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靖难之役建文帝消失后他儿子的下场如何?

靖难之役建文帝消失后他儿子的下场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936 更新时间:2023/12/29 1:34:15

建文帝是谁

建文帝是谁?建文帝就是明朝第二个皇帝朱允炆。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孙子,太子朱标的次子。原来建文帝朱允炆有个长兄,但是不幸的是长兄英年早逝。其父的原配逝世之后,朱允炆的母亲才得以扶正。之后朱允炆被明太祖视为嫡长孙。

建文帝画像

一三九二年,皇太子朱标病逝,朱允炆被立为皇长孙。朱允炆自小就熟读诗书,跟随在身边的文人志士也都是怀着理想主义的人物。性情同其父亲一般温顺,心胸大度,宽怀对人。朱元璋死后,朱允炆在南京即位,当时他只有二十一岁。而关于建文帝朱允炆的进一步详细的情况已经没有可信的资料。他在位时国内发展状况也已经无从考证,因为建文帝时期的档案已经全部被毁。

建文帝朱允炆有三位心腹,他们分别是黄子澄齐泰与方孝孺。这三位儒家师傅倾心辅佐建文帝从政。黄子澄在当时备受尊敬,于明太祖在位时就已经担任过数职,现在被朱允炆封为翰林学士。齐泰对经书大有研究,被建文帝封为兵部尚书并参与国政。方孝孺是有名的思想家与文学家,不像其他几位那样那么早进入官场,大器晚成能够形容他的一生。

建文帝朱允炆最后的结局是扑朔迷离的。燕王起兵叛乱,那时南京城内皇宫大院大火弥漫,而几具烧焦的尸体已经无法辨认,有太监说是皇帝,皇后等人的遗骸。但建文帝最后到底是生是死没有人知道。以上便是关于建文帝是谁的大致概述。

建文帝皇后

建文帝皇后同样姓马,死于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建文帝的马皇后名为恩惠。公元一三九六年,马氏为朱允炆生下了长子朱文奎。同年十月份,马氏被封为皇太孙妃。

马皇后画像

公元一四零二年,建文帝朱允炆的皇叔朱棣以“清君侧”为名,率兵攻入南京。攻入南京之时,朱允炆已经下令放火火烧皇宫,之后建文帝下落不明,而建文帝皇后马氏则自焚而死。因为马皇后之死是在“靖难之变”中发生,正是这个特殊的背景,所以后世历代史料中都很少提到马皇后的事情。而有关马皇后的事迹是从《明史·后妃传》、《诸王传》及《罪惟录》等书中的只言片语中提炼出来,因此马皇后的身影才一步步被揭开。

当时燕王朱棣进入南京之后,搜索宫殿三天三夜,目的就是要找到建文帝的尸体。宫人最终从灰烬中扒出一具尸体,这具尸体面目全非,连是男是女也分不清,就连朱棣本人也禁不住流下同情的泪水。然而这具尸体是真的是建文帝吗?这具尸体的真实身份是建文帝皇后马氏。在这场骨肉相残的战乱中,建文帝马皇后成了明朝第一个殉国的皇后,而其他妃嫔不是被燕王杀死就是葬身火海,很少有人逃出宫。因此能够在史册记载的名列中只有皇后马氏一人。

建文帝的儿子

靖难之变之后,朱棣成了明成祖,然而建文帝朱允炆却下落不明。那么建文帝留下了后代了吗?建文帝的儿子又是谁?史书记载建文帝朱允炆实际上有两个儿子,长子名为朱文奎,次子名为朱文圭。

建文帝画像

朱文奎出生之后,朱元璋说:“日月皆终,大凶之象。”于是朱文奎很不讨朱元璋的喜欢。建文元年时,朱文奎被立为皇太子。建文四年,朱棣叛乱举兵进攻南京之后,建文帝不知去向,而建文帝的儿子朱文奎也一起消失不见,很有可能是建文帝带着朱文奎一起逃跑了。

朱文圭是朱允炆的第二个儿子。当时朱棣实行“清君侧”,率领军队攻破南京时,朱文圭只有两岁,后来明成祖将其长期关在广安宫内。明英宗复辟之后,不忍心再将建庶人(朱文圭)幽禁,于是想要将其释放。明英宗当天就奏明太后,但是明英宗身边的人害怕建庶人出来会有变故,但明英宗表示一切看天命。于是英宗下令让建庶人住在凤阳修建好的房屋里,还给建庶人娶妻生子。这一举动是明英宗的明智之举,太监到凤阳宫告诉建庶人,建庶人听后非常高兴。朱文圭被放出来的时候已经五六十岁了,因为他自小就被幽闭在宫中,没有与外部接触导致他连牛马也不认识,实际上跟一个小孩子差不多。不久以后,朱文圭便逝世了。

建文帝后代

如今有个关于建文帝后代的说法,说是让姓人也许是建文帝的后人。靖难之变后,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踪,明成祖朱棣派人四处查找建文帝的下落,然而一无所获。建文帝是自焚身亡还是流亡到异地出家为僧,这些都有待考证。

建文帝画像

关于建文帝后代的问题,据金陵晚报的报道,日前八十多岁高龄的让庆光老人带着一本家谱告诉记者,称建文帝当时并没有死于火场,而是逃出南京之后,假扮僧侣,改姓名为让銮。并且世代繁衍,而让庆光自己就是建文帝的十五代孙。让銮在游历大川山水之时,题词作画,意图向世人证明自己是建文帝,死后便葬于武昌洪山。而这些事迹在《让氏家谱》中有所记载。

那为什么建文帝要改姓为让呢?让庆光解释说,建文帝自己认为他把皇位让位于朱棣,所以改姓为让。为了能够让世人相信自己是建文帝后代,让庆光举例说自己在武昌出生,建文帝的墓葬就在宝通寺旁,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动荡,这座墓已经寻觅不到了。让庆光的舅舅曾经作了一篇文章名为《明惠帝出亡考证》,力证让氏一族是建文帝后代,但是这并没有引起考古学界的充分关注。后来,记者还了解到,贵州黄果树大瀑布附近的神秘石碑上的字也证实建文帝可能死于那场大火之中。但是让氏始终坚信自己是建文帝后代,《让氏家谱》中说建文帝生前书法颇佳,在武昌留有一副对联。由此可知,只要能够找到那副对联,就有助于解开这个谜团。

标签: 靖难之役建文帝

更多文章

  • 赵惠文王是病死的还是自然死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赵惠文王

    赵惠文王简介赵惠文王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国君,他是赵武灵王的次子,嬴姓,赵氏,名何。赵惠文王年幼时就继位了,但是之前的太子章就起兵反对赵惠文王,还杀死了当时的相国肥义,但是最后兵败,躲到了赵武灵王住的沙丘宫。之后被赵惠文王的人包围,断水断粮三个月,最终饿死了赵武灵王。于是在这次叛乱中的功臣公子成就专断朝

  • 孙中山会让位给袁世凯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孙中山

    孙中山为什么让位给袁世凯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开创者,也是第一任临时大总统,那么孙中山为什么让位给袁世凯呢?有人说是因为孙中山没钱没军队,需要借助袁世凯的力量来彻底推翻清政府。其实这是一个内部与外部因素相作用的结果。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孙中山为什么让位给袁世凯。孙中山像第一就是袁世凯本身就有一定的才能和声

  • 张作霖捕杀郭松龄始末:郭松龄为什么反奉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张作霖,郭松龄

    郭松龄为什么反奉郭松龄反奉是近代东北的一次重大的时间,波及面之广,影响指代,是清朝灭亡辛亥革命以来都少有的,甚至可以说是最大的一次战乱了。郭松龄这次起兵已经要毁了张作霖在东北的势力,但是最后遭到日本人的攻打所以一切都变了。郭松龄为什么反奉呢?郭松龄夫妇之死关于郭松龄为什么反奉,坊间基本上也是有两种说

  • 抗日战争期间狼牙山五壮士事情经过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的资料狼牙山五壮士是我国在抗日战争期间涌现的革命烈士,他们在狼牙山与日军进行了激烈的对抗,为了掩护军民撤退而放弃了生的希望,拼死战斗到最后一刻,最终弹尽粮绝,企图跳崖殉国,最终胡福才、胡德林与马宝玉壮烈牺牲,宋学义和葛振林被山腰上的树枝挂住,死里偷生。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狼牙山五壮士的

  • 2016全球领导人年薪排行出炉 哪位领导人工资最高?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年薪

    希拉里·克林顿和唐纳德·特朗普之中的一人有望于在十一月的美国总统大选中胜出,就任年薪40万美元的总统一职。40万美元对于他们来说可谓九牛一毛2015年,希拉里和她的丈夫比尔·克林顿主要通过演讲和版税收入赚得了1060万美元,特朗普也声称自己赚得将近5600

  • 一代贤臣司马光为何不同意司马光的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司马光,司马光

    司马光是什么家司马光生于公元1019年即真宗天禧三年,是陕州夏县人,被后人尊为一代贤臣。司马光一共辅佐过四任皇帝,是名副其实的四朝元老,他为北宋这一王朝呕心沥血,做出了极大地贡献。那么,司马光一生取得过什么样的称号呢?司马光著作《稽古录》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光之所以被称

  • 汉成帝刘骜为何宠爱赵飞燕姐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成帝,刘骜,赵飞燕

    刘骜为何宠爱赵飞燕姐妹赵飞燕和赵合德这两个名字大家应该是如雷贯耳了,她们俩在历史上也是声名狼藉,赵飞燕就是汉成帝刘骜的第二个皇后,她有着精致冷艳的脸,而且她的舞艺超群,后来所谓的“掌上舞”说的就是她,她与妹妹赵合德同年被册封为昭仪,两人近乎独宠六宫,那么,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

  • 西施死因之谜:勾践夫人吃醋将其沉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西施

    导读:本文摘自:《中国历代疑案解密》,作者:葛忠雨,出版:中国戏剧出版社关于西施的死,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史学家中都存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西施是跟范蠡私奔-本文摘自:《中国历代疑案解密》,作者:葛忠雨,出版:中国戏剧出版社关于西施的死,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史学家中都存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西施是

  • 中国古代哪两种死刑要经过皇帝批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古代

    导读:中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确立于北魏,定型于隋唐,完善于明清。在汉代,死刑复核制度处于萌芽阶段,是皇帝为了慎重决定高官的生死才出现的。只有年薪二千石以上的官吏,处死前才需要皇帝复核。-死刑是剥夺受刑人生命的最严厉的刑罚。由于死刑的严厉性和它的不可挽回性,凡属法制文明的国度,对死刑的适用都极为慎重。

  • 古代的女人为什么“不能穿内裤”?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古代

    导读:古人说的衣裳,上半身为“衣”,下半身为“裳”。“裳”有点像裙子,说白了就是块遮羞布。直到春秋时代,才有了裤子。后来,女性月经时会多穿一条旧裤子在内,避-古人说的衣裳,上半身为“衣”,下半身为&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