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后唐皇帝唐闵帝:李从厚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后唐皇帝唐闵帝:李从厚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663 更新时间:2024/1/25 9:18:30

后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历时一十四年。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李从厚是后唐第三位皇帝,也是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在位仅有四个月就被推翻。那么李从厚为何会迅速被人推翻呢

一,明宗爱

李从厚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幼子,幼年就熟读《春秋》,明白大概意思,再加上他长得跟父亲李嗣源很像,因此很得其父喜爱。天成元年(926年),李嗣源就封儿子李从厚(仅12岁)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长兴元年(930年),年仅16岁的李从厚又获封为镇州节度使、宋王,此后他又屡次获得加封,直到中书令。

李从厚屡获后唐明宗的加封重赏,引起了其哥哥秦王李从荣的嫉恨。李从厚担心李从荣会对他不利,于是便向李从荣示好,称自己无意谋夺储位,这才使得李从荣不再嫉恨于他。

长兴四年(933年),李嗣源病重,李从荣担心父亲会传位他人,于是率军入宫夺位。李嗣源只得命禁军将领朱弘昭、冯赟平叛,但禁军将领朱弘昭、冯赟不仅擅自处死李从荣,还将其儿子也全部杀害。李嗣源听到儿孙被杀,因此忧伤过度而亡,临终前命李从厚即位。

二,继承帝位

长兴四年(933年)十二月,年仅19岁的李从厚在朱弘昭、冯赟等人的拥护下即位为帝,即后唐闵帝。李从厚因为朱弘昭与冯赟有拥立之功而自己又缺少心腹谋臣,所以只得倚重信任二人,将政事交给他们处理。朱弘昭与冯赟见各地节度使实力强大,怕他们对朝廷产生威胁,便力劝李从厚削藩,获得同意。

应顺元年(934年),朱弘昭与冯赟认为凤翔节度使李从珂(李从厚义兄)与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李从厚姐夫)二人劳苦功高,很有名望,对朝廷威胁也大,便决定主要削弱李、石二人,调李从珂为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为成德节度使。李从珂对此十分害怕,担心朱弘昭与冯赟会借机除掉自己,于是起兵反叛。

三,兄弟相残

李从厚听闻李从珂造反,便急派西京留守王思同平乱。王思同进展顺利,将凤翔团团包围。李从珂知道凤翔城池狭小,不能长期固守,便对王思同大军哭诉朝廷对自己不公。王思同大军多为李从珂旧部,本来就对李从珂心怀同情,于是背弃王思同,投靠李从珂,王思同只得弃军而逃。

李从珂听闻征讨李从厚失利,便对朱弘昭与冯赟等大臣哭诉说:“朕少年即位,把大事交给你们处理,兄弟之间也没有隔阂。你们力主削藩,朕也不好意思反对,怎么事情就发展到这个地步?不如朕亲自前往凤翔,推举义兄李从珂为帝,然后安心返回封地当个藩王。”朱弘昭与冯赟不知所措,没有回答。康义诚回答说:“西征大军之所以惨败,全是因为王思同指挥不力。现在朝廷兵将众多,完全不必畏惧李从珂,臣请求统军征讨李从珂。”

在康义诚多次坚决的请求下,李从厚于是命他率军西征,并拿出大量金银财宝犒赏出征将士。马军都指挥使朱洪实发现康义诚居心不良,可能会率军反叛,便指责他有谋反之心,因此二人发生争执。然后二人便都向李从厚诉说对方反叛,李从厚无法分辨二人所说真假,便选择相信康义诚,斩杀朱洪实。

四,遇害身亡

李从珂率军反攻,一路进展顺利。康义诚率军西征,结果一路上军心不稳,出征将士不断投奔李从珂。康义诚见大势已去,于是也向李从珂投降,使得李从珂逼近洛阳。李从厚听闻李从珂率大军杀来,只得弃城出逃。朱弘昭自杀身亡,冯赟则被背叛的禁军杀死。

李从厚一路逃到卫州,遇到石敬瑭,便哭着对他说:“李从珂危害社稷,康义诚率军反叛,希望姐夫帮帮我,共同恢复社稷。”石敬瑭回答:“卫州刺史王宏贽很有谋略,可以与他商量。”于是石敬瑭向王宏贽询问对策,王宏贽认为李从厚出逃洛阳仅有五十多名侍卫相随,却没有一个朝廷重臣跟随,不可能再重夺帝位。石敬瑭于是将李从厚囚禁而将其侍卫尽皆处死,然后前往洛阳朝拜李从珂。

四月,李从珂进入洛阳,即位为帝。他先废李从厚为鄂王,不久派人将其处死。李从厚死时不满20岁,在位仅有四个月,成为五代里面在位最短的皇帝。

总的来说后唐政局混乱,节度使权力过大,对朝廷有巨大威胁。李从厚年少,没有威望,无法震住各地节度使。同时他也缺乏心腹谋臣,只得倚仗禁军将领来维持统治,结果削藩失误,使得自己迅速败亡。

标签: 李从厚

更多文章

  • 宋朝皇帝之宋徽宗赵佶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宋徽宗有哪些政绩及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赵佶

    宋徽宗,宋朝第八位皇帝,1100年-1126年在位。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初,身体一向不怎么好的宋哲宗病逝,他的弟弟赵佶在向太后(宋神宗之妻,所生之子早夭)的力主下,成为新的皇帝,即宋徽宗。宋徽宗是后来导致宋朝失去半壁江山的罪魁祸首之一,“靖康之变

  • 如何客观评价宋光宗赵惇?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赵惇

    《宋史·本纪·卷三十六》记载:“光宗幼有令闻,向用儒雅。逮其即位,总权纲,屏嬖幸,薄赋缓刑,见于绍熙初政,宜若可取。”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赵惇继位之初有革故鼎新之意,为何却被奉为太上皇?宋光宗赵惇,南宋朝第三位皇帝,即宋朝第十二位皇帝,父为宋

  •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懽帖睦尔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元顺帝

    元顺帝,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五位大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元顺帝妥懽帖睦尔是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在位前期重用贤相脱脱,勤于政务,使得元朝局势一度好转。但他在位后期听信谗言,杀害脱脱,不理政务,使得元朝走向灭亡。有人认为元顺帝是宋恭帝之子,并非元明宗之子,那这是真的

  • 明孝宗朱祐樘是如何开创出“弘治中兴”的局面?史书怎么评价明孝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孝宗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虽末年宠信宦官李广,但是立刻改过自新,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明

  • 明英宗朱祁镇除了废除殉葬制度外还做过哪些好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英宗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两次在位)。第一次继位称帝,年仅九岁,年号正统。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诚孝昭皇后)把持,贤臣“三杨”主政。随之,张氏驾崩,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导致宦官专权。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土木

  • 明宣宗朱瞻基是如何开创“仁宣之治”的?史书怎么评价明宣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宣宗

    明宣宗朱瞻基是如何开创“仁宣之治”的?史书怎么评价他?史书评价,因为他天资英畅,敬礼大臣,勤恤民隐,慎于用人,严惩贪官污吏,或说臣下有过失,密加详察,实则加罪,诬陷则重惩诬告之人,所以能有“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在明代,朱瞻基是继朱元璋和朱棣之后,鲜

  • 《明史》是如何评价明仁宗朱高炽的?明仁宗有哪些优点?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仁宗

    明仁宗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和徐皇后的长子。在位时间比较短,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至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在位,那么《明史》是如何评价明仁宗朱高炽的?他有哪些优点?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但身形较胖,导致身体较弱。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立为燕世子。朱棣起兵靖难期间,以

  • 明成祖朱棣是怎么开创永乐盛世的?史书如何评价明成祖?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那么朱棣是怎么开创永乐盛世的?史书又是如何评价他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朱棣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后被封为燕王。就藩北平(今北京)之后,多次受命参与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建

  • 东晋皇帝晋元帝司马睿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牛继马后”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牛继马后

    司马睿,东晋开国皇帝,318年-323年在位。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晋元帝是晋武帝堂侄,西晋琅邪恭王司马觐与琅琊王妃夏侯光姬之子,东晋的开国皇帝,在西晋灭亡后于江南重建东晋,使得晋朝又延续了一百多年。但在许多正史中(《晋书》、《宋书》)却记载了一条“牛继马后”的谶语

  • 明穆宗朱载坖一生的功过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穆宗

    明穆宗朱载坖(1537年3月4日-1572年7月5日),明朝第十二位皇帝(1566年-1572年在位)。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母杜康妃。朱载坖早年受封裕王,明世宗病死后继位。少年时因其母亲杜康妃失宠,又非长子,所以很少得到父爱。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朱载坖即位,改元隆庆。他信用徐阶、高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