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武灵王简介 赵武灵王是怎么死的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简介 赵武灵王是怎么死的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167 更新时间:2024/1/21 6:21:34

赵武简介

赵武灵王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国王,虽然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导致国家的政乱,但是他为赵国做出的功绩是不能磨灭的事实。

赵武灵王画像

在赵武灵王刚即位的时候,他在肥义的帮助下,镇定自若地让五国的兵力退出了赵国的边境。赵国比较重视游牧化,并且非常重视农耕的文化。因此,赵武灵王从赵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实行了以胡服骑射为代表的一系列措施,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改革,使得赵国消除了国家分裂的内在和外在的忧患,在人力和物力上都得到了优化。

赵武灵王首先消灭了赵国的心腹大患中山国,消除了对赵国的外在威胁,使得国家得到了稳定。之后,赵武灵王又赶走了胡灵、楼烦等游牧民族,占领了他们的牧场,建立了赵国在北方的霸主地位。赵武灵王推行的胡服骑射促进了中原文化与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赵武灵王稳定北方局势后,他又想着来占领中原。于是,他主动将王位让位与自己的儿子赵何,从政务中解脱出来,专心攻打秦国。但是,没想到的赵武内部发生了政乱。在他让赵何继承王位后,他又想把赵国一分为二,让两个儿子都拥有自己的地盘。但是,这使得矛盾更加激化,最终赵章造反失败被赐死,赵武灵王也被活活饿死在宫中。

赵武灵王怎么死的

战国时期,有一位为赵国的昌盛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为众人所崇拜和尊敬。但是,在他把皇位让位给自己的儿子之后却又对朝政指指点点,最终引发内政,自己被活活饿死。这个悲剧人物正是赵国的一代明君赵武灵王赵雍

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凭借胡服骑射的改革使得原先一蹶不振的赵国逐渐强大起来,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强大的国家。赵国的实力甚至盖过强大的秦国,同时又修筑长城,抗击匈奴,消灭骚扰赵国的敌国。

为了使得自己能够更加专心的抗敌,让赵国的实力变得更加强大,赵武灵王把皇位让给了年仅十一岁的儿子赵何。他希望自己能够主要率领军队进行打战,让赵何来把持朝政。

赵武灵王为赵何选择了一个出色的人才肥义来当他的辅助大臣。经过肥义的细心教导,三年之后赵何已经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君王了,这时他身边也聚集了许多的有识之士,成立了自己庞大的政治军团。

赵武灵王推位的时候才四十几岁,其实他并不是真的想放弃政权,并且他在选择谁当君王的时候没有让太子即位而选择自己的次子赵何当君王,这个意图已经非常明显了。因此,他对长子赵章也非常担忧。于是,他没有向赵何请示就把赵章封为安阳君,将赵国一半土地分给长子。这样一来,既能平复赵章的不满,又能削弱赵何的势力。之后,他又向肥义提出立赵章为代王以此对抗赵何的建议,但遭到肥义的拒绝。

赵何听闻了此事,知道真正想干预朝政的是自己的父亲赵武灵王。于是,下令攻打父亲的宫殿,杀死了赵章,把赵雍囚禁在宫殿中,禁止向宫殿带入饮食,结果导致赵武灵王被活活饿死。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改变了中国军队最初的军装,以后逐渐演变为盔甲装备。赵国的“胡服”,衣短袖窄,与游牧民族的服装相似,这也同时减弱了华夏民族对胡人的敌视心理同时有利于促进胡人对华夏民族的归顺。

赵武灵王像

在赵武灵王即位的时候,赵国正处于日益衰败的形势中,常年打败战,就连小国都想要来骚扰它,可见当时赵国卑贱的地位。

赵国地处北边,与一些游牧民族接触的机会非常多。赵武灵王注意到胡人在服饰和军事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做法,在服饰上面穿窄袖短衣,这使得起居和狩猎打战非常方便;同时在运用骑兵和弓箭,这比中原的长矛、兵车更加具有灵活性。

因此,他提出要向胡人学习的主张,即穿胡人的服饰,学习骑射。但是他的主张一提出便遭到了许多大臣的反对,认为这改变古人的做法并不顺应人心所向。赵武灵王为此进行了反驳,他认为的德才兼备的人都是按照实际情况采取对策的,怎样有利于国家的昌盛就应该怎么去做,何必在意古人的旧的思想。于是,就开始了大的变革。

在赵武灵王亲自的带领下,国民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与对抗北方民族和中原诸侯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练兵的第二年,赵国的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之后,他们运用这种练兵的方式打败了之前不断骚扰赵国的中山国,又夺取了游牧民族的土地,向北开辟了更大的疆域。

赵武灵王建筑长城

赵长城,为赵武灵王时所筑,所以也称做是赵武灵王长城,是中国历史上现存的最古老的长城,迄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

赵长城遗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相互争霸时需要各自设防,因此先后修筑长城来相互护卫。这些长城的位置是根据各诸侯国家的地理位置所设防,由南到北,由东往西,布满了长江、黄河各大流域。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诸侯之间相互争霸,相互征战的历史情况。同时,它们对于研究早期长城的历史和政治、军事都有重要的意义。

赵武灵王是一个敢于创新和变革的伟大君王。他不顾贵族官僚的反对,提出了“胡服骑射”的想法,学习胡人生活穿衣习惯和习武的技能,使得赵国在诸侯国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他对胡人不断侵扰既不退却也不忍让,而是选择进行出击和备战设防。

其中修筑长城是他设防的最基础的措施。在赵武灵王打败了林胡、楼烦之后,有进入中原开发了燕、代、云中,并开始修筑长城。长城东起于代,经过云中、九原,醉虎折入阴山,到达高厥,全长约为一千三百里。在后来秦始皇修筑长城的时候,也曾利用了赵武灵王修筑的长城为建筑的基础。

赵武灵王长城为抵抗外来的入侵者提供了坚固的保障,使得赵国在那段时期的实力非常强盛。同时,赵武灵王也为国家的稳定打好了基础。从这些方面能够看出,赵武灵王确实是一位足智多谋、聪明过人的一代国君。

赵武灵王灭秦

赵武灵王在胡服骑射之后相继打败了赵国干扰已有的北方三胡,之后并计划从河套地区南下灭秦。但由于发生了沙丘之变,赵武灵王被饿死,导致灭秦的计划没有实现。

标签: 赵武灵王

更多文章

  • 春秋五霸秦穆公简介 秦穆公亡马殉葬 秦穆公任用百里奚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穆公

    秦穆公简介中国古历史悠久长远,朝代也很多,秦朝是中国古历史的发展初期,接续战国时期。秦朝的皇帝,细细数来居然有40个之多,虽然有的在位时间很短,仅仅1年不到,但放眼来看,秦朝统治时间居然有将近700年的历史,可说是古代统治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秦穆公画像秦朝的皇帝大多是碌碌无为的,仅有几位皇帝给秦国带

  • 柳敬亭简介 柳敬亭说书的故事 柳敬亭的评书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柳敬亭

    柳敬亭简介柳敬亭,原姓曹,名永昌,字葵宇,号逢春,据考证祖籍是南通州余西场,即现在的余西古镇,生于1587年,死于1670年,享年83岁。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评话艺术家,他的评书风格很为后人称道,争相效仿。下面跟着小编一起了解一下他的一生。柳敬亭画像柳敬亭原名曹永昌,在南宋建炎年时,金人南下入侵,曹氏

  • 楚庄王简介 楚庄王欲伐越的故事 楚庄王绝缨的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楚庄王

    楚庄王简介楚庄王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君主,也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称霸中原。楚穆王十二年,楚穆王去世,他的嫡长子熊侣即位,这位新的楚王就是楚庄王了。楚庄王画像当时楚国内部处在一个混乱的状态,公子燮和克斗两个人臭味相投,谋反之心早已有之。二人在子孔出战的时候戒严了郢都,还挟持了楚庄王准备另外建立政权,好在

  • 齐威王简介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的故事 齐威王行赏罚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齐威王

    齐威王的故事齐威王,妫姓,也叫田因齐,是田齐恒公的儿子,战国时期齐国的第四位国君,本是齐侯,在周显王十七年称王。齐威王通过广开言路,积极采纳谏言,励精图治,成为战国七雄之首。而且齐威王在位期间修建的稷下学宫,更是为天下文人志士向往之所,是当时中国的学术和文化中心。这样一个丰功伟绩的国君,他的故事自然

  • 吴王夫差简介 吴王夫差剑夫差矛 夫差与西施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夫差

    吴王夫差夫差继位得到父亲临终嘱托要打败越国报仇。因此他专心治理国家为让吴国实力变强。越王勾践听闻夫差要报仇,主动出击结果战败,夫差攻占了越国国都把勾践围困在山上,勾践只好投降求饶。夫差剧照吴国大臣劝说夫差不要接受勾践投降,夫差没有听从,勾践来到吴国伺候夫差,三年后夫差赦免了勾践,放他回国。夫差喜好打

  • 晋文公重耳简介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晋文公

    晋文公重耳重耳,姓姬,是晋献公的儿子,和周王室同宗。晋献公娶了翟国狐氏之女,为狐姬,狐姬就是重耳的母亲。晋献公大败骊戎的时候,得到了骊姬,骊姬是奚齐的母亲。晋献公对骊姬非常宠爱,想立她的孩子为太子。当时太子申生不得宠,晋献公就把太子赶出国都,最后太子竟然自杀了。晋文公剧照太子自杀,重耳害怕卷入争夺,

  • 勾践简介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多久 勾践灭吴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勾践

    勾践简介勾践出生于春秋末期,死于战国时代。他的父亲为上一任越国君主。据传勾践祖先是夏禹。因为大禹死后葬于会稽也就是现在的浙江一带,他的子孙后代建立庙宇代代祭祀他,勾践的祖先最早被派到会稽祭祀大禹,之后在这个会稽建立了国都也就是越国。勾践祠勾践和当时的吴国夫差为宿敌,事实上整个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都是彼此

  • 孟子故事 始作俑者的故事 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孟子,故事,始作俑者,五十步笑百步,孟子,一生,研究,发扬

    孟子一生研究发扬儒学,在世之时游说诸侯国实行儒学仁政。虽然都没有被统治者接受,但是却流传下了许多辩政典故警醒后世王朝。这些典故都收录于《孟子》一书之中,其中最著名的是被当做中学语文教材的《孟子·梁惠王上》。这篇文章中包含了两个典故:始作俑者和五十步笑百步。始作俑者的故事始作俑者这个典故的原文内容是“

  • 解析晏几道和晏殊纳兰容若黄庭坚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解析,几道,晏殊,纳兰,容若,黄庭坚,关系,古代,诗人,文学

    古代的诗人文学家不少,而父子两人都能在诗词上有着杰出成就的却不是那么多,而晏几道和他的父亲晏殊就是这样有名的父子诗人。晏几道他是北宋著名的词人,他的诗词风格和他的父亲近似,但是成就又要在父亲之上。晏几道的画像图(网络图)晏几道的出生算是比较好的了,父亲晏殊身居高位,而且才华出众在词坛也有很高的地位,

  • 解析后人对唐代著名画家周昉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解析,后人,唐代,著名画家,周昉,评价,如何,周昉生,活在

    周昉生活在八世纪到九世纪之间,是唐朝时期非常有名气的人物,是京兆地区的人,他的绘画作品非常的著名,据说他的出身十分的显贵,属于仕宦人家,在当时属于贵族人物了,曾经担任过长史和宣州等职务,但是这都和他的哥哥有关,周昉的成就大多体现在绘画方面,那么周昉的成就有哪些呢?周昉图片周昉的成就都和他的绘画作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