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开国凌烟阁24位功臣排行榜:名将秦琼竟排名倒数第一

唐朝开国凌烟阁24位功臣排行榜:名将秦琼竟排名倒数第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779 更新时间:2024/2/12 7:05:01

导读: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简介唐朝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为人君者,驱驾英材,推心待士”,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命阎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简介唐朝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为人君者,驱驾英材,推心待士”,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是为《二十四功臣图》,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太宗时常前往怀旧。阁中分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为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中间一层所画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

唐朝凌烟阁24功臣都有谁?凌烟阁是原本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当时已有数位辞世,还活着的也多已老迈),命人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皆真人大小,时常前往怀旧。李世民是很会当皇帝的,尤其在君臣关系上十分老到,凌烟阁一事就是例子。不过也不能说那只是个政治手段,当时李世民也已是个老人,老人总爱怀念往事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啊,相信他把他那些老部下绘入凌烟阁,其中的真情也不会少。这二十四人的姓名与事迹如下:

传说时代结束后,半信史时代开始。半信史时代中,事实成份大大地增多,而且一部份已得到考古学家发掘成果的支持。但属于神话和传说的史迹,仍然不少。半信史时代起自公元前23世纪,终于公元前8世纪,约1500年,由夏商周三个王朝组成,因此也称“三代”时期。“三代”时期的第一个王朝为夏朝,起自公元前23世纪,终于公元前18世纪。

公元前2205年,舜帝把帝位禅让给姒文命,夏朝建立,是为禹帝,即天神般的君主,首都安邑(更加流行的说法是,禹帝的儿子姒继承禹帝的帝位,从而宣告禅让制度的灭亡和世袭制度的恢复,夏朝建立。所以,夏朝始于禹帝还是始于姒启,见仁见智)。禹帝把全国划分为冀、衮、青、徐、豫、雍、梁、扬、荆九州,这是中国把行政区域正式称为“州”的开始。

公元前2198年,禹帝去世,儿子姒启继位,禅让制度结束,世袭制度恢复,一直到封建社会结束。姒启死,儿子姒太康继位。他爱好打猎而荒废国务,有穷部落酋长后羿发动兵变,拥立姒太康的弟弟姒仲康继位,后羿大权在握。此人就是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两故事的主角。姒仲康死,儿子姒相继位,后羿将其驱逐,自己坐上宝座。但时间不长,就被大臣寒浞杀死取而代之。

赵公长孙无忌第一。

李世民长孙皇后之兄,自幼与李世民友善,李渊太原起兵后投靠李世民。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尤其在玄武门之变中起主谋作用。终身为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为“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李世民去世后,受遗命辅佐唐高宗。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而失宠,后来被诬陷谋反,自杀。

赵郡王李孝恭第二。

其父为李渊堂弟,李渊起兵后,他负责经略巴蜀。得李靖之助,灭萧铣、辅公佑,长江以南均受其统领,战功几可与李世民分庭抗礼。李世民登基后,退出权力中心,以歌舞美人自娱。贞观十四年,暴病身亡。

莱公杜如晦第三。

李世民主要幕僚。李渊攻克长安时投靠李世民,得房玄龄推荐而受李世民重用,为十八学士之首。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主谋。贞观年间与房玄龄共掌朝政,但于贞观四年病故,年仅四十六岁。其死深为李世民痛惜,死后极尽哀荣。

郑公魏征第四。

原为李密谋士,后随李密降唐,为唐朝招降李世绩。窦建德进攻河北时被俘,窦灭亡后重回唐朝,隶太子建成麾下。玄武门之变后,归顺李世民。因感知遇之恩,凡事知无不言,以进谏著称。终生深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说贞观之前辅佐之功以房玄龄第一,贞观之后以魏征第一。贞观十六年病故。

梁公房玄龄第五。

李世民主要幕僚,善于谋略。李渊起兵后派李世民进攻渭北,受温彦博推荐投入李世民幕府,被委以心腹,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主谋。李世民登基后论功行赏,被比为汉之萧何。贞观年间负责行政,为相近二十年,深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出征高丽时被委以留守重任。贞观二十三年病故。

申公高士廉第六。

李世民长孙后、长孙无忌的亲舅舅,二人之父早死,实际由高士廉抚养。高对李世民极为器重,以至主动将长孙后许配给李世民。因得罪杨广,被发配岭南,随后中原大乱,被隔绝在外,直到李靖灭萧铣南巡时才得以回归。其人善行政、文学,为李世民心腹,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

标签: 秦琼凌烟阁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唯一的一对“父子状元”:北宋梁灏、梁固父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梁灏,梁固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共产生过777名状元,但父子同为状元的,只有北宋时期的梁灏、梁固父子,他们是历史上唯一的一对“父子状元”。梁灏、梁固父子是郓州须城人(今山东省东平县州城镇),家乡人民以这一对“父子状元”为荣耀,后人为其修建了“父子状元&

  • 三国历史上是否真存在貂蝉这个人?貂蝉结局 貂蝉几个男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貂蝉

    “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这是《三国演义》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中的一段诗。诗中的“红裙”指的是一个有名的奇女子貂蝉。大文豪金圣叹评曰:“十八路诸侯不

  • 历史上的汉武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上,汉武帝,一个,怎样,历史上,汉武帝,各种,类型,古装

    历史上的汉武帝在各种类型的古装宫廷剧中,总少不了皇帝的身影。而汉武帝作为西汉的第七位皇帝,在影视剧中的出现率也非常的高。见多了影视剧中一个个长得不一样的汉武帝,那么历史上的汉武帝是怎么样的呢?汉武帝画像历史上的汉武帝出生于公元前156年,他从小便聪慧过人,有着极强的求知欲,还有着平常人所没有的过目不

  • 南北朝时期尉迟迥之乱的结果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南北朝,时期,尉迟,之乱,结果,是什么,尉迟,之乱,背景,公

    尉迟迥之乱的背景公元580年北周皇帝离世之后,尉迟迥和隋文帝杨坚为了谋权而展开斗争,史称尉迟迥之乱,那尉迟迥之乱的背景是什么呢?杨坚画像当时杨坚先是当了丞相,夺取了北周军权清理其余诸王,又怕前朝的旧臣反抗他,就派人去把重要的位置拿下手,其中就把尉迟迥担任的相州总管一职拿走了。尉迟迥此人聪慧,知道杨坚

  • 明代宗朱祁钰在明代怎样一个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代宗,朱祁钰,明代,怎样,一个,皇帝,代宗,明代,怎样,一个

    明代宗是明代怎样一个皇帝明代宗朱祁钰,即景泰帝,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弟弟,明宣宗的儿子。相传明代宗的母亲吴氏本是带罪的侍女,因为温柔貌美贤惠,被明宣宗临幸,后来生下朱祁钰。《明妃传》明代宗剧照吴氏的身份在生下朱祁钰后才被封为贤妃,但是她依旧住在当年明宣宗为他安排的宫外的大宅院中。后来明宣宗驾崩前将朱祁钰

  • 她是第一个皇贵妃 也是明朝最后一个殉葬的妃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她是,第一个,贵妃,也是,明朝,最后,一个,殉葬,妃子,复杂

    人是复杂动物,其性情、爱好是可以随着外部环境变化而改变的。在这方面,明代宗朱祁钰就是个例子。从《明史》的蛛丝马迹中,看以看得出明代宗在执政前期还是个颇有作为的皇帝,在儿女私情方面显得较为古板、生硬,甚至刻薄。第一任皇后汪氏,不过因为劝他不要废立太子,忤了他的意,他便不顾夫妻之情将其废为庶人。废掉明英

  • 历史上的刘邦是一个卑鄙之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上,刘邦,一个,卑鄙,之人,刘邦,身边,谋士,许多,我们

    刘邦身边的谋士刘邦身边的有许多我们熟知的大将,比如韩信、樊哙等人,至于谋士,虽然没有带兵打仗的将领多,但都是当时顶尖的人。刘邦身边的谋士主要包括善阳谋的张良、主阴谋的陈平、管理财政的萧何、擅长外交的郦食其。刘邦身边的谋士张良是有“谋圣”之称,原本是韩国贵族,韩国灭亡后变得落魄,并发誓要找秦国报仇,虽

  • 明成祖朱棣称帝后做出了哪些改革?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成,祖朱,出了,哪些,改革,朱棣,为什么,造反,事件,就是

    朱棣为什么造反朱棣造反的事件就是历史上的“靖难之役”。1389年,朱元璋驾崩,因为太子朱标早逝,皇位由皇太孙朱允炆世袭。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为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听取大臣齐泰、黄子澄的意见,开始采取“削藩”政策。朱棣率领靖难之役绘图先帝朱元璋为了抵御外患,巩固疆土,将他的几个儿子分封到各地,成为

  • 秦一统天下的两位功臣司马错和白起到底谁更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一统天下,两位,功臣,司马错,白起,到底,谁更,厉害,白起

    白起字什么白起,战国时期秦国的第一名将。作为一名优秀的将领统帅,按道理应该会是有很多历史资料记载、详细的讲述白起的生平。但是因为白起的“长平之战”白起坑杀四十多万的降卒。关于白起的资料确实很少的。《芈月传》白起剧照白起(?——公元前257年),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名将,芈氏家族,姓白,名起。又称公孙起。

  • 揭秘刘整背叛大宋的真实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揭秘,刘整,背叛,大宋,真实,原因,刘整,简介,河南人,祖祖

    刘整简介刘整,河南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观众。刘整长大后在名将江万载手下做事。公元1254年,刘整选拔成将。七年后,刘整升任知府。南方将领嫉妒北方人刘整的升迁,其中一个就是吕文德。那时候刘整的老上司江万载因为不满奸臣贾似道辞去官职。刘整图片贾似道在军中实行打算法,凡是有人将官府钱财用于军需,一律以盗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