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义士:甲骨研究“西方学者第一人”

明义士:甲骨研究“西方学者第一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05 更新时间:2024/1/6 4:46:13

自19世纪末,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被山东福山(今烟台市)人懿荣首次发现,山东就与甲骨文结下了不解之缘。潍县(今潍坊市)古董商范潍卿是首位贩运甲骨的商人;现代著名史学家、济南人陆懋德最先使用“甲骨文”这一名称;曾在齐鲁大学授课的加拿大学者明义士,号称收集甲骨5万片,既是最大的甲骨收藏家,又是甲骨研究“西方学者第一人”。

2012年12月12日晚,济南文史专家耀曦,饶有兴味地讲述了明义士由壮志满怀的传教士,最终成为汉学大师的传奇人生。

远渡重洋传福音

对于李耀曦来说,“明义士”是个极为熟悉的名字。20多年前,他就从济南已故文史专家张昆河那里听说了明义士的往事。“张昆河是齐鲁大学文学院国文系33级的毕业生,是老舍先生的学生,也曾跟明义士学过3年考古学和甲骨文研究。”同为济南文史爱好者,李耀曦与张昆河成为忘年交,聊天中,常听他回忆起那个看上去有些严肃的洋教授明义士。

明义士(James Mellon Menzis),1885年2月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克林顿镇一个基督新教家庭,自小受洗入教。1903年,他考入多伦多大学应用科技学院,主修土木工程,却将大量的精力投入教会活动中。因被刚从中国归来的传教士的经历所打动,大学期间,明义士便萌生了将来要到中国传播福音的想法。

从应用科技学院毕业后,明义士又进入诺克斯神学院学习。1910年毕业后,被派往中国河南北部加拿大长老会豫北差会。

踏上中国这块东方神秘之土后,绚烂的中国文化让明义士着了迷,他对中国有了不一样的情愫。

1914年,明义士被调往彰德府传教(今河南省安阳市),担任教会学校的教员。身处七朝古都的他继续修习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国古代史,并对中国历代的出土文物产生了浓厚兴趣。

1915年,设在安阳的教会学校改称为“斌英高初两级小学校”,明义士被任命为校长。学校设有历史、地理、音乐、体操等多门课程,《圣经》课自然不可或缺,传教讲道依然是明义士最热衷的本职工作。

占尽地利收甲骨

明义士派驻安阳之时,距王懿荣发现“龙骨”上的古文字已过去了十几年。京津一带的好古之士千方百计地搜求,使甲骨的价格从最初的每斤6枚铜钱,蹿升至每个字2两白银。古董商谎称甲骨文是在汤阴等地出土的,以垄断甲骨的来源,牟取暴利。多年后,“安阳县西五里之小屯(殷墟遗址)”才被锁定为甲骨出土地。

明义士所在的教会设在彰德府老城以北的铸钟街,教会北边不远就是洹河,沿河西走约2.5公里,就是小屯。1914年春天,得知小屯出土甲骨消息的明义士,骑上一匹老白马,打算去碰碰运气。

1917年,明义士在第一本甲骨文著作《殷墟卜辞》序言里,详细记录了自己在小童的指引下与甲骨文不期而遇的神奇经历。多年后,他还作了一首七言诗《遇殷墟》,曰:“柳树出芽骑白马,白马走时顺洹河。拾破陶器寻先古,小孩引到出古处。”

一来二去,小屯附近的村民和明义士熟络起来,挖到陶片、骨片会主动找他。占尽地利,明义士很快就以低廉的价格收购了大量甲骨。工作之余,他开始临摹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翻阅可以解疑的资料,从这些神奇古文字中寻找中国古代文明的蛛丝马迹。

可没过多久,明义士收藏的甲骨居然发出刺鼻臭味,他拿出放大镜一探究竟。“在当地食不果腹的贫苦农民眼里,这些祖宗埋在地下的破甲骨不但可养家糊口,还可大发横财。于是他们在鲜牛骨头上仿刻文字,埋在地下冒充龟甲卜骨。”李耀曦说,发现自己上当的明义士又气又恨,痛下苦功,逐渐掌握了辨别真假的诀窍。

1917年初,明义士应召随“中国劳工团”赴法国前线服役,1921年春夏之交重回安阳。1927年,为避北伐战争,明义士到北京华北联合语言学校任教。1928年9月,休假离开中国。1930年秋,他再次回到安阳,恢复在战乱中停办的斌英中学。

十余年间,明义士在安阳收集的甲骨自称有5万片之多,成为最大的甲骨收藏家。

比邻老舍“啃骨头”

1932年秋,明义士应邀到齐鲁大学任教。齐鲁大学是英、美、加三国基督教会创办的教会大学,遗址就是如今的山东大学西校区。1932年,明义士被齐鲁大学聘为国学研究所考古学教授。他把自己在河南收藏的甲骨分装在几辆马车中全部运到济南,并在校园里自办了一个小型博物馆。

李耀曦说,1934年秋,大学二年级的张昆河选修了明义士的考古学课程,然后又接连两年选修了他的甲骨文研究。

课余时间,张昆河与同学一起常到明义士家中请教。“明义士一家五口居住的花园洋房,就在南新街56号,与老舍在济南的四合院相邻。明义士与老舍既是同事,又是邻居。在明义士书房的书架上,除铭器、古籍、外文洋装书外,还在显眼位置摆放着一本老舍亲笔题赠的长篇小说《离婚》,看来两人私交不错。”李耀曦说,明义士平时寡言少语,他的夫人安妮(Mrs.Annie Menzies)性格却很开朗,常操着一口河南话,与前来造访的学生开开玩笑。

齐鲁大学是教会大学,明义士也仍是传教士,但他从不向他的学生传教,除授课答疑外,便潜心于甲骨文的研究,因终日与甲骨为伴过于痴迷,也因此得了个“老骨头”的绰号。他攻克了一个个甲骨文研究的难题,先后完成了《甲骨研究》、《考古学通论》讲义的写作,并发表了《商代文化》、《表校新旧版〈殷墟书契前编〉并记所得之新材料》、《中国商代之卜骨》、《柏根氏旧藏之甲骨文字》等一系列研究甲骨文的论文,可谓啃下了“硬骨头”,齐鲁大学也跻身为甲骨学研究的重镇之一。

然而,令明义士意想不到的是,1936年6月他计划中的一次回国休假,却成为他与齐鲁大学、与中国的永别。

魂牵梦绕顾他乡

二战爆发后,中国战火纷飞,明义士只好到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远东部工作,继续他的研究。1942年,他在多伦多大学完成博士论文《商戈》,获得考古学博士学位。

“在大批判的年代明义士曾被描述为‘盗窃中国文物的帝国主义分子。但事情并非如此。在明义士的心目中,齐鲁大学就是他的终生归宿,他的初衷是把他的研究成果和所有藏品贡献给中国的齐鲁大学,这种心迹在他与亲友的通信中表露无遗。”李耀曦说。

其中,1946年6月11日,明义士给他后来担任加拿大驻华大使的儿子明明德写了这样一封信:“我不久前收到W.B.彼特斯5月11日发自北平的信。他说我当年存放在联合语言学校地下室中的藏品安然无恙。……我已经写信请求他将这些甲骨妥善地运到齐鲁大学杜儒德博士那里……而且,我希望把它们捐赠给齐鲁大学。”

翌年7月11日,明义士写信给在中国的格兰斯通小姐:“在天津麦克尼士先生的阁楼上,存放着一批很有价值的甲骨和其他文物。除了佛郎西丝和埃尔文以外,我谁也没有告诉过,因为我一直希望能回中国。这些东西应该留在中国。”

1948年9月,在明义士不知情的情况下,他的部分藏品共6箱,由尚在中国的教会人士从天津运抵多伦多。此时,靠退休金维持生活的明义士夫妇,仍旧节衣缩食地坚持研究,从未想过要出卖手头的藏品。他收藏甲骨有一个原则,即仅供个人收藏和研究,绝不转手买卖。1957年,明义士因心脏病辞世,远在中国的甲骨梦终究未能得圆。

1961年,明义士夫人和儿子明明德将1948年运抵的4700件有文字的甲骨、2812件没有发表过的甲骨文拓片,悉数捐赠给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记载中国商代历史档案的珍贵甲骨,故土难归,令人叹息,但留存于中国大地上的另外3万余片甲骨则是明义士的无私馈赠。

1999年6月,明义士的儿子明明德来到济南,将父亲生前收集的3箱有关中国考古学的研究资料和图书捐赠给山东大学,为这些浸润明义士心血的金石拓片、照片、书籍、信件、日记、手稿等找到最佳归宿。

明义士从青年时期就来到中国传教,从1914年走进殷墟之后,他就被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明所折服,和中国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中国国内战争也不能再让他改变初衷,历经磨难,终于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汉学家,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传教士。虽然他是抱着“使基督教融合到中国文化当中去”的目标,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在不懈寻找西方基督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连接点,但是,他客观上为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甲骨学研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历史不会忘记明义士,中国人民和加拿大人民也都不会忘记明义士!

加拿大汉学家明义士

加拿大汉学家明义士在查看甲骨文

加拿大汉学家明义士在济南居住的小洋楼

加拿大汉学家明义士《殷墟卜辞》手绘甲骨拓片

加拿大汉学家明义士与孩子们,儿子明明德(前右一)

加拿大汉学家明义士与孩子们,儿子明明德(右一)

加拿大汉学家明义士(右)与儿子明明德(左)在小屯考察殷墟

加拿大汉学家明义士故居:已故加拿大汉学家明义士博士曾经生活和收集 、研究甲骨文的旧居,位于安阳市红星路南段。2004年11月,安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明义士故居为安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标签: 明义士

更多文章

  • 相声的的发展史和简介 相声的来龙去脉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相声

    相声(Cross talk、crosstalk、comic cross-talk、TALK SHOW脱口秀,或CHINESE COMIC DIALOGUE)一种民间说唱曲艺。相声艺术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全国及海内外,始于明清,盛于当代。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

  • 西汉政论家贾谊介绍 如何评价贾谊的一生 贾谊作品 贾谊思想主张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贾谊

    贾谊,洛阳人,洛阳从周朝东迁后一直作为东周的首都,《史记》列传第69篇苏秦传中记载了这样一句话:“(苏秦)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大意为苏秦游说七国数年一事无成,回到家还被家人笑,说我

  • 抗战期间川军抗日阵亡最高将领——李家钰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李家钰

    “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1941年2月,四川省各界抗战前线慰劳团来灵宝县李部驻地劳军,李家钰亲笔书写如此字幅。3年后的5月21日,李家钰率36集团军掩护友军后撤,不幸于秦家坡陷入日军伏击,在密集火力射击下,李家钰头额及左腋被子弹和枪榴弹破片击中终因流血过多而牺牲&

  • 后世对柳宗元的评价是怎样的 柳宗元诗欣赏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后世,柳宗元,评价,怎样,欣赏,柳宗元,唐代,著名,文学家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和思想家。柳宗元字子厚,和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柳宗元一生写下很多绮丽的文学作品,他和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推动了诗文发展进程,有很大的进步意义。柳宗元画像柳宗元生于公元773年,卒于公元819年,享年47岁。早年间,柳宗元的父

  • 亚里士多德的学生是谁 里士多德的观点有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亚里士多德,学生,里士,多德,观点,什么,亚里士多德,希腊

    亚里士多德是希腊三贤之一,是世界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基于亚里士多德的突出成就,后人将亚里士多德称为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游历各国时,曾经收了几个学生。值得一提的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去世后,亚里士多德继续在雅典呆了两年,而后亚里士多德离开雅典

  • 董其昌草书唐诗四首 董其昌草书千字文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董其昌,草书,唐诗,四首,千字,董其昌,法方,面的,成就,体

    董其昌在书法方面的成就,体现在他行书、草书和楷书等方面。而他在书法方面的成就和造诣远远不止在他的作品,还体现在他对中国书法和中国画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董其昌作品草书唐诗四首董其昌在早年间,临摹了大量书法家的作品,吸取了众家之所长。所以,中后期他的作品既有王羲之的洒脱,又有晋风之骨。而董其昌书写的唐诗四

  • 朱耷的字画作品有哪些 朱耷字画的价格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耷,字画,作品有,哪些,朱耷字,画的,价格,朱耷,生于,1

    朱耷,生于1626年,死于1705年,明末清初著名的书画家。朱耷《水仙鸟石图》朱耷在明灭亡后,曾剃发为僧,后修建道观,弃僧还俗。一生清贫,对明赤胆忠心,反抗清政府,创作两千余幅字画,其作品具有象征性,充满个性,生动形象,对后世影响很大。清张庚称"八大山人,有仙才,隐于书画。题跋多奇致,不甚解。书法有

  • 苏辙的生平简介 对苏辙如何客观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苏辙,生平,简介,如何,客观,评价,苏辙,苏轼,感情,很好

    苏辙与苏轼的感情很好,我们熟知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苏轼想念弟弟苏辙而作的,兄弟俩为彼此作诗很多。苏辙在北宋官至右丞相,那么苏辙的最后命运如何?宋朝是文学人才辈出的时期,那么苏辙在这个背景下表现如何?我们对苏辙如何评价?苏辙的生平简介苏辙、苏洵、苏轼是北宋文学史上著名的三父子,并称“三苏”。

  • 元稹离思主要内容是什么 元稹离思想表达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元稹,离思,主要,内容,是什么,思想,表达,什么,元稹,唐朝

    元稹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和白居易是非常好的知己。元稹在诗坛上的地位是极高的,很少有人能超越他。后人传颂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就是离思中有名的一句,那么元稹离思主要写了什么?他想借这些诗来表达什么?元稹离思主要内容是什么元稹的离思一般是指离思五首,是一组著名的悼亡诗,其中一首诗“曾经沧海难

  • 颜真卿书法有何特点 颜真卿书法有何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颜真,书法,有何,特点,成就,颜真,为人,志向,远大,心胸

    颜真卿为人志向远大,心胸宽阔又心思缜密,他的字就像颜真卿的人一样。颜真卿的一生一半的时间在朝廷中度过,一半在书房度过,他的书法对后世书法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但是又是后人难以超越的高度,那颜真卿的书法有何特点呢?颜真卿的真迹已经不多,书法作品异常宝贵,那他的书法达成了什么样的成就呢?颜真卿书法有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