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郑庄公:春秋初期的风云人物,13岁就顺利继位

郑庄公:春秋初期的风云人物,13岁就顺利继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425 更新时间:2024/1/7 1:43:08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郑庄公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提起春秋初期的风云人物,最值得一提的其实是郑国第三位国君郑庄公。

郑庄公在中原呼风唤雨的时候,春秋首霸齐桓公大概率还未出生,其他几位霸主那就更不用提了。

说起齐国的“庄僖小霸”很多人或许不清楚,但说起郑国的“庄公小霸”,略微了解一些春秋历史知识的人肯定都听说过。

而郑庄公这个人的传奇色彩非常浓,发生在他身上的有趣故事也非常多。

公元前744年,郑国的第二位国君郑武公病逝,留下了他的夫人武姜(申国国君之女)、庶长子原繁、嫡长子寤生和嫡次子段(共叔)四人相依为命。

从年龄结构上看,郑武公去世的时候,他的长子寤生只有十三岁,次子段更是只有十岁,加上武姜一个女人,还有一个帮不上大忙的庶长子,可谓是标准的“孤儿寡母”配置。

看过我写两晋南北朝的朋友应该对此印象深刻:孤儿寡母的下场几乎都是被权臣欺负,然后凄凄惨惨戚戚地丢掉江山,家人一个个全部沦为刀下鬼,小皇帝也被污名化。

可在当时的郑国,这种情况却并未发生,年幼的寤生成功继承君位,也就是我们后来所熟知的郑庄公。

难道说,真是老天爷开眼,注定要让郑庄公成就一番传奇霸业吗?答案显然不是如此。

究其原因,在于郑庄公的母亲武姜拥有强大的背景。

申侯是什么人?看过我写“烽火戏诸侯”的朋友应该有点印象:周幽王为集权,废掉了申后和太子宜臼,申后的父亲申侯勃然大怒,联合周边蛮族(犬戎)攻克了西周首都镐京,杀死了周幽王。

看到了吧?因为女儿受到了委屈,女婿居然想着集权对付周边国家,于是立刻联合蛮族以下犯上,你说这申侯会是什么良善之辈吗?

而郑庄公的母亲武姜,就是这位申侯的女儿,谁要是敢把她当软柿子捏,真以为申侯和申国是好欺负的?

当然了,郑武公去世的时候,这位申侯是否还在世我们不敢确定,但有一个人肯定还在世,虽然实力不算很强,但肯定能给武姜母子帮上大忙。

这个人,就是东周第一位天子周平王

我在上文写过,郑武公是郑国的第二位国君,第一位国君是郑武公的父亲郑桓公,而这位郑桓公是周宣王的弟弟,也就是周平王的爷爷辈。

大家或许会觉得有点绕,让我们重新梳理一下:

周宣王(姬静,西周第十一位天子)和郑桓公(姬友,郑国开国君主)是同父异母兄弟,这是第一代;

周幽王(姬宫湦,周宣王之子、西周末代天子)和郑武公(姬掘突,郑桓公之子)是堂兄弟外加连襟(两人都娶了申侯之女),这是第二代;

周平王(姬宜臼,周幽王之子、东周第一位天子)和郑庄公(姬寤生,郑武公之子)是堂兄弟,他们的母亲(申后和武姜)是姐妹。

郑武公虽然去世了,但武姜或许还能借着申国的名头吓唬人;申侯或许也去世了,但武姜还有姐姐申后这个强援。他们孤儿寡母四人真要是被郑国朝臣欺负了,周平王肯定也没法坐视不理。

这才是郑庄公得以顺利继位的主要原因:他有一个身份显赫的母亲,他母亲的母族背景显赫。

在贵族政治中,父亲的身份非常重要,母亲的身份同样重要。

但这里也有一个问题:武姜虽然关系过硬,但郑国朝臣如果真不想立郑庄公,也有的是办法绕过武姜的那些人脉,因为谁当郑国国君这件事,说到底也只是郑国内政,哪怕是周平王想插手,也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我在前文分析过周天子的困局,东周之所以只能继续摆烂,就是因为河南一地形势复杂,历代周天子都无法破局,这并不是个人能力的问题。

如果郑国朝臣铁了心不立郑庄公,还摆出一副“周天子仗势欺人”的可怜相,周平王肯定也会受到不小的压力。

到了那个时候,即使他想不罢手恐怕也不行了。

既然有办法不立郑庄公,最终却还是立了郑庄公,那么答案也很显然:迎立郑庄公,符合大多数朝臣的利益。

郑庄公当时多大?十三岁,还未成年。无论郑庄公有多早熟,他都不太可能在十三岁之前就开始参政理政。

郑武公或许为郑庄公配备了强大的政治资源,但此时的郑庄公应该没有能力完全掌握这股力量,而是由他的母亲武姜代为掌管。

此时的郑庄公不但年幼,还没有多少理政经验,更没有多少个人势力,完全可以算是一个标准的弱势君主。

对于朝臣而言,弱势君主上位通常都是最好的选择。

立一个弱势君主有什么好处?那就是他无力干涉朝臣,大家该干嘛还是干嘛,根本不必过分担心自己的利益会受到损害。

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实在是太多了。

比如说,当汉献帝混得凄惨落魄,差点连饭都吃不起的时候,各地军阀却争相迎奉天子,表现出一副公忠体国的样子。

当袁术那个混不吝决定称帝的时候,几乎没有人站在他这一边,所以袁术很快众叛亲离了。

用大道理来说,这说明汉末各军阀都是爱国人士,所以他们一心尊奉汉献帝,却对袁术这种反贼咬牙切齿。

可如果用权力博弈来说,那就是迎奉汉献帝对大家都有好处。此时的汉献帝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傀儡,但他显然缺乏管理各地军阀的实力。

袁术则不一样,当时的袁术已经是全天下实力最强的军阀,曹操和袁绍都处于事业低谷期。如果袁术成功称帝,就等于给各地军阀头上供了一尊真身。

大家都想着改天换地成佛作祖,谁愿意接受这种事实呢?这才是袁术很快就众叛亲离的主要原因。

或许有人会问:就算国君因各种原因而显得弱势,那么权力总有人暂时接手,这个人一旦心存不良,岂不是会引发更大的动乱?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郑国之所以不动乱,只因为他们是一个年轻的国家。

郑桓公是郑国的开国君主,郑武公第二代,郑庄公第三代。三代积累虽然可能造就一定数量的宗室,但宗室成员身份较为简单,人数也不会太多。

在这种背景下,就算朝臣想找一个够分量的人出来和郑庄公打擂台都不容易,毕竟郑庄公根正苗红:他的爷爷是开国君主,他的父亲是嫡长子继位的第二代君主,他本人是第三代嫡长子。

要说分量,谁能比他更有分量?

再者,大凡开国之初,君主一系的权力通常是有保证的。此时的郑庄公虽然年幼,但国内并没有独步朝堂的权臣。

更重要的是:君位不是一盘菜,不是权臣想夹就能夹的。

怎样使社会和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维稳”。只要“维稳”做到位,一切牛鬼蛇神都会失去生根发芽的土壤,政府想要打击这类人自然会简单很多。

只有社会和谐稳定,利益集团的坛坛罐罐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得以保存。怎样才算是“维稳”呢?自然是不折腾或者少折腾。

可如果一个权臣横空出世,非要朝着弱势国君喊打喊杀,你说这社会怎么可能和谐稳定呢?利益集团怎么可能不担心自己的坛坛罐罐被打碎呢?

如此一来,这位头铁的权臣自然会成为朝堂上下的公敌。

曹操基本上是独力打下整个北方,但等他想着更进一步的时候,朝臣们会纷纷站出来保卫汉献帝,所以即使强如曹操,也只能缓缓图之。

后来,还是曹丕签字同意使用“九品中正制”,这篡位的大难题才算解决。

在郑庄公时代的朝堂上,有曹操这样的狠角色吗?恐怕是没有的。有人能通过签字画押让渡利益的方式让大家支持他篡位或独揽朝政吗?恐怕也是没有的。

权臣祸乱超纲意味着利益集团大洗牌,如果不是到了危急存亡的时刻,这种人走到哪都是不受欢迎的,这也是郑庄公得以顺利继位的原因之一。

说来说去,我就是希望大家能通过今天这篇文章明白一个道理:老君主去世之后,如果他的老婆孩子被别人欺负,通常是由于他所设计的权力格局已经倒塌。

如果没有老君主设计的权力格局做约束,谁是可信的呢?

后赵石勒设计的权力格局倒塌,结果是石虎杀了石勒指定的接班人;

后周宇文赟设计的权力格局倒塌,结果是杨坚篡夺了宇文家的皇位;

宋明帝刘彧设计的权力格局倒塌,结果是萧道成篡夺了刘宋的皇位。

石虎是宗室,杨坚是外戚,萧道成是权臣,你说他们谁可信?在没有权力格局做约束的时候,分明是谁都不可信!

如果权力格局不倒塌,或者说帝国处于发展期,那么谁做君主其实都无关痛痒。

比如说,六岁的顺治可以当皇帝,八岁的康熙也可以当皇帝,而满清在两位小皇帝的带领下,依然是顺利入关,像模像样地发展壮大。

这跟人有关系吗?几乎是没有的,只能说满清老君主设计的权力格局足够好,官僚集团也不具备贵族集团的强势,这才使得场面未失控而已。

标签: 郑庄公春秋

更多文章

  • 才智过人的曹魏谋士,刘晔为什么不被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晔,曹魏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刘晔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说起曹操手下的谋士,人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郭嘉,其实还有一位非常优秀的人物,他的才智丝毫不逊于郭嘉,可以说是算无遗策,他就是刘晔!刘晔虽然历经曹操、曹丕、曹叡三朝,看似受到了重用,但却一直得不到真正的信任,甚至被气得发疯,最后忧愤

  • 刘胥:刘彻与李姬生的儿子,曾空手与熊搏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胥,汉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刘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汉武帝刘彻做了五十四年的皇帝,虽然他在位的时间很长,后宫妃嫔也很多,但儿子的数量却很少,只有六个儿子。在这些皇子中,有一位勇猛无比的人物,他力气很大,而且十分勇敢,甚至经常徒手与狗熊、野猪这样的猛兽搏斗。可是此人的下场却很惨,最

  • 洪秀全的女婿们到底是谁 太平天国失败后他们有没有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洪秀全,女婿

    还不知道:洪秀全女婿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洪秀全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过去,关于洪秀全的文章大多是关于他的家族成员、他的弟弟以及被清政府判刑的凌迟儿子洪天贵福。但是关于洪秀全的女儿却只字不提,只是仅仅有一些模糊的词语。洪秀全是一个有很多孩子的男人。根据历史记载,至

  • 盘点西汉的四位淮南王,淮南王在当时的地位有多高?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古代,西汉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西汉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共有二十人被封为“淮南王”封号,分别见于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等朝代。其中,西汉时期的淮南王对当朝影响最大。在西汉的历史上,共有四人获得淮南王的封号,分别为英布、刘长、刘喜和刘安。在这四位淮南王中,除刘喜外,其

  • 玄武门之变后,秦琼为什么只被赏封了七百户?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琼,唐朝

    玄武门之变后,秦琼为什么只被赏封了七百户,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伟人感慨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畅想今朝之时,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位伟人的心中,唐太宗是可以和秦始皇相比肩的一个人物。而就是这个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唐太宗,却有着一个无

  • 吕雉为什么没能像武则天那样建立自己的政权?有哪些原因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西汉,吕雉

    很多人都不了解吕雉,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同样是权倾天下,同样是皇帝的皇后,是夫君去世后王朝的实际统治者,实际掌控了朝政大权,都曾经在统治时期成就斐然。但武则天成功地上位建立了武周政权,当上了皇帝,最后还能安然退位还政;而吕雉在生前却不敢废除汉朝正统称帝,死后其吕氏家族还遭到了刘氏宗族的清算

  • 李世民斩杀单雄信时,秦叔宝为什么没有去替他求情?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叔宝,唐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秦叔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隋唐时期,出现了很多的英雄豪杰,他们除暴安良,做好事还不留名。在隋唐英雄中我们秦琼秦叔宝、单雄信、罗成、程咬金这些大将我们早就耳熟能详了,李世民的政权也是有了他们的帮助才更加的稳固的。当时的一部《隋唐英雄传》让他们的故事再次进

  • 李道宗为什么会背负骂名千年?他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道宗,唐朝

    你们知道李道宗为什么会背负骂名千年,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我们经常会看一些关于历史的小说和野史,但我们从中了解到的事情都是真实的历史吗?其实不然,很多作品都没有对历史进行真实的还原,而且为了吸引人编造了很多本来没有的情节,甚至还对一些历史人物进行了丑化。比如我们从野史中了解到的苏妲己是个蛇蝎心肠,

  • 宁完我:清朝初期大臣,死后谥号文毅,入祀贤良祠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宁完我,清朝

    宁完我(1593—1665年),字公甫,辽阳(今辽宁辽阳市)人,清朝初期大臣。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后金天命年间,投靠努尔哈赤,隶汉军正红旗。久预机务,遇事敢言。历任内弘文院大学士、议政大臣兼太子太傅。康熙四年(1665年)四月卒,谥号文毅。雍正年间,入祀贤良祠。人物生

  • 僧格林沁:晚清名将,被清廷称为“国之柱石”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晚清,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1811年7月24日—1865年6月12日),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蒙古科尔沁旗(今属内蒙古)人,晚清名将。贵族出身,善骑射,被清廷称为“国之柱石”。道光五年(1825年),入嗣袭扎萨克多罗郡王。旋入京,为御前行走。道光十四年(1834年),授御前大臣。后历任领侍卫内大臣、正蓝旗蒙古都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