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韦庄简介_韦庄菩萨蛮赏析_韦庄的台城

韦庄简介_韦庄菩萨蛮赏析_韦庄的台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267 更新时间:2024/1/14 2:23:49

韦庄简介

韦庄,是晚唐著名的诗人。长安杜陵人士也就是如今陕西西安市,是诗人韦应物的第四代孙子,也是五代花间派词人。词的风格清丽,形象生动。他还曾担任过前蜀的宰相。

韦庄-菩萨蛮

他早年时期算是运气不佳吧,每次考试都不中。一直到他快60岁左右才考得进士,担任校书郎一职。他曾在天复元年时期入蜀为王建掌书记,从这以后他就终生仕蜀。在天佑四年,劝说王建当皇帝,并为他制定一些相关的政策。他与温庭钧同为“花间派”的代表作家,史上称两人为“温韦”。大多数的词大致都描述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一些上官贵族的轶事,善于用白描的手法将人的享乐生活和离情别绪生动的表现出来。

韦庄写的词都很有名,《浣花集》就是其中的一首。他曾身陷重围,中年时期又被病痛折磨。883年,在洛阳著有《秦妇吟》,词的内容主要反映了战乱中妇女的遭遇,在当时很是出名。后世之人还将《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和他的《秦妇吟》称为“乐府三绝”。韦庄除了写言情外,还擅长写个人身世,他一生的经历,可分为两个时期,其一是仕唐时期,其二是仕蜀时期。但关于大部分的词,基本上都是来源于后期。

在文学地位上,韦庄在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代表作就是《秦妇吟》,是为今现存唐诗中最长的一首诗了,诗中选取典型的情节和场面,在运用有层次的手法反映了重大历史事件的复杂矛盾,同样也标志着中国诗歌的发展。

韦庄共写了几首菩萨蛮

关于诗人韦庄所写的《菩萨蛮》,一共有五首,均是韦庄在南方躲避战乱时写的一组词,大都歌颂了江南的美景和人物美,既表现了作者对江南美景的依恋之情,还抒发了诗人漂泊在外的惆怅之情。

第一首词主要写他跟一女子的爱恋。当时他身在洛阳,与一女子相遇,两个人相互珍惜这段美好的缘分。后来他为了自己的前程不得不和这个女子分开,临走之前,这女子弹奏了一曲琵琶与他赠别,并要他早点回来。

而到了第二首诗时,他写到了江南。8年时间里为了考取功名,可事事不如意,都一无所获。所有人都说江南美好,可是在他心里只求能够回到家乡。

第三首则写的是他在西蜀的时候,那时的他已经面老珠黄,唐王朝也已经要灭亡了。所以不论是家乡还是江南,都已经成为了过去。在这首诗里写的大都是对江南的往日思念。

在第四首诗中,他与西蜀主人一同喝酒,为了不让自己沉浸在回忆的伤痛中,一醉方休。宁可沉浸在酒精中,也不愿意醒来。

第五首则是对所有词的一个总结。他自己本是生在洛阳的才子,却老在了江南。自己也并没有忘记昔日的恋人,当自己看到湖中的鸳鸯,便想起了自己的心上人,可是对方又会知道自己的所有的遭遇吗?

这五组词,从上到下,以景抒情,多次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刻画了作者昔日游子的念乡之情。

菩萨蛮其二赏析

“菩萨蛮韦庄”这首词来自于诗人韦庄,这首词描写了一幅风景如画的江南美景。通过读这首词,可以让人联想到江南的大好美景,游客坐在小船上,随着波浪轻轻游荡。放眼天空,在伴随着细雨声,慢慢睡去。想想都觉得很是惬意!

韦庄,是晚唐诗人。他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还是诗人韦应物的第四代孙子。他早年屡次考试都不中,直到他年近60的时候考取了进士。他在唐末诗坛上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中的代表作是有名的《秦妇吟》。这首诗词一共长达1666字,也是现存唐诗中最长的一首。

而这首《菩萨蛮》(二)算是多首赞美江南春色诗中最有名的佳作了,这首赞美江南的古诗使得欲将远行得游子看了痛断人肠,其中还包含了作者“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之劝说之词。

这首词大致的意思是:大家都说江南好,游人却说江南老,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比天上的颜色更胜一筹,躺在卧室里伴随着雨声渐渐睡去,不到年老时千万不要回到故乡,回到家乡在思念江南之情会使人更加愁断肠。

这首词写的是诗人惦记家乡,一心想要回去。当时战火连天,大家都劝他“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诗人就通过以物到人,以景抒情的手法写出这首诗。概括全文通俗易懂,情意绵绵,主旨分明,从而更好的表达了诗人描述江南的景色和对江南的热爱之情。

台城韦庄

《台城》诗人是韦庄,这首词主要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时事的感伤之情。作者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处在晚唐时期。当时的晚唐时局不稳,王朝开始走下坡路,取而代之的是战争。因此作者怀想以前的盛世王朝,以作这首诗来借以怀念。

纵观全文,这是一首怀念六朝古迹的诗。中唐时期,昔日的古城已经变成野草丛生,到了晚唐时期,这里变得更加破败不堪,荒废不已。这首诗作者从头到尾都采用的是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故意写出一种幻想,并借助这种幻想来渲染整首诗的氛围,让读者透过这层感情的纱网,来体味作者的感慨。

虽然开头没有从正面角度描绘台城,但是也起到了被渲染氛围的作用。从首句描绘烟雨江南到第二句的“六朝如梦”,两者之间跳跃度很大,感觉似乎有点不搭调,也正是这种不撘调的感觉给人一种梦境的幻觉。之后在加上自然于人事的相比,更加深化了作者“六朝如梦”的感慨。

下一句“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中,所呈现的画面该是多么令人触目惊心,“柳”、“依旧”的无情中又包含了多少伤痛。它暗示着一个王朝的逐渐衰落,也预示着历史的重演。是人凭借吊唁台城的古迹,回忆了往事,难免会有一些感叹之情。总之,整篇诗以景称情,暗示人间的沧桑,又借用物来反衬人的悲痛。

花间词韦庄

“花间词”乃是活跃在晚唐和五代时期的汉族派,它的出名是要来源于《花间集》。一般来说,词可分为:长调、中调、小令。而在这本《花间集》中却意外的没有长调慢词,其实这并不是作者故意的,而是当时北宋初年,慢词确实还没有出现。

这本《花间集》是由赵崇祚所编辑,可以说是一本词总集,其中包含了温庭筠在内的多名人物的的作品。但是作为编辑者,赵崇祚却一首也没有,可见他毫无私心,态度客观。作为花间词人,因为他们诗词的作风大都是一致的,所以后世的人称他们为“花间词人”。要说其中谁是主体,当然要莫属于温庭钧和韦庄了。

韦庄和温庭钧是在花间词中成就最高的人,后人将他俩合称为“温韦”。相比之下,他们两个人的作词内容基本上并没有太多的区别,都离不开男女情愁,悲欢离合。

韦庄则善于注重人物感情的抒发,如在《菩萨蛮》里用以景称情,称托出远走的游子悲伤的心情,此词,意象鲜明,算得上是多种写春诗里的佳作之一。在风格上,韦庄写的词喜欢用清新流畅的白描手法来表达深沉的感情。

除了以上两个方面,韦庄对相关的闺情词写的也是非常具有特点,他写的诗词与闺中的美人一样相互交融,犹如真的一样,王国维还曾称赞他:端己词情深语秀,虽规模不及后主、正中,要在飞卿之上。观昔人颜、谢优劣论可知矣。

忆昔赏析

《忆昔》是诗人韦庄创作的七律诗,在这首诗的前六句,诗人用浓丽的色彩描绘出昔日长安城的繁荣景象,事实上他的结尾确实沧桑离乱的。这首诗,作者表面上写的是怀念长安的繁华,可实际上反映的却是批判之情。

此诗中,作者假借怀念之情抒发了他对社稷安危的感叹和国家战乱的忧虑。并巧妙的运用典故,双关,等多种写作手法,将自己的感情与景物相融合,从而使诗歌更具有深意。

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正是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的时候,作者刚好来到京城参加考试,对当时看到这座古都时的兴衰,感到忧伤。于是写下了这首富有感慨的七律诗集《忆昔》。它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是显而易见的。

标签: 韦庄

更多文章

  • 唐代画家曹霸的故事 对曹霸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代,画家,曹霸,故事,评价,曹霸,简介,提到,生于,公元

    曹霸简介上提到曹霸生于公元704年,770年去世。曹霸是唐代著名的画家,祖籍在谯县,他是三国高贵公曹髦后裔,年少的时候跟随王羲之、卫夫人等学习书法和绘画,尤其擅长画马,其代表作品有《九马图》、《赢马图》等。曹霸画像曹霸从小就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但是他的父亲担心曹霸会走上曹家祖上的老路,曹霸很小的时候

  • 德龄与慈禧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德龄,慈禧,关系,德龄,慈禧,关系,公主,全名,裕德,父亲

    德龄与慈禧的关系德龄公主全名裕德龄,父亲是裕庚。1895年,裕庚被派去作为特命大臣,全家人赴往东京。3年后,裕庚任满,又被派去巴黎作为驻法使臣。6年的国外生活,开拓了德龄公主不少眼界。她精通各国语言,了解各国国情,具有深厚的学识。《德龄与慈禧》话剧剧照德龄公主回国时适逢各国使臣来到大清,慈禧听闻德龄

  • 揭秘曹操抢了谁的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揭秘,曹操,谁的,老婆,揭秘,曹操,谁的,老婆,一生,立下

    揭秘曹操抢了谁的老婆曹操一生立下赫赫战功,为北方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后人对曹操在军事和政治上的作为很是欣赏,曹操除了功绩上的显赫之外,曹操一生也有很多妻妾,后人对曹操的私生活也有浓厚的兴趣。《铜雀台》曹操和他的爱姬们根据相关记载,曹操一生共娶妻妾15位,除此之外,曹操还拥有大量的宠姬。曹操在征战过程中

  • 中国史上的外籍太监:高丽太监权倾朝野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史上,外籍,太监,高丽,权倾,朝野,中国,历史上,曾出

    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特殊的群体——太监。不过这些深居宫廷的太监却并非都是中国人。近日,一篇有关中国历史上外籍太监的文章通过网络广为流传,引起人们强烈好奇和关注。深宫内,外籍太监从何而来?他们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北华大学东亚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赵兴元向记者讲述了这些外籍太监的特殊身份及隐藏在其身

  • 痴情一生的顺治皇帝 辜负了多少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痴情,生的,顺治,皇帝,辜负,多少,女人,世人,皆知,顺治

    世人皆知顺治皇帝一生挚爱董鄂妃,甚至还有许多野史猜测顺治不是死于天花,而是不堪董鄂妃病逝的打击,选择了出家,从此一心向佛,再不理尘世纷杂。许多文人墨客都曾歌颂过顺治和董鄂妃的爱情,也有许多网络小说,或者穿越重生小说,都会选择他们的故事作为题材,在小说中还二人一个白头到老的夙愿。一切都在告诉我们顺治皇

  • 巾帼宰相上官婉儿最爱的一个男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巾帼,宰相,上官婉儿,爱的,一个,男人,上官婉儿,墓志,出土

    上官婉儿墓志的出土可谓惊世,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从事隋唐史研究多年,以往接触历史都是去博物馆感受古人风采。但来到考古现场时,第一次距离唐代名人埋骨地如此之近,第一次距离这样一位与武则天、唐中宗时期历史密不可分的传奇人物如此之近,心情也是十分激动。上官婉儿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武则天至唐中宗时期的每一件

  • 猛将程咬金活了77岁 并非只有三板斧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猛将,程咬金,活了,77岁,并非,只有,三板斧,程咬金,一位

    程咬金是一位在中国民间最具知名度的历史人物,但演义和历史原型相比,程咬金的形象已大大变形。首先,变形的是他的兵器。老程其实用的不是八卦宣花斧,而是马槊,一种马上用的长矛,这种兵器可不是说有就有的,要三年才能制成一把,而且成功率只有四成,如果用刀去砍,能发出金属的声音,那就说明制作成功了,必须是出身武

  • 唐朝宰相韦昭度的简介 韦昭度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朝,宰相,韦昭度,简介,评价,如何,韦昭度,简介,提到,中

    韦昭度简介上提到韦昭度是中国唐朝时期的一任宰相,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韦昭度生于何年,只知道他死于公元895年。韦昭度字正纪,京兆人即今天的陕西西安。韦昭度(右下)韦昭度在公元867年的时候考取进士,后来又被任命为尚书郎、中书舍人等。广明元年即公元880年,黄巢起义爆发并攻占了长安,韦昭度便跟着唐僖宗前

  • 在清宫里唯一敢对慈禧说不的清朝公主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宫里,唯一,慈禧,说不,清朝,公主,宫里,慈禧,太后,说一不

    在清宫里,慈禧太后说一不二吗?不,这只是一般性的传说。是的,在大清朝,有一个公主敢于当面甚至当众驳慈禧的面子,公然批评她的过失。刚刚读了《青年周末》上一篇文章,大为惊奇。固伦荣寿公主(1854年2月28日-1924年),恭亲王奕訢的长女。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病逝,懿贵妃(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发动“辛酉政

  • 四任宰相崔胤的简介 崔胤的人物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四任,宰相,崔胤,简介,人物,评价,崔胤,生于,公元,853

    崔胤,生于公元853,卒于公元904年,主要成就有:四度担任宰相、屡任朝廷要职、设计诛杀宦官。他出身官宦世家,是右仆射崔从之孙,工部侍郎崔慎由之子,《旧唐书》、《新唐书》以及《新五代史》中均有对他的记载。那么,关于崔胤简介是怎样的呢?崔胤画像崔胤是唐清河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人,汉族,别称崔昌遐、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