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何评价唐高宗李治帝王生涯?

如何评价唐高宗李治帝王生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38 更新时间:2023/12/25 20:55:12

唐高宗李治(628~683)唐朝第三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贞观五年(631)封晋王。七年,遥授并州都督。太宗晚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间发生了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十七年,承乾谋杀泰未遂。事发,太宗废太子承乾,黜魏王泰,改立晋王李治为太子。二十三年五月,太宗去世,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时年二十二岁。次年(650)改元永徽。起初四五年间由顾命大臣长孙无忌及褚遂良等掌握朝政。太宗女高阳公主嫁房玄龄子遗爱。高宗即位,贬遗爱为房州刺史。

永徽四年(653),房遗爱、荆王李元景及吴王李恪等谋反。事发,遗爱被杀,元景、恪及高阳公主等均赐死,高宗帝位由此得到巩固。当时朝鲜半岛分成三国:高丽、百济和新罗。六年,高丽与百济联军攻新罗,新罗遣使乞援于唐,高宗遂先后派兵出击高丽和百济。至龙朔三年(663),唐大将刘仁轨大败援助百济的倭国军于白江口,破百济,其国王奔高丽。高宗即位不久,西突厥阿史那贺鲁破乙毗射匮可□,自号沙钵罗可□。永徽六年,唐遣程知节西击沙钵罗可□,从此连年用兵西域。至显庆二年(657),唐大将苏定方等大破西突厥,沙钵罗奔石国(今苏联乌兹别克塔什干一带),被擒。西突厥亡。高宗以其地分置□陵、□池二都护府。次年,徙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今新疆库车)。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高宗即位后纳武则天入宫为昭仪,不久欲废王皇后,改立武氏为后。对此,长孙无忌及褚遂良等元老重臣表示反对。李义府许敬宗等却迎合帝意,表示赞成;宿将李□则奏称:“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高宗在李义府等人的支持下,终于在永徽六年废王皇后,立武氏为皇后。长孙无忌及褚遂良等均遭贬斥,不久,无忌被迫自缢。

显庆(656~661)末年,高宗患风眩头重,目不能视,难于操持政务,皇后武则天得以逐渐掌握朝政,朝廷内外称他们为“二圣”。从此武则天成为掌握实权的统治者,高宗处于大权旁落的地位。弘道元年(683)十二月,高宗去世。葬于乾陵。参考书目:《唐高宗王武二后废立之争》

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小名雉奴,字为善,唐朝第三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母文德皇后。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领土面积逾1200万平方公里,东起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北,西临咸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683年)崩于洛阳紫微宫贞观殿,终年五十六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经历

李治与唐太宗嫡长子太子李承乾、嫡次子魏王李泰为长孙皇后所生同母兄弟。贞观五年(631年),李治获封为“晋王”,幼时即以仁孝闻名。贞观十六年(642年),李承乾被废,李泰也因罪被黜,贞观十八年十二月(645年1月)李治被立为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七月即位,时年22岁。

高宗在位三十四年,弘道元年(683年),高宗逝世,武后令上金、素节二王,义阳、宣城二公主听赴哀。葬于乾陵,谥号天皇大帝。

轶事

根据史书记载,高宗长期有头痛与眼睛毛病,到晚年甚至眼睛全盲,因而时常无法下判断。高宗为此曾请御医秦鸣鹤医治。秦鸣鹤主张对脑针灸,武则天坐在幕帘后面大怒,说:“此人可斩首,竟敢以针刺圣上之头!”然而高宗认为针灸对病情有益,故批准御医所请。经御医针灸百会后,高宗即谓眼睛能视物。

评价

传统中国史学家认为唐高宗生性软弱及受武则天牵制,使其评价不及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但事实上,唐高宗亦是有为之主,不少决策都对国家有利,唐朝在高宗统治下,国力达至鼎盛。

在国内施政上,高宗致力纠正太宗的苛政。例如他未及正式登基即下令:“罢辽东之役及诸土木之功。”他即位的第二年,即永徽二年的九月,下令将所占百姓田宅还给百姓。高宗在位前期,有效巩固太宗的成果,后世视之为贞观之治的延续,史称“永徽之治”。后世亦常质疑高宗无法阻止武后专权。其实,高宗在朝廷中掌握实权,如在位最后一年仍亲自任免宰相。而武后逐渐掌权则或可解释为,高宗在个人健康状况以及唐朝女性地位崇高的双重考虑下的决定,不应单纯归咎于高宗个性懦弱。

军事方面,唐高宗在位年间,不但保住太宗打下的江山,也发动多场重要的对外战争,成功开疆扩土。他先后灭西突厥(显庆二年,657年)、灭百济(显庆五年,660年)、灭高句丽(总章元年,668年),使唐朝的疆域达到最大。

高宗时代也是良将辈出,除了先朝名将李积,还有东征西讨的苏定方、声震西域的裴行俭、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贵、老当益壮的刘仁轨,以及王方翼、程务挺、王孝杰、少数民族将领黑齿常之等等,都为高宗的对外战争贡献良多。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唐太宗的昭陵只立了14尊番臣像,而高宗的乾陵却多达61尊番臣像,这些番臣像至今仍在。高宗任用多位边族的国王、贵族子弟、人民担任各级官职,充分体现了高宗时期唐朝的国势及影响力,亦显示出边族对唐朝的仰慕、归服。

标签: 唐高宗

更多文章

  • 如何客观的评价明英宗朱祁镇?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英宗

    世人每当提到明英宗朱祁镇,印象最深刻的两件事,便是“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前者差点让明朝提前200年灭亡,后者则害死了千古忠烈于谦。正因如此,很多人诟病明英宗,把他视作昏君庸主。其实,就事实而论,明英宗在位时却并非没有善举,至少在废除人殉和释放

  • 南朝宋少帝刘义符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义符

    说道刘义符,这是宋武帝刘裕的大儿子,17岁登基称帝,不过仅仅2年后19岁就被杀了。刘义符是南朝宋的第二位皇帝,其父亲刘裕是平民出身的皇帝,经历了艰辛万苦才登上皇位建立刘松的。刘义符出生时他已经43岁了,老来得子的刘裕十分高兴,对这个儿子非常宠爱,于是无人管教的刘义符后来成了臭名昭著的昏君。被溺爱长大

  • 唐宣宗李忱和后世的哪位帝王最为相似?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宣宗

    话说一千多年前大唐皇宫里十六宅唐文宗李昂和诸王的一次兄弟诸王宴会,唐文宗喝了点小酒脸色红润,看到他的叔叔李怡呆若木鸡的坐在那里,以为其只比智障脸上多了点笑容却比智障少了言语,不会言语。文宗笑道:”诸王谁要是能让光王(李怡)言语,朕饮酒一升”,诸王讪笑起来,纷繁逗光王,引诱其言

  • 晚唐唐懿宗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懿宗

    唐懿宗李漼(833年12月28日-873年8月15日),初名李温,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第十七位皇帝(859年873年在位),唐宣宗李忱长子,母为元昭皇后晁氏,生母应为恭宪皇后王氏。大和七年(833年),生于藩邸。器度沉厚,姿貌雄杰,初封郓王。大中十三年八月(859年),唐宣宗驾崩后,在

  • 如何评价唐武宗李炎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武宗

    唐武宗留给世人最深的形象就是灭佛,唐朝中后期释教文化盛行,一度到了众多的地步。跟着僧侣和寺庙的大量添加,数千万顷的土地被强占。这些寺庙和僧侣还具有十多万的奴婢,并且不需要上税,他们具有不上税的权利,却并未对国家产生太多实践的价值,人数不断添加的他们终究又使更多的人成为蛀虫。会昌元年经过李德裕的奏请,

  • 唐宪宗李纯生平介绍及评价 与唐宪宗有关的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宪宗,李纯

    唐宪宗李纯(778年3月17日820年2月14日),本名李淳,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第十一位皇帝(除武则天和唐殇帝外,805-820年在位),唐德宗李适孙子、唐顺宗李诵长子。贞元四年(788年),册封广陵郡王。贞元二十一年(805年),立为太子,改名李纯,监国理政。同年八月,继承皇位。在

  • 唐顺宗李涌生平介绍及评价 与唐顺宗有关的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顺宗

    唐顺宗李诵(761805?),字号不详,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第十位皇帝,唐德宗李适长子,母亲为昭德皇后王氏。初以皇孙,册封宣城郡王。唐德宗即位。进封宣王,册立为太子。慈孝宽大,仁而善断,涉猎诸艺,擅长隶书。贞元元年,组织了“奉天保卫战”的胜利。贞元二十一年(80

  • 唐肃宗李亨生平介绍及评价 与唐肃宗有关的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肃宗

    唐肃宗李亨(711年2月21日-762年5月16日),初名李嗣升,又名李浚、李玙、李绍,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母为元献皇后杨氏,唐朝第七位皇帝,也是第一个在京师以外登基再进入长安的皇帝,至德元载(756年)至宝应元年(762年)在位。人物简介李亨初封为陕王,开元十五年(727年),徙封忠王。开元二十六

  •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生平介绍及评价 宇文觉为何被废?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宇文觉

    大周宇文觉生平简介宇文觉(542年-557年),即北周孝闵帝(557年在位),字陀罗尼,代郡武川(今属内蒙古)人,周文帝宇文泰第三子,母为元皇后(北魏孝武帝元修之妹冯翊公主),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一位君主(当时称天王),但实际上是权臣宇文护拥立的傀儡。宇文觉七岁(一说九岁)时,被封为略阳郡公。西魏恭帝

  • 后周太祖郭威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郭威

    郭威生平简介后周太祖郭威(904-954年),字文仲,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隆尧县)人。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王朝建立者(951954年在位)。身材魁梧,勇力过人。出仕后汉,累有大功,拜邺都留守、枢密使。后汉隐帝刘承祐厌为大臣所制,派人前往邺都处死郭威。乾祐三年(950年)冬,郭威发动兵变,向南攻破开封,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