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司空、扬州都督、河间元王李孝恭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司空、扬州都督、河间元王李孝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352 更新时间:2024/2/14 6:06:22

李孝恭(591-640)唐初大将。高祖族侄。李孝恭的祖父李蔚,就是李虎的第七个儿子(李世民的祖父李昺是李虎第三子)。武德初,以赵郡王任山南道招慰大使,招降巴蜀三十余州。又任荆湘道行军总管,用长史李靖计,击降萧铣,并遗李靖等招降岭南各地。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任行军元帅,率李靖等诸将,镇压辅公祏,破广陵、丹阳,平定江南。拜扬州大都督。贞观初任礼部尚书,改封河间郡王。

李渊当年攻克京师后,拜李孝恭为左光禄大夫,不久又任其为山南道招慰大使,带军直入巴蜀,降下三十余州。由于李孝恭对降附之人怀之以礼,抚慰有加,往往书檄到处兵不血刃,保全了许多性命,可称得上“仁德”二字。高祖武德三年,李孝恭又献计进攻萧铣的割据政权,李渊非常欣赏他的计策,进爵为王,并改信州为夔州,拜孝恭为总管,命他广造大船,教习士兵水战,准备进攻萧铣。

萧铣是后梁宣帝曾孙。当年北周趁梁国内乱入境大掠,象征性地保留了梁国。隋文帝时萧铣的爷爷萧岩叛隋入陈。陈国灭亡后,隋文帝杀掉了萧岩。萧铣自幼丧父,家里很穷,靠卖字作书挣钱养活母亲,为人十分孝顺。由于族内的萧氏成为隋炀帝皇后,萧铣沾光被授以罗川令的官职。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天下纷叛,岳州上下文武官员也趁势想起军叛隋,众人本来要推校尉董景珍为主,这位武人倒有自知之明,他对众人说:“我家世寒贱,起事以我为名没有号召力。罗川令萧铣是梁国王孙,宽仁大度,有梁武帝之风。我还听说帝王龙兴,都有符名吉兆,隋朝的冠带都叫‘起梁这个称呼,冥冥之中预示着萧家梁国该中兴啊。现在请萧铣为主,不正是应天顺人吗。”大家找到萧铣一说,果然帝王贵胄,没有一般书生畏怯怕事之意,马上大悦应承,即日自称梁公,改易服色,建立梁国旗帜。不久,附近义军和起义官军纷纷来投,隋朝派军来攻都纷纷败走。萧铣于是称帝,署置百官。隋炀帝被弑江都,一时间天下无主,岭表诸州纷纷归降萧铣,九江、南郡也相继为梁国所据,当时东至三硖、南尽交趾、北据汉川,全都成了萧铣梁国的地盘,胜兵四十余万,成为南方雄国。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萧铣迁都江陵,开始与刚刚建唐的李家有了遭遇战。由于萧铣属下将领多横恣杀戮,他就以罢兵为名把诸将召回,想趁机剥夺这些将帅的权力。已经当了梁国大司马的董景珍等人相继怨恨叛乱,纷纷被杀,以至于萧铣的故旧边将各自心怀疑惧,实力大减。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孝恭率大军,统水陆十二总管,大兵直逼江陵。萧铣的江州总管盖彦举是个懦夫,乖乖献上五州之地投降,门户大开。梁将文士弘等人率兵拒战,但哪里是李孝恭王爷和李靖将军的敌手,立时军溃。萧铣刚刚为了换将而遣散兵士,身边只有几千人的宿卫之士守城。唐军忽至,他急忙下诏追还遣散至各地的军队,但梁国疆土辽阔,山河纵横,众军急忙往江陵赶也赶不及。李孝恭纵兵布长围把江陵围得铁桶一般,很快就攻克了水城,俘获舟船数千艘,梁国的交州总管丘和、长史高士廉等人本来是带人来拜谒萧铣的,听说梁国兵败,新主对自己又无恩宠,就都转头到李靖军门投诚。萧铣禀乘梁家一贯的“仁义道德”,自度救兵难于急至,就对属下说:“天不助梁,数次亡国。如果战至力屈而降,唐军必因军士死伤而大杀城内百姓。怎能因为一人之故而使百姓遭殃呢。现在城池还未被攻拨,我先出降,可能会保全民众。众人失我,何患无君!”于是他亲自巡城下令投降,守城军士都号哭不已。萧铣祭拜太庙后,率官吏赴李孝军门请降:“当死者惟有我萧铣,百姓无罪,请勿杀掠。”李孝恭把萧铣用囚车送至京师。李渊见了萧铣,当面大骂这位玉面王孙的“罪过”,萧铣一脸凛然,对答说:“隋失其鹿,英雄竟逐。铣无天命,故至于此。亦犹田横南面,非负汉朝。若以为罪,甘从鼎镬。”李渊竟下令斩萧铣于都市,时年三十九,称帝五年。萧铣言语不卑不亢,字字有理,与李家唐朝又没有深仇大恨,竟不免身死,可见李渊此人小气得很。此外,另一个仁德的大英雄窦建德,也是在兵锋正盛之时忽然被擒,也被李渊下令杀于都市,似乎不得不让人相信“天命”这两个字。

李孝恭平灭萧铣后,被拜为荆州大总管,岭南四十九州皆望风而降。武德七年,他又率兵击败江东辅公袥的反叛,平定江南,拜扬州大都督,江淮及岭南诸州都归他所统摄。隋灭乱起,李氏家族除李世民带兵横行天下外,宗室中只有李孝恭一人能独当一面,并立有击破梁国的大功。然而,李孝恭本性宽恕退让,没有骄矜自得之色,故而李渊、李世民都对他十分亲待。功成名就之后,这位王爷不喜反悲,对左右说:“我住的大宅子真是太宏丽了些,应该卖掉再买座小院子,能住就可以了。我死之后,诸子有才,守此足矣。如果这些犬子不才,也免得这么好的大宅子便宜了别人。”贞观十四年,李孝恭暴毙,得急病一下死掉,时年才五十岁,正当壮年。李世民亲自举哀,哭之甚恸。

标签: 李孝恭

更多文章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赵国公长孙无忌 唐高宗元舅长孙无忌谋反了?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长孙无忌

    【生平简介】长孙无忌(约597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先世乃鲜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后改为长孙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内兄,文德顺圣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非常好学,“该博文史”。隋朝义宁元年(617年),李渊起兵太原。无忌进见,渊爱其才略,授任渭北行军典签。自此辅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徐世绩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徐世绩

    李绩, 唐代政治家、军事家,原姓徐,名世绩,字懋功,亦作茂公。因唐高祖李渊赐姓李,故名李世绩。后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遂改为单名绩。曹州离狐(今山东东明一带)人,后被封为英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在唐朝甚至在中国的历史上,李绩都可以说是一位极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出将入相,位列三公,极尽人间荣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徐州都督、胡壮公秦叔宝(秦琼)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叔宝

    秦琼(571~638)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开国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与尉迟恭为传统门神。兵器:四棱金装锏、虎头錾金枪。座驾:黄骠透骨龙。济南五龙潭有其故居。【历史上的秦琼】历史上的秦琼以勇猛彪悍著称。最初是隋朝来护儿部将,后随张须陀讨伐李密。兵败,张须陀战死,秦叔宝归裴仁基

  • 一代名相梁国公狄仁杰介绍 历史上的狄仁杰是神探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狄仁杰

    【狄仁杰档案】生于公元630年,卒于公元700年。字怀英,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历任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宁州刺史、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中国有个成语叫作“唾面自干”,按照这个词的要求,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能擦掉,而应该

  • 古代历史上十大奸臣结局:伯嚭,安禄山,杨国忠,张邦昌,蔡京,阿合马,严嵩,鳌拜,和珅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伯嚭,安禄山,杨国忠,张邦昌,蔡京,阿合马,严嵩,鳌拜,和珅

    伯嚭害贤祸国,国破被诛伯嚭(pǐ),春秋晚期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因躲避父难投奔吴国,在伍子胥的引荐下担任了吴国的太宰(大夫),与伍子胥一起共图国事。起初,由于他在吴国尚未站稳脚跟,与伍子胥同舟共济,出谋划策,为吴国出了不少力。但得志后,他利欲熏心,干起了祸国殃民的勾当。公元前494年,吴国和越国

  • 历史上的摄政王多尔衮:位宠功高 擅权过甚 死后被鞭尸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多尔衮

    多尔衮简介:中文名:爱新觉罗·多尔衮外文名:AixinjueluoDorgon国籍:中国(清朝)民族:满族出生地:赫图阿拉城出生日期:明万历四十年十月廿五日(1612年)逝世日期:清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日(1650年)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摄政王主要成就:指挥清军入关,清朝问鼎中原庙号

  • 林彪死后两个女儿林晓玲、林豆豆的命运归宿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林彪死,晓玲,豆豆

    林彪死后两个女儿林晓玲、林豆豆的命运归宿1971年9月13日凌晨,林彪全家乘三叉机256号飞机叛逃出境,不料飞机意外失事,坠毁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肯特省省会温都尔汗沙漠里,林彪、叶群(林彪妻子)、林立果(林彪儿子,时任空军司令部作战部副部长)、刘沛丰(空军司令部办公室副处长)、杨振刚(林彪专车司机)、

  • 民国十大绝世奇女子 民国哪个女人最漂亮?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民国,张爱玲,林徽因,赵一荻,张学良,梅兰芳

    【导读】民国十大奇女子,民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政治动荡,古典风情未去,现代风情接踵而至也成就了民国许多的奇女子,注定她们为世人所注目。在陈凯歌的电影《梅兰芳》问世之前,很少有人知道她。她的名字只有在那些关于《梅兰芳》或者《杜月笙》的传记中偶尔出现。但现在,通过陈凯歌的那部电影,全中

  • 民国第一美女杀手是谁?郑毓秀罕见照片大曝光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郑毓秀

    郑毓秀(1891年3月20日-1959年12月16日),别名苏梅,女,广东省广州府新安县(今属深圳市)人,清末、中华民国革命家、政治家、法官、律师。她曾多次参与刺杀晚清政府要人,她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博士,第一位女性律师,第一位省级女性政务官,第一位地方法院女性院长与审检两厅厅长。郑毓秀的父亲

  • 清朝同治帝光绪帝老师翁同龢为何被称为“人参状元”?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同治帝,光绪帝,翁同龢

    翁同龢在晚清史上声名显赫,他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先后为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历官刑、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等。然时人称之为“人参状元”,这是为什么呢?这当中有个很有趣的故事。原来,翁同龢当年之所以能在殿试中一举夺魁,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