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皇帝:明宣宗朱瞻基 明宣宗年号 AC1425-AC1435年在位

明朝皇帝:明宣宗朱瞻基 明宣宗年号 AC1425-AC1435年在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090 更新时间:2024/1/4 6:14:28

明宣宗朱瞻基(公元1398-1435年),仁宗朱高炽长子,仁宗病故后继位,在位十年,病崩,葬于景陵(今北京市十三陵)。

朱瞻基出生于明洪武三十一年,在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皇祖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曾经作了一个梦,他梦见太祖皇帝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大圭上镌着“传之子孙,永世其昌”八个大字。在古代,大圭象征着权力,朱元璋将大圭赐给他,正说明要将江山送给他。朱棣醒来以后正在回忆梦中的情景,忽然有人报告说皇孙朱瞻基降生了。朱棣马上意识到难道梦中的情景正映证在孙子的身上?他马上跑去看孙子,只见小瞻基长得非常像自己,而且脸上有一团英气,朱棣看后非常高兴,这件事对以后朱棣下决心发动靖难也有很大的作用。

朱瞻基于公元1411年被明成祖朱棣册封为皇太孙。并亲自挑选当时的著名文臣担任朱瞻基的老师,并多次指示,皇孙是个可造之才,你们一定要尽心竭力,同时朱棣也不忘亲自教导,永乐中期以后的远征漠北,朱棣总是将朱瞻基带在身边,让他了解如何带兵打仗,锻炼他的勇气,这对后来朱瞻基的亲征有非常大的帮助,每次远征归来经过农家,朱棣都要带朱瞻基到农家看看,让皇孙了解农家的艰辛,让他以后作一位爱民的好皇帝,朱棣对朱瞻基的精心教导对朱瞻基以后成为著名的守成之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很大程度上朱高炽被立为太子是沾了儿子的光,因此父子俩就成为了朱高煦等人的眼中钉,青年的朱瞻基也被卷入了这场争斗,但是凭着祖父对他的喜爱,凭着他的勇气与睿智,他总是能够帮助父亲化险为夷,最终使朱高炽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谁知父亲的皇位还没有座热,十个月之后就暴病去世了。

当时朱瞻基正在南京,当日他动身北归,曾听说他的皇叔、汉王朱高煦要在半途截杀他,然后自立为帝。左右都劝他整顿兵马以作防范。朱瞻基说:“君父在上,谁敢如此胆大妄为?”依然轻身出发,日夜兼程赶到北京,当时朱高煦还没有派人设伏,他没有料到朱瞻基会来的如此之早。回到北京之后,他一方面妥善处理了父皇的后事,一方面加紧北京城的戒备,防止有人伺机作乱,然后从容登基,改年号为宣德,是为大明宣宗皇帝,自此开始了他的帝王生涯。

朱瞻基登基之后,摆在他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太祖皇帝留下的外藩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建文、永乐、洪熙三朝都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朱瞻基即位之后,马上着手整顿军务,准备迎接来自强藩的挑战。他的皇叔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就战功赫赫,很会带兵,永乐朝被封乐安之后,就从没有放弃武力夺取政权的野心,终于机会来了,仁宗病逝,宣宗即位,国家动荡,皇帝年轻,正是造反得好时机,于是经过精心的准备后也像他的父亲一样扯起了“清君侧”的大旗,矛头直指五朝老臣夏原吉。早已准备就绪的宣宗皇帝在大臣杨荣的建议下御架亲征,在声势上一下就压倒了叛军,以前同意与朱高煦共同起兵的几路兵马也都按兵不动,明军很快包围了乐安城,见大势已去,朱高煦只得弃城投降,这次战役以明军的大获全胜,生擒朱高煦而告终。群臣都劝朱瞻基将朱高煦正法,朱瞻基念其是藩王网开一面,没有杀他,而是将他废为庶人,软禁在西安门内逍遥城。

得胜之师回到北京后,朱瞻基马上传召给另外一个皇叔朱高燧,暗示他交出兵权(当时的亲王都有自己的军队,称作卫),朱高燧并没有反抗,乖乖地交出了三卫兵马,就这样明初近半个世纪的藩王问题在宣德朝终于得到了解决。

宣宗朝文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浦)、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真是人才济济,这使得当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出现了即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后的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这也是明朝二百七十余年间的极盛时期。

安南问题也是宣德朝的一个重要问题。早在明永乐时期,由于安南国内部的争斗,使得安南国原来的统治者绝嗣,安南一片混乱,成祖派大将张辅率兵平叛,并在安南正式建衙,并派人管理,但是由于一些贪官污吏的压榨,加之历史渊源,安南几乎没有断过兵燹,这使得明初的财政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到了朱瞻基即位,安南问题日趋严重,朝廷军队不断在安南遭遇败绩,在这种情况下,宣宗毅然决定议和,放弃对安南占领。这在当时曾经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从长远来看,此举减轻了人民负担,节省了大批人力财力,也利于安南与中国各族人民的交往。

但宣宗朝的废后风波是他的一个错误,这将在英宗的文章中详细介绍,总之,瑕不掩玉,宣德皇帝朱瞻基可算是一位称职的皇帝,他对明王朝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被史学家称之为太平天子、历史上著名的守成之君,他开创了明王朝的“永宣盛世”,这些称号对于宣宗皇帝来讲都并不夸张。

公元1435年正月,朱瞻基染上不明之症,病危之时命左右起草遗诏,由皇太子继位,所有军国大事均须禀告皇太后方能决定。不久病故于乾德宫。一代明主就这样撒手人寰,享年三十八岁。他的英年早逝怎能不令人慨叹。

大明宣德十年(1435年),朱瞻基病故于乾清宫,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庙号宣宗。葬北京昌平景陵。

标签: 明宣宗

更多文章

  • 金熙宗完颜亶简介 金熙宗年号 金熙宗被谁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金熙宗

    金熙宗,女真名完颜合刺,汉名完颜亶,生于天辅三年正月十七甲子日(1119年2月28日),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嫡长孙,父为金太祖嫡长子完颜宗峻,母蒲察氏。幼年丧父后为伯父宗幹收为养子。宗幹崇尚汉文化,延请著名儒生张用直教授读书。金熙宗自幼随辽代进士韩昉学习汉文经史,又常到皇家图书馆稽古殿研读中原典籍,汉

  • 北齐高演简介 齐肃宗高演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高演

    他是北齐神武帝高欢第六子,文宣帝同母弟。535年生,字延安,幼时便聪敏过人,有大成之量,得到母亲宠爱。身长八尺,腰带十围,仪表风姿出众。肃宗高演长于政术,善于理解事情的细节;天保初,进爵为常山王。天保五年(554年),除并省尚书令。天保朝起开始参预朝政,政治经验逐渐成熟丰富,眼见次兄文宣帝沉湎酒色,

  • 唐中宗李显为何被废去皇帝一职?李显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中宗

    众所周知,武则天为了当上皇帝,为了大唐江山,两度废去皇帝,最终夺了江山,改了国号。并且,武则天废去的皇帝,都是武则天的儿子。唐中宗李显就是其中一个。那么,唐中宗李显为何被武则天废去皇帝一职?唐中宗李显唐中宗继承皇帝,被武则天贬为庐陵王公元683年12月,唐高宗李治病死,唐高宗的第三个儿子李显在12

  • 汉哀帝刘欣简介 汉哀帝与男宠董贤的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汉哀帝

    汉哀帝刘欣(前25-前1年8月15日),字和,汉元帝庶孙,成帝侄,定陶恭王刘康之子。汉朝的第十三位皇帝,在位7年。 刘欣一生最崇拜的人是汉文帝刘恒和其妻皇后窦漪房。生于成帝河平四年丙申(公元前25年)三月壬辰日。成帝阳朔二年(公元前23年),定陶恭王刘康病死,八月,年仅三岁的儿子刘欣继位定陶王。成帝

  • 唐高祖李渊和杨坚、杨广的关系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高祖,李渊

    唐高祖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祖父李虎是西魏八大柱国之一。杨坚的父亲杨忠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二儿子。那么杨坚父子两个怎么跟李渊扯上关系的呢?李渊和杨坚杨广的关系是什么?唐高祖李渊独孤信是西魏八大柱国之一,生有七个女儿,其中三个分别是北周、隋、唐的皇后。其中四女儿嫁给了唐太宗李世民的

  • 孝昭帝高演是怎么当上皇帝的?他为何杀侄子高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高演

    孝昭帝高演北齐孝昭帝高演是北齐朝的第三位皇帝,也是北齐的六位皇帝中唯一一位德才兼备的皇帝。高演是东魏权臣高欢的第六子,文宣帝高洋、武成帝高湛的同母兄弟。在古代一般都是儿子继承皇位,而孝昭帝高演是高洋的弟弟,那么他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呢?继承皇位后为什么还要杀掉侄子高殷呢?高演夺皇位废侄子高演是文宣帝高洋

  • 宋理宗赵忠诚有几个妃子?宋理宗有没有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理宗

    宋理宗画像电视剧《造王者》中主要讲述了余靖与董昭帮助赵忠诚登上皇位的故事,在这部电视剧中,赵忠诚有两个妃子,一个是赵忠诚原来的妻子德妃,一个是樊红缨。而在南宋历史上,宋理宗赵忠诚的妃子中却没有这两个人,可见,两人是电视剧中虚构的人物。那么历史上的宋理宗有几个妃子呢?他有没有儿子?宋理宗之后的皇帝是谁

  • 宋朝第十三位皇帝宋宁宗赵扩简介及其图片 宋宁宗有儿子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宁宗

    香港电视剧《造王者》主要讲述了中国宋朝的第十三位皇帝赵扩刚刚死后,儿子们争夺皇位展开的一系列的事情。此剧于8月13日开播,剧中赵扩已死。赵扩简介姓名:赵扩出生日期:1168年11月18日出生地:恭王府邸逝世日期:1224年9月18日职业:宋朝第十三位皇帝在位时间:1194年7月24日1224年9月1

  • 后梁太祖朱温简介 朱温灭唐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温

    朱温开平元年(907年),朱温废唐哀帝,自行称帝,改名为朱晃,建都开封,国号为“大梁”,史称“后梁”,后人称为梁太祖。封李柷为济阴王,次年又杀李柷,自此唐朝结束289年的统治,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朱温简介朱温(公元852912年),原名朱温,归唐后赐

  • 后蜀末帝孟昶简介 孟昶的趣闻轶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孟昶

    孟昶在北宋灭掉的这些小国中,末代皇帝除了鼎鼎大名的南唐后主李煜,值得一提的还有后蜀后主孟昶。他本来是一位少年老成的英明君主,但最后却做了意志消沉坐以待毙的亡国之君。他写诗词写不过李煜,但综合文化素质却远在李煜之上,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孟昶简介孟昶(919年―965年7月12日),初名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