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南北朝“战神”陈庆之:吕布项羽都鞭长莫及

南北朝“战神”陈庆之:吕布项羽都鞭长莫及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087 更新时间:2023/12/29 0:16:16

中华五千年历史历朝历代都有英勇无比的英雄人物,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秦国有第一霸王之称的项羽,还有三国演义中第一勇士吕布。这两位号称战神是当之无愧的,其中项羽以八千将士大破秦军45万人!五千人大破刘邦五十万大军;还有吕布能独战三英数十合不败、力扛曹营七大猛将而顺利逃走。这两个人已经是战神中的战神了,历史上还有比他们更厉害的人物,分享下文史上真正的“战神”陈庆之:吕布项羽都鞭长莫及,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接着往下看。

战神”一词由来已久,主要指古代历史或神话故事中掌管军事战争的英雄人物。后来泛指在战场上嗜杀且勇猛顽强的将军。他们的世界里充满了杀戮和鲜血;他们的名气是用累累白骨堆积而成。在中国历史上有多位将军被后世之人称之为“战神”,比如:白起、项羽、霍去病、吕布、关羽等。他们是后人公认的“战神”,可他们与本文所讲的这位将军却相差甚远。

陈庆之,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资治通鉴》、《梁书》、《魏书》《南史》都记载了陈庆之的事迹。毛泽东对正史《陈庆之传》一读再读,对传内许多处又圈又点,划满着重线,并充满深情地批注:“再读此传,为之神往”(张贻玖《毛泽东读史》)。

项羽

陈庆之出身庶族读书人的儿子。两晋南北朝时期,庶族(下级地主或者读书人)和士族(高级地主或者读书人)之间的分界相当严格,庶族不太可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而且他的武艺很差:“射不穿札,马非所便”,因此从青少年至中年都以宫廷侍从的身份度过。但他有胆略,善筹谋。在42岁那年获得了领兵作战的机会,从此迈向了大器晚成的人生巅峰。

525年,陈庆之被任命为宣猛将军、文德主帅领兵两千护送萧综接管徐州。北魏派宗亲元延明、元领兵二万进犯徐州。陈庆之率部逼近敌人营垒挥师直击,最终二元的两万人马在一通鼓之间被陈庆之的两千人马击溃。这是他人生第一仗,也是传奇一生的开始。

北魏后期,朝政腐败,萧宝寅、葛荣、尔朱荣等纷纷割据。元颢以本朝大乱为由降梁,并请梁朝出兵助其称帝。萧衍以元颢为魏王,以陈庆之为假节、飙勇将军,率兵7000人护送元颢北归上洛阳称帝。萧衍的敷衍和元颢的试探性称帝成就了陈庆之。

元颢没打算打下洛阳,他出兵不久就称帝不走了,封陈庆之为卫将军、徐州刺史、武都公,命其继续督军西上攻荥阳。于是,陈庆之率七千部队开始了神话般的北伐之旅。史上习惯称之为“七千白袍”,七千部队由三千名步行骑兵和四千步兵组成。这七千人中有几位很有名气,比如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父亲和西魏大将军杨忠。

中大通元年,陈庆之领兵攻占荥城,进逼梁国。攻克荥城后,进军睢阳。睢阳守将以十倍兵力据营防守,连筑了九座营垒抵挡。陈庆之七千对七万,一上午就攻陷了其中三座,守将投降。元晖业率领近卫部队两万人占据考城阻挡陈庆之。陈庆之“浮水筑垒”,攻下考城,生擒元晖业。获胜之后,陈庆之继续进军洛阳。

同年,魏帝元子攸分派部众扼守荥阳、虎牢等地,以保洛阳。杨昱、王元庆、元显恭等率羽林军7万守荥阳。魏军兵锋甚锐,荥阳城坚,陈庆之没有攻下。此时,魏将元天穆遣尔朱吐没儿领胡骑五千、鲁安的夏州步骑九千增援杨昱,遣尔朱世隆、王罴率骑兵1万,进据虎牢。魏军共计30万人,对陈庆之进行合围。不久,元天穆与尔朱吐没儿相继而至,魏军一时旗鼓相望。没想到包围圈刚形成,还没来得及进攻,陈庆之已经攻下了七万守军的荥阳。俘杨昱,杀其属下37将,生刳其心而食。

陈庆之

不久,元天穆等引20万援兵围城,其中有十五万是精锐的少数民族骑兵。陈庆之遂率3000精骑背城而战。三千对二十万,双方大部是骑兵。陈庆之三千人全歼北魏二十万援军,鲁安于阵前投降,元天穆、尔朱吐没儿单骑获免。之后,陈庆之带这三千人进军虎牢关,守将尔朱世隆不敢战,弃城而逃。此时,陈庆之距离洛阳只有一步,洛阳守将元、元延明直接投降。元颢遂入洛阳称帝。元颢改元大赦,加封陈庆之为侍中、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增邑万户。

不久,上党王元天穆、王老生、李叔仁又率兵4万攻克大梁,并分遣王老生、费穆进据虎牢,刁宣、刁双入梁、宋。陈庆之闻后,率军掩袭,魏军皆降。元天穆率十余骑北渡黄河而逃,费穆忽闻元天穆北逃,遂降陈庆之。陈庆之和部下皆穿白袍,一路上所向披靡,所以洛阳城中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接到一连串的败阵报告后,尔朱荣倾北魏百万之众攻打洛阳。陈庆之在元颢看来虽然功劳盖世,但一开始就没想把答应南梁的条件当回事的元颢不可能重用他。陈庆之自己也清楚,因此主动要求到黄河以北去防守洛阳的郎城。尔朱荣要和陈庆之分个高下,于是一直攻打陈庆之,三天打了十一仗,七千人的陈庆之部队把上百万的尔朱荣部队打得死伤惨重,尔朱荣下令退兵。

尔朱荣拿陈庆之没办法,就去攻打洛阳,很快洛阳攻陷,元颢被杀。陈庆之在北方完全失去了根据地,只得东撤回建康。尔朱荣亲率大军随后追赶,但追远了等于没追,追近了他又不敢,两支军队就这么拖着一直走到河南边界,陈庆之准备指挥军队过河,但突如其来的山洪冲走了他百战百胜的部队。之后陈庆之装成和尚潜回建康。

同年,梁武帝以陈庆之为持节、都督缘淮诸军事、奋武将军、北兖州刺史。有妖僧僧强自称天子,土豪蔡伯龙也起兵与之相应,众至3万,攻陷北徐州。梁武帝诏令陈庆之前去征讨,并亲自临白下城为其饯行。陈庆之受命而行,未到十二天,便斩蔡伯龙、僧强。中大通二年,梁武帝加封陈庆之为都督南、北司、西豫、豫四州诸军事、南、北司二州刺史。

大同元年,陈庆之攻东魏,与东魏豫州刺史雄交战,因不利而还。大同二年,东魏定州刺史侯景率7万人寇楚州,俘楚州刺史桓和,侯景乘胜进军淮上,并写了信劝陈庆之投降。陈庆之迎来了他一生之中最后一战。陈庆之手下当时不到万人,梁武帝紧张之至,急调侯退、夏侯夔率所部驰援。刚出发不久,前线传来消息:侯景队已经被歼灭,侯景抛下辎重,只身逃跑。陈庆之已击破侯景。

同年豫州闹饥荒,陈庆之开仓放粮使大部分灾民得以度过饥荒。李升为首的800多名豫州百姓请求为陈庆之树碑颂德,梁武帝下诏批准。大同五年十月,陈庆之去世,时年五十六岁。梁武帝追赠他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谥曰“武”,诏令义兴郡发500人为其会丧。

陈庆之,一位刚柔并济的文雅儒将,一生无一败绩,征战15年,每一仗都是以少胜多。虽自身武艺不精,但能百战百胜,且得善终。陈庆之之能不在白起、项羽等人之下,故称之为史上真正的“战神”。早几年,日本作家田中芳树依据中国南北朝时南梁伐魏之战改写的历史小说《奔流》,很是火了一把。被世人惊羡为“战神”、“千古第一名将”的“白袍将军”陈庆之,也就由此使更多的人知晓了。据相关资料记载,毛泽东晚年再读《南史·陈庆之传》时,也曾“热血沸腾,掷书而起”,并圈点满幅,批注道:“再读此传,为之神往”。

陈庆之,本为梁武帝萧衍的内侍,据说围棋下得很好,曾陪伴萧衍下了二十多年。“高祖(梁武帝)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普通六年(公元525年)正月,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叛魏在彭城降梁,并请求梁武帝派兵接应。梁武帝以陈庆之为武威将军,与胡龙牙、成景俊等率梁军前去接应。回军后,又任命陈庆之为宣猛将军、文德主帅,并率2000人送梁武帝萧衍的次子豫章王萧综入镇徐州。

假如这豫章王萧综真的是梁武帝萧衍的儿子倒也罢了,毕竟做儿子的替老子镇守徐州,是分内之事。可惜的是萧综老疑心自己是南齐东昏侯萧宝卷的遗腹子,并在人类史上首次用了“滴血认亲”的亲子鉴定。五月,魏安丰王元延明、临淮王元彧率魏军2万进逼徐州,陈庆之迎战,只敲了一通鼓便击溃魏军前锋。六月,世界战争史上最滑稽的一幕上演了,作为梁军主帅的豫章王萧综,在一个夜里打开彭城北门,只带了两个随从,投奔魏军去了。

作为主帅都叛逃到敌方阵营去了,梁军在魏军的冲击下开始溃散,“诸将莫能制止”。魏军入彭城,梁军损失十之七八,只有陈庆之斩关夜退,所部得以全归。二年后,陈庆之与领军将军曹仲宗联合进攻北魏涡阳,初战陈庆之率麾下轻骑200人突袭5万敌军,破其前军,魏军震恐。最后在被围困的情况下,陈庆之鼓舞士气连破魏军十三座连营,取得大胜,并将涡阳收复为南梁之地,设置为西徐州。

魏帝元子攸单骑北逃,北魏宗室元彧、元延明率百官迎元颢入洛阳,大赦天下,全然没有想到黄河北岸尔朱荣还统帅着数十万北魏精锐,正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卷土重来。率7000白袍军的陈庆之便向元颢提议,准备从南梁再调援军以备战。可惜元颢和他手下的心腹大臣深恐陈庆之兵强马壮难以驾驭,提前上书梁武帝萧衍:“今州郡新服,正须绥抚,不宜更复加兵,摇动百姓。”

陈庆之是彻底绝望了,他想到元颢曾封自己为徐州刺史,就想移军徐州、背依南梁,这样进可攻、退可守。元颢大恐,对陈庆之说:“梁武帝把洛阳之地全权委派给你,你若去了徐州,就是贪图富贵而忘了国家。”陈庆之便不再坚持。元颢占据洛阳才65天,契胡首领尔朱荣就率领数十万北魏精锐进逼洛阳。元颢所统帅部队本没有斗志,在北魏精锐骑兵的冲击下一触即溃,元颢被杀,洛阳城也为尔朱荣所占。陈庆之独木难支,收容步骑兵数千人结阵东撤,行至嵩山时,因河水上涨,山洪暴发,梁军士卒死散殆尽。陈庆之只好剃除须发,化装成僧人,辗转返回南梁。

吕布

轰轰烈烈的7000白袍将士伐北之役,虽因孤军深入、后援无继,而以失败告终,但陈庆之的军事才华,却如彗星一样划过战星闪烁的南北朝天空。最难能可贵的是陈庆之“本非将种,又非豪家”,却能“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据《梁书·陈庆之传》记载,“庆之性祗慎,衣不纨绮,不好丝竹,射不穿札,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今江苏宜兴)人,他自幼追随梁武帝萧衍,实际上一直作着书童的角色,性情嗜好与萧衍也相像,可谓臭味相投。?衍喜欢下棋,据说就算半夜里萧衍兴之所至,要下围棋,周围亲随都酣睡不醒,唯有陈庆之,随叫随起,而且精神很好,两人总能棋逢对手,杀得不亦乐乎,所以萧衍一直将陈庆之视为心腹,极其亲善。

陈庆之性格安静谨慎,怎么看都不像武将的材料,与当时纵横疆场的名将相比,实在有太大的不同,萧衍刚开始实在看不出他在军事上会有什么才能,要不是那么会巴结主子,这块淤泥里的黄金还真会被埋没。

个人才能上说,他箭术奇臭,据说射不穿札,马术功夫也很差劲,从哪里看都不像个武将样子,但是陈庆之自己却有数得很,他跟随萧衍创业?时候,就耗散家财,结交了一批所谓的豪杰之士,经常没事的时候思量建功立业。按常理,陈庆之会做一代有为的文臣,作为梁武帝亲近的顾问大臣,或许兴盛一时的萧衍王朝不会被侯景给折腾得奄奄一息,但是不然,陈庆之渴慕的是军功。

好在他跟对了主子,萧衍也被陈庆之的忠心感动,开始被任命为奉朝请(官职)。

后来,在北魏造反没成功的元法僧请求投奔梁朝,陈庆之被任命为虎威将军,与胡龙牙、成景俊率领各路军队去接应。那时候接受投降,需要大动干戈地接应,不然投降部队很容易就会被对方围剿,在这次不大的军事行动中,陈庆?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萧衍顺水推舟,就加封他为宣猛将军文德主帅。

接着一次军事行动,让陈庆之开始初露峥嵘,这次任务是送豫章王萧综去镇守徐州,陈庆之这回遇到一个难题,萧衍的这个儿子不认老爹,这事说起来很有些传奇。

萧衍夺了齐东昏侯的江山,自然将人家的那些美女娇娘也给挑挑收拢去,东昏侯的宠姬吴淑媛长得美艳,给拉到后宫来了。谁想这位吴淑媛七个月后,就生了个儿子,这不合常理啊,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个儿子不是萧衍的,但是萧衍倒没显得多么排斥,对他还很亲善。

宫中的议论,吴淑媛自然听得最多,她开始?这个儿子忧虑了,后来人老色衰,萧衍也不大理会她了。吴淑媛秘密找到自己的儿子,对他说:“你七个月就生了,与其他皇子没法比,如今你是太子的二弟,能保住你的这份富贵就是幸运的了,千万别往外泄露这个秘密。”萧综这个家伙是个性格极为倔强的人,认定的事儿,决不回头,这次谈话之后,他自己开始怀疑了,自己到底时不时皇帝的亲儿子,这个问题对他太重要了,他必须搞个清楚。

当时又没法验DNA,要知道是不是其实只有他娘知道。不过萧综不像早产儿,如果是早产儿,在当时养育条件下,就算是皇宫大院,也不会长成那么孔武有力的壮士。

吴淑媛并没有告诉萧综到底他是谁的儿子,原因就无从分析了,只能按上边猜测的或许她自己都不知道。

自此之后,萧综心里多了份心事,白天和平时一样,谈笑如常,夜里却在密室中偷偷祭祀南齐祖宗七庙①,但是他并没有认定就是故齐的后裔。怎么办呢,他想了个主意,偷偷潜入齐东昏侯的墓地,找到尸骨,沥血于骨,渗入,在此时,他认定了,自己一定就是这东昏侯的儿子了。于是心里便有了异心,不能在这皇宫里常待了,与自己的皇帝老子有了杀父之仇了。

他开始悄悄准备,他本身体格就很健壮,武功也好,能手制奔马,可见其健壮。另外,他散尽家财,衣服都穿破旧的,其他的全部用来结交朋友,培育心腹,还在房间里放满沙子,天天在沙子上奔跑,把脚磨砺出厚趼来,史载其可日行三百里,这一切都是为日后反叛梁朝作准备。

同时,他派人与北魏的重臣萧宝寅联系上了,认为叔父,就是一家子了,萧宝寅也代表故齐皇族正式承认了这么个侄子。

萧综就想办法让皇帝老子把他调到北边边境去,那样想走就太容易了,磨破了嘴皮子也没说通,后来出任南兖州刺史,不见宾客,处理政务词讼也要垂帘听政,不让大家看见他的真面目。

机会终于来了,萧衍不知作何想法,派这个宝贝儿子去镇守徐州,还派了几个朝中名将作为辅佐,一起来到北边,萧综这时得意啊。

开始时候,手下将领在身边,想走也没那么容易,北魏这边派了安丰王延明、临淮王元彧带领十几万大军与南梁对阵。别看北魏十几万大军,却丝毫不占上风,大家一看谁领军就知道结果了,特别是这个临淮王,简直就是个奸猾无能的家伙,可老是受重用,可见皇室无人啊。

后来,萧衍听说北魏派出十几万大军将儿子围困起来了,怕他失败,到底是心疼儿子,就发出旨意让他班师回朝,退兵了事。

可萧综可不这么想,好容易等来镇守边疆的机会,不能回去,就秘密派人与元彧他们接触。开始元彧他们很怀疑,这是不可能的事,要是一个将官,投降也就投降了,对方却是梁武帝的儿子,这怎么可能啊,是不是诈降啊,两军对垒,不能有一点差池。后来帐下有个监军叫鹿悆的,觉得这事儿有门,决定亲赴南营摸摸情况,这事让谁也不敢干,既然有人愿意去,那元彧顺水推舟,就让他去了,这鹿悆还真与萧综秘密勾搭上了,骗过大将胡龙牙与成景俊,然后趁夜与萧综及几个心腹,偷跑到北营。

第二天,北魏军事大叫:“你们的豫章王已经到我们这里来了,你们还守什么城啊,是投降是继续顽抗,你们看着办吧。”大家一听,好好的怎么会跑敌军里了,赶紧四处寻找,见萧综的住处关门闭户,没人了,这才慌了,梁帝老子的儿子都投降了,咱们还这么拼命干吗呢,四散而逃。

只有陈庆之镇定地带着他的部队撤退得比较完整,算是保存了实力。

这次事件让萧衍简直是痛心疾首啊,太丢人了,萧综也在北魏大张旗鼓地认祖归宗,天知道他到底是谁的儿子啊,连萧衍自己都糊涂了,他也不知道这个家伙到底是不是自己亲生的了。

后来,陈庆之又在浔梁之战中击败北魏大将丘大千等,拜升东宫直阁将军,赐爵关中侯,其中有自己的努力,也有皇帝顺水人情。

再后来的涡阳之战,比较充分地发挥了他的军事才能。梁大通元年,陈庆之随领军将军曹仲颖进攻北魏涡阳,北魏派遣征南将军常山王元昭,率领十五万大军救援,这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大仗。在元昭的部队前锋进军到陀涧的时候,南梁军队正按兵不动,严阵以待,陈庆之坐不住了,军贵神速,战机也是稍纵即逝的,哪能在这里紧张地等待攻杀啊。便提议出奇兵对魏军前锋迎头痛击,但是将军韦放却认为,对方前头部队肯定是最厉害的,打赢了不足为功,战败了肯定大受挫折,锐气丧失,不如严阵以待以逸待劳。这个说法肯定是有道理的,中规中矩,但是战争讲究中规中矩吗,尤其对于一代奇将陈庆之先生,在他眼里这种战术简直是不能容忍的愚蠢。

他显示了独到见解与惊人的勇气,你们既然要等着就等着吧,那我自己去。陈庆之地位确实特殊,怎么说也是皇帝近臣,大家还是让他三分的,虽然不是主将,但陈庆之还是有权力执行自己的计划的,既然他愿意冒险,那只能由他去,大家乐得等着。

陈庆之领麾下二百精骑,向北魏前锋部队发动奇袭,一战大破北魏前军,让北魏大军都感到震撼,其实战争很大部分来自战士的心理状态,陈庆之这方面用得很好。

接下来两军对垒,从春天一直打到冬天,南梁军队远来,肯定不宜持久作战,北方军队处于地主地位,状况要好得多了。北魏军队见双方气势开始对自己有利,便准备在梁军后边修筑营垒,驻扎军队,来个铁壁合围。梁军主将曹仲宗开始担忧了,主将要是一退缩,那这仗就没法打了,陈庆之赶紧找到他说:“共来至此,涉历一岁,靡费粮仗,其数极多。诸军并无斗心,皆谋退缩,岂是欲立功名,直聚为抄暴耳。吾闻置兵死地,乃可求生,须虏大合,然后与战。审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今日犯者,便依明诏。”陈庆之这手太大胆了,当然现在没史书记载到底陈庆之有没有密旨,估计是没有,后来大胜回朝,萧衍没追究这件事,说明是默认,也是对陈庆之的嘉奖,或者就是真的有密旨让陈庆之处于一个监?的地位也未可知。曹仲宗一见这次不但是一意孤行,还搬出皇帝来了,那好吧,随你便吧,如果真能取胜,自己是主将,怕什么啊。

此时情况确实凶险,南梁可谓孤军深入,又旷日持久,对方已经围着大军修建了十三座堡垒,互为掎角,是想把梁军围起来吞噬了。陈庆之也将自己逼到绝路了,这场硬仗是必须打下来的,不然身败名裂。

庆之率精骑衔枚①夜出,一鼓作气,攻陷其中四座营垒,这时候涡阳守将王纬也怕了,投降庆之。其实现在形势还是没有改善,十三座营垒,只?破了四座,任你浑身是铁,能打出几颗钉呢,像尔朱荣打葛荣的状况一样,任你来砍头,你砍得完吗。

陈庆之显示了作为奇将的风采,在阵前先将俘虏拉出来,然后将杀死的士兵的头颅都摆出来,然后大家齐声狂呼乱叫。这下子守城的军兵受不了了,都心胆俱裂,谁不怕死呢,没有人不怕死的,再大胆的人,当刀架到脖子上的时候,只要脑子清醒,也不想被砍杀的。

陈庆之用心理战奏效,在南梁军队的狂攻下,魏军大败,史载:死尸填塞,涡水为之滞流。

这是陈庆之遭遇的最惨烈的战争,他完成得很好,不是主将,却充当了主心骨的角色?

陈庆之的军功让萧衍简直刮目相看,没想到自己手下的小小书童竟有如此惊人才能,那心里的兴奋劲儿就别提了,发布诏书嘉奖:“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评价是相当高的。

陈庆之军功其实一半要算在萧衍头上,可说是遇到明主了,换个人,就他这性格这形象,很难受到重用的。

接下来的经历,才真正奠定了陈庆之一代奇将的地位,那就是七千白袍军横扫北魏的战争了,可惜这次战争的结局却没那么好,一是遇到了尔朱荣,二是遇到了元颢这?鼠目寸光的搭档。

标签: 陈庆之吕布项羽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如何赞美项羽的呢?项羽为人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项羽

    纵观项羽的一生可以说是生前万丈荣光,死后一切精光,他一生大小七十余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却最终在亥下一战,全军覆没,自刎而死。他的一生,谱写了一曲不朽的传奇,被后人称为“一世之雄”。他是历史上第一位虽死犹荣的人物,古往今来对他的肯定和赞誉不计其数,一起看下文后人是如何赞赏

  • 历史上虞姬真的有哥哥吗?虞姬的哥哥是虞子期吗?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虞姬

    说到虞姬大家不会感到陌生吧,那么虞姬有一个哥哥又有谁知道呢?虞姬的哥哥叫虞子期,是项羽手下猛将,与季布、钟离昧、英布、龙且为楚军五大将,虞姬的哥哥是五大将中最忠心的一个,追随项羽直到战死沙场。虞子期的姓名均不见于《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史书。而最早仅见于甄伟的《西汉通俗演义》,甄伟为明朝

  • 战国韩非子原名叫什么 战国韩非子到底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战国,韩非子,名叫,什么,到底,怎么,死的,韩非子,名为,韩

    韩非子,原名为韩非,是春秋战国时期韩国君主的公子,法家学派的大家,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师承儒学大家荀子,荀子对法家思想的专研颇深,韩非子深受影响,且韩非子深受道家经典《老子》的熏陶,他将道家经典、儒家的法学和商鞅的变法理念相糅合,自成一家,最终成为了法家大家,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后世尊称他为“

  • 小说家吴敬梓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小说家,吴敬梓,简介,小说家,吴敬梓,简介,清代,著名,安徽

    小说家吴敬梓简介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本为安徽全椒人。相传他出身名门望族,自幼饱读诗书,才思敏捷,擅于小说及诗词创作,故有“安徽第一大文豪”美誉。今人得知吴敬梓的简介,主要是从他的不朽名著《儒林外史》及安徽全椒吴敬梓纪念馆的外墙之上,除此之外,外界关于吴敬梓的简介及生平事迹,流传得并不甚广。吴敬梓画

  • 李卫的从政之路:公勤廉干 国家伟器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卫,从政,之路,公勤,廉干,国家,伟器,雍正,天下巡抚中

    雍正曾说:“天下巡抚中,实心任事、不避嫌怨、为国为民者,惟田文镜、李卫、杨文乾三人。”后来,他又常常告诫臣工们以三位“模范督抚”为榜样:“自今天下督抚诸臣中,朕所最关切者,鄂尔泰、田文镜、李卫三人耳!”两份名单中都有李卫,那李卫又是何许人也?出身例监以才见用李卫(1687-1738),字又玠,世居徐

  • 汉武帝刘彻:一代明帝汉武帝的功与过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武帝,刘彻,一代,明帝,哪些,汉武帝,大一统,主要,措施

    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措施:一、政治方面:1、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解决诸侯国问题,加强中央权威。2、破格录用有真才实学的人如董仲舒、桑弘羊等,辅佐朝政。3、任用“酷吏”,严厉打击地方豪强。二、经济方面:1、将煮盐铸铁造钱权利收归于国家,统一铸造五铢钱,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2、打击大商人和高

  • 吴王夫差与西施的故事介绍 夫差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吴王,夫差,西施,故事,介绍,怎么,死的,夫差,好色,拥有

    夫差好色,拥有妃嫔美人无数。西施出生农家,在越国农村做一为浣纱女,与世无争。然而正是由于西施的美貌,牵引着她来到了国都宫殿,卷入了权力争斗的旋涡里。西施天生丽质,既然是绝色佳人,男人见了怎么不动心呢?传说范蠡见到她时竟然对她一见钟情,然而也因为被西施轻易迷倒,范蠡才想到用西施作为武器送给夫差。西施先

  • 秦国国君秦武王嬴荡活了多少年 在位几年?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国,国君,秦武王,武王,嬴荡,活了,多少年,在位,几年,秦

    秦武王(前325—前307),一作武烈王、悼武王。战国时秦国国君。秦惠文王之子。姓嬴,名荡。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后即位,时年19岁。秦武王即位后,于武王二年(前309)“初置丞相。以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丞相由国君随意任免,多由布衣擢升,且员额较少,政权集于一二人之手,这种制度的创立,有

  • 解析唐玄宗李隆基一生共发动了哪些政变?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解析,唐玄宗,李隆基,隆基,一生,共发,动了,哪些,政变,唐

    在唐玄宗李隆基的一生中,经历过许多的政变:唐隆政变、先天政变、安史之乱。而唐玄宗则是这些政变的发起者和平定者。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政变吧。唐隆政变图片唐隆政变发生于710年7月21日,策划者是李旦之子李隆基和李旦之妹太平公主。唐隆政变其实就是一场宫廷之变。李显复位后,对韦后十分纵容,使得

  • 戎马一生的权臣年羹尧是如何上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戎马,生的,权臣,年羹,如何,上位,年羹,中国,清朝,名将

    年羹尧,中国清朝名将。康熙三十九年进士,成绩名列前茅而被选入翰林院当了翰林,留在皇帝身边工作,年羹尧除了文章写的好,并且办事也比较机灵,因此年羹尧很快收到了康熙皇帝的赏识。30出头就被任命为四川巡抚,成了主政一方的封疆大吏。年羹尧虽然是汉人,然而他爷爷早就在东北给满族人卖命,成了汉八旗的旗人。公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