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有哪些与廉颇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如何评价他?

有哪些与廉颇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如何评价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437 更新时间:2023/12/23 7:18:38

廉颇,战国末期赵国名将,杰出军事家,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为将伐齐,大破之,取昔阳(今河北晋州西北)拜为上卿。赵孝成王时,曾以蔺相如位居己上,不服,欲辱之。相如屡谦让退避。他感悟,负荆请罪,两人遂为刎颈之交。秦、赵长平之役,赵初以其御秦,用坚壁固守之策,秦师劳而无功。后赵王中秦反间计,以赵括代之,卒遭惨败。赵孝成王十五年(前251),与乐乘率军大破燕军,杀燕将栗腹,燕割五城请和。以功封信平君,为假相国。赵悼襄王时,与乐乘不和,奔魏居大梁(今河南开封),魏不能用。赵以数困于秦,欲复用之,因仇者郭开之毁,赵王信以为衰老,遂不召。后入楚,卒于寿春(今安徽寿县)。

轶事典故

门客反复

廉颇从长平免职回家,失去权势的时候,原来的门客都离开了。等到再被重用当将军,门客们又都聚拢上来。廉颇很是感慨,要他们退去,门客告诉他:“这没什么奇怪。是以市场上的买卖方式交朋友,您有权势,我们就跟随您,您没有权势,我们就离开,这本是买卖常理。又有什么埋怨的呢?”

三村名

话说赵王误中秦国反间之计,起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为帅,替代廉颇。廉颇告诉赵括:“秦军千里奔袭,利在速战,应以守为主”,并以“守势图”相托。不料赵括却冷眼相待,廉颇大怒之下,交出帅印,离开大营,骑马驰奔,要回邯郸。路过一村,百姓跪拜,这才发现自己仍然头戴帅盔,身披铠甲,足蹬战靴,觉得自己已经卸职,无披挂必要,便把这三件东西脱在这里,人们为怀念这件事便把这个村叫三甲村。

廉颇越走越不放心,他觉得赵括骄傲自大,轻敌麻痹,若轻率出击,必遭惨败。再加上赵军战士和百姓的挽留,心理就犹豫起来,一会儿觉得自己已经卸职,干脆走了吧;一会儿又觉得长平战事,非同儿戏,四十万生灵乃赵国元气......,是走,是留,他拿不定主意,在一个村边徘徊犹豫了好长时间,直到邯郸发来诏书催他回朝,这才哀叹一声离去。因此,百姓就把这个村叫徘徊村。

虽然诏书催发,去意已定,但沿途百姓仍拦路乞留。百姓为啥能认出他来,除了廉颇的白发白须外,最显著的就是他骑的那匹体格高大,浑身雪白的玉兔赛风驹。廉颇为了摆脱窘境,经一村时,忍痛换掉了他的宝马良驹,百姓就把这个村叫换马村。

赵军运沙

赵国为抗击秦军,派大将廉颇屯兵长平,在今高平市米山村西北的摩天岭驻重兵。一日廉颇到摩天岭察看阵地。发现山腰有大量黄沙,为迷惑秦军,便令士卒用牛皮和苇席,在山中修起一座座“粮仓”。又暗令士卒于夜间拉运黄沙,装入仓中。秦兵见赵军军粮积如山,不敢轻易来犯,直到长平之战赵军大败后,秦军来起运粮食时,才发现仓中装的全是黄沙。后人便将此山称为大粮山,把摩天岭改称营防岭。今存“廉颇屯”址。

巧计退秦军

秦赵交兵,秦国探知赵国粮草不丰、人心不稳,便派大将白起率大军来攻赵国都城邯郸,赵王速派名将廉颇带兵迎敌。

老将廉颇出邯郸西门,来到离城50里的一座小山下安营扎寨。这里南靠鼓山,北临洺水,是秦军进攻邯郸的必经之路。傍晚,他令士兵把军中的粮食盛到布袋里,都摆到小山上,派人严密看守,然后四处贴下告示:粮草重地,任何人不得靠近,违令者斩。

第二天,白起率大军攻入武安境内,忽然探子来报:“往东二十里,发现赵军粮营,大将廉颇带重兵把守。”白起听了将信将疑,亲自前去察看。不看还好,一看差点儿把他从马上惊下来,只见赵军营中粮食一袋袋、一层层堆积如山,下面军营,大帐连阡,号旗严整。于是仰天叹息道:“赵军粮足兵精,天不助我也!”急忙下令退兵。

从此,这座无名小山,就称作粟山了。后人还在半山腰立一块石碑,以诗文形式记述了这件事。

一篓油水饺

一篓油水饺是河北邯郸风味小吃,历史悠久,相传创制人王一香早年与父在赵国南门外开一肉包铺。有一天,赵国大将廉颇武灵丛台点兵路过南门外时,遥远闻着肉包香味,廉颇闻着香味赶到肉包铺店,见食客尝在嘴里,赢得了食客的好评,生意大为单位很好。

当廉颇购买包子时,包子已卖完。廉颇说道:“你的案板上的不是包子?”王小儿说:“那是生的,还得蒸。”廉颇说:“那得几个时辰?”王小儿说:“不到一个时辰。”廉颇一听心急了,就将案板上的包子统统扔进开水锅里,不到一会儿,锅里的包子全部漂起来了。王小儿一听是廉颇大将军就毛了,赶紧把煮熟的水包端上,廉颇吃完后连声叫好:“真是一咬一口油,真香。”

从此,王一香就把包子铺改为“一口油”水包馆,生意更加红火。李氏后人继承了“一口油”的精心制作,成品汁液丰富,包裹馅心,吃时流油,后在北宋年间改为“一篓油”,传至至今。

人物评价

赵胜:“廉颇为人勇騺而爱士;知难而忍耻,与之野战则不如,持守足以当之。”

刘恒:“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

冯唐:“天下之将,独有廉颇李牧耳。”

贾谊:“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司马迁:“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以勇气闻於诸侯。

谷永:“赵有廉颇、马服,强秦不敢窥兵井陉。”

《世说新语》:“廉颇、蔺相如虽千载上死人,懔懔恒如有生气。”

司马贞:“清梠凛凛,壮气熊熊。各竭诚义,递为雌雄。和璧聘返,渑池好通。负荆知惧,屈节推工。安边定策,颇、牧之功。”

《十七史百将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伐齐,大破之,取晋阳,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刘克庄:“浪说三遗矢,犹堪一据鞍。君王不自试,耳目信人难。”

邵雍:“廉颇白起善用兵,苏秦张仪善纵横。”

徐钧:“遗矢谗言弃老成,肉多饭健尚精神。可怜一点狐丘志,到死犹能用赵臣。”

陈普:“长年霜骨白皑皑,廉蔺羞颜似湿灰。白起杀心如未谢,二家随璧献章台。”

李曾伯:“在楚犹在赵,始终同一颇。晚年犹矍铄,劲气肯消磨。”

陈元靓:“赵用廉君,咸阳畏邻。及罢推毂,谁能抗秦。盛衰在运,兴替由人。房陵流落,为听谗臣。”

程登吉:“汉武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廉颇先国难而后私仇。”

王夫之:“有良将而不用,赵黜廉颇而亡,燕疑乐毅而偾。”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傅友德被朱元璋誉为猛将,最后为何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风云人物

    傅友德,明朝开国大将,归顺朱元璋后屡立战功。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朱元璋晚年,因年事已高,担心年幼的朱允炆镇不住那些功臣勋贵,为此胡惟庸案、蓝玉案接踵而来。但朱元璋得了热症,只得停下来养身体。1年后朱元璋养好精神,又可大搞“清洗”运动了。恰在这时,有一个人上门找死来了

  • 刘骜是什么样的人?他的历史评价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骜,汉朝,风云人物

    我们都知道,西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时代,西汉的发展鼎力时期是在汉武帝至汉宣帝时期。可是到了后来,王莽篡权夺位,使西汉覆灭,新的王朝就此建立。作为西汉灭亡的元凶之一,汉成帝刘骜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经过史书的记载,我们分析了他的生平经历,对他做出非常客观的评价。刘骜是西汉

  • “苏秦刺股”的故事是怎么样的?苏秦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国,苏秦,风云人物

    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我们以前也听过很多遍了,这两个故事常用来鼓励学生要勤奋努力读书,才会有一个好的成就。一些古书记载当中,的确有“苏秦刺股”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苏秦后来的确有非常大的成就,那么关于他还有哪些故事?除了苏秦刺股,苏秦还有怎样的经历,他后来的结局又是什么?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师出鬼

  • 关胜是什么结局?恶斗悍将力保不失,却死于暗器之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关胜,宋朝,风云人物

    大家好,说起梁山五虎将关胜的悲惨结局:恶斗悍将力保不失,却死于暗器之下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在《水浒传》中,大刀关胜是个非常突出的人物。他顶着关羽后代的光环,长相、性格特点、使用的武器都和先祖一模一样,是梁山马军五虎将之首。那么,这样一个威风八面的人物在《荡寇志》中又有怎样的表现呢?尽管《荡寇

  • 楼船将军杨仆为什么要把函谷关往东移动三百里?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杨仆,汉朝,风云人物

    在汉武帝之前,函谷关本来位于河南省灵宝市王垛村一代,在战国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秦国因为拥有函谷关,东方的六国无法攻进函谷关,因而六国把秦国无可奈何。而秦国则可以有恃无恐地出兵进攻东方六国,最后把六国一个个消灭。但是,汉武帝的时候,楼船将军杨仆却做了一件事,他把函谷关往东移动了三百里,移到了现在的洛

  • 明朝开国将领蓝玉简介:于捕鱼儿海中大破北元而名震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风云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年羹尧被处死后,他的妻儿下场是什么?手段残忍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年羹尧,清朝,风云人物

    说起古代的皇帝的上位,身边大多都会有着很多的文臣武将的拥护。但是有的臣子在辅佐皇帝上位后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居功自傲。最后这些臣子的结局就是惨被杀害,甚至连累家人。清朝的雍正的上位史就是这样,有一个人在雍正的上位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最后功高盖主,惨被杀害。他死后雍正这样对待他的子女,何其残

  • 李泰作为李世民最喜爱的儿子 李泰是怎么和太子之位错过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世民,李承乾,风云人物

    对李世民和李承乾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承乾被李世民废除之位后,李泰原本可以坐上太子之位,李泰最后是什么错过的?公元643年,大唐的朝堂风云变幻,原本当太子当得好好的李承乾,突然被唐太宗李世民贬为庶人。此时的李世民年纪已经很大了,况且国家不可一日没有储君。所以在废掉李承乾

  • 为什么会有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之说?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郭嘉,三国,风云人物

    曹操手下五大谋士之一的郭嘉,堪称在三国历史中,是非常传奇的一位。概括来言,郭嘉有两个特殊。第一个是,皆知曹操哭过一文一武的两位手下,武将是宛城为救他而丧命的典韦,文臣(谋士)则是郭嘉!这其实就证明了郭嘉在曹操心目中地位的特殊。用曹操自己的话说就是,郭嘉不但是知己谋士,还想着把郭嘉留给继承人,却是英年

  • 曹丕能成功上位靠的是谁?一个位列三公,一个死后被谥为丑侯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丕,三国,风云人物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其子曹丕先是继承魏王之位,之后又逼迫汉献帝禅位,建立了曹魏政权。但是,如果我们熟读汉末三国史,便不难得知,其实曹丕并不是曹操最满意的继承人。最初的时候,曹操没有嫡子,于是将由正妻丁氏抚养的长子曹昂,默认为了继承人。之后曹昂战死,丁夫人离开曹操,曹丕的母亲卞夫成了曹操的正妻,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