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顺治帝的历史评价

清朝顺治帝的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403 更新时间:2024/2/7 6:47:35

《清史稿》:顺治之初,睿王摄政。入关定鼎,奄宅区夏。然兵事方殷,休养生息,未遑及之也。迨帝亲总万几,勤政爱民,孜孜求治。清赋役以革横征,定律令以涤冤滥。蠲租贷赋,史不绝书。践阼十有八年,登水火之民于衽席。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虽景命不融,而丕基已巩。至于弥留之际,省躬自责,布告臣民。禹、汤罪己,不啻过之。书曰:“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为民父母。”其世祖之谓矣。

《清实录》:章皇帝达孝承先,洪仁抚世。以天纵之姿,奋有为之业,扫除寇乱,奠安生民。六师所加,有征无战。莫不望风慑息,竞迓壶浆。即殊方异域、声教未通之地,亦皆受吏请封,凛遵正朔。不数年间,天成地平,区宇宁谧。功高在昔,美冠将来……一事一言、皆二帝三王心法所寄。

历代评价

皇太极:奇祥也,生子必建大业。

梁清标:入主中华,奄有万方,统一天下。

范文程:君明臣良,必交勉释回,始克荷天休,济国事。

朝鲜显宗:好汉语,慕华制。

萧一山:世祖年幼,赖多尔衮以为治,驾驭贰臣,混一寰宇,痛爱妃之死而欲逃禅,其聪慧亦有过人者。清人既入北京,首为崇祯帝发丧,示以伦理纲常之可重;减除三饷及加派,恢复万历初年税率,以革苛政之根本。此不得不谓为深知国家治乱之关键,与夫能善乘时机也。

当时除多尔衮摄政外,虽大半出于范文程、洪承畴诸人之政策,然顺治自亲政以后,亦复年少有为,能粗立开国规模。惟时海内未一,南陬建号,戎马仓皇,未暇专力于政治。而此英年睿主,遽于十八年遗诏殂谢,鸿图大业,遂传统于六十余年励精图治之康熙帝玄烨矣。

卫匡国:这个皇帝虽然年轻,但一开始治理国事就表现得深谋远虑,受到各个阶层、各个集团的赞扬,胜过了头发灰白的最有才智的大臣们。他已经不再是一个傀儡了,在处理政务方面也表现出惊人的判断力。

成积春:顺治帝是一位立志高远、孜孜求治、以明君圣王自期的有为皇帝,负有“一夫不获,罪在朕躬”的历史责任感。顺治帝是“汉化”的积极推动者,其“自罪”帝王观念是儒家帝王思想、天人感应理论与清初特殊的政治局势共同作用的产物。顺治帝罪己是政治上有抱负、有作为的表现,但后期一味自我责罪则在一定程度上映现了其壮志难酬的悲观情绪和为情所困的厌世心境。

户衣:清王朝在汉族集聚地之所以能有几百年的发展,顺治帝的奠基之功不可没。首先,改多尔衮的“勤兵黩武”为抚剿并重,为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其次,恢复经济,整顿吏治,改善政治,提高国家机器的行政效率,以增强发展自己的实力。再次,顺应历史潮流,实行汉化政策,摆脱“极弊之势”。

白寿彝:福临是以幼小之年在激烈政治斗争中被拥上帝位的。……这位年仅六岁的童子皇帝,虽然尚不谙世事,但在满族特有的尚武精神的熏陶下,却有一种好胜的性格和天然的优越感。

阎崇年:清世祖章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六岁登极,是清代历史上有名的少年天子。年号顺治:顺,意顺利;治,意治理。就是顺利治国,华夏一统的意思。少年福临的命运,真如同他的名字一样“福”从天上降“临”。

陈涴:全面来看,应该说他还是个有为之君,他年轻的生命在历史的星空中也曾经闪光,担负起了历史赋予他的使命。就个性来讲,他聪明好学,志向高远,具备很高的文化素养,且刚毅果断,敢作敢为。正因为他个性刚强,所以,在处理朝政上,他也不示弱,还是有作为的。

李尚英: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代皇帝。他亲政以后不过10年。一方面革除了明朝末年的许多弊政,另一方面又克服了满族统治者自身的某些落后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以笼络汉族士大夫洗刷关外伧荒,从而缓和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实现了除台湾以外的中国领土的统一。这就为康雍乾时期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固的基础。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福临是清朝开国时的关键君主,在中国历史上起了进步的作用。

王亚英: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在其前人努尔哈赤,皇太极以及摄政王多尔衮改革的基础上,参照明制继续进行社会改革。顺治帝的改革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

姚念慈:以遗诏十四罪来审视世祖亲政十年的历史,我确信遗诏宗旨与世祖本意全然不符。遗诏的宗旨在批判世祖背离满洲,向化汉族。世祖的汉化改革则是维护清廷的全国统治,同时也巩固满族的既得利益所

不得不然。这是遗诏与世祖在政治取向上的分歧,当然,也含有短视与远见、落后与进步的对立。但我认为其意义尚不止于此。世祖的改革徘徊曲折,甚至夹杂着消极结果,较之多尔衮摄政时期,毕竞是在深入、前进。看似缓慢的历史进程,当时却有如狂飙。汉化方向上每迈出微小的一步,人或觉得微不足道,但在世祖,也是极其艰难的。

满族人关后施行野蛮的民族征服,使汉族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牺牲。而要克服和扭转这一趋势,不仅要有汉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无疑也需要征服者付出代价。遗诏将世祖视为本民族的叛逆,就是表达了满族统治集团的切肤之痛。……世祖身上不时流露出征服者的失落。他个人的寂寞悲凉,何尝不是满族奠定中原王朝统治所付出的历史代价。

标签: 顺治帝

更多文章

  • 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生平简介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建文帝

    明惠宗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其父朱标病死,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明洪武三十

  • 如何评价后赵皇帝石勒?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石勒

    东汉一直都有人修《东观汉记》,当年班固因为私修汉书还获罪了,皇帝还是念在他的才华可以给朝廷写这本书的分上才饶了他。东汉灭亡后的后汉书不是太少而是太多,有二十一家(后来多数轶失),现在所传的范晔版后汉书不过是众多后汉书中的一家而已,而且他写的后汉书只有记载人物事迹的纪传,没有记载政治制度的书志,书志还

  • 秦始皇和隋炀帝的比较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和隋炀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秦始皇和隋炀帝也有一个十分相似的地方。就是秦始皇穷兵黩武,隋炀帝也喜欢使用武力,例如秦始皇横扫六国,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更有相同之处,就是秦始皇死后,秦朝灭亡,隋炀帝死后隋朝也很快灭亡。秦始皇推崇的是《秦律》开创了,秦始皇跨出了以法治国的重大历史步伐,秦始

  • 南朝齐废帝萧宝卷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萧宝卷

    萧宝卷是东海兰陵(今山东临沂市)人,字智藏。是齐明帝萧鸾的次子,他的母亲是刘惠端(萧鸾的正妻),由于去世的早,所以由潘妃抚养他。她从小就口吃,不喜欢读书,整天就知道玩闹,经常在东宫和侍卫们一起瞎胡闹,弄得通宵达旦。萧鸾也不怎么管他,萧鸾的长子萧宝义是小老婆生的,而且是个残疾,无法继承帝位。齐明帝建武

  • 如何评价宋哲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哲宗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宋哲宗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公元1100年2月23日,一代英主宋哲宗与世长辞。宋哲宗去世的时候,大宋的经济状况持续好转,国库收入连年盈余,他给自己的弟弟宋徽宗留下了一个非常丰厚的家底,以至于后世的历史学者对宋哲宗予以了较高的评价。然而,宋哲宗在位时间仅仅15年,实际掌权仅仅

  • 元宪宗孛儿只斤·蒙哥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蒙哥

    作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纵兵千里,横行欧亚,威名远扬,但临死前还是为了继承人的问题苦恼不堪。成吉思汗有四个可立为继承人的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这四个儿子跟随成吉思汗东讨西征,立下的功劳不相上下,都有成为大汗继承人的资格,因而成吉思汗很难抉择。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成吉思汗还是把窝阔台立为

  • 唐高宗李治真的是一个懦弱的皇帝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高宗

    其实,在大家的眼里,可能多数人觉得唐高宗李治一个懦弱的人。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是他的父亲和媳妇都太强了,所以,才显得李治非常的没用。说到他父亲,大家都知道,那可是有名的明君,唐太宗李世民。而他的媳妇呢?那可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试想,在这样两个人的照耀下,李治能不没用吗?此外,自古

  • 如何评价唐文宗李昂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文宗

    安史之乱后,唐朝宦官势力开始坐大,唐德宗委任宦官掌管禁军并且成为定制,从此宦官势力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拾。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宦官刘克明等杀死唐敬宗并伪造遗旨,欲迎唐宪宗之子绛王李悟入宫为帝。两天后,宦官王守澄、梁守谦等又指挥神策军入宫杀死刘克明和绛王李悟,立李昂为帝,改年号为“太和

  • 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任皇帝魏明帝曹叡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魏明帝

    曹叡(204年-239年1月22日),即魏明帝,字元仲,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任皇帝(226年至239年在位)。魏文帝曹丕长子,母为文昭甄皇后。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黄初三年(222年),曹叡封平原王,黄初七年(226年)五月,魏文帝病重,立曹

  • 西晋皇帝列表及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西晋

    咸熙二年(265年),权臣司马昭死,其子司马炎嗣位晋王,次年司马炎仿曹魏代汉故事逼迫魏帝曹奂禅位,即位为帝,定国号晋,改元泰始。司马氏一族在经过数十年的苦心经营之后,终于夺得天下大权。太康元年(280年),吴主孙皓开城投降,东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然而讽刺的是,一统天下的晋王朝并不比曹魏政权长命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