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何评价曹魏皇帝曹髦?

如何评价曹魏皇帝曹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828 更新时间:2023/12/11 8:54:58

曹髦因为不满司马昭权倾朝野,专权秉政,因此决定带人亲自讨伐司马昭,只不过曹髦并没有成功。有人说曹髦这番行为缺乏谋略,不过曹髦敢弑杀权臣,已经是继曹睿之后最勇敢的魏国皇帝,而且曹髦也不可能什么准备都没做,就贸然对司马昭发难,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已无人知晓,但并不能因此就说曹髦太过鲁莽。历史上皇帝诛杀权臣的例子不在少数,有成功有失败,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具风险的事情。

高贵乡公曹髦,曹魏第四个皇帝,曹丕之孙,在历史上因为不满司马昭擅权,愤然带领身边的卫士向司马昭发动攻击,结果在战斗中被杀死,曾留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名言。关于曹髦,后世有很多争议,有人说他是以卵击石的愚蠢,也有人称赞他不屈抗争的精神,对此,我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类似曹操,聪明谨慎

首先我们可以确定一件事,曹髦绝对不是一个愚蠢的人。因为当时与后世对他的评价,都非常高,我这里摘录其中一些:

少好学,夙成。《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

才同陈思,武类太祖。《魏氏春秋》

非常人也,武帝更生也。《晋书》

少主相仍,唯高贵英雅,顾盼含章,动言成论。《文心雕龙》

从这些评论中我们可以知道两件事:首先,曹髦很好学,而且学有所成,出口成章;其次,曹髦的气质很像他的曾祖父曹操。学问暂且不提,将曹髦比作曹操,可以说是一个很高的、综合性的评价,如果一个很像曹操的人是个蠢人,那么不仅是对这个人的不公正评价,也是对曹操的一种抹黑了,所以曹髦不可能是一个愚蠢的人。

而且从他继承皇位的过程来看,这个人很明显是个聪明谨慎的人。当他从封国来到洛阳的时候,文武群臣都去迎接他,但他非常谦虚地要下车答拜百官,旁边掌管礼仪的官员告诉他,作为天子是没有必要向臣下行礼的,这时的曹髦以超高的情商回答了一句:“我现在也还是是臣子的身份。”于是下车向群臣答谢。随后来到止车门,左右的人告诉他按照惯例皇帝可以直接乘车进入,曹髦再次谦逊地说:“我被皇太后征召来此,还不知道要做什么呢。”意思和刚才差不多,都是说还不是皇帝因此不能僭越,于是步行入宫门拜见太后。当天他便在太极前殿正式登基称帝,参与典礼的百官都很高兴(百僚陪位者欣欣焉)。曹髦刚来第一天,就以超高的情商征服了群臣,这样的人又怎么会是一个蠢货呢?

借题发挥,志向远大

甘露元年(256年)二月丙辰日,曹髦在太极东堂宴请群臣,并和诸位大臣、学者讨论夏少康与汉高祖刘邦的高下,最终定论以少康为优。这次讨论明显是曹髦故意带节奏,本来开始讨论的是礼仪方面的事情,说着说着就被曹髦带跑偏了,开始讨论起了历代君王的功过得失,然后曹髦就引出了夏朝中兴之主少康和汉朝建立者刘邦谁更优秀的话题。

这个话题本身没有问题,将两个不同时代的君王进行比较,无论古人还是现代人都经常这么干。但问题的关键是,少康是中兴了夏朝的君王,当时夏朝的朝政被寒浞篡夺,少康躲藏在民间暗中积蓄力量,最终夺回了国家统治权。当时曹魏大权旁落司马氏,魏帝曹髦讨论少康中兴,那就不是单纯的评价人物了,这其中应该有两层涵义:其一,曹髦通过推崇少康告诉大家,他是一个有志向的君主,立志成为少康,中兴大魏;其二,通过群臣们的反应,看看大家是不是仍然心向曹魏,赞成他的言论,以此来判断哪些人可以拉拢利用。

曹髦的这个手段可以说很巧妙,最终经过两天的讨论,群臣也至少在表面上赞同他的观点少康强于刘邦。但在我看来,群臣似乎对于这个观点并不十分认同,只是碍于曹髦的身份,被曹髦近乎于强逼着表态了。这还不够,曹髦还命令钟会将这次讨论的过程记录下来,这就有点立字为证,拖人下水的感觉了,只要是最后赞成少康强的大臣,就可以被被人曲解为赞同曹魏中兴。

曹髦这次借题发挥,不知道收拢了多少曹魏大臣的心,但可以确定的是,必然会引起司马昭的警觉,这个小皇帝手段高明,确实有点像曹操。

井底困龙,孤注一掷

此后的曹髦,更多的只是和文臣学者讨论学术问题,并利用讨论学术,推行教化的由头,提拔了一些人,算是在培植自己的势力,但和司马昭不断加快的篡权进程比起来,只能是杯水车薪。

甘露元年,“命大将军司马文王加号大都督,奏事不名,假黄钺”。甘露二年,诸葛诞不就征,发兵反,次年被司马昭平定,需要说明的是诸葛诞反的是司马昭而不是曹魏政权。甘露三年,平定诸葛诞后,“大将军司马文王为相国,封晋公,食邑八郡,加之九锡”。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加九锡那就是要彻底篡位的前奏了,在这之前王莽加了九锡,曹操加了九锡,然后汉朝两次被终结。

甘露四年的时候,“黄龙二,见宁陵县界井中”。黄龙是土德的征兆,而曹魏是以土德自居,取代了大汉的火德,本来应该是祥瑞,但曹髦却有着不同的理解:

是时龙仍见,咸以为吉祥。帝曰:“龙者,君德也。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而数屈于井,非嘉兆也。”仍作潜龙之诗以自讽,司马文王见而恶之。《汉晋春秋》

曹髦这基本上就已经是半公开化地在抱怨了,司马昭听说后感到很厌恶,觉得小皇帝有些不知好歹了,两个人的矛盾逐渐激化。

到了甘露五年,被困在井中的黄龙曹髦,终于忍耐不住了,发出了“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的呐喊,发动了兵变,说起来既幽默又残忍,居然是皇帝要对臣子发动兵变。他当时是对三个大臣说的这话,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这三个人中只有王经出言劝谏皇帝继续忍耐,发动兵变胜算极小,并不适合。但曹髦这时已经忍不了了,留给他的时间也确实不多了,终于还是出征了。另外两个人,赶紧去给司马昭告密,这才使得司马昭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在战斗中杀了曹髦。

事件评价

后世有人评价此处,如果不是王沈、王业的告密,面对没有准备的司马昭,曹髦的成功几率很大。但我想说,即使侥幸成功了,曹髦也不过就是他后世粉丝元子攸的下场(北魏孝庄帝元子攸诛杀权臣尔朱荣前,曾说“宁作高贵乡公死,不作汉献帝生。”虽然他杀了尔朱荣,但尔朱荣的的侄子替叔叔报仇,随后就杀了元子攸)。司马氏势力已成,死了一个司马昭还有好多姓司马的会继承政治遗产,继续掌权。

而更多的人都是在指责曹髦做事急躁,愚蠢,看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真的是这样吗?我上一段说了,司马氏势力已成,如果不发动兵变,无非就是多苟活几年而已,已经没法翻转局面了。曹髦作为大魏的皇帝,流淌着的是太祖武皇帝曹操的血,他有他的高傲。陈胜吴广都能说出“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这种话,曹髦为何不能慷慨赴死?汉献帝是一种人生境界,高贵乡公也是一种人生境界,我们可以赞同汉献帝的选择,但不能指责曹髦的决断。

曹髦用壮烈的死亡,赢得了帝王的尊严,也理所应当赢得后世人的尊重。与其苟且偷生,毋宁高贵赴死!

标签: 曹髦

更多文章

  • 北魏孝明帝元诩简介:元诩生平经历是怎样的?元诩的成就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北魏孝明帝

    北魏孝明帝元诩简介:元诩生平经历是怎样的?元诩的成就有哪些?本文这就为你介绍:北魏孝明帝元诩简介北魏孝明帝元诩(510年-528年),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魏王朝第九位皇帝(515528年在位),宣武帝元恪次子,母为宣武灵皇后胡氏。元诩幼年继位,权臣元叉、母后胡氏相继擅权乱政,大失人心,北方爆发六镇

  • 明代宗朱祁钰生平介绍 朱祁钰年号 朱祁钰子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代宗

    明代宗朱祁钰(1428年9月11日1457年3月23日),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异母弟。母贤妃吴氏,明朝第七位皇帝,在位时间1449年―1457年,年号景泰(1450年1457年)。朱祁钰生于宣德三年(1428年),长兄明英宗即位后封为郕王。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

  • 后晋石重贵怎么当上皇帝的?晋出帝石重贵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石重贵

    一般人对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了解的都不怎么细,听说过石重贵的朋友可能更是少之又少。晋出帝石重贵是后晋末代皇帝,他的继位之路可以说是比较幸运的。石重贵是石敬瑭养子,出生于太原汾阳,他的亲生父亲曾是李存勖的骑将。后来石敬瑭将石重贵收养,并且非常重用他。历史上对于石重贵的评价比较客观,石重贵能力一般但很有

  • 千古第一帝秦始皇嬴政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一说名“正”),又称赵政、祖龙等。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中国古代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秦始皇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后回到秦国。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前

  • 西辽开国皇帝辽德宗耶律大石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1087-1143,一说1094-1143),字重德,契丹族,西辽德宗,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通晓契丹、汉文字,擅长骑射,中亚史书中记为大石林牙,为西辽的创立者。1115年中进士,提升为翰林应奉,不久升任承旨。辽以翰林为林牙,所以称之大石林牙。历任泰、祥二州刺史,辽兴军节度使。1122年

  • 金朝皇帝完颜亮为何被骂暴君?如何评价完颜亮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完颜亮

    金朝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是一个很陌生的朝代,完颜亮作为第四任皇帝,在历史上的记载向来都是昏君以及暴君这样的字眼。不过自幼就聪慧过人,祖上几辈也都是非常有名的人物,早在他二十七岁的时候就弑君篡位了。当皇帝的这些年,完颜亮也干过不少轰轰烈烈的大事,先是将政体改为了“一省六部制”,

  • 汉武帝和汉宣帝谁的功绩更高?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汉武帝

    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是汉武帝刘彻的曾孙,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在他的统治下,汉朝被推向了繁荣的巅峰,成为了综合国力在当时最为强盛的国家,刘询也因此成为当时正式拥有庙号的四位皇帝之一。汉武帝刘彻从为政举策等方面来讲也是一代明君,但是明显没有汉宣帝的高,而且,对历史上的影响也有着些许争议,但是汉武帝在

  • 后唐明宗李嗣源是个怎么样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嗣源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后唐明宗李嗣源的相关介绍,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后唐第二任国主明宗通过对庄宗在任期间一些荒唐制度的改革,例如伶官、宦官之患,例如门第晋升高管等腐朽制度,一一剔除。明宗加大对农业的重视,知道农业稳定就会民心稳定,通过一系列赋税等改革,促使后唐农业生产凋弊的局面有所改观。然而后唐明宗李

  • 五代后唐皇帝列表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后唐

    后唐(923年936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定都洛京(今河南洛阳),传二世四帝,历时一十四年。后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统治疆域最广的朝代。“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时梁晋吴蜀四分天下,后唐以一灭二,天下四分已得三分”。891年河东节度使李

  • 南燕开国皇帝慕容德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慕容德

    慕容德(336年-405年10月18日),后改名慕容备德,字玄明,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前燕文明帝慕容皝幼子,母公孙氏,前燕景昭帝慕容儁、后燕成武帝慕容垂皆为其兄,五胡十六国时期南燕开国皇帝。太和四年(369年),在枋头之战中,随兄慕容垂打败东晋的军队。太元九年(384年),慕容垂建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