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晚清东太后慈安:一个比慈禧更厉害的女人

晚清东太后慈安:一个比慈禧更厉害的女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019 更新时间:2024/1/3 11:32:47

晚清历史上,有一个一直受到忽视而实在不能忽视的角色,她就是和慈禧共同垂帘的东太后慈安

在人们的印象中,慈安的身影似乎可有可无,她的存在仿佛就是个错误,她的垂帘更像慈禧的一个道具,至多也就是个令人同情和可怜的角色。其实,这是个致命的误读。她是个真正拥有大智慧的人物,可惜正当盛年就突兀离世,倘若不是慈安早丧,也许晚清中国的历史将会是另一副面孔。

慈安皇太后,俗称东太后,简称慈安,死后谥为孝贞显皇后。提起慈安,人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慈禧,长期以来,慈安给人一种过于忠厚老实,缺乏政治才干,事事依赖慈禧的印象。实际上,这样的看法未免有失偏颇。真实的慈安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从小就受到过良好教育。特别是她成为中宫皇后的五年中间,清王朝遭遇了空前的外患内忧,使她在忧患中成熟,在忧患中增长阅历。在美女如云的皇宫,在多情好色的咸丰帝身边,能保持11年荣宠不衰?

除了凭借她本人的超凡的容貌和人品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她有一套十分成功有效的处理和驾驭她与众妃嫔、与夫君皇帝关系的秘诀。这些都足以表明慈安是一位城府很深的大智若愚的女性。即使把她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来衡量,即使把她与慈禧放在一起做比较,慈安太后也绝不是一无是处。决定朝政大端,慈安优于德,而慈禧优于才。慈安对权力不感兴趣,所以日常朝政多让慈禧处理。而“慈禧慑于嫡庶之分,亦恂恂不敢失礼”。

遇到朝政大事,慈禧不敢擅做主张,仍要征询慈安的意见。由此可见,慈安太后在控制局面、掌控权力方面也是很有一套办法的。在光绪年间任过大清国驻英国大使,回国后先后任过光禄寺卿、太常寺卿、大理寺卿、左副都御使的薛福成,在他的《庸盦笔记》中记到:诛杀陷城失地、临阵逃脱的两江总督何桂清,将骄蹇贪淫的胜保下狱赐死,赏给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爵位,皆出自慈安之意。

垂帘听政,并非宫廷政治的常态,相反,它恰是特殊情况下的救急之举,是基于长远利益的一个权宜之计。对此,定会有许多饱读圣贤之书的大臣对此不满,因此,维持内部团结,施政上不出大的纰漏就显得尤为重要。26岁的慈安清醒地意识到了这点。

按照朝廷的规矩,皇后为正为嫡,她所生的儿子最有资格成为储君,其他嫔妃都为庶,她们的地位与皇后有着很大差别。嫔妃可以很多,而皇后只有一个。当皇后没有子嗣时,其他被选为太子的嫔妃之子,要过继给皇后,成为皇后之子才算符合条件。此皇子要由皇后亲领亲带亲抚亲养,而生母却无权养护,甚至随便看一眼都不行。

可是两个女人垂帘,皇帝年幼,正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再按以往的老规矩办就会有弊端产生。慈安是这样做的,她下令关闭其余各宫门,请生母慈禧与她这个嫡母同居养心殿,共同抚养6岁的同治皇帝。这样固然破坏了宫中规矩,自己的专一抚养之权也被分出,与皇帝的感情培养也增加了难度系数和不确定性,这对她显然是不利的,但是却对大局有利。对慈安的做法,慈禧既高兴又意外,这可是格外的恩典。你难道就不怕亲生母子朝夕相处合起来架空你吗?看看慈安是怎么说的吧!“吾两寡妇人抚一孤子,设不幸奸人乘机造作语言,居间播弄,则天下大事去矣。今寝处一所,朝夕相见,各坦怀相示,谗何由兴?”于此一端,可见慈安的眼光、胸怀、气度和大局意识,后来的事实证明慈安的深谋远虑有多么英明。

光绪进士、吏部主事胡思敬在他的《国闻备乘》中写道:“后穆宗(同治)大婚,乃各异宫而居,烛影斧声,遂成千古疑案。戊戌之变,亦因慈禧居颐和园,母子会见日稀,故康党以邪谋进。慈安远虑,真有不可及者。”胡思敬认为后来皇上大了,结婚单住,两宫也从此分居,40多岁的慈安暴病而逝,惹得沸沸扬扬,疑窦丛生,对朝廷的形象是个沉重打击。后来的戊戌之变,也是因为光绪与慈禧分地而居,交流日稀,才惹出帝、后嫌怨日重,互不信任,最后酿成血案。年纪轻轻的慈安,很早前就能看到这一步,不能不说是深具政治眼光和远见卓识。

标签: 晚清太后慈安一个慈禧厉害女人晚清历史上有一

更多文章

  • 江南四大才子文征明的简介 人称“四绝”全才的文征明是如何习字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江南,四大,子文,征明,简介,人称,四绝,全才,文征明,如何

    文征明人物生平简介文征明,原名叫做文壁,字征明。是明朝时期的书画家和文学家,因为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

  • 元曲作家白朴的简介 白朴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元曲,作家,白朴,简介,最后,结局,如何,白朴,人物,生平

    白朴人物生平简介白朴生于1226年,卒于1306年,是元代著名的诗人和元曲家,因为在元曲杂剧上的突出贡献,后人又将他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的作品极大地丰富了戏曲种类,而白朴也在中国元杂剧历史长河中,占有一席突出的位置。代表作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天净

  • 古代“弄璋之喜”指什么 李林甫没文化闹出笑话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古代,弄璋之喜,什么,李林,甫没,文化,闹出,笑话,唐玄宗

    唐玄宗时期的权臣李林甫不学无术,虽然主持过《唐六典》的编写工作,但这也挽救不了他在文化上的无知。有一回,李林甫的舅子,太常卿姜度,其妻子生了一个儿子,李林甫写信去祝贺,贺信中有这么一句:“弄麞之庆”。这封贺信一公开,宾客们都掩嘴而笑,笑话李大人没文化,闹笑话。为什么呢?原来,

  • 中国历史上真的有花木兰这个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上,真的,花木兰,个人,秦汉,朝廷,大多,设有,专

    秦汉以降的朝廷大多设有专门的乐府官署,南北朝也不例外,具体职能是负责收集整理民歌、训练乐工等,属掌礼仪教化的太常寺该管。《木兰辞》被宋代郭茂倩收入《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不是没有道理的。郭茂倩的父亲郭源明曾做过太常博士,家学渊源、慧眼独具。乐府歌辞的来源一般有两种:御用文人创作

  • 明代绘画大师仇英的简介 仇英的代表作品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代,绘画,大师,仇英,简介,代表作品,什么,仇英,人物,生

    仇英人物生平简介仇英,字实父,是明朝时期的画家。仇英出生地是在太仓,后来又搬到了苏州生活。关于仇英的出生年龄,有两个说法,一个是说1498年,还有一种说法是在1509年。仇英的信仰是道教,汉族人士。因为他在绘画创作上的成就,所以又被称为明四家之一。仇英在一生中创作出了很多作品,其中包涵的画作主要是人

  • 唐朝武则天之母:出身名门 中年时曾下嫁他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武则天,之母,出身名门,年时,曾下嫁,下嫁,他人,史料

    据史料记载,武则天之母杨牡丹出身名门望族。在杨牡丹病重期间,武则天曾提出,将父母一起安葬在山西文水老家,但遭到母亲拒绝。咸亨元年(670年),杨牡丹生命垂危,武则天赶到洛阳也没见到母亲最后一面,十分伤心。“武则天很敬重她的母亲,母亲去世后,随着她的权力不断巩固,她不断加封母亲并续建陵墓。

  • 元代戏曲作家马致远的简介 马致远的故居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元代,戏曲,作家,马致,远的,简介,故居,在哪,马致远,致远

    马致远人物生平简介马致远(约12501321以后),字千里,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元大都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马致远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任工部主事。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死后葬于祖茔。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

  • 明朝著名书画家沈周的简介 沈周的代表画作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著名,书画家,沈周,简介,代表,画作,是什么,沈周,人

    沈周人物生平简介沈周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是明朝时期杰出画家,也是明中叶画坛上四大艺术家(另三人为文徵明、唐寅、仇英)之一,人称江南“吴门画派”的班首,在画史上影响深远。沈周是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沈家世代隐居吴门,居苏州相城。沈周的曾祖父是王蒙的好友,

  • 杂剧作家郑光祖的简介 郑光祖的作品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剧作家,郑光祖,简介,作品有,哪些,郑光祖,人物,生平,简介

    郑光祖人物生平简介郑光祖,公元1264年出生于平阳襄陵。字德辉,是汉族人,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柏合称“元曲四大家”。关于郑光祖的生平事迹,留有记载的没有多少。我们只是能从钟嗣成的《录鬼簿》中,知晓郑光祖早年以习儒为业,后来曾任杭州路吏。郑光祖“为人方直&rdquo

  • “三鼎甲”之首程长庚:中国京剧之父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鼎甲,之首,程长庚,中国,京剧,之父,程长庚,清代,同光名

    程长庚是清代“同光名伶十三绝”之一,同时,他也是一位对京剧的形成和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演员、教育家和管理者。纵观近两百年的京剧发展史,程长庚在京剧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一百多年前,程长庚从安庆走出去,率领徽班进京,他站在中国丰厚的传统戏曲的基础上,推动了徽班向京剧的嬗变。他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