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何评价唐朝皇帝唐代宗李豫?

如何评价唐朝皇帝唐代宗李豫?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999 更新时间:2024/1/20 22:30:32

唐代宗李豫(727年1月9日-779年6月10日),初名李俶(chù),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第八位皇帝(除武则天和唐殇帝外,762-779年在位),唐肃宗李亨长子,母为章敬皇后吴氏。

唐开元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李豫生于东都洛阳上阳宫,[1][2]宇量弘深,仁孝温恭。初以皇孙,封为广平王。安史之乱中,跟随唐肃宗前往灵武。唐肃宗即位后,拜天下兵马大元帅,先后收复长安、洛阳,受封成王。乾元元年(758年),册立为皇太子。宝应元年(762年),平定安史之乱。在位时期,改革漕运、盐价、粮价等,实行了安定社会,发展生产,“以养民为先”的财政方针。

大历十四年(779年),崩逝,谥号睿文孝武皇帝,庙号代宗,葬于元陵。

早年经历

李豫于开元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727年1月9日)生于东都上阳宫,是唐肃宗李亨长子,母为章敬皇太后吴氏[3]。初名俶,十五岁时封广平郡王。唐玄宗有孙百余人,唐代宗是嫡皇孙。[4]史载代宗“宇量弘深,宽而能断。喜惧不形于色。仁孝温恭,动必由礼。幼而好学,尤专《礼》、《易》,玄宗钟爱之”。

收复两京

安禄山叛乱,京城陷落,李豫跟随唐肃宗搜兵灵武,任天下兵马元帅。至德二年(757年)盛夏过后,肃宗加紧了对安史叛军总攻的准备与部署。这年闰八月二十三日,肃宗犒赏三军,总攻长安、收复京师的战斗即将打响。九月十七日,唐朝大军正副元帅广平王、郭子仪为中军,李嗣业为前军,王思礼为后军,回纥兵马由叶护率领作为机动队伍,在沣水之东的香积寺(位于今陕西长安南)以北横亘30里,与叛军10万人摆开了决战的阵势。战斗一开始,敌人骁将李归仁出阵挑战,唐军前队进逼相应,遭到敌人突然反扑,军中大乱。正当危机关头,壮勇绝伦的李嗣业奋臂高呼:“今日若不拚死一战,必将一败涂地。”说着,竟卸下铠甲,光着膀子,抡起长刀,冲向敌阵。敌军被其英勇所震慑,唐军也士气大振,阵脚方才稳住。李嗣业乘势率领前队军卒各执长刀,列阵而进,他身先士卒,所向披靡,军阵似铜墙铁壁压向敌人。刹时之间,疆场上战马嘶鸣,刀枪撞击声、士兵呐喊声,响成一片。这场血战一直从午时打到酉时,直到夜幕降临,敌军溃逃而去。战场上留下6万多具尸体。叛军退入长安后,连夜逃跑了。唐军得到战报,李豫立即下令入城。京师长安沦陷安史叛军15个月后终于收复了。起初,肃宗急于收复京师,与回纥相约定:“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这时,回纥叶护要按约定执行。广平王李豫与回纥叶护太子说:“现在刚克复了京师,如果大肆进行抢掠,那么在东京的人就会为叛军死守,难以再攻取,希望到东京后再履行约定。”回纥叶护太子吃惊地跳下马跪下来捧着广平王李豫的脚,说:“我当率军为殿下立刻前往东京。”于是与仆固怀恩率领回纥、西域的军队从长安城南经过,扎营于水东岸。(当时的“拜”不等于“跪拜”,唐朝太子广平王李豫只是拜没有跪,而回纥叶护太子立即又拜又跪)。百姓、军士以及胡人纷纷拜广平王李豫,都哭泣着说:“广平王真不愧汉夷各族的主人!”肃宗得知后高兴地说:“朕不如广平王!”于是广平王李豫整军入京城,城中百姓不分男女老幼,都夹道欢呼悲泣。李豫留在长安,镇守安抚了三天后,率领大军向东去收复洛阳。任命太子少傅虢王李巨为西京留守。唐朝官军与回纥军大破叛军,叛军严庄与张通儒等人放弃陕郡逃跑,广平王李豫与郭子仪进入陕城,仆固怀恩率兵分头追击叛军。严庄先进入洛阳向安庆绪报告败状。安庆绪率领他的部下逃跑,放弃洛阳。回纥军进入洛阳府库收取财帛,在市井村坊劫掠三天,唐朝拿出罗锦一万匹给回纥,回纥停止了劫掠。长安、洛阳两京的相继收复,李豫以天下兵马元帅身份立下了卓越战功。肃宗返回京城后,于至德二年(757年)十二月十五日,将他进封为楚王。乾元元年(758年)三月,改封成王。五月十九日,立为皇太子,改名豫[9]。十月五日,举行了册礼,确立了他的皇位继承人地位。上元末年,两宫有疾,太子往来侍疾,亲尝药膳,衣不解带。

登基除奸

宝应元年(762年)四月,唐肃宗病重,张皇后无子,后惧太子功高难制,阴引越王李系于宫中,将图废立。乙丑,皇后矫诏召见太子。宦官李辅国、程元振知道皇后的图谋,于是兵到凌霄门,候太子至,保护太子到禁军中。当晚,领兵到三殿,将越王系及内官朱光辉、马英俊等囚禁,又将皇后软禁于别殿。肃宗因此而崩,元振等迎太子于九仙门,见群臣,行监国之礼。己巳,即皇帝位于柩前。唐代宗继位后,李辅国以立帝有功,恃此骄横,竟然对代宗说:“陛下只须深居宫中,外面的政事有老奴来处理。”代宗虽然心中不满,但慑于他手握兵权,只好委曲求全,尊称他为尚父(可尊尚的父辈),事无大小,都要与他商量后才能决定。不久,代宗乘李辅国不备,派人扮作盗贼刺杀了李辅国,然后假装下令追捕盗贼,并派宫中使者慰问其家属。

荡平余孽

宝应元年(762年)四月二十日,代宗即位。经过一番周折,代宗开始亲政。亲政以后,发布的第一道诏书就是委任奉节郡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所谓“国之大事,戎马为先”,这一天是宝应元年(762年)四月二十五日。看得出,代宗即位后,确实把平叛当成了重要工作。在他部署平叛的过程中,也对朝廷上下、宫廷内外的人事关系进行了调整。五月于丹凤楼颁布的大赦制书已透出这一意图。其中可注意的内容是:玄宗时被废黜为庶人的王皇后、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等均恢复了封号,因擅兵被废为庶人的永王璘等也予以昭雪。代宗的良苦用心似乎是通过对皇室成员的平反昭雪来梳理玄宗、肃宗时期淤结的政治遗留问题,从而寻求开拓进取的途径。假如代宗能够沿着这一思路顺利地进行下去,再利用肃宗平叛时期图谋中兴的余荫,未尝不能获得一个有所突破、有所振作、全面中兴的良机。但是,由于内政头绪繁杂,兼以外患交困,特别是宦官势力过于膨胀,致使代宗的努力在刚刚闪现出一丝希望之光后即销声匿迹。这不能不说是大唐帝国的悲剧。宝应二年(763年)正月,安史叛军的最后一个元凶史朝义走上末路穷途,自缢而死。很快,降将李怀仙就将他的首级送到京师。元凶授首,大功告成,唐朝诸道兵马皆凯旋班师。史朝义的死,标志着历时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总算平定了。八年之中,不仅玄宗、肃宗各赴黄泉,唐朝皇帝换了祖孙三代,叛军元凶也变了两姓(安、史)父子四人(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代宗完成了肃宗未竟之事,总算可以告慰祖宗,松口气了。举国上下的黎民百姓似乎一夜之间忘却了兵灾战火的苦痛,也为这来之不易的胜利而欢呼。杜甫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听到这一喜讯后所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

吐蕃内犯

由于讨伐安史叛军,西部的军队大部被撤回,吐蕃乘虚深入内地,大举攻唐,占领了陕西凤翔以西,分州以北的十余州,广德元年(763年)十月又占领了奉天(今陕西乾县),兵临长安城下,代宗逃到陕州避难。缙绅士大夫与亲戚邻里南奔荆襄或隐藏在山谷。于是,吐蕃兵占领了长安,他们把唐宗室广武王李承宏立为皇帝,劫掠府库市里,纵兵焚闾舍,萧然一空。关键时刻,代宗仓促用郭子仪为副元帅(雍王李适为挂名元帅),迎击吐蕃。郭子仪积极组织兵力反击吐番。命令长孙全绪率二百骑出陕西蓝田,白天击鼓扬旗,夜晚点火以为疑兵。以数百人化装潜入长安,组织城里人到处传说:“郭令公(即子仪)亲率大军来了!”吐番兵惊恐,不战而走,全部撤离长安。陷落15日的长安被唐军收复。十二月,代宗回到长安,郭子仪伏地请罪,代宗说道:“朕没有及早用卿,所以才到这种地步。”便赐给他铁券(免死牌),在凌烟阁为他画像,以表彰他的兴唐之功。长孙全绪等也被加官进爵。同时削免程元振官爵,放归田里。自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内部矛盾重重。广德元年(763年),仆固怀恩叛唐,永泰元年(765年)八月,仆固怀恩引吐蕃、回纥等共30万大军,约期从华阴趋赴蓝田,直取长安。京师震恐,代宗急召郭子仪,屯驻长安北面的泾阳城。郭子仪说服回纥,此间仆固怀恩病死于军中。唐军与回纥军联合,大破吐蕃于灵武台西原,斩首五万,生擒万人,夺回被吐蕃劫掠的男女百姓四千人,缴获的牛羊驼马绵延三百里内不绝。

因病去世

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初二,宫中传出代宗生病的消息。这一病很是不轻,不到十天,代宗就无法上朝了。五月二十日,下达了令皇太子监国的制书,当天晚上,代宗就在大明宫紫宸之内殿驾崩。八月庚申,群臣上尊谥曰睿文孝武皇帝,庙号戴宗。十月己酉,葬于元陵。十二月丁酉,祔于太庙。

标签: 唐代宗

更多文章

  • 隋文帝有什么历史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隋文帝

    虽然隋朝在我国的历史上存在的时间非常短,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四年间,锐意改革、政绩卓著。但是在位晚期逐渐多疑,杀害功臣,并且听信文献皇后之言,废黜太子杨勇立晋王杨广为太子,埋下了亡国的祸根。仁寿四年(604年)在仁寿宫离奇去世。终年六十四岁,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葬于泰陵。可是不能否认的是,隋朝的开国之

  • 如何评价曹魏末代皇帝曹奂?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奂

    在中国两千多年帝制历史,傀儡皇帝有很多,最著名那位当然是东汉王朝的汉献帝刘协,他是以曹操为首的曹氏家族的傀儡,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中的天子就是汉献帝。曹操把汉献帝架空成傀儡,不过是将来篡夺皇位的准备,只是他还没来得及篡夺皇位就死了,于是曹操次子曹丕秉承父志,废掉了汉献帝,正式篡夺皇位,建立曹魏王朝取代

  • 隋炀帝杨广历史贡献盘点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隋炀帝

    杨广,即隋炀帝,他称帝的过程和唐太宗李世民惊人的相像,都是次子且战功赫赫,并且一样上演了次子夺嫡的戏码,杨广比李世民更狠一些,直接逼死自己的老爹,终夺得皇位。从这点就可以看出杨广不光是匹夫之勇,谋略也是很厉害的,撇开亡国之君不说,有些方面隋炀帝还真比唐太宗厉害,比如,文学,杨广诗词歌赋外加上书法无一

  • 宋孝宗的历史贡献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孝宗

    谈到宋孝宗,就不能不提宋高宗,两人之间的“爱恨情仇”构成了南宋时期很有意思的一段历史。说来也怪,大宋朝的皇帝们,在繁衍子嗣上一直比较艰难像宋仁宗在位四十多年,生了无数个女儿,却没有一个儿子能长到成年,最后不得不让堂侄继承皇位,也就是后来的宋英宗;宋哲宗只有一个儿子,最后还夭折

  • 如何评价明朝万历帝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万历帝

    如何评价明朝万历皇帝,提起万历,除了想到张居正和三大征以外,大家似乎对他只有三个印象:争国本、怠政、矿税。喜欢哪个儿子,立谁做太子,这本该是私事。当然,皇帝是天下人的君父,因此这严格来说也算是公事。但争国本的背后,本质上来说其实是君臣争权的问题。跟什么祖训不祖训没多大关系。不然当年以杨廷和为首的文官

  • 宋朝历史上最杰出的皇帝排名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宋朝

    第一,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一生最大的贡献和成就在于重新恢复了华夏地区的统一,结束了自唐末五代以来长达近七十年的藩镇割据混战局面。饱经战火之苦的民众终于有了一个和平安宁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赵匡胤以一军旅武将身份夺取天下,其得国非正,却能善待旧主柴氏子孙。

  • 三国时期孙吴的建立者孙权生平简介 吴大帝孙权在历史上有何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孙权

    吴大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简介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

  • 清朝顺治帝的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顺治帝

    《清史稿》:顺治之初,睿王摄政。入关定鼎,奄宅区夏。然兵事方殷,休养生息,未遑及之也。迨帝亲总万几,勤政爱民,孜孜求治。清赋役以革横征,定律令以涤冤滥。蠲租贷赋,史不绝书。践阼十有八年,登水火之民于衽席。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虽景命不融,而丕基已巩。至于弥留之际,省躬自责

  • 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生平简介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建文帝

    明惠宗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其父朱标病死,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明洪武三十

  • 如何评价后赵皇帝石勒?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石勒

    东汉一直都有人修《东观汉记》,当年班固因为私修汉书还获罪了,皇帝还是念在他的才华可以给朝廷写这本书的分上才饶了他。东汉灭亡后的后汉书不是太少而是太多,有二十一家(后来多数轶失),现在所传的范晔版后汉书不过是众多后汉书中的一家而已,而且他写的后汉书只有记载人物事迹的纪传,没有记载政治制度的书志,书志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