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皇帝之明武宗:朱厚照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明朝皇帝之明武宗:朱厚照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837 更新时间:2024/1/23 15:58:26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在位期间年号正德。明武宗是历史上很有争议的一位皇帝。很多人认为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也有人认为他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为人却又平易近人,心地善良,是极具个性色彩的一个人。

中国古代数千年历史长河当中,诞生了许多皇帝,他们多如天上的繁星,即使是历史学家,往往也无法全部记住。不过,在如此多的皇帝当中,人们总是会对那些特立独行、性格鲜明的皇帝印象更加深刻,不管是残暴的纣王,还是贤明的唐太宗,与其他皇帝相比,显然要更受世人重视,在历史当中留下的印记,也更加浓墨重彩。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再没有哪个朝代的皇帝,能够像明朝这样独特,他们个性而张扬,狂妄而不羁,他们出生仿佛就是要打破世人对皇帝固有认知一样,行事没有逻辑。史学界对于明朝皇帝的评价也充满争议,许多历史学家和思想家对明朝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比如袁鹏飞就评价道:“这个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王朝,276年里有121年皇帝不上朝,上朝也不干好事。明朝的皇帝一个赛着一个混蛋,一个赛着一个短命。”

就连明朝的思想家黄宗羲也在《原君》一文中抨击皇帝说:“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享受无穷。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享乐!”

从历史来看,他们对于明朝以及明朝皇帝的抨击,似乎是有理有据的,比如明朝争议最大的一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就符合他们所有的批评与抨击。明朝行事荒诞的皇帝有很多,但明武宗依旧是其中的佼佼者,明武宗一生可谓当得起“荒淫无度”四字。

明武宗朱厚照是大明王朝第十位皇帝,他的父亲是明朝少有的有为君主明孝宗朱佑樘。朱佑樘在明朝历史上堪称“模范皇帝”,可以与崇祯媲美。朱佑樘成为皇帝的过程充满艰险,他是宪宗与一位叛军之女所生下的孩子,虽然也是宪宗的骨肉,但在皇族当中身份低微。即使如此,万贵妃仍旧不愿放过朱佑樘,要将他杀死,幸亏有贵人相助,朱佑樘才得以幸免。朱佑樘就是这样,从生死危机当中成长起来,并在宪宗死后继位,成为皇帝。朱佑樘性格敦厚,务实能干,他继位后勤于理政,进行改革,是明朝历史上少有的明君,明朝万历首辅朱国桢就评价他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不仅如此,朱佑樘还非常痴情,他一生只宠爱张皇后一人,而张皇后为朱佑樘诞下两子,其中次子早夭,只有长子朱厚照可以继承皇位。在这种背景之下,朱佑樘对于朱厚照的宠爱可想而知,他自己童年非常凄惨,因此对于长子朱厚照尤其疼爱。不过,朱佑樘不会想到,自己对于朱厚照的放纵,会为大明王朝留下怎样一位个性风流而充满争议的皇帝。

朱厚照两岁时便被立为皇太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年少的朱厚照非常聪慧,老师教他的东西他立刻就能学会,而且他读书过目不忘,精通经典名著。朱佑樘看到此景非常欣喜,但他没有想到,太子身边的太监毁掉了这个孩子。朱厚照身边有八位随侍太监,其中以刘瑾为代表,被时人称为“八虎”,他们精明而狡诈,为了讨好小太子,便经常进贡有趣的玩具,还带着小太子到处游戏,小太子年幼无法抵御这些诱惑,便沉浸在其中难以自拔。

朱厚照十五岁时,明孝宗去世,朱厚照继位,是为明武宗。明武宗继位后,不仅没有收敛自己,行事反而愈发荒谬,无所顾忌,他在宫中建造街市,命令太监和侍女扮成百姓,自己则整日在里面游玩,不理朝政。贤臣谢迁等人见状联合大臣上书请求皇帝规范自己,并严惩刘瑾等八位太监,却遭到刘瑾报复,被明武宗罢官。此后,明武宗行事愈发荒淫,他命刘瑾修建豹房,并在里面藏有许多乐户和美女,供自己纵情声色。明武宗在位期间,太监专权,朝政混乱,社稷动荡,百姓怨声载道。从这一点来看,明武宗完全是一位昏君,不过历史有趣的地方就在于明武宗不是一位没有能力的皇帝。

1517年,蒙古王子率军袭来,大明北方军情危急,朝野震惊,就在大臣都在商议该让哪位将领率军迎敌时,明武宗却要御驾亲征。满朝文武数次规劝皇帝,但明武宗执意亲征,并披坚执锐冲上战场。明武宗进入战场后没有丝毫惧怕,他亲自上阵斩杀一位敌军,极大的鼓舞了士气。在明军被蒙古军包围危在旦夕时,明武宗亲率一支部队前往救援,并打败了蒙古王子,击退了敌军。这无疑是一场巨大的胜利,要知道明英宗御驾亲征时,以二十万军队对敌五万,却几乎全军覆没,自己也被俘虏,而明武宗以五万军队对阵蒙古四万精兵却得胜归来,足以可见他的军事能力远在明英宗之上。

除了军事领域,在政治领域明武宗也并非没有作为。明武宗虽然不上朝,但他对朝野的掌控程度极高,当刘瑾触犯底线后,明武宗立刻诛杀刘瑾,没有丝毫手软,他在位期间还数次赈灾免赋,任用贤良。

正德十四年(1519),江西宁王犯上作乱,一时间朝野惊慌,明武宗得知后却兴奋无比,立刻率军南下,要去镇压宁王,谁知部队还没有赶到,王阳明就已经生擒宁王,明武宗无可奈何,只能将平叛之行改为南下巡游,在回京途中,明武宗不幸落水,竟因此生病,最终于正德十六年驾崩,时年三十一岁。

朱厚照荒淫无度为什么没有留下后代?

身体原因

不孕不育这种病症,是遗传不下来的,就算朱厚照的父亲朱祐樘,也不存在这个问题,只能是过于放荡的私生活败坏了身体。

在生活作风上,朱祐樘、朱厚照父子俩人达到两个极端。明孝宗朱祐樘是中国历史上极为少见的专情之人,倡一夫一妻制,一生后妃仅张皇后一人,明万历首辅评价道:"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别说皇帝,就算是小门小户,有根底的,谁又不求个三妻四妾?

朱厚照就不同了,说他暴戾太过,但评一个荒淫是非常中肯的,《万历野获编》有记,"嘉靖十年兵部覆勇士张升奏,西苑豹房畜土豹一只,至役勇士二百四十名,岁廪二千八百石,占地十顷,岁租七百金"。明清正野史凡此记载,不可胜数,由是可见这位少年的荒唐任性。也有人借明武宗在武功上的建树推测豹房或许是皇帝处理政务的中心,当然,这种可能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朱祐樘过世后,朱厚照继位,年号"正德"。何谓"正德",歪了自然要"正"一下。皇帝不会自揭其短,这"正德"二字,自然是由朝中有分量的大臣上的,从这里,咱们可以看出以下三点:朝中栋梁大臣对新君的德行不看好;"朝廷栋梁"们对新君具有非常的约束力;新君朱厚照本性不坏,否则以"正德"二字,便是血流成河的场面了。

明孝宗其人板正,一生只有一个张皇后,只得两个儿子,朱厚炜的早夭,朱厚照便是板上钉钉的明帝国继承人这就是另一个版本的"伤仲永"。朱厚照小时候读书,还是很得老师的称赞,但随着日渐长大,受到身边隋侍的"八虎"太监刘谨、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等人影响愈重,加之朱祐樘这个工作狂皇帝的疏于管教,便渐渐地玩坏了。

从理智上来看,朱厚照就算到继位,也不过十五岁,放到现代,也就是初中刚毕业的年纪,再加上随侍太监的蛊惑,以及无人能及的胡闹的雄厚实力,人生观很难不歪掉,他坐拥天下的时候,不过是一个处在叛逆期的刚刚失去父亲的孩子。这样的人,自制力有多少?于是沉湎于豹房,声色犬马成为必然之事。

《万历野获篇》有载:"兵部尚书王琼头戴罛刺亵衣,潜入豹房,与上通宵狎饮。原任礼部主事杨循吉,用伶人臧贤荐,侍上於金陵行在,应制撰杂剧词曲,至与诸优并列。"所谓水滴穿石,他甚至开始带自己身边人到街上强抢民女,不仅落下恶名,连身体一天天的败坏下去,渐渐地力不从心,于是开始各种大补药,无限制的进补,进一步打坏了身体的根基,无嗣,便是自然而然的。

阴谋论

这个可能较为阴暗,咱们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讨论来自几个方面的影响。

首先是来自宫廷内部的力量。宫廷内部,其隐私之处远超常人之想象,就拿朱厚照的老子朱祐樘来说,其童年就是非常坎坷不幸的。朱祐樘生母纪氏为广西纪氏士司之女,纪氏叛乱,她以俘虏身份入宫,怀孕后,便被万贵妃严厉迫害,被太监张敏冒死救下,在冷宫之中吃百家饭长到六岁。朱厚照的后妃不在少数,但有子嗣出世,几乎便是帝国继承人,就算生出来了,大约也是不够这些后妃迫害的。

其次便是朝中大臣的力量。由明武宗的年号"正德"便可以看出,在大臣眼中的朱厚照是个什么形象。明朝,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朱厚照若有子嗣,面对诽谤其父的朝中大臣会如何看待?这都是没有定数的。皇室只有一脉,宗室却是难以尽数,难保没有大臣怀揣着绝了朱厚照这一脉另选新君的打算。

还有便是觊觎皇位的宗室力量。明朝经朱棣靖难一事后,便有了几分造反有理的态势,各路王侯时不时的起事,想来个清君侧,朱厚照所经历的便有安化王之乱、宁王之乱,这是扯着大义旗帜鲜明开打的,而隐于暗处的有多少呢?

明朝宁王朱宸濠之乱,看起来平的没有烟火气,其实几乎动摇了一朝根基,宁王所收买的朝中大员数不胜数。更恐怖的是他甚至连朱厚照身边的太监都贿赂到,这等力量,让朱厚照无嗣,轻而易举。

说到这里,其实还有个更恐怖的阴谋论,那就是朱厚照的继任者。明嘉靖帝朱厚熜,明朝宗室发展到朱厚照时期,已经是千千万万,成为了朝廷的一大财政负担。而朱厚熜能够从朱厚照之后的皇位争夺中脱颖而出,恐怕不是几个人能够一言而定。没有在朝堂上雄厚的实力,他凭什么做皇帝?如果朱厚照有了子嗣,他又如何能够登位?

纵观明武宗的一生,我们很难给他一个准确的评价,他一生荒淫无度,就连《明史》都评价说:“然耽乐嬉游,是以朝纲紊乱,而不底于危亡。假使承孝宗之遗泽,制节谨度,有中主之操,则国泰而名完,岂至重后人之訾议哉!”然而明武宗又不是一位无能的君主,他处事刚毅果决,审时度势,谈笑风生间平安化王之叛乱,大败蒙古强军,因此许多史学家都对明武宗非常赞誉,认为他并非是《明史》所记载的那样昏庸,他的荒淫可能是明世宗对他的污蔑,毕竟明世宗只是他的堂弟,不是正统,非常需要诋毁他而抬高自己,从而获得合法性。比如《武宗实录》中记载武宗是一位只知饮酒作乐的醉汉,在《明实录》中武宗却成为一位英雄皇帝,这种正史上的冲突,很能说明问题。

当然,总的来说,明武宗不算是一位明君,只能说他有成为一代明君的潜力,却走上了错误的道路,亲近奸佞小人,他的荒淫行为,让他在史书上留下骂名,实在令人唏嘘。

标签: 明武宗朱厚照

更多文章

  • 前秦皇帝之秦景明帝:苻健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苻健

    秦景明帝苻健(317年-355年7月10日),字建业,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氐族,苻洪第三子,十六国前秦开国皇帝。苻健继父亲苻洪统领部众并成功入关,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建立前秦。后屡次作战征服其他反抗前秦的关内势力,更击败北伐的晋军。生平入据关中苻健弓马娴熟,骁勇果敢,好施予亦善于事奉人,

  • 前秦皇帝之秦废帝越厉王:苻生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苻生

    秦越厉王苻生(335年-357年),字长生,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氐族人。十六国时期前秦景明帝苻健的第三子。史载苻生“荒耽淫虐,杀戮无道,常弯弓露刃以见朝臣,锤钳锯凿备置左右”在位两年期间杀害了多位大臣,以及做了多项残忍变态的事。最终苻生被苻坚发动政变推翻,降封越王,不久被

  • 前秦皇帝之秦宣昭帝:苻坚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苻坚

    秦宣昭帝苻坚(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一名文玉,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氐族,苻雄之子,苻洪之孙,苻健之侄,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称大秦天王。初封东海王,后发动政变推翻堂兄苻生而即位,在位期间重用汉人王猛,亦推行一系列政策与民休息,加强生产,终令国家强盛,接着以军事力量消灭北方

  • 如何客观评价唐睿宗李旦?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睿宗

    李旦是唐高宗李治的第八个儿子,武则天的第四个孩子,唐中宗李显的同母弟,唐玄宗李隆基的父亲,也是唐朝第六位皇帝。然而,他的帝王之路并不是那么畅通,甚至,可以说是几经波折。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其实,跟他“三让”的经历有关

  • 辽朝皇帝之辽道宗耶律洪基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辽道宗,耶律洪基

    辽道宗耶律洪基(1032年9月14日-1101年2月12日),男,契丹族,字涅邻,契丹名耶律查剌,辽兴宗耶律宗真长子,母为仁懿皇后萧挞里[1],辽朝第八位皇帝。重熙二十四年(1055年)继帝位,改元清宁。继位后奉兴宗弟耶律重元为皇太叔,加号天下兵马大元帅。清宁九年(1063年),派耶律仁先、耶律乙辛

  • 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有哪些木工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熹宗

    说到这个木匠皇帝也不知道多少人知道,反正就是非常厉害的一个人了,好好的皇帝不做,去做木匠也没谁了,那么很多人要问了,既然这么喜欢木匠这个活,那这个朱由校有没有哪些木工成就呢?这个问题也非常的有意思,下面我们也可以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不要错过了。朱由校的木工技术是真的好,如果要有一个称号

  • 如何评价秦二世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秦二世

    说到秦始皇去世之后,原本继位的应该是扶苏,但是因为扶苏不在身边,所以就被小人有机可乘,推荐胡亥上位,并且还测四了扶苏。胡亥上位之后,史称秦二世。但是对于秦二世来说,他的上位真的是昏庸残暴,恶事做尽。历史上到底怎么样来评价这个人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秦二世可以说是中国帝制史上出现的第一位昏君,

  • 西夏皇帝夏仁宗:李仁孝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仁孝

    儒家学派是春秋时期孔子创立的,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们继续宣传倡导儒家思想,到了西汉时期,更是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孔子先后获得了很多至高荣誉,在世时就被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

  • 如何客观评价明英宗朱祁镇?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英宗,朱祁镇

    这位明朝皇帝经历非常复杂,不仅二次登上皇位,成了明朝的第六任与第八任皇帝,而且还充当过阶下囚(瓦剌军俘虏)等角色,他就是明英宗朱祁镇,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少年即位,太皇太后听政,后被宦官篡政朱祁镇是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母为孝恭章皇后孙氏,他于宣德二年十一月十一日(1427年11月

  • 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元仁宗

    元仁宗在位期间,大力进行改革,重用汉族文臣,推行“以儒治国”政策,其目的是巩固其统治地位,以复兴元朝。一.自幼熟读儒家经典,仁义为重助兄登基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出生于至元二十二年四月九日(1285年4月9日),他师从太常少卿李孟,自幼熟读儒家经典,还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