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征简介——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良臣之路的独行者

魏征简介——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良臣之路的独行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649 更新时间:2024/1/20 13:03:13

魏征简介:

中文名:魏征

国籍:唐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北巨鹿县

出生日期:580年

逝世日期:643年

职业:宰相

主要成就: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代表作品:《谏太宗十思疏》

封爵:郑国公

谥号:文贞

官员历来只分忠奸,直到有了魏征,才出现新的提法。魏征独创了良臣概念,并把良臣和忠臣作了严格界定,各自确立了标准。很长时间里,他执著于良臣理念,用心走良臣之路,为政坛留下了一个神话。为什么魏征能负此盛名,他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

魏征生于公元580年,巨鹿曲城(今属河北)人。家族平庸,没多大背景,其父做过县令,死得很早。他从小潜心读书,读得有些过头,以至于不想种地,不愿经商,只好去当道士。在道观,他还是痴恋书本,苦学不辍,有段时间,还钻研了纵横学说。隋大业末,他脱下道袍,参加了反隋武装,先后服务于李密窦建德李建成。玄武门事件后,他被李世民收归帐下,从七品官开始,一步步做到丞相,643年辞世,终年65岁。

身居道观,他是化外之人,离开道观,不过是个书生。战争年代,书生不能冲锋陷阵,不便当英雄好汉,时常不受待见。他很想露几手,曾炮制过若干谋略,写下许多漂亮公文,但从未真正受过重视。幸运的是,李世民给他提供了机会,成就了他的良臣梦想。从古至今,尽管官员多如牛毛,史上留名者也不计其数,但称得上良臣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魏征能负此盛名,他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

他是个建设性的思想家,其政治理念和统治者不谋而合,这是他成就良臣的根本条件

良臣良在思想,功在建设。早年苦读,让魏征找到了攀登的梯子,获得了思考的高度;社会动乱,为他揭开了现实之幕,提供了深度思考的客观条件。他的很多结论,至今人们仍然耳熟能详,仍具有建设性力量。他曾遭遇过身份困惑,在别人眼里,他是书生,谈天说地尚可,写写文章也行,别的却无以为用。在李密那里,他是文学参军;在窦建德处,他任起居舍人;在李建成手下,他做太子洗马,说到底,都是书生角色,舞文弄墨而已。他曾向李密献过谋略,关键时刻也提出过正确主张,但说了也白说,没人予以关注。

从隋大业末至唐武德末,十余年间,他表现平平,功绩不多,在若干重大事件中,说不上话,插不上手。但是,玄武门事件后,随着和平时期的到来,魏征终于有了锋芒,开始政坛走红,几乎所有的朝政问题,都能听到他的声音。他拙于破坏,精于建设,其思想深刻而质朴,是巩固统治、建设政权的绝佳构想。太宗李世民对此深有感触,曾说过:“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民,犯颜正谏,匡朕之违者,唯魏征而已。”

他的思想,就内容而言,原创并不多。但是,他紧盯隋朝二世而亡的教训,对前人思想予以重新概括和有效整合,系统提出了治国理政的思路和办法,完全具有创新性意义。他认为统治者要牢记前车之鉴,“居安思危、戒贪以俭”;要正确认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慎用民力,减少徭役;要懂得“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广开言路,闻过则喜;要贯彻劝善罚恶的理念,“明德慎罚”,防止“申屈在乎好恶,轻重由乎喜怒”;要坚持德义治国,营造诚信风尚,确保“内外无私,上下相信”;要知人善任,任之不疑,亲近君子,远离佞臣,等等。这些思想,暗合了李世民的政治追求,被李全盘笑纳,并广泛用于政治实践,终于打造了贞观盛世,也让魏征成了一代良臣。

走良臣之路,不用方法也许就是最好的方法

实现人生目标,必须选择方法。魏征的良臣追求,却没走这类老路。从政为官,他不需要铺垫和委婉,没有方法技巧和手段。他始终裸露着直白着,行走于庙堂之上,说话不讲场合,批评不顾及领导面子,甚至得理不让人,直到对方退让为止。这就是魏征:一个没有顾忌的人,不讲方法的人,被称作唯一诤臣的人。然而,这是真的吗?须知,官场讲究多,忌讳更多,说真话绝非易事。时至今日,因言获罪仍不可避免,敢于直言而遭遇不公者亦不乏其人。但是,司马光证实,魏征和那个时代都是真实的,不仅魏征,李世民手下还有若干个性鲜明、敢说敢为的官员。当然,说魏征不用方法,只是说他不用传统之法,抛弃了做官谏言的俗套。根据《资治通鉴》记述,他的良臣路数还是有迹可寻的。

魏征把握了三个要点:一是他把李世民推上圣君之路,从而为自己做良臣打开了空间。李世民追求贤圣,意欲建千年伟业。这一点,魏征看得最清楚。他屡屡利用机会,鼓动皇帝效法舜,走圣君之路。在他看来,皇帝求圣,臣子才能求名。每次奏事,魏征都忘不了说说尧舜,摆摆人家的丰功伟业,让皇帝自愧不如。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只要魏征一提尧舜如何如何,皇帝立马服气。李世民曾多次表白:“朕所好者,唯尧、舜、周孔之道,失之则死,不可暂无耳。”当然,这样的日子不太好过,过起来也不舒服。对此,李世民体会最深,他说过:“人言天子至尊,无所畏惮,朕则不然,兢兢业业,犹恐不合天意,未副人望。”就这样,魏征成功地帮助皇帝走上圣德之路,使之不敢回头,他则紧随其后,推销他的理念,实践他的梦想。

二是他善于借题发挥,以事喻理。魏征没有著书立说,不作宏大论述,只是通过劝谏,针对问题阐述政治得失。比如,李世民曾下令征兵,包括年龄虽不够但躯干长大者。魏征反对,指出不能无视年龄,否则就是失信,并借机大讲无信不立的道理。皇帝心悦诚服,竟自责说:“朕过大矣。”再比如,濮阳刺史庞相寿因贪污被免官,该人曾在秦府工作,系李世民的老部下。李动了感情,想让他官复原职。魏征却不干,指出:秦王府的人现都在各地做官,如果迁就照顾,有罪不罚,天下将无以为治。皇帝只好作罢。

三是从自己做起,营造知无不言的清正之风。在他看来,做良臣就要敢说真话,知无不言,宁肯把话说过头,惹上面不高兴,也不能藏着掖着。千里之外的高昌王想赴京朝贡,皇帝很兴奋,他却认为这是劳民伤财,没有实际意义;大臣们建议太宗封禅,他以为封禅是图虚名,必招实祸。他说话直截了当,说了就坚持,从不妥协。皇帝对他既敬重,也有所顾忌。有一次,皇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还有一次,因为魏征说话不客气,皇帝备感羞辱,回宫后发着狠说:一定要杀了田舍翁(魏征)!话说完了,气也就消了,圣君还是圣君,良臣依旧良臣。

他不选择领导,也不取悦他人,唯凭忠直打造良臣之业

选择领导,事关个人前途,历来备受重视。过去有“良臣择主而仕”的说法,现代人炒老板更为流行。魏征有自己的信念和立场,在追求良臣的过程中,他没有择人的举动,也不刻意取悦他人。也许,他相信自己在哪儿都能轰轰烈烈;也许,他还没来得及作出选择。

他的经历比较复杂,最初,被隋朝武阳郡丞元宝藏召为属官,后在李密麾下公干,随李密降唐后,又被窦建德俘获,成了人家的起居舍人。四年后,窦建德兵败被杀,他又被唐太子李建成看中。数年间,他被呼来唤去,在多个互相敌对的领导手下工作。每次,他都很被动,都是人家选他。他既不推辞,也不逃亡,工作似乎也够认真。他长相丑,脾气倔,话不投机就拂袖而去。从属李世民之前,他一直是文吏,级别不高,难有上乘表现,但不管在哪儿,都有忠诚之举。他曾积极为李密建言献策,替窦建德加班工作,也曾屡次建议李建成干掉李世民。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认为魏征畜意挑拨自己兄弟关系,责令他说清楚。他却说:“先太子早从征言,必无今日之祸。”李世民没为难魏征,让他当了詹事主簿。魏征的良臣之路就是从这里起步的。若干年间,他竭诚尽忠,犯颜直谏200余事,对权力多有匡正。李世民对魏征评价极高,称之为镜,以为可以明得失。当然,魏征并非完人,有两件事让李世民心情不爽,其一是魏征推荐了两个人,称其有丞相之才,后来两人都犯了事儿,一死一贬;其二是魏征曾把自己的谏言诤词装订成册,私下送给起居郎传看,似乎想让人家写进史书,传之于后。

魏征是独特的,至今仍具风采。人们敬仰这位良臣,也希望身边多些魏征。至于自己,是否效仿,说起来大都含糊。

标签: 魏征

更多文章

  • 唐朝名臣兼书画家褚遂良介绍 褚遂良为何成为唐高宗顾命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褚遂良

    摘 要:唐代是中国书法的一个鼎盛时期,通行至今的楷、行、今草各体,这时都已完全成熟。在最高统治者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等人的倡导下,三百年间,书法名家如云,大师辈出。如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盛唐及中唐的李邕、张旭、怀素;晚唐的柳公权、高闲等人。其中,前期的欧虞和晚期的颜柳,尤其享有盛名。至于居于他

  • 明末重臣孙传庭简介——大明崇祯皇帝的兵部尚书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孙传庭

    孙传庭简介:中文名:孙传庭国籍:大明民族:汉族出生地:代州镇武卫出生日期:1593年逝世日期:1643年职业:兵部尚书,督师主要成就:黑水峪擒杀高迎祥孙传庭(图)孙传庭(1593年-1643年),字伯雅,又字百谷,一字白谷,,代州镇武卫(今山西代县)人。生于明神宗万历21年,卒于明思宗崇祯16年,

  • 诸葛亮的儿子是谁?诸葛亮的老婆及后人的详细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

    导读:人们一般都知诸葛亮的妻子是黄承彦的女儿:“家有丑女,黄头黑发,而才堪相配”,所幸诸葛亮重才不重貌。黄女过门后,夫唱妇随,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而诸葛亮的兄弟诸葛谨为东吴谋士,帮孙权出媒划策,弟弟诸葛亮后到北魏,成为了曹家的门臣。这是很多人对诸葛亮一家的认知,而对于诸葛亮的

  • 荀彧简介——三国时期著名谋士,曹操集团首席“策划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荀彧

    荀彧(公元163年-公元212年) 荀彧简介:中文名:荀彧国籍:东汉民族:汉族出生地: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出生日期:公元163年(东汉延熹六年)逝世日期:公元212年(东汉建安十七年)职业:政治家、战略家主要成就:为曹操规划战略方针代表作品:《迎驾都许议》《报曹公书》官职: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封

  • 魏武帝曹操——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政治家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操

    盖世英雄曹操 曹操简介:姓名:曹操别名:曹孟德、曹吉利、曹阿瞒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出生日期:155年(乙未年)逝世日期:220年3月15日(庚子年)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主要成就:实行屯田制,安抚流民消灭群雄,统一北方开创建安文学,提倡薄葬代表作品:《

  • 清朝后期大臣左宗棠简介: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英雄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左宗棠

    导读:左宗棠一样所向披靡,铁腕收复大片国土?苏武饮血茹毛,威武不屈;张骞关山万里,沟通西域;班超没笔从戎,西戎不敢过天山;祖逖闻鸡起舞,击楫中流;史可法慷慨殉国,魂傍梅花……他们留下的仅仅是一段段荡气回肠的故事,是仰天长啸的悲壮,是可歌可泣的精神,让后人无限的敬仰和唏嘘,

  • 如何评价孟尝君田文?中国战国四公子之孟尝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孟尝君,田文

    如何评价孟尝君田文?公孙戍曾:“大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闻君于齐能振达贫穷,有存亡继绝之义。小国英桀之士,皆以国事累君,诚说君之义,慕君之廉也。”荀子:“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誉乎民;不恤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贾谊:“当此之时

  • 唐代开元贤相-张九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张九龄

    张九龄(张曲江)被唐玄宗誉为“曲江风度”。 祖籍韶州(今韶关)的张九龄是岭南第一位出任宰相的人。作为唐代开元贤相,他为政有远见卓识,为人忠耿率直,被誉“曲江风度”,遗风惠及后世。作为一代文宗,他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脍炙

  • 元朝政治家刘秉忠介绍 刘秉忠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秉忠

    元代政治家、作家。初名侃。字仲晦。原籍瑞州(今江西高安)。祖上仕辽金,落户邢州,他的曾祖父是金朝的邢州节度副使,蒙灭金后,他父亲在邢州元帅府里是个军事长官,刘秉忠长大了在邢州节度府里当了一个小官儿。蒙古王朝灭金后,刘秉忠出任邢台节度府令史,不久就归隐武安山,后从浮屠禅师云海游,更名子聪。元世祖忽必烈

  • 元朝昭文馆大学士、司徒、冀国公郝经介绍 如何评价郝经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郝经

    元(1223至1275五) 字伯常,泽州陵川(今山西陵川)人。以翰林侍读学士充国信使,入宋通好。拘之真州,至元十一年1274)乃归。累赠昭文馆大学士、司徒、冀国公,谥文忠。字画高古,取众人所长以为已有,故其笔画俊逸遒劲,似其为人。无倾侧颇媚之态,为当代名笔。卒年五十三。家世业儒,其祖父郝天挺是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