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何评价汉景帝刘启?

如何评价汉景帝刘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556 更新时间:2024/1/28 14:05:43

“文景之治”是我国古代史上一次著名的“治世”,它指的是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期间采纳黄老之学让百姓们休养生息,实行轻徭薄役、鼓励生产的政策,从而推动社会稳定发展的一段时期。因为文景之治的成功,后人常常称赞文帝、景帝是仁慈之君,提倡君主都应该向他们学习。后来,三国的曹植还专门称赞景帝道:“景帝明德,继文之则,肃清王室,克灭七国,省役薄赋,百姓殷昌,风移俗易,齐美成康。”

然而,对于景帝,人们也指出了其许多值得诟病的地方。比如说,他曾经冤杀恩师、逼死亲子,对待功臣也十分苛刻等等;另外,景帝在位时社会动乱不断,发展速度比文帝时要差上不少,这和统治者的能力显然是有关系的。总而言之,这些因素都导致了人们对他的负面评价。那么,对于这样一个政绩只能说是差强人意,为人方面又有很多污点的帝王,我们到底该如何评价,为什么很多人还是称其为仁君呢?

首先,不得不说汉景帝的人品确实存在许多不怎么优秀的地方。早在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他就因为一次和吴王的太子下棋时因对方态度不恭直接失手将其杀死,这直接导致了吴王心生怨念,为日后的七国之乱埋下了伏笔。登基之后,景帝尊晁错为师,决意实行削藩,结果诸藩王一闹事,他马上就杀了恩师希望换取和平。

在位之初,景帝宠幸栗姬,便将她与自己的长子刘荣封为太子,后来栗姬因为人不够大度失宠,刘荣竟然也受牵连被废。在平定七国之乱的过程中,将领周亚夫居功至伟,但他因为在景帝废刘荣时表示反对而逐渐被景帝厌恶。后来,景帝听信谗言认为周亚夫意图造反,于是将其下狱审问,最终,因为忍受不了廷尉的羞辱,这位曾经拯救汉朝的将领绝食而死,而景帝则又为后人留下了话柄。

从上文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汉景帝确实在做人方面有所欠缺,他为人暴躁易怒、独断专行,经常是按照自己的喜恶去做决定,这显然不是一个明君应该具备的性格。对于景帝,苏辙的评价就令人信服,他表示:“景帝忌克少恩,无人君之量,其实非文帝比也。”那么,既然景帝有这么多缺点,为什么人们还称景帝是仁君呢?

对于这个疑问,苏辙在指出景帝的一系列问题后就给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原因,他表示景帝能够和文帝一起被尊为贤君,是因为他“惟不改其恭俭故耳。”也就是说,在他看来,景帝之所以能和文帝一起享受后人仁君的赞誉,主要是因为他大体保持了文帝恭敬节俭的优良美德。对于这点,宋朝文人钱时也表示了赞同,他认为:“景帝嗣服虽不如文,而此数事所以厚民元气、养国命脉者,则能遵守无所变乱,是以相继四十年,海内富庶,风俗醇厚,而西都之盛独称文景欤。”

在治国方面,正如曹植所夸赞的,景帝在位时劝课农桑、发展文教,也对藩王进行了削弱,总体上功大于过。因此,对于上述两人的观点,我们可以总结为景帝能够将文帝创造的良好势头延续下去,所以对历史发展的贡献还是很大的。其实,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首先要将其代入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其次要重视他实在的贡献。

举例来说,古代一位名将私下里玩弄女性、始乱终弃,但在战场上却曾经大破敌军,拯救了国家,让文明得以延续,让数百万的百姓免于战乱。那么,我们在评价这个人时,从是否利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角度就要给他赞誉,因为比起私德,更加重要的是他所做的贡献。放在汉景帝这里也是一样,他杀了恩师、逼死功臣,对自己的儿子也十分残忍,但这些造成的坏影响远没有他治理国家带来的好影响大。

评价一个君主是不是仁君,我们可以从生活细节出发,如包拯议事时滔滔不绝,导致仁宗脸上全是口水,但后者却没有在意,这就很能体现仁宗仁慈的性格。不过,与这样的“小仁”对应的有“大仁”,也就是对黎民百姓的仁慈。景帝在位时,将原本的田租降低了一半,缩短了男子服徭役的时间,还废除了许多严刑峻法,让百姓减轻了生活压力,得以安居乐业。效仿先帝躬行节俭,在社会形成良好风气,又有这样的“大仁”支撑,称呼景帝是仁君似乎也就没什么不妥了。

标签: 汉景帝

更多文章

  • 如何客观评价北齐文宣帝高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高洋

    北齐(550年577年),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割据政权,由东魏权臣高欢次子高洋所建,建都邺城。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北齐皇帝高洋,被认为是前半生是天使,后半生是魔鬼。一方面,他聪颖绝伦,精明强干。在他年幼时,他的父亲高欢想测试儿子们的智力,给每个儿子发了一堆乱麻,看谁整理得快。高洋

  • 如何客观评价汉昭帝刘弗陵?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昭帝

    刘弗陵,即汉昭帝,西汉第八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政治较为安定,社会经济有所恢复,为之后的”昭宣中兴“打下基础。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唐朝著名大帝李世民曾言道:昔汉昭帝之保霍光,魏太祖之明程昱,朕之不德,庶几于此。对于汉昭帝来说,他从父亲汉武帝手中接过的并不只是

  • 宋徽宗赵佶在艺术上的造诣有多高?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徽宗

    赵佶,即宋徽宗,北宋第八位皇帝,他不是一名合格的君主,却是杰出的艺术家,在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颇具天赋,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很多人也都知道,宋徽宗赵佶几乎就差点成为亡国之君了,只不过他在紧要关头把皇位禅位给了自己的儿子宋钦宗,否则他很大概率要顶上这个帽子了。在很多人看来

  • 三国曹魏少帝:曹髦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髦

    曹髦 ,字彦士,豫州沛国谯县人,三国时期曹魏第四位皇帝。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小编一起欣赏。司马昭弑君,是三国时曹魏甘露五年五月(260年6月)发生于曹魏都城洛阳的重要历史事件。公元260年,曹魏皇帝曹髦欲讨伐司马昭,却因王沈、王业的背叛而泄密,其本人被司马昭的亲信贾充指使武士成济弑杀于南

  • 三国东吴宗室权臣:孙綝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孙綝

    在三国时期,提到著名的权臣,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董卓、曹操、司马懿等人。其中,就董卓来说,在东汉末年废少帝,立刘协即位(是为汉献帝),且不久就弑害了少帝及何太后,从而权倾朝野。在董卓之后,曹操这位权臣,同样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在曹魏建立后,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篡夺了曹魏大权。在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

  • 如何客观评价唐睿宗李旦?唐睿宗让了几次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睿宗

    可以说这是一个让所有人羡慕的位置,自古以来那些出生在皇家的皇子们为了登上皇位更是尔虞我诈,骨肉相残。为了追求帝位而同室操戈几乎是每个皇子的宿命,而却有这样一位与众不同的皇子,他出生在中国繁荣鼎盛的唐朝,曾有三次登上帝位却都将它拱手让人。历史学家对此人也是褒贬不一,他就是唐高宗李治的第八个儿子,也是

  • 汉朝皇帝之汉景帝刘启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景帝

    刘启(公元前188年3月4日公元前141年3月9日),即汉景帝(前157年前141年在位),汉文帝刘恒嫡长子,孝文皇后窦氏(即窦太后)所生,西汉第六位皇帝。在位16年,谥号孝景皇帝,葬于阳陵。刘启在位期间,推行“削藩策”,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

  • 汉朝皇帝之汉文帝刘恒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文帝

    刘恒(前203年前157年7月6日),即汉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前196年,汉高祖镇压了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朝廷军政大权。前180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

  • 汉朝皇帝之汉惠帝刘盈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惠帝

    刘盈(公元前210年―公元前188年9月26日),即汉惠帝,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子,西汉第二位皇帝。十六岁时便继承皇位。汉惠帝即位后,实施仁政,减轻赋税,提拔曹参为丞相,萧规曹随,政治清明,国泰民安。与民生息的政策,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他废除秦时禁锢,使黄老哲学代替法家学说,打开各种思

  • 周世宗柴荣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柴荣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柴荣

    据史料记载,周世宗柴荣,卒于咸德六年(959年)。当时柴荣在讨论攻取幽州时突发疾病,不久死于开封万岁殿,年仅39岁。当时虽然后周逐渐变强了,但还是有很多敌人在周围窥视。为了给后人一个安定的国家,公元959年4月,周世宗不顾大臣们的反对,毅然从全国各地出兵攻打契丹。当时后周的军事实力已经很强了,很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