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有哪些政绩?

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有哪些政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068 更新时间:2024/1/17 0:05:11

唐高宗李治,一般一提到他应该是这样:唐太宗那个不成器的儿子,或者是那个让老婆篡夺了自家天下的窝囊男人;他是李世民“贞观之治”光芒下一星微光,他是李隆基“开元盛世”的背景板;他的宽厚被说成了怯懦,他的低调被当成了庸弱。但实际上,真实的他不逊于历史上任何一位有为的帝王!

一、从摆设到亲政皇权与相权的博弈

(一)架空皇权的长孙无忌。永徽六年之前,青年皇帝李治发现,大唐帝国的最高权力不在皇帝手里,而在首席宰相、托孤大臣、三朝元老和自己的亲娘舅长孙无忌手里,不管是杀伐决断、人事任免的国家公务,还是立储的帝王家事,自己几乎没有任何发言权。李治很沮丧也很无奈:他的太子之位名义上是舅舅给争来的,他的皇位是舅舅拥立的,这个舅舅从大唐开国一直为自己家“不辞辛劳”地“忙前忙后”……从这个角度来讲,他似乎得感激舅舅。但是细一想不对,大唐姓李,现在却怎么看都像是姓“长孙”。而且,长孙无忌不仅独霸朝纲,还干涉李治的帝王家事(立储),李治的底线一点一点地被打破。终于,紧接而来的那起著名的“房遗爱谋反案”让李治坐不住了。永徽四年年底,房玄龄两个儿子引发的一起普通家庭纠纷,被长孙无忌当成了政治清洗的工具,荆王李元昌、吴王李恪、驸马房遗爱、开国宿将薛万彻等政敌被一网打尽,到永徽五年二月份结案的时候,朝堂之上已经尽是长孙家的势力。以宰相班子为例,九个人当中,除了李勣是李治的人、于志宁首鼠两端外,褚遂良、韩暧、来济、崔敦礼等其余六人竟全是长孙一党。虽然长孙无忌仅仅是贪恋权力,并无伊、霍擅行废立甚至是王莽谋篡之心,但是,相权对皇权的侵蚀和冒犯已经到了让李治无法忍受的地步了。

(二)李治的政治反攻。权力的道路上永远不允许两人并肩同行,皇权更不可以。李治性格宽厚但却不傻,政治上更是继承了祖、父的强大基因。所以,当发现自身已经具备一定实力的时候,他就开始反击了。第一步,皇后废立。这是李治和长孙集团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博弈,李治说:我的老婆我作主。长孙集团说:(王)皇后无过,不能废。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李勣的加入让本来处于下风的李治实现逆转。永徽六年十月,李治一纸诏书,王皇后被废黜,理由是“谋行鸩毒,废为庶人,母及兄弟,并除名,流岭南。”当月十九日,根据文武百官的文武百官联名上疏,高宗李治册立武昭仪为皇后。李治第一次行使皇权。第二步,冲破铁幕。所谓“铁幕”,即长孙无忌在朝廷内外多年以来结成的盘根错节的官场关系网。在这张大网中,长孙集团的势力遍布各个角落,帝国每一项任命、每一道指令都深深地烙上了长孙无忌的印记。这种形势首先在皇后的废立过程中被撕开了一个角永徽六年九月,也就是在废立前一个月,长孙无忌的死党、同样老资格的褚遂良被贬出朝廷,长孙集团的末日号角开始吹响。第三步,太子废立。显庆元年(公元656年)正月,由长孙集团拥立的太子李忠被废为梁王,年仅四岁的李弘(和武后所生)被立为太子,长孙无忌节节败退。第四步,长孙倒台。显庆四年,东都洛阳发生了一起所谓的韦季方、李巢朋党案。长孙无忌本来与此案毫无瓜葛,但是,在李治的直接授意下,此案的性质不仅变成了谋反,主角也变成了长孙无忌这和几年前长孙无忌构陷吴王李恪等人时如出一辙。《旧唐书·长孙无忌传》记载到:“帝(李治)竟不问无忌谋反所由,惟听(许)敬宗诬构之说。”纵横大唐官场三十余载的长孙无忌就此垮台。在这场皇权与相权的博弈中,李治完胜。

二、皇权的渐次旁落“二圣临朝”的大唐夫妻店

居家过日子,是老婆近,还是朋友近?当然是老婆。因为老婆怎么着也是自家人,而朋友关系再好理论上也是外人大唐第三任领导人李治也是这么想的。

事情开始于一个意外。唐高宗显庆五年四月,长孙无忌伏法,李治实现亲政。但他的意气风发仅持续了半年,十月,李治或者说大唐的转折点来了他中风了。虽然没有半身不遂,但精神头却一落千丈,年仅三十三岁的他实际上已经提前进入老年。但是,朝议还得进行,政务还得处理,咋办?刚刚扳倒专权宰相的李治再也不信任朝臣,望着案牍上如山的奏折,他把目光转向了后宫。

武后的政治春天从此到来。

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关键时刻,武后自幼所接受的良好教育和对政治的天生悟性和高度热衷,使她在政务处理过程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李治惊喜之余,不仅带她临朝听政,还“由是始委以政事,权与人主侔矣”。

但是,这种夫唱妇随的和谐景象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李治发现,在权力问题上,自己可能“前门拒狼,后门纳虎”,因为枕边这个女人的权力欲望比任何男人都有过之而无不及。第一,她在培植自己的势力,李义府许敬宗等第一批反长孙人士已经聚拢到武后的身边。第二,她在暗夺宰相的权力,武后集结了一大批名士(所谓“北门学士”),借修书之名,却行宰相之实处理各类奏折(“密令参决,以分宰相之权”)。第三,她开始垂帘听政,“自是,上每视事,则后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预 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生杀,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

在这整个过程中,相信李治是矛盾的:不放权身体不允许;放权的话又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因为老婆总比大臣值得信任。所以,在反反复复、犹犹豫豫中,武后一步步走向了前台。但在这里,我个人坚信,李治虽然宽厚却不昏庸,犹疑却不糊涂,他甚至一直把握着分寸和尺度但是,一是他身体做不了主,二是他还是低估了武后的欲望和野心!

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十二月,李治驾崩于洛阳贞观殿,享年五十六岁。一段历史从此谢幕,一段历史又从此开

三、煌煌文治,赫赫武功一段被严重低估盛世基业。

由于武后的篡唐以及“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巨大光芒,李治的文治武功被彻底淹没。其实,当我们剥开历史的层层迷雾,重新站在公元七世纪中叶的天空来审视那段历史的话,就会发现,一段比之“贞观”和“开元”也毫不逊色的盛世之花,曾在那个被传庸弱不堪的唐高宗的治下灿烂地盛开过。

第一,永徽之治。整个贞观年间,虽然号称盛世,其实一直是凭借着惊人的战力连续进行开疆拓土。由于得不到休息,整个帝国国力始终没有恢复。高宗李治一继位就立即下诏,“罢辽东之役及诸土木之功。” 同时遵贞观故事,广开言路:“事有不便于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 他尤其对百姓疾苦极为关注,先后通过减少制币抑制通货膨胀、通过国家收购控制粮价,并号召全民勤俭节约。在这些措施下,虽然多遇灾年,但国民经济还是得到很大恢复和发展。这一段史称“永徽之治”。

第二,《唐律疏议》。中国第一部最为完备的法律,于永徽四年(公元653年)颁行,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确立了中国古代刑法的规范,后世如宋、元、明、清等朝立法,都没有脱其窠臼。

第三,庞大疆域。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唐朝的军事力量和国家威望的顶峰并不是贞观,也不是开元,而是高宗一朝。显庆二年,苏定方曳咥河会战,以一万破西突厥十万联军,平定阿史那贺鲁之乱,大唐势力进入中亚和西亚;龙朔三年(663年),刘仁轨败日本、破百济;总章元年(公元668年),李世勣平定高丽。截至咸亨元年(公元670年),高宗统治下的帝国疆域已达至极盛, 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这一状况维持了32年。

这么一位创立千古伟业的帝王,千百年来竟然一直被弱化甚至抹黑,我们的历史,有时真是太任性了!

标签: 唐高宗

更多文章

  • 元宪宗蒙哥生平介绍及评价 蒙哥政绩盘点 蒙哥死因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蒙哥

    蒙哥汗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很多人好奇蒙哥和忽必烈的关系,其实他们是亲兄弟,蒙哥是家中长子,忽必烈是四子。蒙哥汗对于当时的大蒙古国来说非常重要,可以说他的死直接改变了蒙古的历史。蒙哥汗死后,蒙古西征计划被迫中止,内部则是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对大权展开争夺,这样一种趋势使得大蒙古国走向分裂。下面就来简单讲讲蒙

  • 魏文帝曹丕生平介绍及评价 曹丕的政治才学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丕

    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属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开国皇帝,曹操和卞夫人的嫡长子,之后继承父亲的魏王封号与丞相的大权,最终东汉皇帝汉献帝禅让于其,曹丕登基后改国号为魏,史称曹魏,226年驾崩,谥文皇帝。除军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学,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

  • 明孝宗朱祐樘在位期间有哪些政绩?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孝宗

    明朝行政体制使得权利逐渐转移到内阁与六部,皇帝的行政权则被相对减弱。尽管这并非皇帝初衷,但这种形势却无法逆转。有些皇帝因为与文官集团对抗而数年不理朝政,如明神宗;有些皇帝则因为过度依赖文官集团而耽于玩乐,如明世宗。这也导致世人提及明朝帝王,所想的多半是怠政行为,只对朱元璋及朱棣相对肯定。实际上,明

  • 北周武帝宇文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宇文邕

    历史上不乏一些傀儡皇帝,他们虽然身居高位却受人摆布,甚至有些人还被大臣们结果了性命,不过其中也有不少皇帝虽是傀儡身,却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顺利扭转局势,宇文邕就是如此,执政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直被权臣操纵,却在关键时刻转危为安。公元543年,宇文邕在同州出生,年少时就表现出了远超同龄人的聪明才智,父亲

  • 金世宗完颜雍生平介绍及评价 完颜雍政绩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完颜雍

    完颜雍是金朝第五位皇帝,金太祖完颜旻之孙。可能多数朋友对于金朝的历史并不了解,那今天是准备和大家讲讲有关完颜雍的生平故事,其实他的继位之路颇有几分运气存在。完颜雍在位期间开创“大定之治”,他轻赋重农,重视儒学,在多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有人把完颜雍称为“小尧舜&rd

  • 唐朝皇帝之唐肃宗李亨生平介绍及评价 唐肃宗妻妾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肃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句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春望》中开篇的一段话,诗词开头描述的是,当时大唐混乱的政治状况。其意思为,国都已经沦陷且城池破旧不堪,虽然山河依旧存在,但乱草遍地林木荒荒,给人造成一种无人管理的荒野森林一般。这就不免让人联想到唐朝后期不断发动政变,导致国

  • 明熹宗朱由校一生有哪些发明?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熹宗

    要说中国最后一个汉家王朝明王朝,最近几年可以说是热门话题。从《明朝的那些事》的野史传说《到万历十五年》正经历史拓展,还有无数小说网站上各种各样的关于明朝的网络小说,无数人都想着凑个时尚穿越一把,然后拯救一下这个没落的王朝。特别是那些明粉,那可是相当有战斗力的群体。作为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必然

  • 三国时期曹魏皇帝魏元帝曹奂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奂

    魏元帝即曹奂(246-302),本名璜,字景明,曹操之孙,曹宇之子。三国时曹魏最后一代皇帝,公元260年至265年在位。他从260年继位到265年禅位于司马炎,此后被废为陈留王,谥号为元帝。曹奂是燕王曹宇的儿子,曹操的孙子,甘露五年(260年)曹髦死后立曹奂为皇帝,实际上曹奂手中毫无权力,在大臣和

  • 如何评价辽兴宗耶律宗真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耶律宗真

    如匈奴和汉室长久对抗一般,两宋的命运似乎更不济,常年纠缠在辽、金、西夏的战争之中。虽然,这些王朝也一度非常强盛,不过,它们一样要遵循某种规律,即:如果统治者没有将心思用于国家治理,那么,国家将会很快衰败,辽国便是如此。一个契丹民族建立的国家,虽然,将北宋打得很没面子,但到了第七位皇帝统治时期,还是

  • 如何评价明仁宗朱高炽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仁宗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元璋册立朱棣的长子朱高炽为燕王世子,朱高炽作为朱棣继承人的身份得以确立。建文四年(1402年)的江上之战中,朱棣望着已是强弩之末的燕军陷入了绝望:“难道帝王之路就要葬送在盛庸、平安之手了吗?”就在燕军即将溃败之际,朱高煦率领的援军终于赶到了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