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袁宏道简介_袁宏道创立了什么说_袁宏道作品

袁宏道简介_袁宏道创立了什么说_袁宏道作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615 更新时间:2024/1/18 21:02:13

袁宏道简介

袁宏道,湖北省公安县人,字中郎,号石公,又号六休,曾担任过知县、稽勋郎中、博士等职位。他家有三兄弟,不过人们都认为他是他们三兄弟中成就最高的人。

袁宏道像

他是明朝反对复古文学的主要人物,他在文学上反对文章模仿秦汉,诗文模仿唐代的做法,他认为写文要真实,要与时俱进,不能总是停留在前人的基础上,不要总拘束于一个套路上。

袁宏道自小就非常聪明,善于写文章,十六岁的时候就已经是诸生了。即使他当任过如此之多的职位,但他还是不太喜欢当官。在他中了进士后并没有做官而是去外地拜师学艺、游历山水。他在县衙只当了二年的县令就辞去工作去苏杭那一带游玩,并且写下了很多令人称赞的游记。

他十分喜爱大自然的风光,甚至还冒着生命危险登上高峰,他曾经说过类似这样的话:“如此怜惜自己的身体,那还怎么游山玩水?”“与其在床上死掉还不如死后当作一块石头”这两句话不难看出,他对山水的热爱之情已经深入骨髓了。同时,在他的登山游水的过程中,他的天性得到了解放,个性更加地明显,写作的热情也日益高涨。

在后来,袁宏道收到了他哥哥的信让他去京城任职,他只能放弃游山玩水的乐趣去了北京,在北京当老师。没过几年,他便因为病重而死在了故里,享年四十三岁。他去世之后,买棺材的钱都是其他人帮忙赞助和卖掉自己的作品凑的。

袁宏道创立了什么说

袁宏道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和理念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他是明代反对复古文学运动的主要人物,在文学上反对写文章模仿秦汉,写诗词模仿唐代的做法,他认为写文章要跟自己的时代相连接不能只是一味地效仿前人留下的方法。

袁宏道像

他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简单地说就是要表现出作家的个性和真情,而不要总拘束于一个套路上去效仿前人的做法。

袁宏道提出的性灵说跟李贽的“童心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认为出自于自己真情和个性的作家写出来的诗句才是真正的诗句,那些随自己率真的个性而做事情的人才是真正的人,从而来强调不是出自自己真情的诗句还是不要下笔了。

因此他们主张真正的作品应该既精美又充满诚意,那些既不精美又没有诚意的诗句是不能打动人的。所以要求个人说自己想说的话,说别人不能说的话,说别人不敢说的话,这就包含了对儒家思想传统温柔敦厚的传教进行反抗。

他们认为文学创作的过程应该是这样的:灵感是发自于自己的心,又蕴含在景象中。对自己所看的景象有所触动,自己的心灵才会有所感悟,就有想袒露的情感,才能提起袖子把它写出来。只要天下的聪明的文人学子知道心灵的表现是无穷无尽的,那表达的情感会越来越丰富,在文学上也会呈现出各种独特的风格,便能实现文学的改革与进步了。

袁宏道集笺校

袁宏道明代著名文学家,湖北公安人,他在明代文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他的另外两个兄弟袁宗道袁中道开创了文学流派“公安派”。

袁宏道集笺校

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承袭,主要变通,提倡用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抒发个人的真实情感。他一生为官,但又钟情于山水间,便毫无犹豫地辞去了官位,游历于苏杭一带,写下了多篇游记,如《西湖初游记》、《天目山》等等。在游玩的过程中收到了在京城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做官,这才让他收敛了他游玩的兴致。在京做官的期间,他也会在休息的时候跟三两个朋友去北京的郊外游玩,同时写下了《满井游记》这篇游记作品,这个作品已被编入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书中。

《袁宏道集笺校》是袁宏道所写的诗文的总汇,由钱伯城先生整理、汇编,此书共有分为三册,书中有写风景的,有些人物的,也有记事的。他的散文作品非常有特色,清新明快,让人读了以后觉得豁然开朗。

篇幅长的作品总字数达到一千多字,但篇幅小的作品却只有寥寥二、三十字。文章题材丰富,非常吸引人,其中《斗蛛》、《畜促织》等是描写当地风俗民情的散文。游记文文笔优美、刻画十分细腻、真实,如《天目山》、《西湖初游记》等等都是他的佳作。人物描写的作品数量也很多,文章中的人物形象逼真、性格突出,生动形象,如《醉叟传》、《徐文长传》等。

西湖赏析

袁宏道,明朝著名的文学家,酷爱游山玩水,并把自己所看所想都记在了游记上,他在辞去县令后便来到了苏杭这带,也写下了不少的散文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其中有一篇《西湖》游记正是他游玩西湖时写好的文章。

西湖初春美景

袁宏道游览西湖的时候,正值杭州的初春季节,从袁宏道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十分喜爱西湖的春天,如他所说“西湖最美的景色是在春天”。他所写的西湖跟其他人的写作有着不同之处,他并没有把西湖的所有景色写下来,而是着重某些景物进行特别描写。

他先依次按顺序描写了在苏堤上的六座小桥上的春月景色,桥上的梅花、杏花和桃花争奇斗艳的景象,寥寥几笔,却把景色描写的如此令人着迷。在文章中,他提到杭州人在游览西湖的时候。会选择早上的十一点到下午的五点之间,但他认为要享受到湖光的美丽景色,山岚的颜色变化,就应该选择在早晨太阳升起的时候和在夕阳还没下山之前那段才是最美丽动人的景象。

在文章的最后,描写了他在月下游玩西湖的独特美景,把花的柔情、山的容态、水的情意,都别有一番风味。他同时也表示,会欣赏这种景象的人并不多,只能留给那些山中的和尚和识趣的游客一起享用,那些普通人肯定不会知道这种感觉了。从这些话中能看出袁宏道超脱世俗、独乐于山水的情感。

天目介绍

袁宏道的游记非常多,因为他个人非常喜欢游山玩水,甚至为了欣赏到更美的景色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在他游玩的时候会把自己看到的景色记录下来,他的文笔清新脱俗,富有情趣,让人感觉身临其境。

天目山景色

《天目》是选自袁宏道袁宏道集笺校作品集中的其中一篇,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天目山的独特的绝佳处境。文章的开始写了天目山所处的地段幽静深邃,当他看到天目山的时候竟然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形容它。

接着作者并没有像其他游记一般直接写看到的景色,而是用三组对比来写一般深山的不足和缺点,与天目山的景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袁宏道先描写了天目山的七绝:悦耳动听的瀑布水声,颜色鲜艳、棱角分别的石头,精致的庙宇,像婴儿啼哭般的雷声,干净如棉花的云彩,高大粗壮的树木,芳香扑鼻、清新伊人的龙井茶和破塘笋,作者用自己细致的观察力发现常人不太能注意到的美丽的景色,可见他的内心十分细腻。

文章的最后,他记叙了自己跟朋友去看云彩的事情,等到他们回寺庙的时候,山寺里的和尚都争着请我们吃饭。篇末,和尚们说:“天目山这么偏僻又小的地方,不足以能接待如此贵重的客人。”作者则以开玩笑的语句回答说:“我与天目山也有一点缘分,山僧们不必谦虚,我们也不会当面称赞的。”之后便笑着离开了。

袁宏道灵岩记

袁宏道喜爱游山玩水,他的作品有许多是描写山水景色的文章,清新明亮,使人身心舒畅,但在这篇《灵岩记》中却表达出了不一样的情愫,更像是一个心系国家、忧国忧民的文学家。

景区灵岩

《灵岩记》是一篇集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的散文作品,它婉转而又优美,让人有所遐想。

在文章的开头,解释了一下灵岩的来源,灵岩也叫砚石,传说吴国在灵岩上修建了一座馆娃宫。接着写灵岩的山腰上有两口井,井边的石头晶莹剔透完全没有腐蚀的现象,在山中还遇见了两个山僧。

之后他登上了琴台,能看见好多山,作者把它们比喻成少女的发髻,并由衷赞叹这绝美的风景。山中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松树,每当起风时会发出声音,作者开玩笑地对山僧说:“这是美人们佩戴头饰即将向我们走来的声音,你们能守得住戒律吗,应该要离开吧。

山僧却完全不知道作者在讲些什么。他们在石头上看到了西施留下的足迹,在石头上若隐若现,让人心悸荡漾。最后他们来到了西施的洞口,洞中的石头却非常难看简陋,让人觉得十分唐突。

山僧告诉作者这里的下低洼处是西施与吴泛舟游玩的地方。在文章的最后一段,是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表达,他说历代被称为美女的人都已经埋葬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百年之后,那些隐居人世还在为看到美人的足迹而伤神更何况那些拥有美人的人。作者在写景的同时,抒发了浓浓的怀古之情,无限感慨。

袁宏道流派

袁宏道是反对复古文学运动的主要“将领”,他与他的两个兄弟袁宗道和袁中道都非常有名,他们创立的文学流派“公安派”或“公安体”对后世影响之大。

袁宏道像

明代自弘治以来,都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文学观点,对当时文学风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大家纷纷模仿前人的真体。虽然那时也有人提出反对的意见并且进行抗争,但他们的行为却不足以得到众人的重视。等到后来李贽提出了“诗何必故选,文何必先秦”的一针见血的观点,让人逐渐意识到了效仿的严重性。

对于成立公安派的主张最开始是袁宗道,但真正的领导人是袁宏道,他的弟弟袁中道是对公安派做了进一步的发展。公安派的主要的文学主张有:反对抄袭,主张变通。有利的抨击剽窃的现象,同时指出剽窃的病根不是模仿而是众人的无知。

他们主要文学要跟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文学的内容形式也会有变化,要冲破传统作品的束缚;又主张要抒发自己的情感不能拘束于一个格调套路,就是强调要抒发自己的真性情,说自己想要说的,说自己不能说的,说自己不敢说的,这才是真性情的表现;同时他们也极力地推崇民间的歌曲和小说,提倡通俗易懂的文学。

公安派非常重视民间的文学,想要从民间文学中学到不同于其他作的营养,对于民歌也是赞不绝口,这使得在那时期民间文学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社会地位也逐渐提高。

标签: 袁宏道

更多文章

  • 秦昭襄王嬴稷简介_秦昭襄王之后谁继位_秦昭襄王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嬴稷简介秦昭襄王赢稷是秦国时期秦惠文王的儿子,他的兄长秦武王在一次太庙比赛中突然不幸胫骨断裂而逝世。秦武王突然暴死,举国上下一时手足无措。赢稷像当时武王膝下无子,为继承皇位之事,发生过诸多争议。而秦昭襄王赢稷当时还在燕国做人质,后来赵武灵王想尽办法把赢稷救回赵国,然后送回了秦国。当时秦朝的大

  • 王钦若简介_王钦若受奚落的原因_王钦若骤贵的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钦若

    王钦若简介王钦若是北宋年间,著名的五鬼之一,在《宋史》一书中,记录了王钦若的生平,王钦若为了取悦宋真宗做了很多大兴土木之事,而为了自己的利益,又不惜陷害他人。但是后人在评价王钦若的时候,认为他既有功劳,又有过错。王钦若雕塑所谓过错就是,王钦若为了取悦宋真宗,和丁谓商量在泰山修筑庙宇。期间,花费了很多

  • 南宋画家夏圭有什么成就 如何评价夏圭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南宋,画家,夏圭,什么,成就,如何,评价,夏圭,南宋,画家

    夏圭是南宋的画家。那么历史上关于夏圭简介有哪些呢?夏圭的作品夏圭字禹玉,临安人,也就是当今浙江杭州人。早年的时候画人物,后期凭借山水画著称。宁宗时担任画院的待诏,曾经受到过皇帝赐金带的荣誉。他的山水画吸取了范宽、米芾、米仁友的优点,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虽然与马远同属于水墨苍劲一派,但是却很喜欢用

  • 南宋名家马远有什么成就 马远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南宋,名家,马远,什么,成就,马远的,远的,影响,马远的,远

    马远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山水画上。他经常用水墨画画,笔法雄浑。作画特点极为简妙,线条苍劲,善于用“斧劈”,水墨很是苍劲,意境也很深邃,蕴含着南宋山水画的时代特色。马远的作品在构图上,马远改变了五代、北宋以来的“全景式”,在取景上善于以偏概全,以小见大,只画一角或半边景物以此表现出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人们

  • 唐代周昉简介 周昉有什么作品 对周昉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代,周昉,简介,什么,作品,评价,周昉字,仲朗,又字,景玄

    周昉字仲朗,又字景玄是陕西西安人,不清楚他具体的出生和死亡时间,根据推算他大约出生在开元713年,享年约30岁。家里有位哥哥在朝做官,他是位富家子弟,在周围的朋友之间很吃得开。他哥哥周皓随哥舒翰远征吐蕃,立下汗马功劳,很受皇帝的赏识,接连擢拔提升。他也因此沾光,受到皇帝赏识位至宣州长史别驾。周昉作品

  • 唐代张怀瓘:中国书法理论的奠基性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代,张怀瓘,中国,书法,理论,奠基性,人物,唐代,海陵,曾

    在唐代的海陵曾出现过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书学理论家,他的名字叫做张怀瓘。作为一名书法家,张怀瓘的成就是非常大的。张怀瓘的作品张怀瓘的书法在南宋陈思《书小史》中称其善正、行、草书,由此可见他的书法技艺高超,值得让后人去敬佩称赞。而他对自己书法十分矜恃,自称:“正、行可比虞(世南)、褚(遂良),草欲独步于

  • 解析唐朝宫廷画师张萱的作品特点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解析,唐朝,宫廷,画师,张萱,作品,特点,是什么,张萱,唐朝

    张萱是唐朝的一个著名的画家,汉族人,出生于名门贵族。她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奉献在了画画上,并且也担任过唐朝的宫廷画家,作品也事非常有珍藏性,接下来就是张萱简介。张萱的画张萱在历史记载上创造的画有数十幅,但是到现在已经是没一件在人间了,在历史上也是很多人去模仿张萱的画,最终留下里两个作品第一个就是《虢国

  • 唐代书法家陆柬之有哪些作品 陆柬之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代,书法家,陆柬之,哪些,作品,评价,如何,陆柬之,出生于

    陆柬之,出生于公元585年,他是江苏苏州人,同时他也是唐代非常著名的书法家。那么陆柬之简介中是怎样介绍这个人的呢?陆柬之图片从陆柬之简介中来看,他的人脉非常丰富。陆柬之是武周时期的宰相陆元方的叔父,并且他是凌云阁之中的功臣之一虞世南的外甥,而且还是“草圣”张旭的外祖父,根据这些来看,陆柬之的人脉可谓

  • 心地善良的平儿是谁的丫鬟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心地善良,平儿,谁的,丫鬟,心地善良,平儿,谁的,丫鬟,杰出

    心地善良的平儿是谁的丫鬟平儿,杰出的古典长篇小说《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出生在金陵,她的判词记录在《金陵十二钗·副册》当中。关于平儿是谁的丫鬟这一点,没有任何异议。平儿是王熙凤的丫鬟。她对王熙凤非常的忠心,是王熙凤的心腹,帮助王熙凤做过不少事情,从小跟着王熙凤一起长大。《红楼梦》王熙凤剧照平儿是王熙

  • 祝允明书法水平高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祝允,书法,水平,高吗,祝允,书法,水平,高吗,明朝,大家

    祝允明书法水平高吗明朝书法大家祝允明,与唐寅、文征明、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大才子。因为他的右手多生长了一只手指,故自号枝山。祝允明自幼天赋异禀,幼时就表现出常人所不能及之才,五岁便能识文断字,家学渊源,既能写的一手瑰丽文章,又能挥毫泼墨,书法婉若游龙。祝允明书法祝允明自幼勤奋苦学,苦练书法。其书法集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