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东晋晋明帝司马绍生平介绍及评价 司马绍有哪些轶事典故?

东晋晋明帝司马绍生平介绍及评价 司马绍有哪些轶事典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789 更新时间:2023/12/4 11:24:25

司马绍,即晋明帝,晋元帝司马睿长子 ,晋简文帝司马昱异母兄,生母是宫人荀氏,东晋第二位皇帝,在位共3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司马绍于322年即位,太宁二年(324年)平定王敦的叛乱,停止对于王敦党羽的追究,为安定皇帝的权威全力重用王导,并且与江东大族保持和谐的态度,稳定东晋王朝的局势,对安定国家大局和皇室权威影响深远。

轶事典故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司马绍年幼时,其父晋元帝闲坐,将他放置在膝前,正遇长安使者来,因问司马绍说:“你说日与长安哪个远?”司马绍回答说:“长安近,不曾听说过人从日边来,由此就可以知道了。”晋元帝觉得奇异。第二天,群臣宴会时又问他这个问题,回答说:“日近。”晋元帝脸色一变说:“怎么和昨天说的不同呢?”司马绍回答说:“抬头就望见日,但却望不见长安。”由此晋元帝更觉得他是个奇童。

太子西池

司马绍想挖池塘,修亭台,他的父亲晋元帝不答应。当时司马绍还是太子,喜欢招养武士。有一晚半夜叫这些人挖池塘,到天亮就挖成。这就是当时的太子西池。 据说是东吴时所挖成的,名叫西苑,后来淤泥积满,司马绍时又修复,故俗称太子西池。

遗鞭脱身

太宁元年(323年)六月,王敦将举兵向京师进发,晋明帝暗中得知,于是骑着巴滇骏马微服出行,到王敦驻地于湖,沿着王敦的营区走了一圈就出来了。王敦的士兵发现了,说:“这不是普通人啊!”这天王敦白天睡觉,梦见太阳绕其城,受惊而起,说:“这必定是黄胡须的鲜卑奴来了。”司马绍的母亲荀氏是燕代人,司马绍状貌类似外族人,胡须黄色,所以王敦这样说。于是王敦派五个骑兵去寻找追赶晋明帝。晋明帝也策马奔驰而去,马拉粪时,就浇上冷水。遇到旅舍卖饭的老妇,送给她一把七宝鞭,对她说:“后面有骑兵来,可把此鞭给他们看。”过了片刻,追骑来到旅舍,问老妇,老妇说:“人已经走远了。”并把七宝鞭拿出来给他们看。五个士兵传递着玩赏,停留了很久。又见马粪是冷的,认为确实已走远,便停止追赶。晋明帝因此得以脱身。

晋祚不长

一次,王导和温峤一起谒见司马绍,司马绍问温峤前代统一天下的原因是什么。温峤还没有回答,一会儿,王导说:“温峤年轻,还不熟悉这一段的事,请允许臣为陛下说明。”王导就一一叙说晋宣帝司马懿开始创业的时候,诛灭有名望的家族,宠幸并栽培赞成自己的人,以及晋文帝司马昭晚年杀高贵乡公曹髦的事。司马绍听后,掩面伏在坐床上,说:“如果像您说的那样,晋朝天下又怎能长久呢!”

黄须鲜卑

《世说新语·假谲》记载,王敦称司马绍为:“黄须鲜卑奴”,并称其相貌特征是“黄须”。注引《异苑》所载,王敦语作:“黄头鲜卑奴”,并加以解释:“帝所生母荀氏,燕国人,故貌类焉”。黄头指的是金发,黄须指的是黄胡子,可见司马绍的相貌特征就是金发黄胡子,具有白种人的相貌特征。《晋书·卷六·帝纪第六》亦载,王敦称司马绍为“黄须鲜卑奴”,并称“帝状类外氏,须黄,敦故谓帝云”,明确指出司马绍的相貌与其母族相近,说明其母族的相貌具有白种人的特征。既然司马绍被称为“黄头鲜卑奴”或“黄须鲜卑奴”,其生母荀氏应为鲜卑人。司马绍生母荀氏的身份是宫人,《晋书·后妃传》未载其出身,《晋书·卷六·帝纪第六》称其为“燕代人”,据《晋书·地理志上》:“起雁门以东,尽辽阳,为燕代”,则“燕代”一词显然指的是地理范畴。但《晋书·刘聪载记》称“鲜卑之众星布燕代”,足见燕代地区是鲜卑人的主要分布区,《晋书》之所以称荀氏为燕代人,是本着为尊者讳的原则,不直书荀氏为鲜卑人,而以与鲜卑人关系至为密切的燕代地区代指。《异苑》称荀氏为“燕国人”,此燕国是指鲜卑人建立的前燕政权,也是以此暗示荀氏是鲜卑人。

东晋人认为,司马绍因母亲是鲜卑人而相貌类似于鲜卑人,所以才被称为“黄头鲜卑奴”或“黄须鲜卑奴”,证明“黄头”或“黄须”正是鲜卑人的相貌特征。金发是白种人的显着特征之一,可见鲜卑人、至少是东部鲜卑人中,存在相当数量的白种人。不仅东晋人把“黄头”或“黄须”看成是鲜卑人的相貌特征,在唐朝人的观念中,鲜卑人的相貌特征仍具有金发碧眼等白种人的特点。

历代评价

曹毗《晋江左宗庙歌》之六:“明明肃祖,阐弘帝胙。英风夙发,清晖载路。奸逆纵忒,罔式皇度。躬振朱旗,遂豁天步。宏猷渊塞,高罗云布。品物咸宁,洪基永固。”

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虽略于形色,颇得神气。笔迹超越,亦有奇观。”

唐·房玄龄等《晋书》:“帝聪明有机断,尤精物理。于时兵凶岁饥,死疫过半,虚弊既甚,事极艰。属王敦挟震主之威,将移神器。帝骑驱遵养,以弱制强,潜谋独断,廓清大昆。改授荆、湘等四州,以分上流之势,拨乱反正,强本弱枝。虽享国日浅,而规模弘远矣。”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明帝不夭,中原其复矣乎!天假五胡以乱中夏,气数之穷也,帝乃早世!王敦之横,元帝惴惴而崩,帝以幼冲当多难,举动伟然出人意表,可不谓神武哉?”

标签: 晋明帝

更多文章

  • 东晋晋元帝司马睿生平介绍及评价 司马睿有哪些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司马睿

    司马睿,即晋元帝,字景文,晋宣帝司马懿曾孙,琅琊武王司马伷之孙,琅琊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东晋开国皇帝,在位共6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司马睿于290年袭封琅邪王,曾经参与讨伐成都王司马颖的战役;但是由于作战失利,司马睿便离开洛阳,回到封国。后来他在王导的建议下

  • 如何评价梁武帝萧衍?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梁武帝

    萧衍,即梁武帝,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齐高帝族弟萧顺之之子,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开国皇帝,在位共47年,是南朝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南齐时,萧衍累官雍州刺史,颇受齐明帝宠待。502年,接受萧宝融“禅位”,建

  • 辽朝皇帝之辽太宗耶律德光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耶律德光

    辽太宗,字德谨,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次子,辽朝第二位皇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见证了华夏的起起伏伏,历史上风流成性的皇帝不少,可像他这样的却是独一个,硬是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他就是我们的主人公耶律德光-辽太宗。最终因不听劝谏临幸妃子,又因太后的一句命

  • 南朝皇帝之齐和帝萧宝融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齐和帝

    萧宝融,即齐和帝,齐明帝萧鸾第八子,东昏侯萧宝卷同母弟,南北朝时期南朝齐第七位皇帝,也是南朝齐末代皇帝,在位仅1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建武元年(494年),齐明帝封其为随郡王。永元元年(499年),东昏侯即位,改封南康王。东昏侯被废,萧宝融即位。在位一年,被迫让位。萧衍代

  • 如何评价萧宝卷?南齐东昏侯萧宝卷登基后有哪些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萧宝卷

    萧宝卷,即齐废帝、齐东昏侯,齐明帝萧鸾次子,南北朝时期南朝齐第六位皇帝,在位共3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萧宝卷危局登基,废杀六位辅政大臣,肃清朝野,政由己出。平定著名将领陈显达和崔慧景的叛乱,但因裴叔业降魏,南齐丢掉了南豫州。永元三年(501年),雍州刺史萧衍起兵于襄阳,领

  • 南朝皇帝之齐废帝萧宝卷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萧宝卷

    萧宝卷危局登基,废杀六位辅政大臣,肃清朝野,政由己出。平定著名将领陈显达和崔慧景的叛乱,但因裴叔业降魏,南齐丢掉了南豫州。永元三年(501年),雍州刺史萧衍起兵于襄阳,领兵攻破建康。萧宝卷众叛亲离,为宦官所杀,时年十九岁,被贬为东昏侯,谥号为炀。人物生平少年继位萧宝卷的生母刘惠端(萧鸾的正妻)早亡

  • 如何评价萧鸾?齐明帝萧鸾登基后有哪些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萧鸾

    萧鸾,即齐明帝,始安王萧道生之子,齐高帝萧道成之侄,南北朝时期南朝齐第五位皇帝,在位共4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萧鸾自小父母双亡,由萧道成抚养,萧道成对其视若己出。宋顺帝时,萧鸾担任安吉令,以严格而闻名;后迁淮南、宣城太守,辅国将军。齐高帝时任西昌候、郢州刺史;齐武帝萧赜时

  • 南朝皇帝之齐明帝萧鸾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萧鸾

    萧鸾自小父母双亡,由萧道成抚养,萧道成对其视若己出。宋顺帝时,萧鸾担任安吉令,以严格而闻名;后迁淮南、宣城太守,辅国将军。齐高帝时任西昌候、郢州刺史;齐武帝萧赜时升任侍中,领骁骑将军。萧赜死时,以萧鸾为辅政,辅佐萧昭业。萧鸾在494年废杀萧昭业,改立其弟萧昭文;不久又废萧昭文为海陵王自立为帝。萧鸾

  • 南朝皇帝之齐废帝萧昭文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萧昭文

    萧昭文,即海陵恭王,齐武帝萧赜之孙,文惠太子萧长懋次子 ,郁林王萧昭业异母弟,南北朝时期南朝齐第四位皇帝,在位仅75天,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萧昭文初封临汝公,后改封新安王。历任辅国将军、济阳太守、南豫州刺史、中军将军、扬州刺史等。隆昌元年(494年)七月,辅政大臣萧鸾弑杀萧

  • 如何评价萧赜?齐武帝萧赜登基后有哪些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萧赜

    萧赜,即齐武帝,齐高帝萧道成长子,南北朝时期南朝齐第二任皇帝,在位共9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建元元年(479年),萧赜被立为皇太子。建元四年(482年),齐高帝去世,萧赜即位。登基后他下令多办学校,对外崇尚节俭,实施富国政策,延续检籍政策,与北魏通好,边境安定,著有《估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