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史学家陈寿的简介 陈寿三国志中是如何评价诸葛亮的

史学家陈寿的简介 陈寿三国志中是如何评价诸葛亮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232 更新时间:2024/1/11 11:09:51

陈寿人物生平简介

陈寿字承祚,是三国与西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陈寿少年时勤奋好学,师傅是同郡的一名学者谯周,陈寿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黄皓专权时,很多人都阿谀奉承,谄媚奉迎黄皓,陈寿却不喜欢与这些人为伍,而因此被贬了官。此后,蜀汉灭亡,晋司空张华欣赏他的才华,于是便向司马炎推荐陈寿,陈寿再次为官,官至阳平令。

太康元年,即公元280年,晋灭吴国,至此分裂局面结束,陈寿花费十年精力,历经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全书共65卷,36.7万字,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他所著的《三国志》中体现出的谋略与才智,被现代人广泛应用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上。

陈寿因《三国志》得到很多人的赞赏,而正因如此,秉笔直书的他遭受当世权贵的厌恶,晚年屡遭被贬,始终郁郁寡欢,不得志。

公元297年,也就是元康七年,陈寿病逝,享年六十五岁。去世之后,梁州大中正、尚书郎范頵等人认为,陈寿所著《三国志》,书中劝诫之言颇多,既阐述了前人的是非得失,也对今世之人的教化大有裨益,虽文辞不及司马相如,但质朴实在,恳请惠帝采录其书。于是惠帝诏令河南尹、洛阳令,派人去陈寿家抄写其书。

据统计《魏书》共计三十卷,《吴书》略少,共计二十卷,而《蜀书》则有十五卷,共计六十五卷。这三书的内容几乎没有重复,记事也较为详实。总得来说,《三国志》就是一部记载了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断代史书。

同时期的范頵曾这样评价《三国志》: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其书中劝诫之言颇多,既讲明了前人的是非分明,同时也使现代人受益匪浅,虽然文辞不及司马相如,但胜在质朴实在,希望惠帝愿采录该书。通过范頵的评价,我们可以看出《三国志》在当时是颇受好评的。《三国志》以尊魏为正统,但实际上却是以魏、蜀、吴三国各自成书,并且较为真实地记录了当时三国鼎立的局势。在《魏书》中,陈寿专门为曹操叙写了本纪,但是在《蜀书》和《吴书》中则只有传。

《三国志》记事较为简洁,因作者陈寿是三国时期人,蜀国灭亡时他刚好三十一岁。所以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在当时应该属于现代史,但所能记载的事迹毕竟有限,那一时期的很多事他都亲身经历过,因此书中情况应该较为真实,但也可能是个人恩怨没有消除,史学家们对此褒贬不一,很难达成共识,这给史料的选取采用和整修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陈寿是如何评价诸葛亮

陈寿在其《三国志》中对诸葛亮所作的评价,引起了大家的众多议论。很多人都说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不是很高,但其实从《三国志》种种细节看,他对诸葛亮的评价非但不低,反而很高。

首先,《三国志》中有这样一段话:“诸葛亮不仅仅教化百姓,教他们识礼,广开门路。同时对他认为有利于国家的人进行奖赏,反之则进行一定的惩罚。”。这段话也肯定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与高尚人格,从某种角度上看,这算得上是对一个人的最高评价了。

其次,在《三国志》的传记规格上可以看出,全书只有八个人是单独成传的。而多数是为开国之君,陈寿却为诸葛亮单独立传,记叙其生平事迹,这足以证明他对诸葛亮的极大肯定。

最后,在《三国志》中也有“带兵打仗,用兵计策不是孔明强项”的说法,诸葛亮连年发动战争,却无法成就功业,这只能说明他并不擅长这一方面。但这并不能说明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过低,只能说诸葛亮并不是十全十美,无所不知的人。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诸葛亮的才学谋略,善于治国,正直廉洁已经足以获得陈寿的高评价。

更多文章

  • 三国少数民族首领孟获的简介 七擒孟获的故事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少数民族,首领,孟获,简介,七擒,故事,真的,孟获,人

    孟获人物生平简介孟获是三国时期南中地区少数民族的首领,公元225年起兵反叛蜀汉,被诸葛亮率领大军七擒七纵后降服,此后不再叛乱。首先在《汉晋春秋》中就有相关的记载说,刘备在去世前后的一段时间内,孟获曾追着益州郡的大姓雍闿一起起兵反蜀汉,同时,还诱惑夷人一同和他反叛。后来蜀国丞相诸葛亮到南中亲自征战,并

  • 东汉十常侍分别是谁 十常侍之乱指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东汉,十常,别是,之乱,指的,是什么,十常,指的,哪些,之乱

    十常侍指的是哪些人 十常侍之乱又是什么十常侍指的是中国古代东汉末年汉灵帝时期操纵政权的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十二个宦官。他们都任职中常侍的官职。十常侍之乱是东汉末期形成的一种特别的现象,也是历史遗留的问题,皇宫里的太监与朝堂上的大臣们意见不合,渐渐形

  • 晋武帝司马炎的简介 司马炎为何立一个痴儿当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武帝,司马炎,简介,为何,一个,痴儿,太子,司马炎,人物,生

    司马炎人物生平简介司马炎字安世,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昭的长子,晋朝开国皇帝。虽然说是其父司马昭的大儿子,但并不是最受宠爱的,甚至都不是王位继承人。但就是这样的司马炎最后成为了,开创了西晋时代,那么晋武帝司马炎是如何篡位的呢。成为西晋皇帝的司马炎,他是怎么死的呢,武林军事小编带你来揭晓其中的答案公元2

  • 三国猛将庞德的简介 庞德是被谁杀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猛将,庞德,简介,谁杀,死的,庞德,人物,生平,简介

    庞德人物生平简介庞德字令明,是东汉末年时期的一名武将,原是马腾的旧部,是八部守将之首。后来庞德跟随马超征战平阳,抵御袁将郭援、高干,在马上亲斩郭援首级。张白骑在弘农反叛时,庞德也参与战斗。每次出征常冲锋陷阵,勇冠凉州三军。后几经辗转,随张鲁归降于曹操麾下,被授官立义将军,封关内亭侯,食邑三百户。庞德

  • 刘备义子刘封的简介 刘备为什么要赐死自己的义子刘封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备,义子,刘封,简介,为什么,赐死,自己的,刘封,人物,生

    刘封人物生平简介刘封是东汉末年的将领,是三国蜀汉刘备的收的义子。刘封武艺高强,性格刚猛,气力过人。曾经和赵云、张飞等扫荡西川,颇有战功,而后又统领孟达攻取上庸,深为刘备信任。但是后来关羽北伐曹魏,多次要求刘封起兵相助,刘封不从。而后又侵凌孟达,迫其降魏。孟达与魏徐晃共袭刘封,并劝刘封投降,刘封不降,

  • 汉献帝刘协的简介 刘协最后将皇位让给谁继承了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献,帝刘,简介,刘协,最后,皇位,给谁,继承,汉献,刘协

    汉献帝刘协人物生平简介刘协字伯和,是汉灵帝刘宏的次子,汉少帝刘辩同父异母的弟弟。母亲是灵怀皇后王荣,刘协是东汉王朝最后一任皇帝,公元189年-220年在位。因被董太后抚养,故称“董侯”,初封渤海王,后改封陈留王。公元189年,董卓废汉少帝刘辩,立刘协为皇帝。董卓被王允和吕布诛

  • 吕布的首席谋士陈宫的简介 陈宫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吕布,首席,谋士,陈宫,简介,怎么,死的,陈宫,人物,生平

    陈宫人物生平简介陈宫字公台,是东汉末年时期吕布账下的一名谋士。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年少时与海内知名之士相互结交。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讨伐青州黄巾时战死,陈宫等人主张曹操接任兖州牧因而被曹操视为心腹。但此后陈宫因曹操杀害边让等汉末名士而与曹操反目,并游说张邈背叛曹操迎吕布入兖州,辅助吕布攻打曹操并

  • 三国蜀汉武将廖化的简介 蜀国灭亡廖化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蜀汉,武将,廖化,简介,蜀国,灭亡,怎么,死的,廖化

    廖化人物生平简介廖化字元俭,本名为廖淳。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一名将领,曾经是关羽的主簿。关羽阵亡之后便加入孙吴的阵营,但他思念蜀汉,于是诈死,且骗过了所有人,带着自己的母亲连夜逃亡西蜀,重新归顺到刘备的麾下。四年后,刘备为了报关羽的仇,兴兵伐吴,在途中遇到了廖化,任命其为别督。夷陵之战,刘备被陆逊击败,

  • 三国曹魏大臣李胜的简介 李胜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曹魏,大臣,李胜,简介,最后,怎么,死的,李胜,人物

    李胜人物生平简介李胜字公昭,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大臣,是议郎李休之子。李胜的父亲李休曾是张鲁部下,张鲁投降曹操后先后在东汉和曹魏任职。曹芳即位后,曹爽辅政,李胜先后担任洛阳令、征西长史、荥阳太守等职,并成为曹爽集团的重要成员,曾借出任荆州刺史探听司马懿病情,高平陵政变结束后还未至荆州赴任便被逮捕,随即与

  • 东汉名士崔琰的简介 曹操杀崔琰竟是因为一句话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东汉,名士,崔琰,简介,曹操,杀崔,琰竟,是因为,一句话,崔

    崔琰人物生平简介崔琰字季珪,是东汉末年时期一位名士,是司空崔林的从兄。崔琰是曹操帐下谋士,相貌生的俊美,很有威望,曹操对他也很敬畏。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崔琰在给杨训的书信中写道“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曹操认为此句有不逊之意,因而将崔琰下狱,不久崔琰即被曹操赐死。崔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