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东吴宗室权臣:孙綝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三国东吴宗室权臣:孙綝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793 更新时间:2024/1/21 18:50:52

在三国时期,提到著名的权臣,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董卓、曹操、司马懿等人。其中,就董卓来说,在东汉末年废少帝,立刘协即位(是为汉献帝),且不久就弑害了少帝及何太后,从而权倾朝野。在董卓之后,曹操这位权臣,同样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在曹魏建立后,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篡夺了曹魏大权。在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废黜了曹芳这位皇帝,司马昭的手下则弑杀了曹髦这位皇帝。

与此相对应的是,就本文所要说的东吴,也有一位可以和董卓、曹操、司马懿家族相提并论的权臣,这就是孙綝。在孙权死后,孙綝消灭了反对他的大司马滕胤、骠骑将军吕据,进而升为大将军,封永宁侯,还废黜孙亮,改立琅琊王孙休为帝,可以说是东吴历史上权力最大,也是最狂妄的权臣了。

首先,孙綝(chēn)(231年-259年1月18日),字子通。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三国时期孙吴宗室、权臣,昭义中郎将孙静曾孙、定武中郎将孙暠之孙、安民都尉孙绰之子。公元252年夏,农历四月,71岁的孙权病重,太子孙亮年仅10岁,他急忙令左右召集他所信任的臣子前来,嘱托后事。这其中包括:大将军诸葛恪、中书令孙弘、会稽太守滕胤、荡魏将军吕据、宗亲侍中孙峻,有文有武。其中,就宗亲侍中孙峻,就是孙綝的堂兄。

孙峻掌权期间,曾除掉了孙权指定的托孤大臣诸葛恪,从而权倾朝野。太平元年(256年),孙峻在征伐魏国时因病去世,时年38岁,将后事托付给了堂弟孙綝。在此基础上,东吴皇帝孙亮任命孙綝为侍中兼武卫将军,受命代理主持朝政,接替孙峻掌控了东吴的大权。当然,对于孙綝来说,其执掌大权,也遭到了不少吴国重臣的反对。比如大司马滕胤、骠骑将军吕据,就希望限制孙綝的权力,从而维护东吴朝廷的稳定。

在一番较量之后,孙綝消灭了反对他的大司马滕胤、骠骑将军吕据,进而升为大将军,封永宁侯。在此基础上,孙綝篡夺了东吴的大权,逐渐嚣张跋扈起来。并且,孙綝之后的种种行为,也让他在东吴上下失去了人心。太平二年(257年),曹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因反对司马昭篡权,在寿春举兵叛变,又杀扬州刺史乐綝,派吴纲领儿子诸葛靓和牙门子弟到东吴请降,要求派援兵相助。东吴于是任命朱异为假节大都督,率领三万人屯居安丰。曹魏兖州刺史州泰率军与朱异交战,朱异大败,死伤二千人。

在此之后,孙綝不仅没有成功拯救诸葛诞,还因为朱异顶撞自己,所以将吴国的重要将领朱异杀死,因此一时之间朝野对他都愤恨不已。孙綝从前线返回建业后,原本年幼的皇帝孙亮已经开始亲政,且派人问责孙綝救援不成而诛杀大将之过。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意味着孙亮不愿意当一个类似于汉献帝的傀儡皇帝,希望借此从孙綝手中收回权力。

面对初露锋芒的孙亮,孙綝害怕会对自己不利,选择称病不上朝,并且,孙綝命令其弟威远将军孙据负责宿卫宫禁苍龙门,弟武卫将军孙恩、偏将军孙干、长水校尉孙闿分别驻守各个营地,想要以此来控制朝廷,从而达到自保的目标。对此,在笔者看来,孙綝兄弟无疑执掌了东吴的禁军,这和曹爽曾经的情况比较类似。在高平陵之变前,曹爽也曾执掌了曹魏都城的禁军。不过,禁军在手,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太平三年(258年),孙亮与孙綝的矛盾已经公开化了。

在孙亮已经谋划要铲除自己的背景下,孙綝决定先发之人,他举兵包围皇宫,命令光禄勋盂宗到宗庙祭祀先帝,召集群臣宣布废掉孙亮,群臣十分震惊,无人敢违抗孙綝的命令。在废黜孙亮这位皇帝后,典军施正劝孙綝立孙权六子琅邪王孙休为皇帝,孙綝这位权臣表示同意,孙休得以即位,成为东吴第三位皇帝。

最后,孙休登上帝位后,深知孙綝权倾朝野,尾大不掉,因此对他时刻提防小心。当然,为了打消孙綝的疑虑,促使对方逐渐麻痹大意,孙休这位皇帝表面上继续加封孙綝的官职,比如加孙綝为丞相,领荆州牧。在表面上恩宠孙綝的背景下,孙休秘密询问张布解决的办法,张布和丁奉商议后决定在腊祭之日设宴来谋杀孙綝。永安元年十二月(公元259年1月),吴国权臣孙綝被孙休定计捕杀,年仅二十八岁。他死后,孙休将其与孙峻从族谱上除名,改称故峻、故綝。在除掉孙綝这位权臣之后,孙休又下诏说:“诸葛恪、滕胤与吕据原来是无罪,而是受到孙峻与孙綝兄弟所残害,我为此感到痛心,希望都能为他们改葬,并加以祭祀。因为他们而牵连被流放者,都可以回来。”

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孙休这一手段,不仅解决了孙綝这位权臣,更安抚了东吴的其他大臣,从而维护了东吴的内部稳定。总的来说,在孙权去世后,孙峻、孙綝这两位大臣权倾朝野,引发了东吴大臣之间的自相残杀,还废黜了孙权托孤的皇帝孙亮。而这,自然对东吴的国力有所损耗。不过,伴随着孙休这位皇帝的即位,东吴衰落的趋势有所扭转,否则东吴的灭亡时间将明显提前。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标签: 孙綝

更多文章

  • 如何客观评价唐睿宗李旦?唐睿宗让了几次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睿宗

    可以说这是一个让所有人羡慕的位置,自古以来那些出生在皇家的皇子们为了登上皇位更是尔虞我诈,骨肉相残。为了追求帝位而同室操戈几乎是每个皇子的宿命,而却有这样一位与众不同的皇子,他出生在中国繁荣鼎盛的唐朝,曾有三次登上帝位却都将它拱手让人。历史学家对此人也是褒贬不一,他就是唐高宗李治的第八个儿子,也是

  • 汉朝皇帝之汉景帝刘启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景帝

    刘启(公元前188年3月4日公元前141年3月9日),即汉景帝(前157年前141年在位),汉文帝刘恒嫡长子,孝文皇后窦氏(即窦太后)所生,西汉第六位皇帝。在位16年,谥号孝景皇帝,葬于阳陵。刘启在位期间,推行“削藩策”,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

  • 汉朝皇帝之汉文帝刘恒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文帝

    刘恒(前203年前157年7月6日),即汉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前196年,汉高祖镇压了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朝廷军政大权。前180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

  • 汉朝皇帝之汉惠帝刘盈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惠帝

    刘盈(公元前210年―公元前188年9月26日),即汉惠帝,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子,西汉第二位皇帝。十六岁时便继承皇位。汉惠帝即位后,实施仁政,减轻赋税,提拔曹参为丞相,萧规曹随,政治清明,国泰民安。与民生息的政策,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他废除秦时禁锢,使黄老哲学代替法家学说,打开各种思

  • 周世宗柴荣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柴荣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柴荣

    据史料记载,周世宗柴荣,卒于咸德六年(959年)。当时柴荣在讨论攻取幽州时突发疾病,不久死于开封万岁殿,年仅39岁。当时虽然后周逐渐变强了,但还是有很多敌人在周围窥视。为了给后人一个安定的国家,公元959年4月,周世宗不顾大臣们的反对,毅然从全国各地出兵攻打契丹。当时后周的军事实力已经很强了,很多国

  • 东晋皇帝之晋穆帝:司马聃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司马聃

    司马聃,是东晋第四位皇帝晋康帝司马岳的长子,母亲是东晋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褚蒜子。司马聃343年出生,第二年就被立为皇太子。东晋皇帝大多短命,从东晋第二位皇帝司马绍开始,一直到第六位皇帝司马丕,他们都没活到30岁。司马岳大概是体弱多病,自知时日不多。于是司马聃刚被立为太子不过两天,晋康帝司马岳便去世了

  • 唐中宗李显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中宗

    唐中宗李显,又名哲,唐朝第四代皇帝。以上问题历史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前半生被武则天压制,后半生被妻女掌控,唐中宗李显的一生极为悲剧,这是由于他的庸弱无能导致的,而他这种性格的养成,显然与从小的成长环境密不可分,从小便生活在武则天的阴影之下,他的性格根本不可能强势。而不论是母亲武则天,还是妻

  • 唐肃宗李亨为何能在安史之乱后顺利即位?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李亨

    至德元载(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即位。尊玄宗为太上皇。下面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末年到唐太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在历史学者看来,安史之乱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

  • 西晋末代皇帝晋愍帝:司马邺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司马邺

    司马邺,即晋愍帝,西晋末代皇帝,晋武帝司马炎之孙,吴敬王司马晏之子,作为末代皇帝,他的经历可谓十分悲惨。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数千年的王朝历史中,上演着一幕幕王朝更迭的大戏。古代盛世的诞生,往往需要经过数代人的努力,而由盛转衰,仅需奋力一击,诸如历史上的短命王朝西晋。在

  • 明孝宗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孝宗

    朱佑樘,即明孝宗,明朝第九位皇帝,此时大明也早已过了巅峰期,开始沉沦。但朱佑樘在位期间,却得到了极高的评价,他是如何做到的呢?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明史对他的评价是太祖、成祖而外,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能够与开疆拓土的朱元璋父子,以及开创了仁宣之治的守城之君朱高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