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如何赞美项羽的呢?项羽为人怎么样?

历史上如何赞美项羽的呢?项羽为人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709 更新时间:2024/2/2 7:47:06

纵观项羽的一生可以说是生前万丈荣光,死后一切精光,他一生大小七十余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却最终在亥下一战,全军覆没,自刎而死。他的一生,谱写了一曲不朽的传奇,被后人称为“一世之雄”。他是历史上第一位虽死犹荣的人物,古往今来对他的肯定和赞誉不计其数,一起看下文后人是如何赞赏他的?

项羽为人怎么样?自有古人来评判:

司马迁:“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岂不谬哉!”

楚国诸老将:“项羽为人僄悍滑贼,诸所过无不残灭。”

陈平:“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郦食其:“项王有倍约之名,杀义帝之负;於人之功无所记,於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赂,积而不能赏:天下畔之,贤才怨之,而莫为之用。故天下之士归於汉王,可坐而策也。”

高起、王陵:“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刘邦:“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韩信:“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王充:“项羽恶微,号而用兵,与高祖俱起,威力轻重,未有所定,则项羽力劲。”

郭嘉:“昔项籍七十馀战,未尝败北,一朝失势而身死国亡者,恃勇无谋故也。”

诸葛亮:“昔项籍总一强众,跨州兼土,所务者大,然卒败垓下,死於东城,宗族如焚,为笑千载,皆不以义,陵上虐下故也。”

刘邵:“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能长世;高祖、项羽是也。然英之分,以多于雄,而英不可以少也。英分少,则智者去之,故项羽气力盖世,明能合变,而不能听采奇异,有一范增不用,是以陈平之徒,皆亡归高祖。”

段灼:“秦失其鹿,豪杰竞逐,项羽既得而失之,其咎在烹韩生,而范增之谋不用。假令羽既距项伯之邪说,斩沛公于鸿门,都咸阳以号令诸侯,则天下无敌 矣。而羽距韩生之忠谏,背范增之深计,自谓霸王之业已定,都彭城,还故乡,为昼被文绣,此盖世俗儿女之情耳,而羽荣之。是故五载为汉所擒,至此尚不知觉悟,……甚痛矣哉!”

蔡漠:“夫以白起、韩信、项籍之勇,犹发梁焚舟,背水而阵。”

李德林:“项羽诛秦摧汉,宰割神州,角逐争驱,尽威力而无就也。”

房彦谦:“故蚩尤、项籍之骁勇,伊尹、霍光之权势,李老、孔丘之才智,吕望、孙武之兵术,吴、楚连盘石之据,产、禄承母弟之基,不应历运之兆,终无帝主之位。”

司马贞:“秦鹿走,伪楚狐鸣。云郁沛谷,剑挺吴城。勋开鲁甸,势合砀兵。卿子无罪,亚父推诚。始救赵歇,终诛子婴。违约王汉,背关怀楚。常迁上游,臣迫故主。灵壁大振,成皋久拒。战非无功,天实不与。嗟彼盖代,卒为凶竖。”

苏洵:“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

范浚:“若籍则无能有是,得范增不能用,得陈平不能用,得韩信不能用,皆使之怨偾弃去,徒以匹夫小勇,欲决雄雌于挑战间,至力蹙势穷,犹将驰杀一二汉将,以见枝能,此楚所以失天下也。然则籍之亡也,又胡望乎天哉?”

何去非:“项羽之于力尝强矣,以其不知真力之所在,此所以亡。彼项羽以百战百胜气盖于一时,手袭天下以王豪杰而宰制之,自以天下莫能抗也。观其所赖以为资,盖有类乎力者矣。虽然,彼之所谓力者,内恃其身之勇,叱咤震怒足以威匹夫;外恃其众之劲,搏捽决战足以吞敌人而已。至于阻河山,据形便,俯首东瞰,临制天下,保王业之固,遗后世之强,所谓真力者,彼固莫或之知也。是以轻指关中天险之势,燔烧屠戮逞其暴,卒举而遗之二三降虏,反怀区区之故楚而甚荣。......惟其知夺而不知其有,此所以亡耳。”

刘叔友:“项王有吞岳渎意气,咸阳三月火,骸骨乱如麻,哭声惨怛天日,而眉容不敛,是必铁作心肝者。然当垓下诀别之际,宝区血庙,了不经意,惟眷眷一妇人,悲歌怅饮,情不自禁。”

朱元璋:“项羽南面称孤,仁义不施,而自矜功伐。高祖知其然,承以柔逊,济以宽仁,卒以胜之。”

李晚芳:“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太史公以神勇之笔,写神勇之人。亦千古无二。迄今正襟读之,犹觉喑嗯叱咤之雄,纵横驰骋于数页之间,驱数百万甲兵,如大风卷箨,奇观也。”

蔡东藩:“惟观于项王之坑降卒,杀子婴,弑义帝,种种不道,死有余辜,彼自以为非战之罪,罪固不在战,而在残暴也。彼杀人多矣,能无及此乎!天亡天亡,夫复谁尤!”

周恩来:“时势之英雄,固若是其众也,然非吾之所论于项羽、拿破仑也。夫二氏,世界之怪杰也。具并吞八荒之心,叱咤风云之气;勇冠万夫,智超凡俗;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敌邦闻之而震魄,妇孺思之而寒胆;百世之下,犹懔懔有生气,岂仅一世之雄哉!是犹其勇之著于外也。若其关系于世界之进退,人类之盛衰,又非一时豪俊、二三学者所可同日而语。虽以帝王之尊、宗教之力、金钱之势,莫以易之。故二氏者,吾之所谓造时势之英雄也。”

毛泽东指出项羽战败的三个错误:鸿门宴不听范增的话,放走刘邦;机械遵守鸿沟协定;以及建都徐州。

标签: 项羽

更多文章

  • 历史上虞姬真的有哥哥吗?虞姬的哥哥是虞子期吗?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虞姬

    说到虞姬大家不会感到陌生吧,那么虞姬有一个哥哥又有谁知道呢?虞姬的哥哥叫虞子期,是项羽手下猛将,与季布、钟离昧、英布、龙且为楚军五大将,虞姬的哥哥是五大将中最忠心的一个,追随项羽直到战死沙场。虞子期的姓名均不见于《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史书。而最早仅见于甄伟的《西汉通俗演义》,甄伟为明朝

  • 战国韩非子原名叫什么 战国韩非子到底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战国,韩非子,名叫,什么,到底,怎么,死的,韩非子,名为,韩

    韩非子,原名为韩非,是春秋战国时期韩国君主的公子,法家学派的大家,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师承儒学大家荀子,荀子对法家思想的专研颇深,韩非子深受影响,且韩非子深受道家经典《老子》的熏陶,他将道家经典、儒家的法学和商鞅的变法理念相糅合,自成一家,最终成为了法家大家,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后世尊称他为“

  • 小说家吴敬梓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小说家,吴敬梓,简介,小说家,吴敬梓,简介,清代,著名,安徽

    小说家吴敬梓简介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本为安徽全椒人。相传他出身名门望族,自幼饱读诗书,才思敏捷,擅于小说及诗词创作,故有“安徽第一大文豪”美誉。今人得知吴敬梓的简介,主要是从他的不朽名著《儒林外史》及安徽全椒吴敬梓纪念馆的外墙之上,除此之外,外界关于吴敬梓的简介及生平事迹,流传得并不甚广。吴敬梓画

  • 李卫的从政之路:公勤廉干 国家伟器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卫,从政,之路,公勤,廉干,国家,伟器,雍正,天下巡抚中

    雍正曾说:“天下巡抚中,实心任事、不避嫌怨、为国为民者,惟田文镜、李卫、杨文乾三人。”后来,他又常常告诫臣工们以三位“模范督抚”为榜样:“自今天下督抚诸臣中,朕所最关切者,鄂尔泰、田文镜、李卫三人耳!”两份名单中都有李卫,那李卫又是何许人也?出身例监以才见用李卫(1687-1738),字又玠,世居徐

  • 汉武帝刘彻:一代明帝汉武帝的功与过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武帝,刘彻,一代,明帝,哪些,汉武帝,大一统,主要,措施

    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措施:一、政治方面:1、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解决诸侯国问题,加强中央权威。2、破格录用有真才实学的人如董仲舒、桑弘羊等,辅佐朝政。3、任用“酷吏”,严厉打击地方豪强。二、经济方面:1、将煮盐铸铁造钱权利收归于国家,统一铸造五铢钱,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2、打击大商人和高

  • 吴王夫差与西施的故事介绍 夫差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吴王,夫差,西施,故事,介绍,怎么,死的,夫差,好色,拥有

    夫差好色,拥有妃嫔美人无数。西施出生农家,在越国农村做一为浣纱女,与世无争。然而正是由于西施的美貌,牵引着她来到了国都宫殿,卷入了权力争斗的旋涡里。西施天生丽质,既然是绝色佳人,男人见了怎么不动心呢?传说范蠡见到她时竟然对她一见钟情,然而也因为被西施轻易迷倒,范蠡才想到用西施作为武器送给夫差。西施先

  • 秦国国君秦武王嬴荡活了多少年 在位几年?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国,国君,秦武王,武王,嬴荡,活了,多少年,在位,几年,秦

    秦武王(前325—前307),一作武烈王、悼武王。战国时秦国国君。秦惠文王之子。姓嬴,名荡。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后即位,时年19岁。秦武王即位后,于武王二年(前309)“初置丞相。以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丞相由国君随意任免,多由布衣擢升,且员额较少,政权集于一二人之手,这种制度的创立,有

  • 解析唐玄宗李隆基一生共发动了哪些政变?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解析,唐玄宗,李隆基,隆基,一生,共发,动了,哪些,政变,唐

    在唐玄宗李隆基的一生中,经历过许多的政变:唐隆政变、先天政变、安史之乱。而唐玄宗则是这些政变的发起者和平定者。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政变吧。唐隆政变图片唐隆政变发生于710年7月21日,策划者是李旦之子李隆基和李旦之妹太平公主。唐隆政变其实就是一场宫廷之变。李显复位后,对韦后十分纵容,使得

  • 戎马一生的权臣年羹尧是如何上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戎马,生的,权臣,年羹,如何,上位,年羹,中国,清朝,名将

    年羹尧,中国清朝名将。康熙三十九年进士,成绩名列前茅而被选入翰林院当了翰林,留在皇帝身边工作,年羹尧除了文章写的好,并且办事也比较机灵,因此年羹尧很快收到了康熙皇帝的赏识。30出头就被任命为四川巡抚,成了主政一方的封疆大吏。年羹尧虽然是汉人,然而他爷爷早就在东北给满族人卖命,成了汉八旗的旗人。公元1

  • 历史上清穆宗同治皇帝介绍 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上,清穆宗,同治,皇帝,介绍,他是,怎么,死的,清穆宗

    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同治皇帝名载淳,六岁登基,在位十三年,十九岁病死,十三年皇帝,十九年的人生,是有幸啊?还是不幸啊?说同治他有幸的,怎么说他有幸呢?出生在帝王之家,享受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