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武宗李炎的功过有哪些?如何评价唐武宗

唐武宗李炎的功过有哪些?如何评价唐武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132 更新时间:2023/12/22 7:52:43

唐武宗(814~846):中国唐代皇帝。即李炎。840~846年在位。本名瀍,临死前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

唐武宗李炎的功过有哪些?如何评价唐武宗?

知人善任

他读书虽然不如文宗,但是他更能知人善任,而且也似乎少了一些书生意气和迂腐,能够面对现实,很多时候他敢于向宰相当面认错,尤其是他信任和重用李德裕,使得他们君臣在会昌年间内忧外患交织的时刻,能够沉着应付,度过难关。

武宗即位之初,在仇士良等人的胁迫下,大开杀戒。文宗的妃子杨氏、陈王成美、安王溶等潜在的政治对手均被赐死。在开成五年(840)八月为文宗举行的安葬典礼上,仇士良又把枢密使刘弘逸等杀死,以解除对其权势所造成的威胁。

宰相李珏杨嗣复被罢相贬往外地,武宗本来已经下令将二人处死,但在李德裕的强烈请求下,赦免了他们的性命。仇士良等人因有拥立之功,在朝廷上很是跋扈,他们见皇帝十分信任李德裕,便想给他一个下马威,却被武宗巧妙地化解了。会昌三年,仇士良以老病为由提出退职,武宗也就顺水推舟,解除了仇士良的军权。仇士良在手下宦官送他退居私邸时,曾经对这些人有过一段绝妙的表白。仇士良说:“诸君善事天子,能听老夫一句话吗?”众人唯唯诺诺。他说:“天子不可令闲暇,一有闲暇必定读圣贤之书,见儒学之臣,就会听到大臣的劝谏,天子就会因此而智深虑远,就会减少玩乐、放弃游幸而专心理政,我等所受的恩宠就会变薄而权力就会变轻了。为诸君考虑,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广殖财货,多养鹰马,每日以打球狩猎声色迷惑天子心志,越是极尽侈靡,就越会使天子喜悦,他就越不知道停息。这样一来,天子必定排斥经术,倦怠政事,我等就可以万机在手,恩泽权力还愁不牢固吗?”一席话,使众人心服口服。这也正是仇士良专权跋扈、恩礼不衰的经验之谈。只是,他的办法对武宗似乎不是很灵验。仇士良退职不久,就在自己的府邸死去。

武宗之世,重用宰相

平定了河东地区泽潞镇节度使刘稹的叛乱,成为这一时期常常为人称颂的政绩。

从宪宗元和时期延续下来的朝廷官员的朋党之争,仍然十分激烈。穆、敬、文、武诸朝,逐步形成了所谓的“牛李党争”。牛党一派以牛僧孺为首,主要成员有李宗闵、杨嗣复、李珏等;李党一派以李德裕为首,主要成员有郑覃等。牛李两党在出身上,前者重进士,后者重门第。在朝廷议政之际,两党成员往往互相攻击,意气用事,是非蜂起。他们之间似乎也没有原则性的政见分歧,无疑进一步加深了唐朝政治的危机。

文宗曾经叹息:“去河北贼(指河北藩镇)非难,武宗去此朋党实难。”李德裕主张对藩镇武力讨伐,派兵戍守边境,支持武宗的治国理政,给当时的朝廷带来了一些新内容。

他还能够在武宗面前替牛党的杨嗣复、李珏求情,说明了李德裕的个人政治魅力。所以,李德裕在宣宗时期被罢贬到崖州(今海南琼山)时,有“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回首望崖州”的说法。这一场历时达40年之久的党派之争,最终以李德裕的贬死而告终结。

会昌法难

武宗死前一年的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发动了“废佛”事件,历史上称为“会昌法难”,与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灭佛合称“三武之厄”,这就是“三武一宗”的第三“武”了。

安史之乱以后,徭役日重,人民多借寺院为逃避之所,寺院又乘均田制度的破坏,扩充庄园,驱使奴婢,并和上层官僚相勾结,逃免赋税,另外,寺院还放高利贷,从中牟利。寺院经济和国家利益的矛盾,日益加深。代宗时代,己有地方官查觉,上奏朝廷,但未得应有的限制,到敬宗、文宗时代,朝廷己起灭佛意图,仍未施行。

但是佛道之争一直没有间断。武宗身在藩邸之时就喜好道术,即位后更是崇尚道术,他将太上玄元皇帝老子的降诞日(二月二十五日)定为降圣节,全国休假一天;又在宫中设道场,在大明宫修筑望仙台,拜道士赵归真为师,对他们的长生不老之术和仙丹妙药十分迷信。武宗灭佛,主要是因为道士赵归真等得到信任,宣扬佛道不能并存。武宗也认为佛僧的存在影响了他修炼成仙,当时的道士还散布舆论说:“李氏十八子,昌运方尽,便有黑衣天子理国。”他们解释说:“黑衣者,僧人也。”就是说僧侣将取代李唐国统。这样的情况下,武宗灭佛就理所当然了。据说,为了维护道教,天下不准使用独脚车,这是因为独脚车会碾破道中心,会引起道士心不安。为了防止黑气上升,以防止“黑衣天子”出世,武宗还禁止民间豢养黑色的猪、黑狗、黑驴、黑牛等。这些说法未必可信,但是反映了武宗大举灭佛时的心理状态。

从会昌二年(842)起,到会昌五年彻底废佛达高潮。

从会昌二年(842)十月起,武宗下令凡违反佛教戒律的僧侣必须还俗,并没收其财产。这期间有个僧人自称能够做“剑轮”并能打败敌军,武宗准许他试做,结果不能做成,就把他杀了。此后,武宗陆续下令限制佛寺的僧侣人数,不得私自剃度,限制僧侣蓄养奴婢的数量,很多寺院被拆毁,大量的僧侣被强迫还俗。

会昌四年(844)二月,武宗降旨“不许供养佛牙”,同时规定:代州五台山及泗州普光寺、终南山五台寺、凤翔府法门寺等有佛指骨之处,严禁供养和瞻仰,如有一人送一钱者,背杖二十;若是僧尼在这些地方受一钱施舍者,背杖二十。到会昌五年(845),又开始了更大规模的灭佛。他下令僧侣40岁以下者全部还俗,不久又规定为50岁以下,很快连50岁以上的如果没有祠部的度牒也要还俗,就连天竺和日本来的求法僧人也被强迫还俗。日本圆仁和尚在他写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详细记录了这次“法难”的情况。

朝廷下诏京都及东都,只准留佛寺二所,每寺留僧三十人,各道只留一寺,余皆毁去。

根据武宗的旨意,这年秋七月裁并天下佛寺。天下各地上州留寺一所,若是寺院破落不堪,便一律废毁;下州寺院全部拆废。长安和洛阳开始允许保留10寺,每寺僧10人。后来又规定各留两寺,每寺留僧30人。京师左街留慈恩寺和荐福寺,右街留西明寺和庄严寺。天下各地鎏金伎乐纹八棱银杯。

拆废寺院和铜像、钟磬,所得金、银、铜一律交付盐铁使铸钱,铁则交付本州铸为农器,还俗僧侣各自放归本籍充作国家的纳税户。如是外国人,送还本处收管。

武宗这次大规模的灭佛,天下一共拆除寺庙4600余所,拆招提、兰若4万余所,僧尼26万余人还俗成为国家的两税户,没收寺院所拥有的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没收奴婢为两税户15万人,另外还强制大秦穆护、祆3000余人还俗。武宗灭佛沉重打击了寺院经济,增加了政府的纳税人口,扩大了国家的经济来源。

在“废佛”的过程中,对其它外来的四教:祅教、摩尼教、景教和回教,也都采取了相应的废除手段。凡国中所有的大秦寺(景教),摩尼寺,一并撤毁;斥逐回纥教徒,多半道死;京城女摩尼七十人,无从栖身,统统自尽;景僧,祅僧二千余人,并放还俗。

崇尚道教

武宗承继其列祖列宗的崇道行为,大力提倡道教,表现有:

大增崇奉“大圣祖”的举措。

武宗是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正月即位,二月即敕十五日玄元皇帝降生日为“降圣节”,全国休假一天。令两京及诸州设斋,行道作乐,赐大酺三日。此后,二月十五日纪念老君,即成定例。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正月,诏东孝太微宫,修成玄元皇帝、玄宗、肃宗三圣容,遣右骑常侍裴章往东都荐献。

恢复祠祀九宫貴神。

玄宗时依据术士苏嘉庆建议设置的。九宫神为太乙(坎一宫),摄提(坤二宫),轩辕(震三宫),招摇(巽四宫),天符(中五宫),青龙(乾六宫),咸池(兑七宫),太阴(艮八宫),天乙(离九宫)。九宫貴神的礼仪规模式格极高,仅次昊天上帝,在太清宫,太庙之上。这些貴神是辅佐上帝管理水旱的神灵,对农业半欠,人民祸福和国家治乱的关系重大,所以尊为貴神,给以崇高的礼仪。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十二月,玄宗亲祀;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正月,肃宗亲爱的祀。至文宗祭祀渐弛。所以,武宗于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十二月,准奏起祀。

重用道士,亲受法箓

武宗刚刚即位,便召道士赵归真等八十一人进入宫中,于三殿修金箓道场。武宗亲至三殿于九天坛亲受法箓。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六月,诏以衡山道士刘玄靖为银青光禄大夫,充崇玄馆学士,赐号广成先生,并令其与赵归真在宫中修法箓。会昌四年(公元844年)八月,诏以道士赵归真为左右街道门教授先生。武宗立志学仙,拜赵归真为师。大臣谏诤,武宗对轻者不予理睬,重者贬官了之。

大筑观台,炼丹服药

武宗一意孤行崇信道教,会昌三年(公元843年)五月,敕于宫中建造望仙观。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正月,敕于南效造望仙台。又修降真台。武宗常斋戒沐浴,亲临祝祷,希冀天上神仙降临,福佑自身。

武宗虽灭佛,自己成仙的愿望却没能实现。武宗又遣道士赵归真等,在宫中在观台烧炼丹药,他急切地想要得到道士们炼制的仙丹妙药,多次催促。道士赵归真告诉他,有一种仙药只有在吐蕃才能得到,请求前往采制。这实际上是赵归真找机会脱身。武宗没有放他走,答应派其他人去,还问他求仙到底用什么药,要他开具一个细目。赵归真无计可施,就给武宗开出了一个炼制仙药所需的用药清单:

“李子衣十斤,桃毛十斤,生鸡膜十斤,龟毛十斤,兔角十斤。”

这几乎是一个永远无法备齐的单子,武宗居然下令各地求购。

武宗下诏天下生产丹药材料的地方官,及时采摘,进贡朝廷,以便炼制。各地方官,闻讯纷纷到处找采集名貴丹料,不惜人力物力,都要弄到,以便邀赏。

武宗由于服用所谓的仙丹妙药,身体受到极大损伤。药物作用之下,他开始变得容颜消瘦、性情乖张。赵归真告诉他这是在换骨,是正常情况,所以身边的人规劝他少服丹药,他也不听。对于长生的狂热追求使武宗难以自拔了。

魂归丹药

会昌六年(846)的新年朝会,由于武宗病重也没有举行。这时候,道士们依然编造鬼话欺骗他。他们告诉武宗,生病是因为皇帝的名字“瀍”从“水”,与唐朝崇尚土德不合。土胜水,“瀍”名被土德所克制,所以不利,应该改名为“炎”,炎从“火”,与土德相合,可以消除灾祸。然而,改名并没有给他带来鸿运,且病情日渐加重,旬日之间口不能言,宰相李德裕等请求觐见,也没有得到允许。

会昌六年三月二十三日,即改名之后的12天,宫中就传出了武宗驾崩的消息。他的妃子王氏殉节自缢而死。武宗成为太宗、宪宗、穆宗、敬宗之后,又一位因为服食仙丹妙药而死的皇帝。

标签: 唐武宗

更多文章

  • 东晋“儿皇帝”司马聃介绍 晋穆帝司马聃有儿子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司马聃

    导读:司马聃,东晋第五任皇帝,两岁登基,十九岁病亡,既是娃娃皇帝,又为短命天子。一娃娃登基司马聃是东晋康帝司马岳的儿子。建元二年(344)九月,年仅二十三岁的司马岳病势沉重,眼看就不能睁眼了。皇位接班人的问题急切地摆在朝中大臣面前。当时司马聃,东晋第五任皇帝,两岁登基,十九岁病亡,既是娃娃皇帝,又为

  • 隋朝皇帝列表 隋朝历代有几个皇帝_隋朝开国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隋朝皇帝

    导读:隋朝皇帝列表从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到618年隋朝灭亡,共存在了三十九年,是个典型的短命王朝。但是隋朝的历史地位却是不容忽视的,因为盛唐的许多制度都是在隋朝时确立的。李渊和隋炀帝还有亲属关系,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唐是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到618年隋朝灭亡,共存在了三十

  • 后晋皇帝石敬瑭:“儿皇帝”和“卖国贼”的最佳代言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石敬瑭

    导读:公元936年春夏之交,驻扎在太原的后唐帝国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终于跟他名义上的小舅子皇帝李从珂闹到了彻底翻脸的地步。跟皇帝翻脸就意味着造反,后果当然公元936年春夏之交,驻扎在太原的后唐帝国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终于跟他名义上的小舅子皇帝李从珂闹到了彻底翻脸的地步。跟皇帝翻脸就意味着造反,后果当然很

  • 明宪宗朱见深一生介绍 怎么评价明宪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宪宗

    即将播出的《女医明妃传》里面一个人物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那就是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深。而电视剧里面朱见深的戏份并不多,那么朱见深是怎么成为眀宪宗的呢?登基为帝之后,他又有哪些成就呢?眀宪宗朱见深像历史上记载,眀宪宗朱见深其实很小的时候就被封为了太子,按理来说,他成为眀宪宗是正常的。但是看过电视剧宣传的人就

  • 梁武帝擅长什么书法 怎么评价梁武帝萧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梁武帝

    梁武帝擅长什么书法梁武帝萧衍不仅是位卓越的政治家,他还是一位博学多才的艺术家和文学家。梁武帝在音乐、书法、文学、棋艺、绘画等方面都很擅长和精通。梁武帝年少时候,就对文学颇感兴趣,曾和沈约、范云等人谈论琴棋书画,被世人称为“竟陵八友”。梁武帝书法作品欣赏梁武帝在很多领域都有造诣

  • 宋孝宗赵昚人物生平 怎么评价宋孝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孝宗

    宋孝宗赵昚人物生平宋孝宗赵昚生于公元1127年,最初的名字是伯琮,后来改成名瑗,字元永,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后来转为宋高宗的养子,同时是南宋的第二位皇帝,也是南宋最厉害的皇帝,继承大统后对宋高宗一直感激不尽,经常过去看望宋高宗。宋孝宗赵昚因为宋高宗唯一的儿子早亡,所以在赵昚6岁的时候被宋高宗选为

  • 中国历代皇帝寿命排行榜 寿命最长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皇帝

    中国历史纷繁复杂,据说共有80多个朝代,500多位帝王。皇帝虽然自命天子,被称为万岁,但长寿者不多,短命者不少,50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本文共列举了302位皇帝,共计13150多岁,平均寿命约44岁。一般认为最长寿的皇帝为清朝的乾隆皇帝,89岁,在位60年。80岁以上的皇帝还有梁武帝萧衍,86岁,在

  • 宋度宗年号是什么 如何评价宋度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度宗

    宋度宗年号是什么在中国的每个朝代,每一个君王在继位的时候,都会设置新的年号,有的皇帝也会沿用上一代皇帝的年号,宋朝由赵匡胤建立以来,一共使用了57个年号,皇帝的年号用字也非常讲究,都是一些美好的字眼。宋度宗形象照片宋度宗赵禥是南宋末年的一个皇帝,他使用的年号是咸淳年号,使用的时间在1265年到127

  • 盘点历史上的十大病号皇帝 哪个皇帝最懒?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皇帝

    中国的封建皇帝是世袭的,以致出现了好多病人,不过老子英雄儿好汉,只要登上宝座,就是真龙天子,因此尽管有病,丝毫不耽误他们圣聪独断。江湖辑录于此,找到十大病号皇帝。第一位性无能的南宋高宗赵构。赵构早年也是一个英雄,曾经愿意为国家社稷牺牲自己,可惜金国人嫌他庶出,身份不够高贵,不要他当人质,送了回来。

  • 明英宗和明景帝的关系 他们二人谁的才能更出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明英宗,明景帝

    明英宗朱祁镇与明代宗朱祁钰这对关系错综复杂的皇帝再次的进入大家的眼帘,据记载,明英宗是明朝的第六位皇帝,而明景帝则是明朝的第七位皇帝,想知道明英宗与明代宗是什么关系吗?还有,作为皇帝,这两者谁的才能比较突出呢?带明英宗和明景帝是什么关系据记载,明英宗和明景帝两人都是明代的一代皇帝,明英宗是明代第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