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杨荣

明朝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杨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133 更新时间:2024/1/24 23:32:39

杨荣(13711440),初名子荣,字勉仁,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因居地所处,时人称为“东杨”。其性警敏通达,善于察言观色。在文渊阁治事三十八年,谋而能断,老成持重,尤其擅长谋划边防事务。然而由于其恃才自傲,难容他人之过,与同事常有过节,并且还经常接受边将的馈赠,因此往往遭人议论。杨荣既以武略见重,又有些文才.

建文二年(1400),杨荣考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编修。建文四年,朱棣进入南京,杨荣和解缙、杨士奇等一同迎附。杨荣建议朱棣先谒埋葬朱元璋的孝陵而后即位,朱棣欣然采纳。朱棣即位后,从翰林院中选用杨士奇、解缙等人与杨荣一起入值文渊阁,参预机务。

杨荣最为年轻且聪明伶俐,朱棣自然对其格外宠爱,亲自将其名由杨子荣改为杨荣。朱棣不苟言笑,与大臣们讨论事情,议而不决之时,脸色更是难看,大臣们战战兢兢,无所适从。每当此时,杨荣便大显身手,三言两语便令“龙颜”大悦了。

杨荣一生中最大的贡献在于谋划边防,尤其是在明成祖时最为突出。朱棣即位后,蒙古三部虽然处在分裂仇杀之中,却并未归附明朝。为了解决蒙古问题,朱棣一方面直接针对蒙古三部采取分化瓦解的措施,另一方面着力于东北和西北地区的经营,形成控制蒙古地区的一把钳子。在实施这一战略过程中,杨荣先后被派往甘肃和宁夏。杨荣克尽职守,详细地了解山川形势、军事配备、军民士气、城堡建设,然后提出自己的设想及对策,朱棣予以充分的鼓励并加以采纳。

永乐八年(1410)二月初十日,朱棣率军开始了即位后的第一次北征,杨荣作为贴身大臣随行。不久,明军进抵胪朐河,朱棣赐名为饮马河。由于侦知了鞑靼军队的行踪,朱棣亲选精锐进行长途奔袭,轻装前进,每人只带二十日粮,命杨荣率勇士三百人作为亲兵跟随。明军追至斡难河,与本雅失里率领的鞑靼主力相遇,经过激战,明军大获全胜,本雅失里只率少数轻骑逃走,朱棣下令班师回朝。由于轻装前进,在回师途中,明军的粮草供应紧张起来,士兵几乎断粮。杨荣建议朱棣将御用的储粮散发给将士,并且让军队中粮多与粮少者借贷互济,还京后加倍偿还。朱棣采纳了他的建议,使明军顺利地度过粮荒,胜利班师回朝。

永乐十二年,朱棣带着皇太孙朱瞻基,率领五十万大军开始了第二次北征蒙古的战争,杨荣再次随行。杨荣承担了两项基本任务,其一,向朱瞻基讲说经史。其二,掌管皇帝的玉玺,充当朱棣的机要秘书。行军期间,有一天晚上,朱棣在自己的大帐中召见杨荣,同他讨论军队粮饷的问题,杨荣认为:“择将屯田,训练有方,耕耨有时,即兵食足矣。”提出一套实行军屯以解决粮草问题的计划,得到朱棣的首肯。虽然朱棣的第二次亲征,明军损失不小,但也使瓦剌大伤元气,此后大约七年多的时间里,北方基本保持了稳定。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北部的边患,朱棣决定迁都北京。明朝官吏大多生江南,要他们远离故土,远赴塞下,困难重重。一些官吏便利用这种情绪,反对迁都。杨荣看到迁都北京对于解除蒙古部的威胁有不可低估的战略作用,与户部尚书夏原吉、吏部尚书蹇义等坚决支持迁都,并且在《题北京八景卷后》指出:“迨我皇上继承大统,又以蓟燕左环苍海,右拥太行,内跨中原,外控朔漠,宜为天下都会,乃诏建北京焉。”

永乐十九年(1421)朱棣正式迁都北京,这一年的四月初八日,北京新宫中的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因雷击起火,杨荣指挥卫士进行抢救,只抢出一些重要图籍,三大殿均未保住,由此又引发了一场反对迁都的政治风波。杨荣等人极力支持朱棣,使风波很快平息下去。迁都北京,对北部边防的巩固起了重要作用。

永乐二十年,朱棣进行第三次北征,杨荣与金幼孜再次随行,明军无功而返。为了鼓舞士气,朱棣大开庆功宴会,有功无过者坐前列,食上肴,杨荣与金幼孜被特命坐在前列。次年,朱棣进行第四次亲征。有关军务皆让杨荣参与,无论白天还是晚上,朱棣经常召见杨荣,并且亲昵地称之为“杨学士”而不直呼其名,对他的信任和依赖不言自明。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开始了第五次北征。明军到达开平时,朱棣做梦,梦见一位天神向他说:“上帝好生如是者,再此何祥也。”便有些犹豫,杨荣乘机加以劝谏:“此举固在除暴安民。然火炎昆冈,玉石俱毁,惟陛下留意。”朱棣领悟了杨荣的意思,便说:“卿言合朕意,岂以一人有罪,罚及无辜?”当即下令杨荣等人草敕,诏谕各部落人等,罪止阿鲁台一人,余皆不问。又命令军士们收拾死于兵火的遗骸,葬为丛冢,朱棣亲自撰写了祭文。明朝大军进至翠云屯时,仍未发现阿鲁台踪影,在杨荣等人的劝说下,朱棣决定班师回朝。

同年七月十八日,朱棣在回师途中病逝于榆木川,随从宦官马云等人不知所措,与杨荣、金幼孜密商如何处置。杨荣指挥若定,与金幼孜商议,认为离北京尚远,为防止军心涣散,应秘不发丧。他们用锡铸椑将朱棣尸体收殓起来放在车中,每到一地进膳和平时一样,明军浑然不觉。杨荣和海寿先回京师,向太子报告情况,决定处理方法。结果,朱高炽顺利地即位,国家政局未发生丝毫的骚动。杨荣因贡献突出,被晋升为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并食三禄,杨荣请求辞去尚书俸禄,未得批准。

朱瞻基在洪熙元年(1425)继承了皇位,汉王朱高煦发动了叛乱。年轻的皇帝有些犹豫不决,召见杨荣商讨对策,杨荣极力主张趁朱高煦尚未切实准备之际,出其不意,御驾亲征,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朱瞻基接受了杨荣的建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乐安,朱高煦被迫投降,叛乱很快被平定。朱瞻基还面临另一个严重问题、一个历经几代皇帝的问题安南人继续抵制中国人的直接控制。开始时,他在撤军和继续平定的努力之间举棋不定。当时,武将主张采取武力,杨荣和杨士奇一道力主放弃交阯,朱瞻基最终接受了他们的建议,从安南撤出了明朝的全部军队。

宣德十年(1435),朱瞻基病死,朱祁镇即位,是为英宗。太皇太后张氏精明能干,委政“三杨”,杨荣在老迈之年,仍肩负着治理国家的重任,正统三年(1438)晋升少师头衔。由于王振的崛起,杨荣受到攻击。正统五年(1440),杨荣在回乡的路上去世,被追赠为太师,谥号文敏。

标签: 杨荣

更多文章

  • 乾隆皇帝的香妃到底是谁, 乾隆皇帝的香妃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香妃

    来自西域的香妃的天然美丽和异域情调进一步赢得乾隆皇帝的垂爱和信任,皇太后再下懿旨,将她由容嫔晋为容妃,并由赏给处为她准备满洲朝服、吉服、项圈、耳坠、数珠等等。其册封容妃的册文上说:“尔容嫔霍卓氏,端谨持躬,柔嘉表则,秉小心而有恪,久勤服事于慈闱,供内职以无违,夙协箴规于女史,兹奉皇太后慈

  • 明熹宗张嫣皇后简介 历史上的张嫣详细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熹宗,张嫣

    张嫣 (明熹宗懿安皇后) 张嫣(公元1606年-公元1644年),字祖娥,小名宝珠[1] ,河南祥符县[2] (今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人[3] ,父亲张国纪,[4] 明熹宗朱由校原配皇后。[1]天启元年,时年十五岁(虚岁)的张嫣,从全国初选的五千名美女中,连过“八关”选出的第

  • 清朝后期慈安太后介绍 历史上的东太后慈安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慈安太后

    慈安的资料中文名:钮祜禄氏国籍:清朝民族:满族出生地:广西出生日期:1837年08月12日逝世日期:1881年04月08日职业:嫔→贵妃→皇后→皇太后主要成就:两度垂帘孝贞显皇后(1837年1881年),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扬阿之女。比咸丰帝小

  • 清朝顺治皇帝最宠爱的妃子董鄂妃介绍 董鄂妃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董鄂妃

    董鄂妃简介:姓名:董鄂氏别名:孝献皇后,董鄂妃国籍:中国(清朝)民族:属上三旗贵族的正白旗出生日期:1639年逝世日期:1660年09月23日职业:贤妃→皇贵妃→皇后(追封)宗教信仰:佛教谥号: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陵墓:清东陵首陵之孝陵世称:董鄂妃殊荣:封皇贵妃而大赦天下

  • 辽朝开国皇后述律平一生介绍 述律平结局 述律平儿子列表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辽朝,述律平

    常言道:“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定有一个优秀的女人。”那么,建立大辽帝国的阿保机背后又有一个怎样的女人呢?《辽史·后妃传》记载,辽王朝的开国皇后述律平以“简重果断,有雄略”著称。据说,她曾经在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的交汇处远远地看见一个美丽的

  • 陈朝陈后主妃子张丽华介绍 张丽华漂亮么 张丽华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丽华

    世人皆以为南朝陈国的贵妃张丽华是导致陈亡的红颜祸水,而陈后主所作的宫庭歌舞曲《玉树后庭花》则是亡国之曲。故而晚唐诗人杜牧写了一首著名的《泊秦淮》,诗曰:“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就是借著陈国最后一任国君陈叔宝与贵妃张丽华,醉

  • 南朝齐何婧英:中国历史上最放荡的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何婧英,皇后

    说起皇后淫乱,汉成帝赵皇后、晋惠帝贾皇后、魏孝文帝冯皇后、唐中宗韦皇后榜上有名,而若要论放荡指数之高、淫乱程度之烈,南齐皇帝萧昭业的皇后何婧英首屈一指。庭院深深,深几许。在平民百姓眼里,皇宫象征着权力、地位、尊荣和富贵,而事实上,皇宫却是悲剧最多、杀戮最多、甚至丑闻最多的肮脏、混乱场所。在这里,官

  • 三国曹丕妃子薛灵芸:被雪藏千年的三国绝世美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丕,薛灵芸

    薛灵芸十七岁那年,已是容颜绝世。闾中的少年,都暗慕薛灵芸,趁夜色悄悄潜来偷看她。但是一直没有机会与她接触。 薛灵芸是三国时常山人。其父薛业是■乡县亭长,母亲陈氏随丈夫住在亭旁。他们那里十分贫穷,夜里妇女们聚在一起纺纱,点燃麻藁以照亮。 待薛灵芸十七岁那年,已是容颜绝世。闾中的少年,都暗慕薛灵芸,趁

  • 卫子夫怎么死的? 西汉皇后卫子夫结局为何不好?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卫子夫

    卫子夫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二任皇后,大将军卫青的姐姐,骠骑将军霍去病是她的外甥,生有一男三女,即戾太子刘据,卫长、诸邑、石邑三位公主。卫子夫建元二年入宫,第二年怀孕后被封为夫人。元朔元年卫子夫生下刘据,被立为皇后。在她被立为皇后的第38年,即征和二年(前91年)的巫蛊之祸中,卫子夫母子等人遭江充等人陷

  • 如何评价朝鲜定宗李芳果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芳果

    朝鲜定宗李芳果朝鲜定宗李芳果是朝鲜王朝的第二位君主,是朝鲜太祖李成桂的第二个儿子,李芳果之所以能够成为朝鲜的第二代君主一方面是因为当时李成桂的长子已经去世,另一方面是因为李成桂的第五个儿子李芳远不满李成桂立幼子李芳硕为世子发动了军事政变,迫使自己的父亲李成桂将王位传给了李芳果。李芳果画像李芳果是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