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盘点历史上五大宦官,他们的影响力有多大?

盘点历史上五大宦官,他们的影响力有多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912 更新时间:2023/12/27 9:49:18

宦官指的是古代专供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男性奴仆,自东汉之后,宦官完全由阉人担任。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历史上五大宦官,和大家一起分享。

五、赵高

赵高( ——前207年),赵国人,秦朝宦官。

赵高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善于弄权、左右朝局的宦官,秦朝短暂的存在和他有直接的关系。赵高本是赵国人,赵亡后,赴秦国依附于少公子胡亥。在“沙丘政变中”赵高说服胡亥和李斯,毁掉秦始皇立长子扶苏的遗诏,篡改立胡亥。这还不够,还下伪召逼死扶苏。此时,秦国大权已经完全掌握在胡亥、李斯和赵高手中。

胡亥登基后,每日只想着玩乐,对朝政不感兴趣,这给了赵高机会。他先是设计让李斯入套,然后将李斯杀掉,铲除了最大的政敌。之后,赵高的野心越来越大,做起了皇帝梦,通过著名的“指鹿为马”,将敌对者尽数铲除。条件成熟后,让弟弟赵成处死胡亥,自己试着做皇帝。可是,迫于压力,赵高并没有当成皇帝,随改立子婴为帝。这时的农民军已经逼近,赵高被子婴除掉,秦王朝之后也走向灭亡。

赵高一生胡作非为,改遗召,诛李斯、杀胡亥,成为秦王朝的掘墓人,自己最终也同样逃不掉被杀的命运。

四、李莲英

李莲英(1848——1911年),直隶河间人,大清著名宦官。

或许是清朝距现在比较近,或许慈禧太后对中国近现代史影响甚大,李莲英的名气也非常之大。李莲英的家乡河间是一个多出太监的地方,他日后的成功不知和从小的耳濡目染是否有关系。慈禧太后作为晚清的实际统治者,统治清王朝达半个世纪之久,李莲英作为跟随慈禧时间最长、最受得宠的宦官,可见其有多精明能干。

李莲英通过给慈禧太后梳头,一步步接近太后,并取得信任。辛酉政变后,慈禧已经将李莲英视为心腹。当然,李莲英拍马屁的功夫和敛财都十分了得,为慈禧修颐和园筹款、江南采购物资、巧取进贡宝物等,不仅获得慈禧太后的满意,更让自己中饱私壤。李莲英的出人头地离不开他的圆滑性格,伺奉太后期间,对光绪帝和隆裕太后也表现出一定的热情,大玩擦边球,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电视剧中,经常看到李莲英跟随慈禧身后,其他人等皆在远处,亲密程度可见一斑。李莲英不仅在生活中照顾慈禧,也是慈禧的“知己”,同她聊天解闷,超越“君臣”关系。李莲英可能是最符合要求的宦官,善于对主人阿谀奉承,左右逢源,办事能力强,政治野心又不大(或许是没机会),这样才能够落得一个好下场。

三、魏忠贤

魏忠贤(1568——1627年),直隶肃宁人,明末宦官。

明熹宗朱由校当皇帝期间,魏忠贤权势熏天,全国各地官员为了讨好他,居然竞相为其修建生词,可以说这在以往是没有的,可见魏忠贤在朝中的地位。

在朝廷局势动荡时,内外官员几乎都不看好朱由校的父亲,也就是明光宗,因为明神宗万历皇帝并不喜欢这个儿子。可是,魏忠贤是个战略投资家,也是个赌徒,他将一生投资在朱由校身上。后来证明,他赌对了,光宗仅继位一个月就驾崩,朱由校继位,称为天皇帝。魏忠贤的投资有了回报,随后开始大势干政,左右朝局。当时,在魏忠贤眼里,除了皇帝,没有别人,被称为“九千岁”。爪牙遍布朝廷内外,号称“五虎”、“十孩儿”、“四十孙”等。东林党人左光斗、魏大中等人都受其迫害,东厂爪牙甚至以“莫须有”罪名当街抓人。魏忠贤连恩师王安也不放过,将其除掉。

可怜的天启皇帝只顾着在后庭做木匠活,殊不知,大明天下已经被魏忠贤极其阉党搞得乌烟瘴气。还好,弟弟崇祯帝朱由检还算是一个有所作为的皇帝,登基后,把魏氏阉党一网打尽。

二、郑和

郑和(1371——1433年),云南晋宁人,明朝宦官。

大明一朝,宦官的数量和危害朝政的影响都冠绝中国历史,这对朱元璋禁止宦官干政的遗训是极大的讽刺。但“三宝”太监郑和还是独树一帜,以正面形象被历史所记载,被后世所熟知。

郑和本姓马,回族人。明朝军队平定云南残匪后,郑和由于机缘进入燕王朱棣府中,深得燕王赏识。在“靖难之役”后,朱棣登上皇位,郑和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就是下西洋。朱棣此举目的有二:一是促进与友邦的外交关系;二是寻找失踪的建文帝。郑和就这样带着大明皇帝的使命在1405年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下西洋。60余艘宝船,近三万人在郑和的带领下浩浩荡荡从苏州出发,开始航海之旅。所到苏门答腊、锡兰、古丽等国家,都受到当地国王和民众的热烈欢迎。中国的国威和宣扬友好邦邻的宗旨也在一次次的馈赠和交易中得到了实现。1407年,郑和带着各国的回访使和满船的物资返回国内。虽然,建文帝下落仍未可知,但此次远航收获还是颇多的,郑和也得到皇帝的认可。

不久,郑和开始了第二次下西洋。此后数年,郑和一次次地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的肯尼亚附近,并成就了七下西洋的丰功伟绩。郑和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的航海史中都占有一席之地。他的壮举比哥伦布早87年,比达伽马早93年,甚至比麦哲伦环球航行早116年。当大海归于平静后,依稀可以看到郑和与他的船队前行在茫茫未知的海平面上,为世界传递着来自中国的正能量。

一、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前90年),陕西韩城人,西汉宦官,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司马迁凭借《史记》在中国历史上名垂千古,千秋一世。但凡做学问的人,都离开一部古籍作为参考,就是《史记》。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恰如其分的。

司马迁成为宦官,并不像大多数宦官一样由于家贫或是想出人头地,而是在“李陵事件”中,为李陵辩护,从而惹怒汉武帝,对其宫刑。在狱中司马迁忍受着宫刑带来的巨大痛苦,在身心俱疲的情况下,依然靠着巨大的勇气完成聊这部历史巨作。《史记》的完成离不开司马迁的博古通今和云游各地,受父亲熏陶,司马迁从小就喜欢历史、典故、文学,并且在20岁开始游历全国。青年时期的游历让司马迁阅历大增,对各地的风土名情和地理地貌,民间传说都有所了解。另外,司马迁宫刑前曾任太史令,有机会阅读大量的皇家书籍和文献史料,更加激起了他创作的热情。

《史记》并不只是简单的录,也是一部文学作品。里面包括了太史公的逻辑和思辨,对人物细致的刻画、传说和典故、甚至夸张的描写等,内容包括自黄帝到汉武帝期间3000年来政治、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动态,皇帝、名将、儒士等列传纷纷位列其中。50余万字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含了太史公司马迁的一生心血,它带给我们精彩的历史,传奇的故事和不巧的文章。

对于司马迁,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史记》,宦官身份让我们尽量忘却。如今,这部宏伟巨著仍然照耀着光芒。英文、俄文、德文、日文版等译文不胜枚举,国人也是一代代地阅读,这是对太史公最大的尊重,也是对历史最大的尊重。

标签: 宦官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曹操不娶蔡文姬之谜解开!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曹操,蔡文姬,风云人物

    蔡文姬的一生,诠释了东汉末年佳人的悲惨命运。蔡文姬有一个超级爸爸,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蔡文姬从小就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天赋,逐渐在音乐、文学等方面崭露头角。曹操,三国时期的枭雄,文学更是千古绝唱。曹操和蔡文姬,一个是当时男人中的豪杰,一个是女人中的翘楚,都是人中龙凤。然而,董卓被

  • 平定黄巾起义的三个名将是谁 他们为何不拥兵成为一方诸侯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风云人物

    对平定黄巾起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平定黄巾起义的三大名将,他们为何没有一人成为拥兵自重的一方诸侯?190年正月各地诸侯组成联盟以袁绍为盟主共同举兵讨伐董卓,董卓作战不利迁都长安并在函谷关到关中一线布下重兵,一直到196年汉献帝东归并迁都许昌后天下陷入群雄争霸之中,不过有

  • 袁世凯称帝始末 袁世凯为何只当了83天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袁世凯

    袁世凯称帝在中国近代史上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其中袁世凯称帝就是这样一个影响深远的故事,虽然这场称帝的闹剧只持续了三个月不到的时间,但是袁世凯的称帝也让他日后受到了无数的口诛笔伐,成为了无数人心里的窃国贼。袁世凯祭孔其实袁世凯的这次称帝并不能完全说是复辟,他所要执行的新制度也不再是封建制度,而是当时很多

  • 高君宇与石评梅的爱情为何悲剧而告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高君宇,石评梅

    高君宇与石评梅从古至今,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数不胜数,当然了,并不是所有是皆大欢喜的结局,有的结局悲天悯人,感人至深。高君宇与石评梅的爱情故事就是以悲剧结尾的。高君宇雕像高君宇,是山西静乐人。他考上了北大后,接受了新思想的启蒙教育,探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与邓中夏共同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五四运动中,

  • 圆明园被烧前的翻译插曲 清廷曾满城找人译夷文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圆明园,烧前,翻译,插曲,清廷,曾满城,满城,找人,译夷文

    1860年8月,英国专使额尔金和法国专使葛罗率领英法联军2.5万人并173艘军舰大举侵华。联军从北塘登陆,8月24日占领天津,京师门户洞开,蒙古亲王僧格林沁被迫率军退守通州张家湾-八里桥一线。面对这一危局,咸丰皇帝派怡亲王载垣等前往张家湾与联军议和。正是在此,一个英军翻译出身的谈判代表引发了一场重大

  • 建文帝生死之谜:“靖难之役”后下落何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靖难之役,建文帝

    建文帝在位多少年建文帝是大明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的身份极其特殊,正是因为身份的特殊性,使得建文帝的帝位坐的并不稳当,登基后的建文帝不久便被改下了皇帝之位,那么建文帝在位多少年?建文帝在位期间曾经有何建树?建文帝为何不能继续在位呢?他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而离开皇位的呢?建文帝图像建文帝朱允炆继位时间为公

  • 靖难之役建文帝消失后他儿子的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靖难之役,建文帝

    建文帝是谁建文帝是谁?建文帝就是明朝第二个皇帝朱允炆。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太子朱标的次子。原来建文帝朱允炆有个长兄,但是不幸的是长兄英年早逝。其父的原配逝世之后,朱允炆的母亲才得以扶正。之后朱允炆被明太祖视为嫡长孙。建文帝画像一三九二年,皇太子朱标病逝,朱允炆被立为皇长孙。朱允炆自小就熟读诗

  • 赵惠文王是病死的还是自然死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赵惠文王

    赵惠文王简介赵惠文王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国君,他是赵武灵王的次子,嬴姓,赵氏,名何。赵惠文王年幼时就继位了,但是之前的太子章就起兵反对赵惠文王,还杀死了当时的相国肥义,但是最后兵败,躲到了赵武灵王住的沙丘宫。之后被赵惠文王的人包围,断水断粮三个月,最终饿死了赵武灵王。于是在这次叛乱中的功臣公子成就专断朝

  • 孙中山会让位给袁世凯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孙中山

    孙中山为什么让位给袁世凯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开创者,也是第一任临时大总统,那么孙中山为什么让位给袁世凯呢?有人说是因为孙中山没钱没军队,需要借助袁世凯的力量来彻底推翻清政府。其实这是一个内部与外部因素相作用的结果。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孙中山为什么让位给袁世凯。孙中山像第一就是袁世凯本身就有一定的才能和声

  • 张作霖捕杀郭松龄始末:郭松龄为什么反奉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张作霖,郭松龄

    郭松龄为什么反奉郭松龄反奉是近代东北的一次重大的时间,波及面之广,影响指代,是清朝灭亡辛亥革命以来都少有的,甚至可以说是最大的一次战乱了。郭松龄这次起兵已经要毁了张作霖在东北的势力,但是最后遭到日本人的攻打所以一切都变了。郭松龄为什么反奉呢?郭松龄夫妇之死关于郭松龄为什么反奉,坊间基本上也是有两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