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东晋晋元帝司马睿算不算傀儡皇帝?

东晋晋元帝司马睿算不算傀儡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594 更新时间:2023/12/13 14:49:00

公元317年,建立仅仅37年的西晋灭亡了。西晋这一点和秦朝一样,好不容易结束了天下分割的局面,没多久就消失了。西晋刚灭亡没多久,晋武帝司马炎的侄子司马睿又在江南重建了晋朝,史书上称之为东晋。司马睿也就成了东晋的开国皇帝。不过司马睿虽然是开国皇帝,和其他开国皇帝完全不同。作为东晋的建立者,司马睿到死都没有掌握大权,最后抑郁而终,这一点还是很少见的。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开国皇帝大多数是文韬武略,英明神武的。毕竟建立一个新的政权非常不容易。即使没有英明神武,也应该是手握大权。如果不手握大权,很难建立新政权并登基称帝。不过司马睿和我们认为的完全不一样。司马睿虽然建立了东晋,可以说和傀儡差不多,最后也是因为没有掌握大权抑郁而终的。我们看一下作为开国皇帝,司马睿为何会有这样的结果?

早在西晋灭亡之前,司马睿就带着王导等人渡江至建邺,开始经营江南地区。就是说西晋灭亡之前,司马睿已经经营江南十几年了,牢牢掌控了江南。西晋灭亡之后,司马睿立刻承制改元,第二年听说晋愍帝去世后正式称帝,东晋就这样正式建立了。司马睿建立东晋的时候,是得到所有人的支持的,否则东晋也不会这么快就建立起来了。

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来,东晋建立之前,司马睿已经经营江南一段时间了。而且自己是在百官的支持下称帝的,按理说掌握大权是非常正常的事,为什么他的结果和我们想象的完全不同。事实上,司马睿之所以无法掌控大权,和曹丕建立的这个制度有很大关系。这个制度就是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之前,两汉时期一直使用察举制来选官。不过到东汉末年的时候,由于吏治腐败,察举制已经完全被一些人掌控了。所以曹魏时期才建立新的选官制度。简单的说,九品中正制就是中央根据地方选拔上来的人才家世、品行、才学等方面把人给定品级,一共分为九级,不同的品级授予不同的官职。这个制度看起来没问题,考虑的比较完善,不过在实行的时候却出了大问题。

定品级的标准主要看家世、品行、才学这三样。这里面除了家世很容易确定,其他两个标准根本无法确定。家世就是你家里祖上是什么身份就定什么身份,这个无法改变,也无法造假。不过品行和才学就不好说了,尤其是品行。你自己说自己品德高尚,这也无法考证,定品级的人总不能一直在你家里看着你,亲自考察。即使一直看着你,你还有可能造假。再者就是就算你不造假,那怎么才能算品行高尚,这个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是孝顺父母算还是和睦亲友算这都不好说。最后就是才学,这个虽然可以考察,但也能造假,而且也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就这样,九品中正制确定之后没多久,大家选官就只看一种标准了家世。朝廷后来选官的标准直接是按照家世定品级。你家祖上都是大官,你肯定是上品,上品的结果就是你也能做大官。你家祖上如果是小吏你也就是小品,只能做小吏。只有其他的品行和才学,此时已经成了摆设。一些世家大族就这样掌控中央大权了,而且是世代掌握大权。正因如此,《晋书》里记载“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这些人不仅在中央为官,而且在地方也有一定的影响,可以说和西周时期的诸侯差不多。

司马炎建立西晋之后,继续沿用了九品中正制,很多世家大族在西晋根本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就这样,西晋的地方都被这些世家大族掌控了。此时的世家大族在中央为官掌握中央大全,在地方又掌控地方经济、人权、行政权等。此时的西晋与其说是中央集权君主专制,还不如说是皇帝和世家大族共治天下,和西周时期的贵族共和差不多。西晋灭亡之后,司马睿重建的东晋继续沿用这个制度。可以说是这个制度建立了东晋,也是这个制度毁了东晋。

司马睿建立东晋后,整个东晋的统治阶层分为两部分。这两部分人牢牢掌控东晋大权。

第一部分是从北方来的世家大族,这些大世族就是在九品中正制下发展起来的,实力非常大。这些人从北方带来先进的生产力、还有大量的人力、物力,司马睿当年之所以能掌控江南,和北方的世家大族有很大的关系。其中北方大族琅琊王氏对东晋的建立起到了重大作用。东晋刚建立之初,琅琊王氏的王导、王敦兄弟,王导主内,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政令己出。王敦主外,总掌兵权,专任征伐,后来又坐镇荆州,控制建康。 朝中官员75%以上是王家的或者与王家相关的人。连司马睿都称呼王导为仲父,可见司马睿还是很忌惮他们家的。除了王氏,还是谢氏、庾氏等,他们都是北方来的,在一定时期都掌控过东晋大权。

东晋政权中的第二部分就是南方世族,南方世族和北方世族严重不同,他们在九品中正制之前就已经发展起来了,九品中正制出现后,他们的实力更加强大。南方士族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就崛起了,尤其是孙吴的建立让南方世族拥有很大的特权。这些人不仅掌控朝中的重要职位,在地方拥有大量的土地、人口,甚至还有自己的军队,这比北方世族厉害多了。正因如此,这些人非常拥戴孙吴政权。孙吴地区的世族以义兴周氏及吴兴沈氏并为江东二豪,吴郡朱、张、顾、陆四氏居次,西晋建立之后,他们甚至还想恢复孙吴政权。不过由于九品中正制的原因,他们也得到了一些好处,所以反对并不激烈。

司马睿在江南的时候积极拉拢这些南方世族,南方世族的特权也越来越多,所以他们才会支持司马睿建立的东晋政权。

看到这里我们能发现,东晋政权全靠这些世家大族撑起来的。按理说这没有什么问题,皇帝用九品中正制拉拢士族也正常。不过东晋给他们的特权太多了,自己所剩无几了。当东晋的统治巩固之后,司马睿发现自己手里什么都没有了,一切都被世家大族掌控了。作为皇帝的司马睿非常不甘心,所以开始重用其他人,这样才能慢慢从这些世家大族手中夺权。说真的,司马睿这样做也没什么问题,也不算激进。不过问题是此时的世家大族权力太大了,司马睿手中又没什么实权,所以当世家大族发现司马睿削弱自己权力的时候,就开始反抗了。

这里面最著名的就是王敦之乱,人家的反抗非常直接,直接带兵杀进建康,把司马睿重用的那些人都处死了。此时的司马睿只能生闷气,王敦加封自己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等官职。司马睿下旨“有杀敦者,封五千户侯”,却没人敢动手。后来王敦回到武昌之后,还在掌控朝政,司马睿彻底成了傀儡。就这样,司马睿抑郁而终。

很多人会想,在王敦之乱的时候,其他世家大族为何不出兵反对王敦。一旦成功的话,自己的实力会大增,这也是一个崛起的机会。事实上,换做是你你也不会这样做的。首先其他世家大族的实力都没有琅琊王氏大,他们即使起兵也很难成功;其次是其他世家大族可以说都是支持王敦的,即使不明面上支持,也都是暗中支持的。要知道司马睿反对的不是王敦或者王导个人,而是整个九品中正制,他不想这些人靠着这个制度掌控大权,想推翻这个制度。而所有的世家大族都是这个制度的既得利益者。皇帝现在想推翻这个制度,他们肯定都不乐意。所以这些人干脆都隔岸观火,只要王敦成功了,这些人还能掌控大权。当然,王敦失败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因为大权都被世家大族掌控了,只要这些人不支持司马睿,司马睿必然会失败。

正是由于九品中正制,才让司马睿这个开国皇帝成了傀儡皇帝。当然,整个东晋的皇帝中,真正掌控实权的并没有几个,而这一切都和曹丕建立的九品中正制有关。

也许有些人会说曹丕就不该创立这个制度,因为这个制度的弊端太明显了。实际上,曹丕也是一代明君,他不可能不知道这个制度的弊端,而他之所以还坚持创立这个制度,也是社会的需要。早在东汉建立之初,社会已经被一些士族掌控了,这一点和西汉完全不同。到了东汉末年,士族完全掌控了大权。我们熟悉的袁绍,家里四世三公,这就是最好的证明。曹魏建立之后,为了取得这些士族的支持,肯定要建立有利于他们的制度,九品中正制就是在这种状况诞生的。即使没有九品中正制,也会有其他类似的制度。

隋朝建立之后,九品中正制开始瓦解,隋朝创立了科举制。经过唐朝和五代十国,这个制度彻底瓦解。宋朝建立后,科举制成为了选官最主要的途径。这也是为什么同样是重建了新王朝,司马睿无法掌握大权,南宋的建立者赵却能掌握大权的原因之一。

参考资料:

《晋书》

标签: 晋元帝

更多文章

  • 如何客观评价北周皇帝周武帝宇文邕?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宇文邕

    北周武帝宇文邕生于543年,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第四个儿子。宇文邕从小就十分的孝顺,也很聪明,有学识,他的父亲宇文泰特别的喜欢他,说他以后必能成就一番事业,宇文邕十二岁的时候,就被封为了辅城郡公,直到宇文觉登基为帝后,宇文邕晋升为了大将军,当时北周的朝政就已经被宇文护给掌控了,宇文觉的皇位还没有坐稳

  • 南朝陈武帝:陈霸先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陈霸先

    陈武帝陈霸先(503年-559年),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郡长城县(今浙江长兴)人,南北朝时代陈朝开国皇帝。原是南梁的著名军事将领。557年接受梁敬帝的禅位建立陈朝,557年至559年在位。死后庙号高祖,谥号武皇帝。生平梁武帝天监二年(503年)出生,自幼家境贫寒,却好读兵书。初仕乡为里司,后到建康

  • 秦汉时期南越武帝赵佗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赵佗

    真定人赵佗在秦朝南海郡尉任的支持和指导下,于公元前206年平定了岭南,自立为南越武王,建都番周,俨然一个独立王国。十年后,刘邦派朝臣陆贾出使南越,经过陆贾的幹旋和努力,赵佗对汉称臣,被汉朝封为南越王,成为汉朝一方诸侯,双方有正常的往来和贸易。从称臣到对抗吕雉执政时,汉朝禁止南越在边关集市上购买铁器

  • 北齐皇帝齐文宣帝高洋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高洋

    齐文宣帝高洋(526年-559年,在位550年559年),字子进,鲜卑名侯尼干[1],勃海郡蓨县(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人,鲜卑化汉人[2][3][4]。因其生于晋阳,又名晋阳乐。为南北朝时期北齐开国皇帝,期间在位10年。他是东魏权臣高欢次子,北齐追尊文襄皇帝高澄的同母弟。生平幼时其貌不扬,沉默寡言

  • 北齐皇帝齐孝昭帝高演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高演

    齐孝昭帝高演(535年-561年;在位560年561年),字延安,北齐第三任皇帝。他是东魏权臣高欢第六子,文宣帝同母弟,在位一年。生平辅佐高洋高演长于政术,善于理解事情的细节;天保朝起开始干预朝政,政治经验逐渐成熟丰富,眼见次兄齐文宣帝沉湎酒色,大臣趋炎附势,惟高演满脸忧愁,不时直谏。文宣帝觉察到

  • 北齐皇帝齐武成帝高湛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高湛

    齐武成帝高湛(537年-569年1月13日),小字步落稽[1],北齐第四位皇帝,561-565年在位,565 - 569年居太上皇,在位四年,实际掌权八年。东魏权臣高欢第九子,文襄帝高澄、文宣帝高洋、孝昭帝高演之同母弟[2]。生平高湛少有英姿,幼时极得父亲高欢喜爱[3]。北齐建国后,被齐文宣帝封为

  • 北齐皇帝齐后主高纬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高纬

    高纬(556年5月29日-577年11月[1]),字仁纲,北齐武成帝高湛的嫡长子,南北朝时期北齐第五位皇帝(565年-577年在位),史称“后主”。生平高纬与庶兄高绰同日出生,实为高湛次子,但是因为是嫡出,故被视为长子。高纬即位时,腐朽的北齐政权已经摇摇欲坠,他自己仍然荒淫

  • 北齐皇帝齐幼主高恒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高恒

    高恒(570年-570年代577或578年)北齐最后一位皇帝,高纬儿子,母亲穆黄花,后母冯小怜,史称“幼主”。当时北周不断进攻腐朽的北齐,齐军屡战屡败。577年正月一日,高纬禅位于自己的儿子高恒,改元“承光”,是为北齐幼主。正月廿一日,太上皇高纬再命幼

  • 北齐皇帝齐废帝高殷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高殷

    高殷(545年-561年;在位559年560年),字正道,北齐第二代皇帝,齐文宣帝嫡长子,母亲是昭信皇后李祖娥[1]。天保元年(550年),立为皇太子,时年六岁。性敏慧,但偏于柔懦,高洋对此不满,曾打算立次子太原王高绍德[2]。天保十年(559年),高殷即位,时年十五岁[3]。即位后,以咸阳王斛律

  • 明朝皇帝之明宪宗朱见深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宪宗

    明宪宗朱见深,在历史上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皇帝,总体来说,主流观点认为朱见深就是一位昏君,对大明江山最大的贡献就是生了一个好儿子朱祐樘。也有人评价说,朱见深把大明王朝从频临破产的边缘拉回来,是位能力出众,被严重低估的皇帝。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见深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儿子,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