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懽帖睦尔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懽帖睦尔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748 更新时间:2023/12/18 17:16:14

元顺帝,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五位大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元顺帝妥懽帖睦尔是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在位前期重用贤相脱脱,勤于政务,使得元朝局势一度好转。但他在位后期听信谗言,杀害脱脱,不理政务,使得元朝走向灭亡。有人认为元顺帝是宋恭帝之子,并非元明宗之子,那这是真的吗

一,顺帝早年

元顺帝妥懽帖睦尔是元明宗和世与皇后迈来迪之子,出生于延祐七年(1320年)的漠北草原。致和元年(1328年),泰定帝病死,权臣燕帖木儿在大都拥立元文宗图帖睦尔(泰定帝侄)为帝,与天顺帝阿速吉八(泰定帝子,在上都由左丞相倒剌沙拥立)争位。最后燕帖木儿击败倒剌沙与天顺帝,掌控了元朝大权。

天历元年(1329年),元文宗采纳右丞相燕帖木儿的意见,让位给其兄元明宗。元明宗即位后,立弟弟元文宗为储君。但仅仅过了半年,燕帖木儿就毒杀元明宗,拥立元文宗复位。至顺元年(1330年),元文宗为了防止侄子妥懽帖睦尔威胁他的皇位,先是将其贬出京城,赶到征东行省的大青岛,后来又将其迁到广西静江。

二,顺帝即位

天历三年(1332年),元文宗病逝,临终前对哥哥元明宗的死感到愧疚,于是下令立元明宗之子为帝。燕帖木儿因此拥立元明宗次子元宁宗懿璘质班为帝,但元宁宗在位仅两月就病死。燕帖木儿于是向元文宗妻卜答失里皇后请求,立她与元文宗的儿子为帝,但为卜答失里皇后拒绝。卜答失里皇后坚决要求立妥懽帖睦尔为帝,燕帖木儿只得将元顺帝接回大都。

燕帖木儿将元顺帝接回大都后,害怕自己无法继续独揽大权,所以一直阻挠元顺帝即位。元统元年(1333年),燕帖木儿病死,元顺帝终于即位为帝。元顺帝在位初期受右丞相伯颜压制,政局混乱,后来联合脱脱赶走伯颜,整顿吏治,使得局势好转。后期他又沉迷美色,不理朝政,导致元朝灭亡。

三,身世争议

国初,宋江南归附时,瀛国公幼君也……居甘州山寺。有赵王者,嬉游至其寺,怜国公年老且孤,留一回回女子与之。延右七年,女子有娠,四月十六日夜,生一男子。明宗适自北方来……因求为子,并其母载以归。(庚申外史)

及明宗崩,文宗复正大位。至顺元年四月辛丑,明宗后八不沙被谗遇害,遂徙帝于高丽,使居大青岛中,不与人接。阅一载,复诏天下,言明宗在朔漠之时,素谓非其己子,移于广西之静江。(元史)

明朝书籍《庚申外史》记载宋恭帝赵曾在甘州的十字寺修行,因为年老孤苦,所以有元朝贵族将一名女子送给他,照顾他的生活,后来该女子为宋恭帝生下一子。不久和世路过十字寺,看到宋恭帝的孩子十分喜爱,于是将宋恭帝的儿子收为养子,连同孩子的母亲也纳为小妾。后来宋恭帝之子即位为元顺帝,那名女子就是其母迈来迪。再加上元文宗为了巩固皇位,也亲自下诏说妥懽帖睦尔并非元明宗之子。因此明朝有不少人认为元顺帝并非元明宗之子,而是宋恭帝之子。

四,元顺帝当为元明宗之子

顺帝名妥欢帖睦尔,明宗之长子。母罕禄鲁氏,名迈来迪,郡王阿儿厮兰之裔孙也。初,太祖取西北诸国,阿儿厮兰率其众来降,乃封为郡王,俾领其部族。及明宗北狩,过其地,纳罕禄鲁氏。延祐七年四月丙寅,生帝于北方(元史)

三年八月己酉,文宗崩,燕铁木儿请文宗后立太子燕帖古思,后不从,而命立明宗次子懿璘只班,是为宁宗。十一月壬辰,宁宗崩,燕铁木儿复请立燕帖古思,文宗后曰:“吾子尚幼,妥欢帖睦尔在广西,今年十三矣,且明宗之长子,礼当立之。”(元史)

船长认为元顺帝为宋恭帝之子纯属谣言,并不可信,元顺帝就是元明宗之子,与宋恭帝没有任何关系。

(1),元明宗只有两个儿子,元顺帝与元宁宗。如果元顺帝真的为宋恭帝之子,那么他在有了元宁宗之后,完全可以找借口杀掉或赶走元顺帝,没有必要让宋恭帝的孩子成为元朝皇室后裔。既然元明宗没有那样做,就说明元顺帝就是他的孩子。

(2),元文宗说元顺帝并非元明宗之子,还将他赶到偏远地方,只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如果元顺帝真是宋恭帝之子,那他完全可以将元顺帝杀掉。元文宗死前曾下令传位给元顺帝,更加证明他说“元顺帝并非元明宗之子”是谣言,并不可信。

(3),卜答失里皇后宁愿立元顺帝为帝,也不愿立自己的儿子燕帖古思,更加证明她与元文宗对元明宗之死深感愧疚,所以执意立元顺帝为帝,更加证明元顺帝是元明宗之子。

(4),燕帖木儿为元朝权臣,完全掌握元朝大权,一直反对立元顺帝为帝。如果元顺帝真为宋恭帝之子,他完全可以借此大做文章,除掉元顺帝。但他只是阻扰元顺帝即位,并没有除掉元顺帝即位,也可以说明元顺帝并非宋恭帝之子。

(5),《元史》记载元明宗是到漠北一带出游,遇见了迈来迪,将其纳为妃,然后产下了元顺帝。《庚申外史》记载元明宗是直接抱了宋恭帝的儿子为子。显然《元史》为正史,《庚申外史》为野史,《元史》的可靠性比《庚申外史》大很多。所以“元顺帝为宋恭帝之子”很有可能是元末百姓反对元朝编出来的谣言。

标签: 元顺帝

更多文章

  • 明孝宗朱祐樘是如何开创出“弘治中兴”的局面?史书怎么评价明孝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孝宗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虽末年宠信宦官李广,但是立刻改过自新,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明

  • 明英宗朱祁镇除了废除殉葬制度外还做过哪些好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英宗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两次在位)。第一次继位称帝,年仅九岁,年号正统。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诚孝昭皇后)把持,贤臣“三杨”主政。随之,张氏驾崩,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导致宦官专权。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土木

  • 明宣宗朱瞻基是如何开创“仁宣之治”的?史书怎么评价明宣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宣宗

    明宣宗朱瞻基是如何开创“仁宣之治”的?史书怎么评价他?史书评价,因为他天资英畅,敬礼大臣,勤恤民隐,慎于用人,严惩贪官污吏,或说臣下有过失,密加详察,实则加罪,诬陷则重惩诬告之人,所以能有“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在明代,朱瞻基是继朱元璋和朱棣之后,鲜

  • 《明史》是如何评价明仁宗朱高炽的?明仁宗有哪些优点?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仁宗

    明仁宗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和徐皇后的长子。在位时间比较短,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至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在位,那么《明史》是如何评价明仁宗朱高炽的?他有哪些优点?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但身形较胖,导致身体较弱。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立为燕世子。朱棣起兵靖难期间,以

  • 明成祖朱棣是怎么开创永乐盛世的?史书如何评价明成祖?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那么朱棣是怎么开创永乐盛世的?史书又是如何评价他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朱棣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后被封为燕王。就藩北平(今北京)之后,多次受命参与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建

  • 东晋皇帝晋元帝司马睿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牛继马后”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牛继马后

    司马睿,东晋开国皇帝,318年-323年在位。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晋元帝是晋武帝堂侄,西晋琅邪恭王司马觐与琅琊王妃夏侯光姬之子,东晋的开国皇帝,在西晋灭亡后于江南重建东晋,使得晋朝又延续了一百多年。但在许多正史中(《晋书》、《宋书》)却记载了一条“牛继马后”的谶语

  • 明穆宗朱载坖一生的功过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穆宗

    明穆宗朱载坖(1537年3月4日-1572年7月5日),明朝第十二位皇帝(1566年-1572年在位)。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母杜康妃。朱载坖早年受封裕王,明世宗病死后继位。少年时因其母亲杜康妃失宠,又非长子,所以很少得到父爱。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朱载坖即位,改元隆庆。他信用徐阶、高拱

  • 宋太宗赵光义和宋太祖赵匡胤区别比较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太宗

    同样都是皇帝,宋太宗赵光义和宋太祖赵匡胤相比,差在哪些方面?其实,无论是带兵,还是治国,两者其实不可放在一起比较的,赵匡胤比赵光义厉害10倍不止。一、陈桥兵变VS斧声烛影,赵匡胤更胜一筹。我们都知道,赵匡胤是夺取了后周的江山,才建立了大宋。虽说欺负1个8岁的小孩子的确有点儿无耻,但不得不说,赵匡胤

  • 如何客观评价唐中宗李旦?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中宗

    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即唐睿宗,唐朝第五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第四子,唐中宗李显同母弟。李旦前后两次登基,一共在位八年(684年690年,710年712年),真正掌权两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作为唐朝的第五位,同时也是第七位皇帝,李旦在后世

  • 南明皇帝隆武帝:朱聿键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聿键

    朱聿键,南明第二位皇帝,后世称为隆武帝,也称唐王,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崇祯皇帝朱由检在李自成大军攻进北京城后,于煤山自缢殉国。此后,在南方陆续出现了多个政权,流落到南方的明朝藩王们,在一些不愿意降清的士大夫的拥戴下,或称帝,或以监国名义,扛起了南明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