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梁武帝有哪些书法成就?梁武帝的书法主要受谁影响?

梁武帝有哪些书法成就?梁武帝的书法主要受谁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245 更新时间:2024/1/25 7:01:55

梁武帝的书法成就有哪些?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梁武帝是一位重视书学的皇帝。经余康宁先生研究,萧衍在书学上的贡献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正本清源,发扬传统,倡导书艺。梁朝政权建立以后,继承魏晋崇尚书法遗风,大力倡导书学。梁武帝首先从正本清源着手,号召人们学习将要被遗忘了的魏晋朝代的著名书法家钟縣、王羲之书法,纠正当时人们学书“爱附近习”的风气,达到返朴归真。

他从内府收藏的王羲之真迹中拣出一个字,每字一纸,打散之后交散骑侍郎周兴嗣编成韵语以资推广。这就是历史上最早的王羲之书千字文》。又将它摹成拓本,因而他是我国书法集字帖的首创者。他在反复研究钟繇书法之后,写出了重要论文《观钟繇书法十二意》,总结出钟繇用笔、结字、变化、救应等12个特点,引起了人们对钟繇书法的重视。

梁武帝与“山中宰相”陶弘景私交甚厚,陶弘景也是一位造请很深的书法家,因此梁武帝经常和他切磋书艺。陶弘景曾向梁武帝索要钟、王书迹,本来只要几卷,不料梁武帝一次就给他送去270卷,使他“惋讶无已”,可见梁武帝为了倡导书艺,是不惜代价的。梁武帝不但提倡书艺,他自己也爱好书法、善写草书、楷书和虫篆。《淳化阁帖》、《大观帖》、《戏鸿掌帖》等丛帖都收有他的草书《脚气帖》和楷书《众军帖》,《三希堂法帖》也收有他的草书一帖。

第二,收藏历代书画,认真考证鉴别。梁武帝广泛收集天下遗墨,命侍中朱异、秘书郎徐僧权将收藏的周、秦、汉、魏晋书画整理装裱,凡78帙,767卷,以及各类图书14万卷,用珊瑚轴,织成带,金题玉躞,藏于内府,使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免遭散失。

对于后世来说,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这些书迹都经过梁武帝亲自鉴定,再由徐僧权、唐怀充、姚怀珍、满塞等人押署。鉴定历代书画,不但需要高超的鉴赏水平和文化素养,还要有严肃认真的鉴定态度。如王羲之手书的《乐毅论》,当时已被尊为“秘宝”,经梁武帝鉴赏后认为:“逸少(王義之字)无甚板细书,《乐毅论》乃微粗修,恐非真迹”。他又将这个意见告诉陶弘景,请他作进一步鉴定,陶弘景仔细观摩后也“疑是模本”。

后来,经过考证,王羲之的《乐毅论》是直接定在石上书丹,并未写在纸上,而传世的写本为后人所,证实了他们鉴定的可靠性。他与陶弘景在研究王羲之书法时,有一个重要的发现,即王羲之不仕之后,一般不再作书,多由人代笔,而这个代书人是谁?他们没有轻易作出结论。这个发现也得到了后人的肯定。自隋唐以来,凡有梁朝内府押署的书迹,至今无人提出过异议,由此可见,梁武帝是历史上最权威的书画鉴赏家之一。

第三,提倡书学理论研究,提高书法艺术水平。从汉末至魏晋,书法创作已成为一独立的艺术,并产生了一批著名书法家。但对书法和书法家的分析,则显简略和抽象。针对这种情况,梁武帝提倡书学理论研究,亲自撰写书法评论文章,除了《观钟繇书法十二意》外,又把从汉末至梁34位书法家的作品逐一加以评论,写出了《古今书人优劣评》(又名《书评》)。

他在书中喻钟繇的书法如“云鹤游天,群鸥戏海”,对王羲之书法评为“龙跳天门,虎卧风阙”,这些评论,成为千古定论。又如他对萧子云的书法赞为“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荆轲背剑,壮士弯弓,雄人射虎,心胸猛烈,锋刃难挡”。评王僧虔书法“如王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奕奕皆有一种风流骨气”。对羊欣书法的评语:“奴婢作夫人,不堪位置,而举止羞涩,终不拟真”。

这些评语言简意赅,比喻生动,为后世所称道。他还在《芸陶隐居论书》中谈到作书技法时说:“运笔斜则无芒角,执手宽则书缓弱,点撤短则法臃肿;拘则乏势,放则少则;纯骨无媚,纯肉无力;少墨浮涩,多墨笨钝。”它既是书法创作经验的总结,又是一篇极有用的书学教材。他的书学理论著作还有《草书状》、《论书》等,后人辑有《梁武帝集》。在他的推动下,不少人潜心书学理论,提高了书艺水平。

南朝受魏晋禁碑余威的影响,碑刻不多,到了梁,已逐渐增多,且所有碑刻书写水平极高。丹阳城东三城巷梁文帝萧顺之(梁武帝父)的建陵,有神道石额一对一,一正书,一反书,文曰“太祖文皇帝之神道”八个大字,隶书而含篆意,笔法凝重,古朴浑厚,气势磅礴,决非一般手笔,书者失考。镇江焦山的《瘗鹤铭》,自宋朝以来,书家赞誉不绝,有“大字无过《瘗鹤铭》”、“大字之祖”之称。

宋朝书家曹士冕认为其“笔法之妙,为书家冠冕”。历代临写《瘗鹤铭》者不乏其人,能够得其气势神韵的,有唐颜真卿和宋黄庭坚,颜真卿的《八关斋会报德记》,黄庭坚的《松风阁诗》全从此铭脱出。贝义渊所书的《始兴忠武王萧澹碑》被康有为奉为“峻美严整之宗”,“极品”中之“上品”,评其笔法“如长枪大戟,实率更(欧阳询)”。

认为此碑乃欧派之源清朝莫友芝亦认为此碑“上承钟、王遗风、下开欧、褚(遂良)门户”,由此可见梁朝书法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地说一句,如果没有梁武帝全力提倡钟、王,可能唐朝以后就不知道有钟繇、王羲之,更不会出现全面鼎盛的唐朝书法。

标签: 梁武帝书法

更多文章

  • 李建成为什么能当上太子?李世民是什么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建成,唐朝

    还不知道李建成为什么能当上太子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朝开国皇帝李渊是一个偏心的父亲,明明知道二儿子李世民的军功大过李建成,却依旧立大儿子李建成太子。不是因为他真的偏心,是因为当时的情况促使他选择了大儿子。自古英雄多爱美人,李渊也不例外,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众多的子

  • 欧阳修为什么要打压狄青?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欧阳修,宋朝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欧阳修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在历史上有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是文采耀世的文学家,更是政绩斐然的政治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在当年位高权重,是有名的贤相。但是他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头:千古伯乐。这个名头

  • 李怀光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怀光,唐朝

    唐朝名将李怀光为什么要造反,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是一个极度繁华的朝代,一共传位二十一帝,统治时间是二百八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唐玄宗李隆基缔造“开元盛世”,发展到最鼎盛时,万国前来朝拜,附属国达到三百多。作为当时世界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名

  • 百年名臣刘统勋,他的谥号在大清有多罕见?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统勋,清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刘统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刘统勋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于直谏,他被称为是百年的名臣,还经常上书,指出朝中的不足,康熙微服私访记中很多都是关于刘统勋的故事,当年刘统勋奉命进行微服私访,看看百姓的生活是否安康,全国各地是否出现贪官污吏,还有一次去监察水利的进展

  • 揭秘:秦始皇最后一次巡守选择东南方向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始皇,秦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秦始皇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秦国以法治国,事无巨细,皆有法式,事无大小,皆决于法。山东六国特别是楚越之地的百姓自由散漫惯了,最不适应秦朝的治国方式,因此复辟的暗潮最为汹涌,如果不去镇压复辟的楚国势力,则大秦危矣。项氏是楚国六大氏中最强悍的一支,他是以军功

  • 张邈身为曹操的至交好友 曹操为什么要杀这至交好友的全家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操,张邈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和至交好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195年,历经数月的作战后,曹操终于率军攻破雍丘。破城之日,曹操进行了一场血腥的屠杀,同时还杀死了一位至交好友的全家!曹操虽然经常屠城,但他这个人还是很念朋友之情的,不少曾经背叛他的人都被赦免,既然如此,曹操为何还要对杀光这

  • 萧太后为何只是摄政,而不像武则天那样自己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萧太后,

    萧太后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武则天是我国古代传奇女性的代表人物,也是正史中唯一一位女皇帝,但其实大辽萧皇后的传奇人生比她还要精彩。萧太后名为萧绰,小名燕燕,因此也叫萧燕燕,公元953年出生于南京析津府(今北京一带),从小聪明伶俐且美貌端庄,父亲萧思温是大辽宰相侄子,母

  • 北宋状元冯京:号称四朝元老,在历史上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冯京,北宋

    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冯京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科举制度创制于隋朝,这之后便慢慢发展和改进,最终成为了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重要的选官制度。今天虽然科举早已被废除,但许多和科举有关的词汇却仍然被人们熟知。举例来说,现在考了第一名的人,还是会被叫做"状元",而在足球比赛

  • 项羽当初为什么在乌江自刎 刘邦最后一刻才明白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项羽,刘邦

    还不知道:项羽自刎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221年,千古一帝秦始皇创建了伟大的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制王朝。然而,如此王朝寿命却极其短暂,因秦二世的昏庸无道,天下大乱,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在这些起义军中,出现了两位非常杰出的起义军领袖,便是我

  • 刘禅指挥的第一次战役是什么?结果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禅,三国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趣历史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刘禅的故事。蜀魏两国对峙,蜀亡国时全国“带甲将士十万二千”,而曹魏可调动38万大军三路攻蜀,双方兵力差距显而易见,而且,司马懿出山以来,意图通过打消耗战,拖垮偏居一隅的蜀汉。故诸葛亮多次北伐却无功而返,此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