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袁宗道

袁宗道——“公安派”的发起者和领袖之一

袁宗道

袁宗道的资料

  中文名:袁宗道

  别名:袁伯修,袁玉蟠,袁石浦

  国籍:明朝

  主要成就:“公安派”的发起者和领袖之一与弟宏道、中道并称“三袁”

  代表作品:《白苏斋集》

袁宗道的介绍

袁宗道(1560~1600)字伯修,号玉蟠,又号石浦。明代文学家,明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十七年(1589)礼部会试第一,殿试成二甲第一名进士(传胪),次年任翰林院编修,授庶吉士,在复古派极盛一时的情况下,他独推白居易、苏轼,成为公安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万历二十五年八月,以翰林院修撰充东宫讲官,“鸡鸣而入,寒暑不辍”。万历二十六年,三袁共同发起,在北京西郊崇国寺组织“蒲桃社”,吟诗撰文,抨击“七子”。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十一月四日(12月9日),在北京“竟以惫极而卒”。终年40岁。光宗继位,赠礼部右侍郎。为人神清气秀,稳健平和。居官15年,“省交游,简应酬”,“不妄取人一钱”,身为东宫讲官,死后竟仅余囊中数金,几至不能归葬。著有《白苏斋集》22卷行世。他的诗文创作无人云亦云之作,多是有感而发、率真自然之作。代表作有《戒坛山一》、《上方山》、《小西天一》等,但他的创作如袁宏道一样存在着内容贫乏的缺点,这也是由他的创作思想导致的。

袁宗道钦慕白居易、苏轼,书斋取名为“白苏斋”。明万历年间,王世贞、李攀龙为代表的拟古文风仍有较大影响,袁宗道极力反对,与其弟袁宏道、袁中道志同道合,人称公安派。他认为文章要旨在于辞达。古文遗达,学古应学其达,“学其意,不必泥其字句”。而文章欲辞达,须先有“理”(思想学问),“从学生理,从理生文”,如先秦及汉唐宋诸名家,“皆理充于腹而文随之”。其次要有真情实感,“心中本无可喜事而欲强笑,亦无可哀事而欲强哭,其势不得不假借模拟耳”(以上均见《论文》)。从这种观点出发,他的诗文创作不事模拟,率真自然。游记散文如《戒坛山一》、《上方山一》、《小西天一》等;简牍散文如《答同社二》、《寄三弟之二》、《答友人》等,都情运笔端,真切感人。论说文如《读大学》、《读论语》中某些章节,浅显通达,警辟有味。但他的多数散文以士大夫的闲情逸兴、说理谈禅为主要内容,社会意义不大。诗歌创作又逊于散文,少有佳作。

有关“袁宗道”的历史故事

  • 明朝袁宗道简介-明朝袁宗道(“公安派”的发起者和领袖之一)

    袁宗道简介:“公安派”的发起者和领袖之一小编今天讲一位明朝历史人物:明朝袁宗道,历史上评为“公安派”的发起者和领袖之一袁宗道,明朝历史袁宗道是一位著名的风云人物。中文名:袁宗道,别名:袁伯修,袁玉蟠,袁石浦,国籍:明朝袁宗道(1560—1600)字伯修,号玉蟠,又号石浦。明代文学家,明湖广公安(今属

  • 袁宗道

    袁宗道(1560年3月12日—1600年12月9日),字伯修,号玉蟠、又号石浦,湖北公安人,明代文学家、官员。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太子右庶子。“公安派”的发起者和领袖之一,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并称“公安三袁”,反对复古拟古,主张“从学生理,从理生文”。其诗文创作不事模拟,

  • 袁宗道的生平事迹

    袁宗讲(1560年3月12日—1600年12月9日),字伯建,号玉蟠、又号石浦,湖北公安人,明朝文教家、民员。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选嫡凶士,授编建,民至太子左嫡子。“公安派”的收起者以及发袖之一,取弟袁宏讲、袁中讲并称“公安三袁”,否决复旧拟古,主意“从教死理,从理死文”。其诗文创做没有事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