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关于破釜沉舟的对联赏析

关于破釜沉舟的对联赏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858 更新时间:2024/1/14 22:31:31

关于破釜沉舟的对联赏析

项羽本纪中写道: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而破釜沉舟一词,却是出自蒲松龄的自勉联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破釜沉舟 对联

自勉联,自古以来,很多志向远大的文人学士,在勤奋苦读的同时,常常会写一些对联挂在墙面、床头或刻在纸镇上,在面对艰苦环境的同时,能够不断鼓励自己克服困难,发愤图强。蒲松龄的这首自勉联也是如此,他希望自己能够像对联中所举的事例一般,坚持不懈,苦心攻读,有朝一日能够考取功名,实现壮志。因此蒲松龄将此联刻在压纸的铜尺上,来勉励自己不断地读书创作。

这首对联中,蒲松龄举了多个鼓舞人心的事例,例如破釜沉舟,项羽面对劲敌强秦,能够毫不畏惧,带领士兵渡河后,尽沉船,砸碎锅,烧屋舍,带领全军勇往直前,以一颗不胜则亡的决心奋勇杀敌,最终大获全胜,打得敌人要么死要么逃。此后项羽威名大振,于诸侯中称霸,原本不把楚军放在眼里的秦国,却被打得一蹶不振,走向灭亡。

而卧薪尝胆也一样,越王为了报仇雪耻,忍辱负重,每日尝苦胆,睡柴草,使自己不忘耻辱,努力壮大国力,最终富国强兵,反灭吴国,使原本已亡的越国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霸。

蒲松龄的这幅对联,讲述了皇天不负苦心人,有志者定能事竟成。

破釜沉舟卧薪尝胆表达何种思想

蒲松龄写有一自勉联,其中提到了破釜沉舟、卧薪尝胆两个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他将该联刻在镇纸的铜尺上,用以激励自己努力读书进行创作,这两个典故表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心有志气,做事情一定可以成功。

卧薪尝胆

破釜沉舟,喻指做事情绝对不留退路,向死而战必须得胜。釜在这里表示煮饭的锅子,将其打破;舟即渡船,将之凿穿沉入河底,每个将士只带三日的粮食,此后不能煮饭、不能回渡,表示誓死之战。项羽手下的楚军前锋首战不利,但是士气激长,于是全军在大战数个汇合之后终于大败秦军,项羽因此威震四方。

而卧薪尝胆的故事发生在春秋年间,吴越之间爆发战争,越国战败于吴国,越王勾践被吴王所虏,受尽屈辱,每日做着守墓与喂马这样的下等苦力活,勾践虽然心里恨得不行,但是表面仍然保持心平气和十分顺从。吴王行路时,勾践在前面牵马;吴王生病时,勾践悉心照顾,终于感动了吴王放他回到越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心中牢记这种耻辱,暗暗发誓定要报仇。他深怕回到越国以后舒适的生活淡化磨灭了心中的那份仇恨,于是每天吃饭前都舔苦胆来尝苦味,换掉席子每天睡在柴草床铺上来提醒自己受过那份艰辛。勾践为了让越国富强,亲自下地耕种,夫人亲手织布以促进生产,加以各种政策,国力渐渐强盛,最终进攻吴国,成为春秋最后的霸王。

这些典故告诉我们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坚决自己的志向,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揭秘项羽破釜沉舟杀了谁

楚怀王在接到赵王的求助后,派兵前去救援以解巨鹿之困,宋义任上将,项羽为副将。结果在行军途中项羽将上将宋义斩首杀害,自己取代其职率领部下攻破秦军大获全胜。项羽杀害宋义的举动震惊全国,那么为何他会有此举呢?

项羽怒斩宋义

原来是宋义一到安阳就被秦军强势的气焰所吓倒,于是不敢出兵唯恐战败,便在此处整整驻扎了46天之久。而心机如焚的项羽屡次进言,认为应当加速渡河,与赵军来个里应外合,两面夹击,一举拿下秦军。可宋义完全不把他的话放在眼里,非要坚持等两方再激战久一些,如果秦国胜利,那么秦军已惫便可趁机攻之;如果秦国未能胜利,他们就击鼓带军西入,如此定能攻克。宋义坚持坐收渔翁之利的战略,认为项羽谋略不如他,便不予采取,还下令凡是有违命者,格杀勿论。

更多文章

  • 笑傲江湖里林平之爱岳灵珊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笑傲江,湖里,林平之,爱岳,灵珊,笑傲江,湖里,林平之,爱岳

    笑傲江湖里林平之爱岳灵珊吗在《笑傲江湖》这部小说中,林平之与岳灵珊这对畸形的夫妻是备受关注的,两人的结合与相处令很多的金庸迷深感虐心,很多人也曾有疑问:林平之爱岳灵珊吗?李亚鹏版《笑傲江湖》中的岳灵珊和林平之那么,林平之爱岳灵珊吗?应该说,林平之对于岳灵珊是有过爱的,尤其是在林平之和岳灵珊恋爱的阶段

  • 战国时期的杀神白起有着怎么样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战国,时期,杀神,白起,有着,怎么样,故事,白起,也叫,公孙

    白起,也叫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名将。中国历史上着名的军事家、统帅,秦昭王时从左庶长升至大良造。周赧王二十二年伊阀之战,采取先弱后强、避实击虚的战法,全歼韩魏联军约24万人,因功晋升国尉。此后30余年,攻取韩、魏、赵、楚等国70余城。征战沙场数十载,指挥的战役数十场,甚少有败仗,为秦国奠基做出了很大的

  • 商鞅变法的措施有哪些 卫国商鞅的儿子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商鞅,变法,措施,哪些,卫国,儿子,介绍,秦孝公,时期,秦国

    秦孝公时期,秦国的军事实力不够强大,经济水平发展缓慢。军事和经济上的微弱,让秦孝公对秦国的未来进行了思考。在借鉴其它诸侯国的基础之上,秦孝公明白了只有通过变法运动,才能挽救秦国不被兼并的命运。为了挽救秦国积贫积弱的现状,商鞅决定在农业上,商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广大农民开垦荒地,大面积的种植粮食,

  • 商鞅的封地在哪里 政治家商鞅是哪国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商鞅,封地,在哪里,政治家,国人,商鞅,封地,陕西省,商洛市

    商鞅的封地在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的古城村。丹凤县的古城村曾经发现过“商字”等篆文,以及陶器等古代文物,为研究战国时代文化,提供了大量有用的证据。如今,丹凤县商鞅古城已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孝公上位后,为了给秦国寻求一位变法人士,在全社会,广发求贤令。身在魏国的公孙鞅知道后,便前往秦国,准备大

  • 鳌拜的人生三部曲:如何对抗多尔衮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鳌拜,人生,三部曲,如何,对抗,多尔,崇德,八年,1643

    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皇太极逝世,满洲亲贵在帝位继承上出现矛盾。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与皇太极之弟多尔衮争立。皇太极生前统领的正黄旗与镶黄旗拥立豪格,而多尔衮自领的正白旗与镶白旗则拥立多尔衮。双方争持不下,形势极其严峻。镶黄旗护军统领鳌拜手握重兵,成为这场皇位之争中的核心人物之一。他与两黄旗的其

  • 战国时期战神白起的战绩 白起的长平之战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战国,时期,战神,白起,战绩,长平,之战,白起,战国,时期

    白起,战国时期秦国的第一名将。作为一名优秀的将领统帅,按道理应该会是有很多历史资料记载、详细的讲述白起的生平。但是因为白起的“长平之战”白起坑杀四十多万的降卒。关于白起的资料确实很少的。白起(?——公元前257年),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名将,芈氏家族,姓白,名起。又称公孙起。是郿人(现在陕西郿县)。号称

  •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孝庄文,皇后,amp,mdash,博尔,吉特,氏布,木布,天

    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去逝,皇太极逼大妃乌拉那拉氏阿巴亥殉葬。代善与其子岳托及萨哈廉以“才德冠世,当速继大位”拥皇太极嗣汗位。皇太极“辞再三,久之乃许”焚香告天,宣布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四年,皇太极以阿敏弃守滦州、永平、迁安、遵化四城的罪名,将其终身幽禁。五年,莽古尔泰同皇太极发生口角时,竟拔刀相向。皇

  • 历史上申不害在哪个国家进行了变法 结果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上,申不,哪个,国家,行了,变法,结果,怎样,申不,韩国

    申不害在韩国进行了变法。韩国兼并了郑国后,意识到了国家只有国力强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当时,韩国消灭郑国后,国土面积进行了扩充,虽然没有别的国家宽广,但是对于韩国来说,足以上人民安居乐业。韩国的君主韩昭侯看见魏国李悝变法,使魏国在兵力、国力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后,韩昭侯也萌生了一个在本国实行变法的念头

  • 申不害曾在哪个国家变法:申不害变法失败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申不,曾在,哪个,国家,变法,败了,申不,改革家,也是,法家

    申不害是改革家,也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申不害之前是郑国人,后来韩国兼并后,韩昭侯启用申不害在韩国进行了变法。申不害所处的韩国,虽然国土面积没有其它六国广阔,但是韩国政局比较稳定,当时国家之间吞并现象很严重,韩国君主也怕自己的国家有一天被别的国家所吞并,所以启用了法家代表人物申不害主持变法。申不

  • 商鞅变法的结果如何 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商鞅,变法,结果,如何,悲惨结局,原因,是什么,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结果要分为两个方面看待。商鞅变法使秦国摆脱了积贫积弱的现状,走上了国富民强之路。从这一点说,秦孝公已经达到了当初让商鞅主持变法的目的。商鞅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鼓励了百姓耕种的信心,并且提高了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商鞅废除井田制这一做法,承认了土地私有制,并且允许土地买卖,促进了新兴土地阶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