用看护,顾客可以自己挑选商品,然后留钱走人。

公德来自于政德与官德。权力的中心,应该是正义与美德的源头。唐太宗是历史上少有的心怀博大,人格健全的皇帝。这种人格辐射到整个贞观时代及后来很长一段时期,官员和百姓们深受影响,在不知不觉中都变成了道德楷模。

重读唐朝的历史,从贞观到开元一个盛世王朝的远影,依然让人神往。在历史的更迭中,我们丢失了很多,践踏了很多。今天,重新审视一番大唐盛世的模样,重新作出一番抉择取舍,是有补益于当代以及后代的。

标签: 唐朝

更多文章

  • 左宗棠科举三次落榜,却能收复国家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左宗棠

    1832年,20岁的大龄青年左宗棠,因家境贫寒,一直没有娶妻。这一天,左宗棠得知周家要为大小姐周诒瑞比诗招亲。左宗棠来到周家一看,前来应聘的富家子不知凡几,个个锦衣华车。左宗棠虽衣着寒素,但他本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而来。左宗棠通过打听了解到,周家的大小姐周诒端雅号筠心,更是相貌娴静,举止端庄,芳龄19

  •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庙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姚广孝

    中国元末明初政治人物、禅宗僧人、诗人,明成祖靖难之役的谋臣之一姚广孝六根不净,整日不是吃斋念佛,而是沉迷于《易经》八卦。他是一个酒肉和尚,是一个阴阳家,不是佛家。他更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黑衣宰相——姚广孝和尚。姚广孝生于1335年,卒于1418年。姚广孝是医生世家出身,14岁剃发为僧,先后学习天台、密

  • 刘秀最蠢的儿子刘荆,智商低的可怜还想抢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秀

    在古代,皇子争夺王位的事件屡见不鲜。但是刘秀的儿子里,却出了一个很奇葩的儿子,那就是他的第九个儿子刘荆。刘秀去世以后,他的第四个儿子刘庄即位,即汉明帝。刘庄原名刘阳,原本太子之位不是他的,而是郭皇后的儿子刘疆的。但是刘秀十分宠爱阴氏,再加上郭皇后的妒忌之心惹怒了刘秀,于是就废了郭皇后,立阴氏为后。刘

  • 刘秀最奇葩的儿子,造反四次都失败,最后畏罪自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秀

    汉光武帝刘秀一共有十一个儿子,其中有贤明者,比如后来当了皇帝的刘庄;当然也有智商堪忧者,比如造反四次都没有成功的刘荆。刘荆和刘庄虽然都是光烈皇后阴丽华的儿子,但是刘荆的智商却远远不及刘庄。刘庄自小聪慧,因此受到父亲刘秀的喜爱。在此之前,刘秀已经有了一个太子,即郭皇后的儿子刘疆。但是因为刘秀本来就不太

  • 刘疆----汉朝唯一一个得以善终的废太子,新皇帝还对他...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疆

    亲们都知道在古代立太子可是件麻烦事,不仅费脑子,而且还费儿子,稍不留神就可能上演兄弟相残的惨剧。今天要说的也是一件关于废立太子的故事,不过和大家耳熟能详的宫廷剧不一样,故事里虽然有勾心斗角,却没有兄弟相残。主角刘疆是中国历史上过得最好的废太子,而且生前死后新皇帝都对他礼待有加。刘疆是谁?可能绝大部分

  • 王竑制造明朝血案“左顺门事件”,成威震边疆的铁血儒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左顺门

    1,迅速蹿红的愤怒青年大明正统十四年八月十五日,土木堡惨案。这是一场任性皇帝(明英宗)受权阉(王振)撺掇,御驾亲征被打得全军覆没的惨祸:明英宗朱祁镇沦为俘虏,大明江山岌岌可危,北京城乱作一团。伴随这场惨案发生,迅速在北京城里蹿红的,却还

  • 赵匡胤留下的一个秘密,宋朝皇帝口口相传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在历史上口碑还是不错的,这主要是因为赵匡胤登基之后为人比较厚道,不滥杀无辜,对于当初追随自己的很多功臣也网开一面,让其享尽荣华富贵,相比于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大开杀戒,赵匡胤的为人确实值得称赞,也赢得了后人的认可和尊重,但是赵匡胤当初的杯酒释兵权却造成了大宋王朝百年重文轻武的弊端,导

  • 古代改朝换代最快的皇帝,从叛变到登基只用了两天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赵匡胤,宋朝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改朝换代,短则几年到几十年,长则几百年。这也就是所谓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纵观历朝历代夺取前朝江山速度最快的皇帝,大概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了,仅用了两天就成功。大家都知道,中国历史上得国最轻松的就是杨坚和赵匡胤了,而在历代大一统王朝中,得国速度最快的非赵匡胤莫

  • 陈北科故居在哪里?贵屿“黄门第”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明朝,陈北科故居

    “黄门第”(又称国舅府)始建于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是贵屿人陈北科的府宅。陈北科曾在朝任大理寺少卿。“黄门第”建筑面积不大,只有60多平方米。据传说当年陈北科建府第时,陈北科的政敌从中作梗,未完工时就谎报已建成,遂使朝廷停止供应

  • 明代陈北科轶事典故,是怎么成为假国舅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明朝,陈北科

    假国舅话说陈洸中了乡举之后,即上京赴试。路上遇着一位姓陈的书生,两人结伴同行。半途,那陈生突患急病,卧床不起。陈生对陈洸吐露真情,这次是奉皇命入宫认亲的。自己命薄无福,只好拜托陈洸上京后想办法见到他的姐姐,把将此事禀明。他把各种信物交给陈洸,吩咐完便断了气。陈洸进京后,便顶冒死者的身份,通过潮州在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