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成帝刘骜:死在温柔乡里的皇帝

汉成帝刘骜:死在温柔乡里的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820 更新时间:2024/2/3 10:24:11

作为文学名家王小波的妻子,李银河女士因与王小波的婚恋为人所熟知。但你可知,李银河作为一名学者,其研究领域涉及长久以来让人“谈之色变”的性,更包括至今为许多人所不能理解的同性恋文化?

在《同性恋与乱伦的区别》一文中,李银河女士对汉代帝王的断袖之好还作出了一段特别经典的评价:“中国汉代的皇帝几乎个个都有男宠,民间也有大量同性恋性活动,并不视为禁忌,反而有‘余桃、‘断袖之类的美谈广为流传。”

虽然李银河女士的这段评述略有夸张,但汉代确实有不少帝王都有断袖之好。汉成帝刘骜,更是其中的代表。

一、赵飞燕温柔乡的汉成帝

说到汉成帝与“美色”,我们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大抵就是“掌上舞”的赵飞燕。赵飞燕,以及她的妹妹赵合德,皆是汉代宫奴赵临的女儿。因而姐妹俩早些年也只有做奴婢的命:先是在长安宫默默无闻地干了几年,后来又去了汉成帝的姊妹(据说也是汉成帝的乱伦对象)阳阿公主府中。而这一去,赵飞燕就入了汉成帝的眼。后在赵飞燕的“推荐”下,赵合德也进入汉成帝的后宫。

而除了别出心裁的“掌上舞”,赵飞燕留下的故事还包括陷害汉成帝的原配许皇后,进而夺得后位;意图借种生子,祸乱后宫;对汉成帝的子嗣痛下毒手……总之,赵飞燕因汉成帝的风流而“留名”,又因汉成帝的风流而疯狂。

然而于汉成帝而言,赵飞燕姐妹虽是绝色,却也仅仅是绝色。他与“美色”的故事,确实有赵飞燕姐妹浓墨重彩的一笔,却也不只这一两笔。

二、爱美人如生命的汉成帝

在汉成帝的后宫,有三座“别样”宫殿霄游宫、飞行殿和云雷宫。这三座宫殿并非是在建筑上与其他宫室有别,而是在作用上充满了汉成帝的个人特色用于与妃嫔们宴饮享乐。

除了赵飞燕姐妹,汉成帝的后宫中还有数不清的班婕妤、卫婕妤之流的美人。其中,卫婕妤本姓李,是班婕妤的侍女。汉成帝在偏爱她时,为逗乐这位美人,竟然将她与汉武帝的卫皇后相比。卫皇后也曾地位低微,所以李氏便得了“卫婕妤”这一名号。

老实说,仅是从汉成帝将一婢女与卫皇后等同这件事,我们就已能感受到汉成帝在美色当前时的昏庸无道。但他的过分程度还远不止如此:他曾宠爱一男子,甚至将许皇后的侄女嫁给该男子作“定情信物”。

这个被汉成帝“垂青”的男子,名叫张放,本是大汉千万官员中平平无奇的一个。但因为偶然得到了汉成帝的垂青,张放不仅能陪汉成帝“微服私访”、游山玩水、同睡一张床,甚至还一路高升,仪仗堪比将军。至于宅邸、珠宝,汉成帝更是送得一波接一波……即便是在张放太恃宠而骄,太后一党将其强行远调边关以后,汉成帝都还对他念念不忘,时常写信倾诉衷肠。

因而真细究汉成帝的风流事,赵飞燕姐妹或许只能占到不多的篇幅。汉成帝在位二十七年,但他对美色的追求远不止二十七年。他的“美人”,有赵飞燕姐妹这等绝色,可也远不止此等绝色。

三、令汉成帝也疯狂的古人断袖之因

看到这,您也许是又明白又疑惑。汉成帝爱好美色,男女不忌,但他好歹是汉元帝的嫡子,是大汉的天子,如何会养出如此的癖好?

在漫长的中国传统社会,断袖之好其实不算是什么新鲜事。汉魏至六朝,即被认为是我国古代社会断袖之好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明代中晚期至清末,第二个高峰期也“虽迟但到”。

这些高峰期的出现,包括汉成帝对张放宠爱至极,以至于满朝文武都前去巴结张放,与中国古代社会的种种传统风气有着莫大关系。

首先,传统社会长期以来重“道德”而轻“信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样的宽松的道德约束,使得人们在评判世俗时常常抱有一种宽和的平常心。这为断袖之好扫开了最主要的“有色眼镜”。

同时,古人习惯从大方向上品评他人,而较少着眼于其私生活。我们知道郑板桥画竹极为厉害,却很少谈到他曾因迷恋美男美臀而建议将笞臀改为笞背;我们知道袁中道文章了得,却很少说到他为了男色几乎纵欲而亡。我们听闻袁枚描摹苔花的倔强,却不常提起他在文中对自己断袖之好的记载……我们对许多古人断袖轶事的态度,其实依旧是对这种回避私人生活的传统的继承。

其次,古人长期推举“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断袖之好,并未明显影响古人的传宗接代。汉武帝也有男宠,但他的子嗣依旧不少。汉成帝宠爱张放,而他的儿子也有四个。所以在传宗接代并未受阻的大局下,断袖之好成了古人眼中“无伤大雅”的一点小癖好,并未被严格限制或矫正。

最后,节欲,乃至禁欲,也是断袖之好的一大催化剂。明清“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自不用说。早在先秦时期,节欲的观念也打着黄帝的旗号影响着朝野。因而在对男女关系的克制乃至压制之下,一些人最终转向同性,寻求宣泄的渠道。

以上几点原因,不仅在汉成帝时存在于社会,在漫长的封建时代都长期存在。因而断袖之好,不仅汉成帝有,且一直割舍不下,历代我们已知或未知的文人大夫、贩夫走卒,其中不少人也有。“及至疾愈,渐渐遗忘,纵情肆意,辄复如故”,若不是太后一派对汉成帝喜好张放十分抗拒,汉成帝大概也会疯狂地如袁中道一样,让男色同女色在后宫“分庭抗礼”。

标签: 汉成帝

更多文章

  • 如何客观评价东晋元帝司马睿?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司马睿

    公元318年,司马睿登基称帝,建立东晋王朝。司马睿虽然是司马炎从子,但他在朝中的声望并不高,很多门阀士族都不太支持司马睿,导致他这个皇帝当的也不安稳。更令人尴尬的是,司马睿很难有效行使皇权,此后他逐渐被架空,在朝廷成了一个摆设。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王氏势力不断壮大,而司马睿根本控制不了王氏,&ldquo

  • 西魏文帝元宝炬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元宝炬

    西魏(535年―556年),南北朝时期由北魏分出来的割据势力。北魏末年,元宝炬在以宇文泰为首的大臣支持下登基为帝,国号“魏”。与高欢所掌控的东魏和南朝梁对立,建都长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至557年被北周取代,经历两代三帝,历时二十二年。对于西魏来说,西魏文帝元宝炬(50

  • 元朝元太宗窝阔台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窝阔台

    孛儿只斤·窝阔台 (1186年1241年12月11日),蒙古帝国可汗,史称“窝阔台汗”,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第三子。蒙古帝国第二位大汗,1229年9月13日1241年12月11日在位,在位12年零3个月。1229年窝阔大会被拥戴登基,管理整个蒙古帝国。至元三年(1

  • 元朝元成宗铁穆耳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铁穆耳

    铁穆耳,中国元代皇帝,忽必烈次子真金第三子,名铁穆耳。至元三十年(1293),统军镇守漠北,受皇太子宝。次年,忽必烈去世,由于其母阔阔真可敦与权臣伯颜、玉昔帖木儿等的支持,铁穆耳继帝位,建元元贞,后改大德 。遂罢侵日本、侵安南之役,减免江南地区的一部分赋税,又令编辑整理律令。在位前期基本上保持了守

  • 如何评价北齐后主高纬?高纬有几位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高纬

    高纬,是南北朝时期,北齐的第五位皇帝,也是倒数第二位皇帝,其实严格的来说他应该是北齐的亡国之君,他在北周军队破城的几天前,将自己的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高纬为帝期间。任用奸臣,残害忠臣,声色犬马,奢靡无度。高纬出生时期,他的父亲高湛还是北齐的晋阳长广王,高纬由于生的容貌俊美,他的父亲对其非常的喜爱

  • 后唐开国皇帝唐庄宗李存勖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存勖

    后唐庄宗李存勖(xù)(885年12月2日-926年5月15日),本姓朱邪,字亚子,应州金城县(今山西省应县)人,沙陀族。五代时期后唐开国皇帝,后唐太祖李克用之子。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存勖善于骑射,文武双全。唐朝末年,随父征战四方,颇有功勋,累迁检校司

  • 金朝皇帝金熙宗完颜亶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金熙宗为何被暗杀?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金熙宗

    金熙宗完颜亶是金朝第三位皇帝。女真名合剌,汉名亶,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嫡长孙。他自幼随辽代进士韩昉学习汉文经史,又常到皇家图书馆稽古殿研读中原典籍,汉文化程度很深,他还常常同韩昉等人“执射赋诗”。天会十年(1132年),在完颜宗干、完颜宗翰、完颜宗辅、完颜希尹等诸宗亲勋贵的支持

  • 西夏开国之君夏景宗李元昊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夏景宗

    夏景宗李元昊(1003年6月7日1048年1月19日):党项族,银州米脂寨(今陕西米脂县)人,西夏王朝开国皇帝。与北宋决裂而称帝时,放弃旧姓名,改为嵬名(姓)曩霄(名)[2],1047年(天授礼法延祚十年)恢复李姓[1]。祖上长期统治夏州。远祖拓跋思恭,帮助唐僖宗平定黄巢起义,赐李姓,封夏国公。祖父

  • 唐朝皇帝唐中宗李显生平介绍及评价 唐中宗被废前因后果 武后废中宗成功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唐中宗

    唐中宗李显(656年11月26日-710年7月3日),后改名李哲,是唐朝的第四和第六任皇帝,两次在位:第一次在位时间为684年1月3日-684年2月26日,第二次在位时间为705年2月23日-710年7月3日。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病逝,终年55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 唐朝皇帝唐睿宗李旦生平介绍及评价 唐睿宗妃子列表 唐睿宗子女列表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睿宗,李旦

    “李旦”重定向至此。关于同名的历史人物,请见“李旦 (消歧义)”。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之子,唐朝的第五和第八任皇帝,曾用名李旭轮、李轮,他一生两继大统,两度禅位。两次登基,第一次为天后武氏(登基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