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莽为什么没有谥号 王莽算皇帝吗

王莽为什么没有谥号 王莽算皇帝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53 更新时间:2024/1/25 12:50:29

对于莽这个人物,其实一直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的,可以说不仅仅是争议,更有很多猜测,最主要的就是他的真实身份。不过今天我们要说的并不是这些,王莽在历史上更出名的虽然是他疑似穿越者的身份,但是要说起他的职业,好歹也是新朝的皇帝,而且还是开国皇帝,但是很显然这个身份的存在度并不高,那在历史上,他被承认是皇帝吗?王莽死后为什么又没有谥号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王莽有谥号吗

王莽没有谥号也没有庙号,他被称为建兴帝是因为他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

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平帝病,王莽以自身祈祷上天代平帝而死。元始五年十二月(公元6年),汉平帝病死,王莽为了避免年长的新皇帝登基,使自己不能任意操纵政局,遂立只有两岁的汉宣帝玄孙刘婴(即:孺子婴)为皇太子。太皇太后秉承群臣之意,叫王莽代理天子朝政,称假皇帝,臣民则称王莽为摄皇帝,王莽自称”予”。

此时王莽51岁,值公元6年,改元居摄元年。王莽在朝中的势力如日中天,几乎等同于皇帝,这引起了以刘氏宗室为主的反对派的反弹。首先是安众侯刘祟发难,居摄元年(公元6年)刘祟率领百余人进攻宛城,连城门也没有攻入就失败了。第二年九月,东郡太守翟义起兵,拥立严乡侯刘信为皇帝,通告各地,长安以西二十三个县的“盗贼”赵明等也起来造反。王莽十分恐惧,饭也吃不下,日夜抱着孺子婴在宗庙祷告,又模仿《大诰》写了一篇文章,说明自己摄位是临时的,将来一定要将皇位归还孺子婴。同时王莽不断调动大军镇压,攻灭翟义的部队。次年,王莽派王邑平息了叛乱,王莽遂有称帝之心。

西汉自武帝以后,朝廷上的大臣与学者,论灾异与禅让的风气颇盛行。时人认为灾异是上天对人君失德的谴责。有在昭帝之时晆弘以及宣帝之时盖宽饶上奏禅位,更有哀帝之时听从方士儒生之言进行改元,但改元之后,西汉的衰运仍然没变。受灾异、禅让等观念影响的社会心理,为王莽进行代汉提供了条件。

王莽则大加利用,献符命的人,皆得丰厚赏赐,有名哀章之人,更献上金匮策书至汉高祖庙,大意言莽为真命天子,表中有十一人都有官衔。初始元年十二月癸酉朔(公元9年1月15日),王莽逼迫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入高祖庙拜受,御王冠即天子位,改国号为“新”,王莽即新始祖,改长安为常安,称“始建国元年”,王莽时年54岁。王莽在朝野的广泛支持下,登上了最高的权位,开了中国历史上通过(符命)禅让作皇帝的先河。王莽从安汉公宰衡假皇帝真皇帝其计八年,中国历朝除了贵族革命及平民革命之外,另开篡夺之例。

2、王莽是皇帝吗

王莽算是皇帝,在给王莽的评价当中,乱臣贼子、伪君子这些是评价算是比较中肯的(就王莽的行动而言),但是关于他的改革举措,给予的评价却显得不合理。

我们都知道改革会触动过去统治阶层的利益。王莽在西汉末年,土地兼并严重的情况下,推行了一系列缓和土地矛盾的改革措施。而这一些改革措施因为过于超前,而被后世误解,也正是过于超前,至今才会有很多人戏称王莽是一个“穿越”到古代的皇帝。

当时王莽的改革措施主要内容涵盖了土地改革、币制改革、商业改革和官名县名改革四大方向。其中王莽的土地改革,实在是太过于超前了,就跟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土地改革的内容大同小异,将土地收归国家所有。

因为当时实行的是土地私有制,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耕地多被地主阶层给垄断了。大量的农民失去了土地成为了无地之人。王莽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强行将土地收归国有,实行土地公有制。但是毕竟王莽到底不是现代人,将土地收归国有之后,却不知道如何重新分配土地,而是学习西周时期的井田制。这一分配方式搞得原先的地主阶级不满意,失去土地的农民阶级也不满意,最终王莽的土地公有制改革走向了失败。

3、如何评价王莽的改革

币制改革算是王莽最失败的地方,当时的王莽采用了“宝货制”,所谓的“宝货制”共5物6名28品,5物指的是铜、贝、龟、银、金,6名是货币的6个总名:泉货、贝货、布货、龟宝、银货、黄金,28品是币值分28个等级。

在王莽看来“宝货制”的核心是用廉价的货币材料来取得与货币等值的铜币,减少金属资源的浪费。要知道西汉时期的五铢钱本身是与货币等价的,即便改朝换代将五铢钱熔化重铸还是跟原来等价的,而王莽的“宝货制”改朝换代之后就是一堆废物。

其实“宝货制”也不是一无是处,它跟现在社会用纸币、不等值的硬币是一样的道理。只要国家稳定、货币稳定,“宝货制”未尝不是一项先进个改革。但是王莽却在执行的时候,因为规定的币种过多,反而扰乱了经济秩序,导致了货币价格暴跌、引发了各个阶层的不满。

商业改革是王莽为数不多的“优政”,始建国二年,建兴帝王莽下令“开赊贷”,张五均,设诸斡者。“开赊贷”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政府贷款了,老百姓因丧葬或祭祀需要,可以向政府贷款,只需归还本金,不收利息。如果因从事农业、商业生产向政府贷款的,政府收取纯利润的十分之一做利息。

“张五均,设诸斡者”,所谓的“五均”的主要内容是:在长安及全国五大城市邯郸、洛阳、临淄、宛、成都设立五均官。五均官的任务:一是按工商各业的经营情况征收税款;二是管理市场的物价,如果物价过高,政府就将控制的库存物资按平价出售,以平抑物价。有点像建设时期的计划经济调控,或者是西方社会“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经济。

此外王莽还设六筦之令,将酒、盐、铁、铸钱权等收归国有,实行国有制。甚至还强制劳动,针对无业游民,制定惩罚措施,规定每人每年缴纳布帛一匹,无力缴纳的,政府强迫其服劳役,并在劳役期间供给饮食。

除了改制之外,王莽还异常重视科学技术的研究。他亲手解剖了人体以促进医学进步,并发明了一种原始的游标卡尺,从原理、性能、用途看,这个游标卡尺同现代的游标卡尺十分相似,比西方早了1700多年。

标签: 王莽

更多文章

  • 如何正确的评价王莽?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莽

    很多人都喜欢把王莽称之为穿越者。王莽篡汉后虽然执政时间不长,但有很多政策给后世带来了很多影响。王莽是新朝的开国皇帝,在西汉衰败之际,王莽趁机偷取大权,随后称帝建立新朝,并且推行新政。而王莽的成就基本上也都在这些政策里面。可能王莽的出现会给人一种突兀感,历史上怎么会多出这样一号人物,还让他当了十几年

  • 如何评价唐高宗李治帝王生涯?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高宗

    唐高宗李治(628~683)唐朝第三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贞观五年(631)封晋王。七年,遥授并州都督。太宗晚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间发生了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十七年,承乾谋杀泰未遂。事发,太宗废太子承乾,黜魏王泰,改立晋王李治为太子。二十三年五月,太宗去世,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

  • 如何客观的评价明英宗朱祁镇?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英宗

    世人每当提到明英宗朱祁镇,印象最深刻的两件事,便是“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前者差点让明朝提前200年灭亡,后者则害死了千古忠烈于谦。正因如此,很多人诟病明英宗,把他视作昏君庸主。其实,就事实而论,明英宗在位时却并非没有善举,至少在废除人殉和释放

  • 南朝宋少帝刘义符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义符

    说道刘义符,这是宋武帝刘裕的大儿子,17岁登基称帝,不过仅仅2年后19岁就被杀了。刘义符是南朝宋的第二位皇帝,其父亲刘裕是平民出身的皇帝,经历了艰辛万苦才登上皇位建立刘松的。刘义符出生时他已经43岁了,老来得子的刘裕十分高兴,对这个儿子非常宠爱,于是无人管教的刘义符后来成了臭名昭著的昏君。被溺爱长大

  • 唐宣宗李忱和后世的哪位帝王最为相似?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宣宗

    话说一千多年前大唐皇宫里十六宅唐文宗李昂和诸王的一次兄弟诸王宴会,唐文宗喝了点小酒脸色红润,看到他的叔叔李怡呆若木鸡的坐在那里,以为其只比智障脸上多了点笑容却比智障少了言语,不会言语。文宗笑道:”诸王谁要是能让光王(李怡)言语,朕饮酒一升”,诸王讪笑起来,纷繁逗光王,引诱其言

  • 晚唐唐懿宗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懿宗

    唐懿宗李漼(833年12月28日-873年8月15日),初名李温,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第十七位皇帝(859年873年在位),唐宣宗李忱长子,母为元昭皇后晁氏,生母应为恭宪皇后王氏。大和七年(833年),生于藩邸。器度沉厚,姿貌雄杰,初封郓王。大中十三年八月(859年),唐宣宗驾崩后,在

  • 如何评价唐武宗李炎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武宗

    唐武宗留给世人最深的形象就是灭佛,唐朝中后期释教文化盛行,一度到了众多的地步。跟着僧侣和寺庙的大量添加,数千万顷的土地被强占。这些寺庙和僧侣还具有十多万的奴婢,并且不需要上税,他们具有不上税的权利,却并未对国家产生太多实践的价值,人数不断添加的他们终究又使更多的人成为蛀虫。会昌元年经过李德裕的奏请,

  • 唐宪宗李纯生平介绍及评价 与唐宪宗有关的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宪宗,李纯

    唐宪宗李纯(778年3月17日820年2月14日),本名李淳,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第十一位皇帝(除武则天和唐殇帝外,805-820年在位),唐德宗李适孙子、唐顺宗李诵长子。贞元四年(788年),册封广陵郡王。贞元二十一年(805年),立为太子,改名李纯,监国理政。同年八月,继承皇位。在

  • 唐顺宗李涌生平介绍及评价 与唐顺宗有关的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顺宗

    唐顺宗李诵(761805?),字号不详,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第十位皇帝,唐德宗李适长子,母亲为昭德皇后王氏。初以皇孙,册封宣城郡王。唐德宗即位。进封宣王,册立为太子。慈孝宽大,仁而善断,涉猎诸艺,擅长隶书。贞元元年,组织了“奉天保卫战”的胜利。贞元二十一年(80

  • 唐肃宗李亨生平介绍及评价 与唐肃宗有关的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肃宗

    唐肃宗李亨(711年2月21日-762年5月16日),初名李嗣升,又名李浚、李玙、李绍,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母为元献皇后杨氏,唐朝第七位皇帝,也是第一个在京师以外登基再进入长安的皇帝,至德元载(756年)至宝应元年(762年)在位。人物简介李亨初封为陕王,开元十五年(727年),徙封忠王。开元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