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历代皇帝列表 明朝皇帝年号 明朝皇帝生平介绍 AD1368-AD1644

明朝历代皇帝列表 明朝皇帝年号 明朝皇帝生平介绍 AD1368-AD1644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016 更新时间:2024/2/4 3:02:31

明朝皇帝、明朝历代皇帝

朱元璋 原名朱重八 太祖 高皇帝 洪武(1368年1398年)

朱允炆 惠宗 让皇帝(又谥惠帝) 建文(1399年1402年)

朱棣 成祖(原为太宗) 文皇帝 永乐(1403年1424年)

朱高炽 仁宗 昭皇帝 洪熙(1424年1425年)

朱瞻基 宣宗 章皇帝 宣德(1426年1435年)

朱祁镇 英宗 睿皇帝 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注:1449年三月被俘退位,1457年一月复位。

朱祁钰 代宗 景皇帝 景泰(1450年1457年)

朱见深 宪宗 纯皇帝 成化(1465年1487年)

朱祐樘 孝宗 敬皇帝 弘治(1488年1505年)

朱厚照 武宗 毅皇帝 正德(1506年1521年)

朱厚熜 世宗 肃皇帝 嘉靖(1522年1566年)

朱载垕 穆宗 庄皇帝 隆庆(1567年1572年)

朱翊钧 神宗 显皇帝 万历(1573年1620年)

朱常洛 光宗 贞皇帝 泰昌(1620年)实际在位一个月

朱由校 熹宗 悊皇帝 天(1621年1627年)

朱由检 毅宗(原为思宗) 烈皇帝 崇祯(1628年1644年)

南明皇帝朱由崧 安宗 简皇帝 弘光(1644年1645年) 、朱聿键 绍宗 襄皇帝 隆武(1645年1646年) 、朱聿鐭 文宗 节皇帝 绍武(1646年) 、朱由榔 昭宗 匡皇帝 永历(1646年1662年)

\

明朝皇帝列表、明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1368年1398年在位,共31年,年号“洪武”。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安徽凤阳人,1368年8月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一举攻陷元大都北京,元朝的宣告终结。

同年,朱元璋在建康(南京)称帝,改元洪武,明朝建立,朱元璋是为明太祖。大力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分封诸皇子为王。1398年病死,时年70岁。谥号:开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于南京明孝陵。

明惠帝朱允炆(1377年1402年),1398年1402年在位,共4年,年号“建文”。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孙子,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明朝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标病逝,太祖权衡利弊,只得立朱允炆为帝。明惠帝登基后,推行了一系列新政,有“四年宽政解严霜”之誉。为巩固自己的统治进行削藩,惹恼诸王,燕王朱棣起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明惠帝下落不明。朝代故事:靖难之役

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1402年1424年在位,共22年,年号“永乐”。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以入京除奸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战争,在1420年打败惠帝统治集团,夺取了明朝政权,建元永乐,是为明成祖。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1424年,亲征漠北返师途中病死,终年65岁,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葬长陵(今北京十三陵)。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1425年),1424年1425年在位,共8个月,年号“洪熙”。

朱高炽是明成祖长子,明仁宗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1425年,病死,时年47岁。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葬献陵(今北京十三陵)。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1425年1435年在位,共10年,年号“宣德”。

朱瞻基是明仁宗朱高炽的长子,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1435年,病死,时年38岁,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葬景陵(今北京十三陵)。

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464年),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在位,前后共22年,年号分别为“正统”、“天顺”。

朱祁镇是明宣宗长子,9岁即位时,被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瓦喇大举南侵,王振惬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1450年被放回,被景帝软禁,直到1457年,重新登基。死于1464年,时年38岁,谥号: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葬裕陵(今北京十三陵)。朝代故事:土木之变

明景帝朱祁钰(1428年1457年),1449年1457在位,共8年,年号“景泰”。

朱祁钰是明宣宗次子,明英宗朱祁镇的弟弟,明英宗被俘后被拥立为帝,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喇对北京的进攻,迫使瓦喇放回英宗,1457年(景泰八年) 发生“夺门之变”,明英宗复辟,二天之后病死,时年30岁。北京昌平陵区所营寿陵被废,以亲王身份葬京西黑山扈之景泰陵。朝代故事:午门血案、夺门之变

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487年),1464年1487年在位,共23年,年号“成化”。

朱见深是明英宗长子,最初名朱见浚,明宪宗好方术,溺于女色,致使宦官专政。死于1487年,时年41岁,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葬茂陵(今北京十三陵)。

明孝宗朱佑樘(1470年1505年),1487年1505年在位,共18年,年号“弘治”。

朱佑樘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第三子。明孝宗“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明英宗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被誉为“中兴之令主”。死于1505年,时年36岁,谥号: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葬泰陵(今北京十三陵)。

明武宗朱厚照(1491年1521年),1505年1521年在位,共16年,年号“正德”。

朱厚照是明孝宗的长子。好逸乐,贪女色,是明朝有名的荒唐皇帝,因荒淫过度,1521年,病死,时年31岁,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葬康陵(今北京十三陵)。

明世宗朱厚璁(1507年1566年),1521年1566年在位,共45年,年号“嘉靖”。

朱厚璁为明宪宗之孙,兴献王之子。明世宗前期颇有一些作为,诛杀宦官,节用宽民,但后期荒淫无度,政治腐败,多次爆发农民起义。1566年明世宗朱厚熜因服丹药中毒死,时年60岁,谥号:钦天履道英毅圣神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葬永陵(今北京十三陵)。

明穆宗朱载垕(1537年1572年),1566年1572年在位,共6年,年号“隆庆”。

朱载垕是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死于1572年,时年36岁,谥号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葬昭陵(今北京十三陵)。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1572年1620年在位,共47年,年号“万历”。

朱翊钧是明穆宗第三子,他10岁即位,由皇太后陈氏及李贵妃主持政务。神宗亲政后,深居宫中,荒淫享乐,政治腐败,明神宗时期,北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窥视中原。1620年,病死,时年58岁,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定陵(今北京十三陵)。

明光宗朱常洛(1582年1620年),1620年即位,在位1月,年号“泰昌”。

明光宗朱常洛为神宗长子,是一个贪财好色的皇帝,由于淫欲过度,即位当天就病倒了,后因服用丹砂过度而亡,时年39岁,谥号:光宗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葬庆陵(今北京十三陵)。

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627年),1620年1627年在位,共7年,年号“天启”。

朱由校为明光宗朱常洛长子。在位时任用宦官魏忠贤,致使政治腐败。努尔哈赤乘机攻占沈阳。死于1627年,时年23岁,谥号:熹宗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葬德陵(今北京十三陵)。

明思宗朱由检(1610年1644年),1627年1644年在位,共17年,年号“崇祯”。

朱由检为明光宗第五子。即位后,诛杀魏忠贤,颇为勤政,勉力振作,无奈积重难反,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又不断骚扰入侵,又崇祯性多疑,刚愎自用。在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景山自缢身亡,死前于兰色袍服上大书“勿伤百姓一人”,时年35岁,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葬思陵(今北京十三陵)。

南明皇帝列表

朱由崧 安宗 简皇帝 弘光(1644年1645年) 待考

朱聿键 绍宗 襄皇帝 隆武(1645年1646年) 隆武陵

朱聿鐭 文宗 节皇帝 绍武(1646年) 绍武陵

朱由榔 昭宗 匡皇帝 永历(1646年1662年) 永历陵

明朝历史

明朝历史(13641683年)即中国明朝以及南明和明郑时期的历史,属朝代专门史。从朱元璋建立西吴政权到明郑台湾被清军攻占,明朝前后延续319年。

元末天下大乱,朱元璋趁势崛起,1364年,建立西吴政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同年攻克大都推翻元朝。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开创洪武之治。1421年,朱棣迁都北京,此间国力强盛,万国来朝,史称永乐盛世。明仁宗和明宣宗时期仍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明英宗在位发生土木之变,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明宪宗与明孝宗相继与民休息,政局平稳。明武宗因死后无子使明孝宗一脉绝嗣,引发大礼议之争。明世宗即位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总揽朝纲。明世宗驾崩后十数年,经历隆庆新政和万历中兴,国力得到恢复。明代社会经济发达,农产品丰富,手工业生产具备很高水平,陶瓷业、丝棉纺业、冶炼、建筑等闻名世界。16世纪隆庆、万历年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在若干手工业行业中出现。

明神宗中期,完成万历三大征。然而因国本之争,逐渐疏于朝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政治混乱,史称万历怠政。明熹宗时,魏忠贤祸乱朝纲,到明思宗即位后由于政策失误和天灾不断,明朝最终亡于农民军建立的大顺。

1644年,明思宗自缢于北京煤山,明朝作为统一国家结束,随后,满清军队击败大顺军并入主中原。之后明朝宗室在南方重建大明,史称南明,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亡,1683年清军占领台湾,明郑时期结束。

标签: 明朝

更多文章

  • 秦二世胡亥是一个怎么样的皇帝 胡亥之后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二世,胡亥

    秦二世胡亥,是继秦始皇之后秦朝的第二任皇帝,在位仅短短三年,享年二十四岁。胡亥因赵高而登上帝位成为秦二世,最后也因赵高而结束了他的作为秦二世的人生,可以说是成也赵高,败也赵高。图片来源于网络秦二世胡亥是秦始皇的第十八个儿子,也是秦始皇最为宠爱的儿子,他的长兄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公子扶苏。他为了能够继承

  • 历史上对宋宁宗的评价如何 宋宁宗是个好皇帝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宁宗

    宁宗即位时面临国家艰难的形势,却能在登基这件事上不失掉礼节操守,表现其善于处事的能力。宁宗当政初年,靠着旧学辅导的功效,招引重用老成博学之士,引用提拔贤能之人,一个时期遵守成法继承传统的政治局面,非常盛隆可观。统治中期换上韩侂胄执掌大权,朝廷里潜藏着许多奸臣,以至于把正派的人当作邪恶的人,把纯正的学

  • 宋宁宗的宗教信仰是什么 宋宁宗为信仰付出了多少钱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宁宗

    宁宗在位期间,重视新建与重修道教宫观。他即位之初,便遣使入九宫山向张道清致礼。庆元五年(1199年),朝廷赐名“真牧”。嘉泰四年(1204年)升观为“钦天瑞庆宫”,加号“太平护国”。开禧二年(1206年),令江西转运使又赐闲田,

  • 宋宁宗早年有什么经历 宋宁宗是怎么登上皇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宁宗

    宋宁宗早年有什么样的经历宋宁宗赵扩是宋朝第十三位皇帝,南宋第四位皇帝,宋光宗和李皇后所生的第二子。乾道四年十月十九日(1168年11月19日),出生于恭王府邸,属相鼠。传说宁宗的母亲李皇后梦见一个大太阳坠落到庭院里,用手承接它,从而怀孕有娠。直到宁宗出生当天夜晚,祥光绕室。乾道五年(1169年)五月

  • 宋宁宗赵扩生平故事 宋宁宗赵扩生的生母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宁宗

    宋宁宗赵扩(1168年11月18日-1224年9月18日),宋朝的第十三位皇帝,宋光宗赵惇与慈懿皇后李凤娘的次子。乾道四年十月十九日(1168年11月19日),生于恭王府,次年赐名赵扩,淳熙五年(1178年)十月授予明州观察使,封英国公,十二年(1185年)三月封平阳郡王,十六年(1189年)三月进

  • 唐宪宗李纯的简介 唐宪宗是如何登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唐宪宗

    唐宪宗李纯(778年?820年),初名李淳,唐宪宗李适之孙、唐顺宗李诵长子,唐代第十二位皇帝(805年?820年在位)。贞元四年(788年),封广陵郡王。贞元二十一年(805年),立为太子,改名李纯。同年八月即位。李纯即位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李纯在位时,勤勉政事,力图中兴,从而取得元和

  • 历史上对宋钦宗的评价如何 宋钦宗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宋钦宗

    宋钦宗赵桓,生于1100年,即元符三年,宋朝的第九位皇帝。他是宋徽宗的长子,于公元1125年即位,将年号改为靖康,在位时间只有短短的14个月。那么世人眼中的赵桓是怎样的,又是如何评价的?简单的来说,宋钦宗赵桓是历史上小有名气的优柔寡断,昏庸无常的皇帝。由于连年遭受金国的骚扰,宋徽宗早早地将皇位传给宋

  • 宋钦宗怎么死的 宋钦宗的太子最后怎么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宋钦宗

    宋钦宗怎么死的宋钦宗赵桓于公元1156年逝世,享年57岁。他是北宋末代皇帝,但是性情反复无常,对治国之道缺乏判断力,听信身边奸臣所为,造成最后被贬为庶人的悲惨结局。至于他究竟是怎么死的,现在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宋钦宗赵桓被软禁后,因病去世;还有一种是说他参加马赛,被乱马活活踩死。在靖康之变后,公元1

  • 宋钦宗的儿子们的结局 宋钦宗有几个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钦宗

    宋钦宗赵桓是北宋的最后一位皇帝,他只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其中这三个儿子分别是赵谌、赵谨和赵训。赵谌,公元1117年出世,他就是后来的皇太子,为宋钦宗赵皇后所出。因为宋朝开国以来就没有当朝皇帝得到过嫡孙的,所以赵谌的出生给大家带来了极大地欢喜。宋徽宗尤为高兴,任命小小的皇孙为少保,节度使,赐予崇国公封

  • 北宋末代皇帝宋钦宗的简介 宋钦宗生平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钦宗

    北宋末代皇帝宋钦宗的简介宋钦宗赵桓(,宋朝第九位皇帝,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赵佶长子,宋高宗赵构异母兄,母显恭皇后王氏,在位1年零2个月。生于元符三年(1100年),初名赵亶,封韩国公,次年六月晋爵京兆郡王,大观二年(1108年)晋爵定王,政和五年(1115年)立为太子,宣和七年(1125年),拜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