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何评价汉文帝刘恒?汉文帝的治国措施有哪些

如何评价汉文帝刘恒?汉文帝的治国措施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983 更新时间:2024/1/6 14:40:36

刘邦觉得戚夫人之子像自己就将全部的爱给了这个孩子时,无论如何没有想到毫不起眼的刘恒能将大汉的事业发扬光大;功臣集团只因刘恒的母族很弱才将他推上皇位,也绝不会想到竟然选出一位治世明君。面对强大的功臣集团及诸侯王们,刘恒仅率领部分代国人马快速巩固皇权,制衡内外,与天下人共分利,打造出被儿子景帝称为“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靡不获福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朝治世文景之治。

我们看《史记》时,汉文帝刘恒治理天下的特点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加恩天下,即人人都从中得到好处。我们下面可以看看,汉文帝是如何打造文景之治的。

论功行赏,有功即封

刘恒当上皇帝,先将琅琊王刘泽封为燕王,又根据功劳调整陈平、周勃等人的职务,同时归还诸侯国因吕氏损失的封地。刘恒在从代国迎回薄太后后,马上封赏在长安的功臣们,封赏:“周勃食邑万户,赐黄金五千斤;陈平、灌婴食邑各三千户,各赐黄金三千斤;刘章、纪通、刘兴居食邑各二千户,各赐黄金一千斤;刘揭为阳信侯,赐黄金一千斤。”这次封赏,除刘章和刘兴居因被汉文帝故意针对而心里不满意外,其他人都特别满意。

汉文帝即位第二年,先趁着立太子的机会封自己的舅舅薄昭为枳侯,又封赏跟随代国的亲信,其中,宋昌因力劝刘恒来长安被封为壮武侯,跟随的六人都官至九卿。随后,汉文帝扩大封赏的范围,将当初跟随刘邦的旧人进行加封,一下子封赏了六七十人(申屠嘉就是在此次被封的),实现了对汉初功臣的阳光普照奖;同时,封淮南王的舅舅赵兼、齐王的舅舅驷均为侯,尽力消除诸侯国中的不稳定因素。

至此,汉文帝完成了对整个功臣集团、诸侯国及自己人的封侯和封官,施恩于整个官僚团体,使他们实现了裂土封侯、加官进爵的心里愿望,减少了很多人可能存在的郁郁不得志的想法,尽可能地削弱威胁皇位的不稳定因素。

三赐百姓,有爵有粮

刘恒的皇位捡漏的成分很大,所以稳固皇权对刘恒来说是第一等要务。刘恒即位为帝的当晚,连夜任用代国中尉宋昌为卫将军以镇抚南北军,又任用张武为郎中令值守前殿。除此之外,刘恒连夜下诏书施恩于民,通告天下“吕氏一族已因谋逆被功臣们剿灭,刘恒即位为帝,大赦天下,并赏赐每户百姓一级爵位,赐给无子无夫的女子每百户一头牛、十石酒,允许百姓聚众饮酒五天”,向天下人宣告刘恒是大汉朝的皇帝了。

汉文帝即位的第二年正月,官员们建议汉文帝立太子,汉文帝同意立自己的儿子刘为太子,便封赏全国百姓应继承父业的儿子每人一级爵位,再一次彰显皇帝与民同乐之心。同年三月,汉文帝在立窦皇后时,下诏赐给天下无夫、无妻、无父、无子的穷人,以及年过八十的老人、不满九岁的孤儿每人若干布、帛、米、肉,彰显对弱者的保护。汉文帝这两次对百姓的封赏,可谓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了,自己享受到的也想让百姓享受到。更加人性化的是,到了天旱、蝗灾的时候,汉文帝不仅派人赈灾,还允许老百姓卖自己的爵位进行自救。

重视农业,促农生产

汉文帝三年,汉文帝下诏说“农业是天下的根本,应当开辟皇帝亲自耕种的籍田,自己亲自带头耕种为宗庙祭祀提供谷物”。可以说,汉文帝一开始就树立了重视农业的榜样,让天下人都把精力放在恢复生产的地方了。汉文帝十三年,汉文帝再次下诏说“农业是天下根本,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了”,并为了区别农业和商业,下令减免农田的租税。粮食在任何时候都是老百姓的命根子,而农业税是农业国家的命根子。汉文帝的做法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减税、免税,是对国家支柱性收入下了一次狠手,这样的行为不是都能做到的。

改革刑法,慎用刑罚

汉文帝即位的第三个月,就提出改革刑法,指出“法者,治之正也”,要求官员把连坐犯罪之人的家人、甚至收为奴婢的法条改掉。虽然官员们提出该法条存在是因为老百姓不能自治,但是汉文帝提出“法正则民悫(淳朴),罪当则民从”,且官吏是引导老百姓的,犯罪之人是因官员没有尽到引导义务,应该除掉这个陷民以罪的法条,使得官员们改变了法令。

汉文帝三年,汉文帝认为诽谤妖言之罪使得众臣不敢说话,下令取消该罪,同时认为谩骂、诅咒等是小百姓愚昧无知,命令不准官吏将上述行为等列为大逆、诽谤。实际上,汉文帝是在鼓励官员、百姓说话,放开了言论,气度可谓是非常之大了。

然而,汉文帝改革刑法最著名的事情还是废除肉刑,缘起于太仓公淳于意被捕而引发的缇萦上书。淳于意的医术得自乘阳庆,在乘阳庆三年的倾囊相授后,淳于意医术大进,治病时达到了决定人生死的地步,但是为人就比较任性了,经常不顾家,看病还分人的做法导致很多病人家属恨他,以致于自招牢狱之灾。结果,淳于意因罪要被送到长安,临行前痛骂自己的五个女儿没用,后悔没生个儿子。于是,缇萦跟着父亲到了长安,向汉文帝上书“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妾原没入为官婢,赎父刑罪,使得自新。”汉文帝见到后,在诏书里自责了一番之后,下令废除肉刑(不过名义上废除了,汉景帝再次改革),并由张苍等人负责实施。汉文帝废除肉刑,在那个时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体现了汉文帝身上那闪耀的人性光辉和为民父母的爱民之心。

汉文帝对大臣们采取以德服人的法子,对犯法之人也尽量宽恕,如代国旧臣张武贪赃犯法,就给他金银财宝以愧其心。汉文帝虽然慎用刑罚,但也不是不用。舅舅薄昭后来当街杀死皇帝使者钟毓,汉文帝在丞相张苍、大将军周兴等人的坚持下,又看了钟毓夫人的遗书,最终不顾群臣和皇太后的反对决意处死薄昭。在派张苍等人劝薄昭自尽未果后,汉文帝在宫内摆设薄昭的灵堂进行活人祭,逼得薄昭服罪自杀。此外,汉文帝将欺骗自己的新垣平诛灭三族。

被动防御,兵戈少用

匈奴一直是汉朝北方最严重的威胁。虽然汉朝从汉高祖刘邦时采取和亲政策,但是匈奴人经常越过长城南下掠夺。汉文帝面对这种情况,采取被动防御的政策。汉文帝四年,匈奴人越过边界在黄河以南地区抢掠,汉文帝命令丞相灌婴率军反击匈奴,自己亲自到代地准备迎击匈奴,不久匈奴人也退回匈奴境内。汉文帝十四年,匈奴人再次入侵汉朝,汉文帝下令十万汉军反击匈奴,自己差点要亲征,不过遭到群臣和太后反对才作罢,匈奴人见无利可图再次遁走。汉文帝十八年,汉文帝决定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但是没消停几年。匈奴人在汉文帝二十三年再次入侵,汉文帝不得已才分别在飞狐、句芒、霸上、细柳等地驻军,在数月后匈奴人退去后才罢军。在汉朝南方,汉文帝用陆贾游说南越王尉他撤去皇帝名号称臣后,就再无动作。

由此可以看出,汉文帝在当时采取被动防御的边关政策,虽然面临匈奴人的疯狂挑衅,但还是以国内安定为首要宗旨,对匈奴采取有限反击的措施,对南越也以安抚为主,为国内创造稳定的发展环境。不过,汉文帝对诸侯国就没有那么手软了,在汉文帝四年击破趁机造反的济北王叛军,诛杀了济北王刘兴居,赦免了其手下。

严格自律,极致谦卑

汉文帝虽然不是开国之君,但和很多开国之君一样极端自律。汉文帝是二十三年如一日的自律,在位期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和车架都没有增加;自己穿着粗糙的丝织品,也不允许所宠爱的慎夫人穿好衣服和绣有花纹的帷帐。他曾经想建个露台,招来工匠一计算得100斤黄金,就果断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更在临时前下遗诏,要求简葬自己,不允许给自己厚葬,不允许禁止老百姓喜事和丧事,连哭丧的时间、衣服的尺寸都在诏书中规定简化,更破天荒地放夫人以下到少使的宫人回家。一个普通人都未必能自律到这个程度,更何况一个皇帝,可谓是仁义至极。

汉文帝在诏书中的姿态非常谦卑,几次说自己“不德”,立太子时,将楚王、吴王、淮南王拉出来,谦让一番;要求大臣们举荐人才,匡正自己的过失,免得自己失德;又因祠官致敬的时候,不为百姓而为自己祈福,要求取消祈福;更下诏取消秘祝官将天灾等过错推到大臣身上的做法,主张有错都是自己这个皇帝的错误(古代有禳灾的传统,把过错、灾祸、不幸从君主身上转移到肱骨大臣身上)。

结束语

汉文帝之文的谥号意思是“经天纬地”,死后被儿子汉景帝加上庙号“太宗”,成为汉朝具有庙号的四个皇帝之一,司马迁更引用论语的话“必世然后仁。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汉文帝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第一位聪明的仁君。

当初,他带着六个核心成员前往长安,当晚就掌控了长安和宫殿的军队确保自己的安全,又在当晚下诏向天下宣告自己是大汉朝的皇帝,然后快速地摆平了功臣集团、诸侯王们的需求,从而在不动声色间控制住了朝政,能敲打周勃这个功臣之首。他在位二十三年,一直任用功臣为丞相,在功臣集团与诸侯王之间维持制衡,维护了汉朝政局的稳定。期间,他想过用窦广国(窦皇后的弟弟,很有才能)为相,但是为了朝局果断放弃这个想法。不得不说,汉文帝实现了汉朝与汉朝人的利益的最大化,绝大多数的汉朝人(贾谊、吴王、齐王、被匈奴肆虐之地等除外)都成了汉文帝当政时期的利益获得者。

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汉文帝也真正地做到了克己复礼:二十三年如一日地要求自己和身边人节俭,时刻地克制自己的欲望,始终重视老百姓的疾苦,真正地一以贯之地“克己”;他既能封赏、任用功臣,又包容、震慑诸侯王,又能竭力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正如晋国女叔齐所说“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真正地做到了“复礼”。所以,汉文帝这位仁君应当是我们为记住和学习的,学其悲天悯人之心,又学其如太极之智勇,更学其二十三年之不变初心。

标签: 汉文帝刘恒

更多文章

  • 隋炀帝杨广哪些政绩?隋炀帝为隋朝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隋炀帝

    据《资治通鉴》载,在仁寿四年七月,隋文帝卧病在床,杨广于是写信给杨素,请教如何处理隋文帝后事和自己登基事宜。不料送信人误将杨素的回信送至了隋文帝手上。隋文帝大怒,随即宣杨广入宫,要当面责问他。正在此时,宣华夫人陈氏也哭诉杨广在她来途中意图非礼她,使隋文帝顿悟,拍床大骂:“畜生何足付大事

  • 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有哪些政绩?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高宗

    唐高宗李治,一般一提到他应该是这样:唐太宗那个不成器的儿子,或者是那个让老婆篡夺了自家天下的窝囊男人;他是李世民“贞观之治”光芒下一星微光,他是李隆基“开元盛世”的背景板;他的宽厚被说成了怯懦,他的低调被当成了庸弱。但实际上,真实的他不逊于历史上任何

  • 元宪宗蒙哥生平介绍及评价 蒙哥政绩盘点 蒙哥死因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蒙哥

    蒙哥汗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很多人好奇蒙哥和忽必烈的关系,其实他们是亲兄弟,蒙哥是家中长子,忽必烈是四子。蒙哥汗对于当时的大蒙古国来说非常重要,可以说他的死直接改变了蒙古的历史。蒙哥汗死后,蒙古西征计划被迫中止,内部则是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对大权展开争夺,这样一种趋势使得大蒙古国走向分裂。下面就来简单讲讲蒙

  • 魏文帝曹丕生平介绍及评价 曹丕的政治才学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丕

    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属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开国皇帝,曹操和卞夫人的嫡长子,之后继承父亲的魏王封号与丞相的大权,最终东汉皇帝汉献帝禅让于其,曹丕登基后改国号为魏,史称曹魏,226年驾崩,谥文皇帝。除军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学,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

  • 明孝宗朱祐樘在位期间有哪些政绩?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孝宗

    明朝行政体制使得权利逐渐转移到内阁与六部,皇帝的行政权则被相对减弱。尽管这并非皇帝初衷,但这种形势却无法逆转。有些皇帝因为与文官集团对抗而数年不理朝政,如明神宗;有些皇帝则因为过度依赖文官集团而耽于玩乐,如明世宗。这也导致世人提及明朝帝王,所想的多半是怠政行为,只对朱元璋及朱棣相对肯定。实际上,明

  • 北周武帝宇文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宇文邕

    历史上不乏一些傀儡皇帝,他们虽然身居高位却受人摆布,甚至有些人还被大臣们结果了性命,不过其中也有不少皇帝虽是傀儡身,却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顺利扭转局势,宇文邕就是如此,执政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直被权臣操纵,却在关键时刻转危为安。公元543年,宇文邕在同州出生,年少时就表现出了远超同龄人的聪明才智,父亲

  • 金世宗完颜雍生平介绍及评价 完颜雍政绩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完颜雍

    完颜雍是金朝第五位皇帝,金太祖完颜旻之孙。可能多数朋友对于金朝的历史并不了解,那今天是准备和大家讲讲有关完颜雍的生平故事,其实他的继位之路颇有几分运气存在。完颜雍在位期间开创“大定之治”,他轻赋重农,重视儒学,在多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有人把完颜雍称为“小尧舜&rd

  • 唐朝皇帝之唐肃宗李亨生平介绍及评价 唐肃宗妻妾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肃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句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春望》中开篇的一段话,诗词开头描述的是,当时大唐混乱的政治状况。其意思为,国都已经沦陷且城池破旧不堪,虽然山河依旧存在,但乱草遍地林木荒荒,给人造成一种无人管理的荒野森林一般。这就不免让人联想到唐朝后期不断发动政变,导致国

  • 明熹宗朱由校一生有哪些发明?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熹宗

    要说中国最后一个汉家王朝明王朝,最近几年可以说是热门话题。从《明朝的那些事》的野史传说《到万历十五年》正经历史拓展,还有无数小说网站上各种各样的关于明朝的网络小说,无数人都想着凑个时尚穿越一把,然后拯救一下这个没落的王朝。特别是那些明粉,那可是相当有战斗力的群体。作为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必然

  • 三国时期曹魏皇帝魏元帝曹奂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奂

    魏元帝即曹奂(246-302),本名璜,字景明,曹操之孙,曹宇之子。三国时曹魏最后一代皇帝,公元260年至265年在位。他从260年继位到265年禅位于司马炎,此后被废为陈留王,谥号为元帝。曹奂是燕王曹宇的儿子,曹操的孙子,甘露五年(260年)曹髦死后立曹奂为皇帝,实际上曹奂手中毫无权力,在大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