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宰相欧阳修“千古伯乐”的称号由来 欧阳修的作品集

北宋宰相欧阳修“千古伯乐”的称号由来 欧阳修的作品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811 更新时间:2023/12/18 0:19:09

北宋宰相欧阳修“千古伯乐”的称号是如何得来的呢?欧阳修是北宋文坛界的首领,也是当朝宰相,为人却耿介切直,放达不羁,求贤若渴。因而许多默默无闻的青年得到欧阳修提拔才脱颖而出,名垂后世,所以称之为“千古伯乐”据说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也是受益于欧阳修这位伯乐。故事是怎么样的,一起看看。

欧阳修文章锦绣,为人却耿介切直,放达不羁,以至树敌无数,屡遭同僚诟病和围攻。对他才华非常欣赏的宋仁宗曾惋惜道:“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他的老师晏殊甚至对人说:“吾重修文章,不重他为人。”可见,欧阳修在做人上恐怕刻薄有加,宽容不足。但这样一个对同僚刻薄的人,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大度,极尽赞美,竭力推荐,使一大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堪称千古伯乐。

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当时还默默无闻的曾巩,给文坛泰斗欧阳修写了一封自荐信,并献《时务策》,表达政见。欧阳修读了曾巩的文章,赏识不已,他在回信中说:“其大者固已魁垒,其于小者亦可以中尺度”,充分肯定了曾巩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曾巩擅长古文策论,轻于应举时文,故屡试不第,一直埋没于草莽。为此,欧阳修特撰《送曾巩秀才序》,为其叫屈,为其扬名,又把曾巩纳入门下,当成最堪造就的学生,悉心教导,还盛赞曾巩说,“过吾门者百千人,独于得生为喜。”在欧阳修的培养和帮助下,曾巩于嘉祐二年(1057年)高中进士,从此一鸣天下知。

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之所以能够成就如日中天的文名,也得益于欧阳修这位伯乐。苏洵27岁才开始发奋为学,后来进军科场,却连连落榜,性格倔强的他,干脆把自己以前写的文章付之一炬,然后闭门谢客,埋头读书,经过数年磨砺,终于文章大进,下笔千言。据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48岁的苏洵携苏轼、苏辙兄弟,以文章为“敲门砖”,拜访了益州知州张方平,希望得到这位文坛宿将的举荐。张方平说,文章方面,我人微言轻,此事非欧阳修莫属。张方平写了一封推荐信,让苏氏父子去京城拜访翰林学士欧阳修。其实,欧阳修与张方平曾因政见不同而交怨,一向合不来,但当欧阳修读了苏洵的文章后,并不因为他是政敌推荐的而怠慢,反而击节道:“后来文章当在此!”立即向宋仁宗上《荐布衣苏洵状》说:“伏见眉州布衣苏洵,履行淳固,性识明达,亦尝一举有司,不中,遂退而力学。其论议精于物理而善识变权,文章不为空言而期于有用。其所撰《权书》、《衡论》、《几策》二十篇,辞辩闳伟,博于古而宜于今,实有用之言,非特能文之士也……”在皇帝和士大夫间极力推誉,苏洵从此名动京师。

欧阳修发现苏轼的故事,也是一段文坛佳话。嘉祐二年,欧阳修出任知贡举,担任这一年礼部省试的主考官。策论一场,欧阳修出题《刑赏忠厚之至论》,点检试卷官梅臣批阅试卷时,发现其中一篇特别精彩,颇具“孟轲之风”,随即呈给欧阳修阅。欧阳修读后,眼睛一亮,觉得无论文采还是观点,都可以毫无争议地列为第一。但欧阳修的“入室弟子”曾巩也参加了这场会试,由于采用糊名法,文章属于谁,不得而知。欧阳修猜想这篇文章应该是曾巩所写,担心把自己的弟子列为第一会遭人闲话,便与梅尧臣商量将其列为第二。复试时,欧阳修又见到一篇《春秋对义》,赞叹之余,便毫不犹豫地将其列为第一名。发榜时,欧阳修才知道,初试、复试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两篇文章,均出自苏轼之手。后来,他在给梅尧臣的信中盛赞苏轼的文才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与梅圣俞四十六通》)。看到后生才情勃发,年过五十的欧阳修竟然兴奋得孩童一般,爱才之情,溢于言表。

苏轼只是欧阳修主持嘉祐二年科考的一个侧影,当年共录取进士388人,不但包括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还包括张载程颢、吕大钧等旷世大儒,真可谓群星灿烂。之所以一次考试就能录取这么多名动当时、影响后世的人才,与欧阳的学识、眼光和胸怀是密不可分的。他一生桃李满天下。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这些响当当的人物,都得到过他的激赏与推荐。“唐宋八大家”,宋代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而且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相中、提携而名扬天下。《宋史·欧阳修传》说他“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高度概括了他的求才之渴、爱才之切、识才之准、举才之功,称他为千古伯乐,应该不是过誉之词。

标签: 欧阳修

更多文章

  • 赵匡胤母亲昭宪太后:为什么说昭宪太后母凭子贵呢?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匡胤,昭宪太后

    赵匡胤母亲昭宪太后:为什么说昭宪太后母凭子贵呢?天天历史为你解答心中的疑惑,因为昭宪太后没有当过皇后,而是直接当了皇太后。宋朝昭宪太后是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的生母。她的儿子赵匡胤和赵光义都是宋朝比较杰出的君王,众所周知,历朝历代的皇太后都是经历皇后凤椅当上皇太后的。当然这是一个误区。皇后和皇

  • 宋朝昭宪皇太后生平介绍 赵匡胤母亲杜太后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赵匡胤,杜太后

    宋朝昭宪太后是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的生母。治家严谨果毅,很有礼法。故而,子女都是胸怀大志的人,她的儿子赵匡胤和赵光义都是宋朝比较杰出的君王,走进天天历史,了解宋朝昭宪太后生平介绍。杜氏约在十五岁时,嫁给赵弘殷为妻。杜氏婚后,治家严谨果毅,很有礼法。先后共生育五子二女:邕王赵光济、宋太祖赵匡胤

  • 宋仁宗生母李宸妃生平介绍:还原“狸猫换太子”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仁宗,李宸妃

    李宸妃是宋真宗赵恒妃嫔,宋仁宗赵祯生母。关于她的传说,民间一直有个说法,“狸猫换太子”中的李妃就是指李宸妃,而李宸妃就是宋仁宗赵祯的生母。到底是怎么会事呢?宋仁宗生母李宸妃生平介绍:还原“狸猫换太子”真相。章懿皇后(987年-1032年),李氏,杭州

  • 宋真宗章惠皇后生平简介 宋真宗杨淑妃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真宗

    宋真宗章惠皇后,从侧室、才人、婕妤、婉仪、淑妃、皇太妃、皇太后、到保庆皇太后。她的一生是传奇精彩的。她的一生是怎样的传奇精彩呢?走进天天历史网,来看看,宋真宗章惠皇后生平简介, 宋真宗杨淑妃怎么死的吧!章惠皇后杨淑妃(984年1036年11月4日),初谥庄惠皇后。章惠皇后杨氏,益州郫人,祖父杨瑫,

  • 宋仁宗郭皇后简介 宋仁宗皇后郭清悟为什么被废?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仁宗

    宋仁宗皇后郭清悟,已故晓骑卫上将军张美的曾孙女张氏与郭氏一同进宫选秀,尚未亲政的宋仁宗属意张氏,但临朝主政的太后刘娥倾向于立郭氏为后。天圣二年(1024年)十一月二十一日,郭氏被立为皇后。郭皇后仗着刘太后撑腰,性格妒忌,严密监视宋仁宗的行踪,太后刘娥驾崩,之后,宋仁宗也不再理会郭皇后,最后孤寂而死

  • 北宋温成皇后简介 宋仁宗张贵妃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仁宗

    宋仁宗张贵妃八岁时由大长公主带入宫中,由宫人贾氏代养。一次宫中宴饮,被仁宗看中,深得仁宗宠爱,庆历八年(1048年)十月十七日封为贵妃,生安寿公主和和宝公主。张氏短短几年内由妃嫔最低等级的才人升至最高级的贵妃,距皇后仅一步之遥。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北宋温成皇后简介,宋仁宗张贵妃生平介绍。宋仁宗温成

  • 秀丽江山之长歌行阴丽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秀丽,江山,之长,歌行,丽华,结局,如何,秀丽,江山,之长

    秀丽江山之长歌行阴丽华结局如何《秀丽江山之长歌行》主要讲述的就是战乱时期阴丽华的一生,她从一个普通的女子化身阴戟跟随在刘秀的身边,而他们的感情也经历了种种的考验,包括家人、权势以及地位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观众们非常关注《秀丽江山之长歌行》阴丽华结局,那么《秀丽江山之长歌行》阴丽华结局是怎样的呢?

  • 米芾索帖体现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米芾,索帖,体现,什么,米芾,索帖,体现,什么,历史,宋朝

    米芾索帖体现了什么在历史中,米芾是宋朝时期著名的书画家,画家以及书画理论家,米芾字元章,号称是海岳外使和火正后人。她非常擅长书法和绘画,其中,对于书法,他擅长各种字体,比如,草书,隶书,行书等等。他还能够鉴定各种书画的真假,也非常喜欢收藏一些好的书画作品。因为她的性格有些怪异,举止有些颠簸,所以被世

  • 柳宗元梅雨解读鉴赏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柳宗元,梅雨,解读,鉴赏,柳宗元,梅雨,解读,鉴赏,诗歌作品

    柳宗元梅雨解读鉴赏《梅雨》是柳宗元的诗歌作品之一。全诗的内容是: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柳宗元画像这首诗歌是柳宗元写于永州,赏析这首诗歌,就要先从创作背景来分析。当时,柳宗元和王叔文推行政治革新运动,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结果以失败

  • 明朝有闭关锁国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闭关锁国,明朝,闭关锁国,据悉,政策,实在,就被,出来

    明朝有闭关锁国吗据悉,闭关锁国的政策其实在明朝就被提出来了,明太祖制定了“海禁”政策,遏制中国人与国外的交流,力求恢复一种老死不相往来的简朴社会。由此可见有关明朝有闭关锁国吗这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与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相比,明朝时的闭关锁国起到了修生养息的作用,明太祖在军队建设上,主张实行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