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德宗光绪帝为何没有子嗣?光绪帝生平介绍

清德宗光绪帝为何没有子嗣?光绪帝生平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760 更新时间:2024/1/23 11:37:10

光绪帝可能是整个清朝最惨的一位皇帝,一生都过的不太平。光绪帝继位时只有4岁,当时是被慈禧和慈安两位太后垂帘听政,慈安驾崩后便由慈溪一人掌控大权,没想到慈禧这一掌权直接是把光绪帝变成了自己的傀儡。光绪帝本有发展改革的意图,但最后却抵不过慈禧的势力,而且光绪帝一生竟然没有一个嗣子,让人难以置信。光绪皇帝的一生,究竟是经历了哪些不幸的事呢?

光绪皇帝是清朝的第十一位皇帝,他的名字叫爱新觉罗·载湉。"湉"字的意思是水流平静的样子,和他的性格非常切合。从现在留下来的画像上看,他是个文弱清秀的青年。在他那张俊秀的脸庞后面,其实隐藏着一段悲惨的命运。平心而论,光绪皇帝是个可怜的男人。为什么这说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01、童年不幸。

载湉的生父是醇亲王奕環,按照正常的帝位传承,轮不到载湉。但是,同治帝没有留下子嗣,他被慈禧太后看上了。他小小年纪就登上皇位,成为九五之尊。这不是幸运吗?其实这完全不是幸运,这是悲剧。

他入宫的时候,年仅四岁。他的爸爸得知慈禧选中他儿子当皇帝后,痛哭流涕,几近昏死。他知道,这个孩子是完蛋了。

一个正在享受母爱、父爱的孩子,突然就被剥夺了享受家庭欢乐和温暖的权利,被硬生生拽到一个陌生的冷冰冰的环境里,见不到父母,见不到兄弟姐妹,只有那些怪声怪气的太监和冷冰冰的宫女。那该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对这个年仅四岁的小孩子来说,这会对他产生怎样的心理阴影,你能想象吗?

去过故宫的人,如果仔细看,会发现,其实皇宫是一个非常冰冷的地方。那里规矩森严,说话、做事甚至走路都有规定的流程,那里不允许孩子嬉戏玩耍甚至都没有人和他嬉戏玩耍。原本就文静的载湉,进宫后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就更加"文静"了。据《老太监的回忆》上说,刚入宫的载湉,经常生病,不是感冒头疼就是呕吐腹泻,连慈禧都担心这孩子能不能长大。

他胆子特别小,尤其害怕打雷,每次听到雷声都会吓得大哭大喊。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成长一个沉默寡言的小男生,不爱说话,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在屋子里拆自鸣钟、八音盒,摆弄西洋玩具。据一些太监回忆,拆得多了,他竟能将拆下的八音盒再组装起来,而且能改变八音盒的音阶。

进宫不久,慈禧就给光绪选了个老师,就是翁同龢。在慈禧的督促下,翁同龢为小皇帝制定了严格的学规,这个五岁的小皇帝,不但要学习古代儒家典籍、还要学习写字、作诗作文。而且慈禧要隔三差五检查他的"功课"。

紫禁城是帝国权力的中心,但是它不适合一个孩子的成长。

设身处地地想想,像光绪这样的童年,还有什么意思?

02、"事业"不幸。

光绪的"事业"就是当皇帝,把国家治理好。读光绪的传记,会发现其实他资质平庸,也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并没有什么过人的政治才能。何况他还要被慈禧太后掣肘。在这样的环境里,要做出成绩简直比登天还难。到十八岁那年,他正式亲政,自己处理国家政务。面对积重难返的大清朝,他也想振作起来,把国家治理好。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受他老师翁同龢的影响,他力主对日作战,期望通过战争的胜利来激发士气,因此丝毫不听李鸿章等人的意见,执意开战。可惜一战而败。这对一个年轻的帝王来说打击不可谓不大。

等他看了康有为等人的书籍和奏折之后,他以为找到了救国图强的方法,便兴冲冲地开展变法。只可惜,他不是一个有能力驾驭大清这艘巨轮的船长。光绪皇帝毫无政治经验,完全不顾反对势力和官僚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对,从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发布《定国是诏》开始,一股脑地在一百零三天内连发了二百八十六件涉及改革的的谕旨。结果呢?一项也没有认真地贯彻落实。"百日维新",在很多大臣以及慈禧的眼中,简直就是胡闹。维新变法失败后,光绪被囚禁,彻底失去了自由。虽然没有被废,但是也和一个废人差不了多少。

03、爱情的不幸。

光绪皇帝最宠爱的人,无疑是珍妃。《国闻备乘》中记载说:"惟珍妃生性乖巧、讨人欢喜,工翰墨,善棋,日侍皇帝左右,与帝共食饮共乐,德宗尤宠爱之。"但是,慈禧不允许珍妃成为皇后,皇后必须是慈禧家族的人。慈禧给光绪选的皇后是他的内侄女、都统桂祥的女儿。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1889年2月26日),光绪皇帝在紫禁城举行婚礼。在人生的大喜时刻,光绪皇帝并没有显得特别高兴,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了各项礼仪。

婚后,他依旧宠爱珍妃,逐渐疏远皇后。这引起了慈禧的不满。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带着光绪帝逃往西安,临行前派人将珍妃推入宫里的枯井里,年仅24岁。

对于光绪来说,珍妃的死对他的打击大概比八国联军占领北京还大。

光绪一生活了38岁,可是竟没有留下一个子嗣。在紫禁城里,他18岁成婚后就有了名正言顺的妻子,此外还拥有多位妃子,可是他们居然都没有生下光绪的孩子。可见,光绪的男性功能是有问题的。别说和康熙乾隆比,就是和他的前任同治皇帝比,他在这方面也不如。人家同治好歹还知道去寻花问柳啊!

标签: 光绪帝

更多文章

  • 汉和帝刘肇生平简介:汉和帝刘肇的故事是怎样的?汉和帝刘肇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和帝

    汉和帝刘肇生平简介:汉和帝刘肇的故事是怎样的?汉和帝刘肇是怎么死的?本文这就为你介绍:汉和帝刘肇生平简介刘肇(79年―105年2月3日),即汉和帝(88年105年在位),东汉第四位皇帝,建初四年(79年)出生,汉章帝刘炟第四子,生母为梁贵人,过继给皇后窦氏为继子。建初七年(82年),汉章帝废太子刘庆

  • 宋太祖赵匡胤对北宋有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赵匡胤

    赵匡胤是宋朝开国皇帝,或许多数人都认为赵匡胤最大的成就便是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基本建立起了一个统一的王朝。实际上赵匡胤对于北宋的贡献远远不止这些,宋朝能就此步入正轨,并且在文化、经历等多个领域有着辉煌的成就,其实都和赵匡胤离不开关系。赵匡胤不同于很多其他的开国皇帝,他曾两次“杯酒释

  • 明朝皇帝列表 明朝皇帝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明朝皇帝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一说亡于1683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是以汉族为主推翻蒙古族统治者而建立起来的汉族复兴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而明朝皇帝,则是指由明太祖朱元璋开始,直至明思宗朱由检,共16位明朝皇帝。明代的皇帝个个性格鲜明,明代各朝也

  • 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优劣比较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高祖

    刘邦和朱元璋分别是汉朝和明朝的开国皇帝,这两个朝代也十分强盛。很多人都喜欢把朱元璋和刘邦放在一起比较,因为他们都是草根出生的皇帝,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比拟的成就。不过他们所处的环境,和需要经历的困难都完全不一样,可能多数人会觉得朱元璋开国要更难一些。下面就为大家简单讲讲刘邦和朱元璋为人的不同,还有他们

  • 隋朝皇帝列表 隋朝皇帝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隋朝

    隋朝(581年-619年)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即隋文帝,建国隋朝,定都大兴城。【隋朝皇帝顺序表】史家用皇帝来纪年,被史家用来纪年的隋朝皇帝就是隋文帝、隋炀帝、隋恭帝这三个人。不过事实上,隋朝历史上总共有六位皇帝,顺序依次是: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隋恭帝杨侑隋秦王杨浩隋世

  • 西魏末代皇帝拓跋廓生平介绍 拓跋廓为何改元姓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拓跋廓

    拓跋廓原名元廓,鲜卑族人,是文昭帝元宝炬的儿子,也是西魏最后一位皇帝,世称恭皇帝。西魏废帝元钦被杀后,宇文泰拥立元廓为帝,并逼其恢复本姓。拓跋廓简介西魏恭帝拓跋廓(537年557年),本名元廓,河南洛阳人,鲜卑族。西魏最后一位皇帝(554年556年在位),孝文帝元宏曾孙,文昭帝元宝炬第四子。初封齐

  • 北宋宋徽宗生平介绍 宋徽宗是一个怎么样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徽宗

    岳飞的大名,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因为他是我们的民族英雄,他誓死也要坚决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的英雄事迹,赢得一代又一代人的尊敬。小时候,我是听着《岳飞传》的评书长大的。岳飞一生的宏愿是“还我河山”,把被金国强盗抢去的土地夺回来。话说北宋王朝经历了140多年,帝位从太祖、

  • 明君和昏君结合体:唐玄宗李隆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称唐明皇。712年至756年在位,在位44年。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最早被封为楚王,武则天时代改封为临淄郡王。长安年间担任右卫郎将、尚辇奉御。神龙元年,迁卫尉少卿。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

  • 后晋出帝石重贵生平介绍 石重贵墓地在哪 石重贵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石重贵

    石重贵史称后晋出帝或后晋少帝,是石敬瑭的养子,后晋最后一位皇帝。石重贵虽然没有什么能力,但却比他养父有骨气,国破后被送往契丹,67岁时病逝。石重贵墓地考古人员曾在辽宁省朝阳县境内新发现两个辽代墓志和大量考古资料,从墓志和资料上证实了传说中的晋代王城所处位置在朝阳县波罗赤村附近。从墓志内容上看,这两

  • 南唐开国皇帝南唐烈祖李昪生平介绍 李昪的故事 怎么评价李昪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昪

    李昪别名徐知诰,小字彭奴,是南唐的建立者,史称南唐烈祖。公元937年,李昪称帝,国号为齐,两年后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公元943年,李昪因丹药中毒而死,谥号光文肃武孝高皇帝。李昪的故事李昪曾宴请徐知询(一说是大臣周本),以金钟盛酒,向徐知询劝酒,道:“希望弟弟你能活一千岁。&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