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纣王的故事?

纣王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282 更新时间:2024/1/15 12:40:31

说起“商纣”,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而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他就是一位十足的暴君,荒淫残暴,屠戮忠良。在位期间,不闻朝政,整日沉迷于酒池肉林中,甚至还在妲己的蛊惑下,残害了很多忠臣良将。而他的荒淫残暴,终于导致其国破家亡,身首异处的悲剧。当然了,如果熟悉商朝历史的人,应该都不会这样认为,因为历史上的商纣王并非都是如此,相反,他跟秦始皇一样,都是有着雄才大略,且想统一古代中国的伟大帝王。征服东夷,拓土渤海就是最好的说明。只不过由于时代阶级的限制,使得他没有,也不可能完成这一宏伟愿望!可问题是,如果商纣王真是一位拥有雄才大略的君王,那么为其下场会如此悲惨呢?商纣王的一生,从权力巅峰到家破人亡,死后还被人为的扭曲,充满了悲剧。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悲剧呢?笔者大致归结为以下三点!第一、尖锐的社会矛盾我们知道,商朝是一个典型的奴隶制王朝,对于奴隶主阶层来说,他们不需要劳动就能获得食物,因为他们的奴隶会为他们工作,保障他们的衣食。因此在奴隶主眼里,奴隶不过只是会说话的牛马牲畜而已。而对于奴隶来说,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无权无势,乃至是对自己的生命都没有支配权。他们每天不但要承担起繁重的生产工作,还时刻面临着被殉葬和祭祀的危险。因此,他们总是在默默地与奴隶主们较量着,只等待某个时机爆发出来!而为了稳定社会形势,巩固统治秩序,统治者们又发明了例如“炮烙”这样残酷的刑罚,其目的也就是要震慑人民,从而达到稳固统治的目的。此外,在商代,“神权”有着很高的地位,尽管这在我们看来是愚昧无知的表现,但是在当时的社会中,人们的认知水平很低,总是将未知的事物跟神联系在一起,而统治者们便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将“神权”作为统治人民的手段。而在这一过程中,那些充当着“神与人”之间的“中介人”角色的僧侣贵族集团们便逐渐壮大了起来。他们通过所谓的“神权”来篡夺国家权力,甚至成为了国家的实际掌权者。而这对于有着很强政治手腕的商纣王来说是绝对不能被允许的。于是他便发动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反对神权,改革旧俗”。商纣王反对神权的方式也很简单,那就是公开抵制祭祀活动,虽然此举遭到了那些僧侣贵族和宗室贵族中守旧派的严厉指责,但却很好地保护了奴隶们免受其害,从而也能在很大程度上稳固自己的王权。但这个时候,商朝尖锐的社会矛盾便被滋生出来了,从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到王权和神权之间的矛盾。等到这些矛盾被激化之后,就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动荡。加之商朝本身与周边的部落和小国的冲突不断,纣王在位时虽然发兵征讨,并获得成功。但接连的战争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而激化了社会矛盾,造成了严重的统治危机。最致命的是,原本答应臣服于商朝的周边小国、部落也纷纷趁机叛离,并与周结成同盟,给商朝来了一个回马枪。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商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谁?他叫什么名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商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商王帝辛(纣)。帝辛(?-前1046年?),子姓,名受(一作受德),商朝末代君主,帝乙少子,世称“纣”、“商纣王”。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其在位时间定为三十年(前1075年-前1046年)。商王帝辛(纣)少年英勇,派部下向东征讨莱夷,自己攻打南方九苗,将商的势力延伸到了东海和长江流域

  • 古人:文王问卜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签文:直言说话君须记,莫在他乡求别艺;切须守己旧生涯,除是其馀都不利。出处:观音灵签签运:中签诗意:此卦守旧守时之象。凡事守旧则吉也。故事:周文王善卜卦,纣王召见。文王卜之不吉,必有七年之厄。严命其长子依旧法治岐,切莫往外。文王果被纣王软禁于诱里。后其子往救其父被杀,皆因忘父命离乡也。文王于诱里从旧

  • 有关勤俭成功、奢侈失败的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节约是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

  • 商朝最后一个皇帝是谁?如题 谢谢了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商无皇帝,赢政是世界上第一个皇帝,殷纣是商朝最后的一个诸侯王商朝没有皇帝,皇帝是秦始皇时候才开始出现的词语,以前只是称王。商朝的最后一个王是纣。商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商纣王,叫子受(子是他的姓,受是他的名,他又叫纣,一般人叫他商纣),也叫辛.据说后来他在露台也造了一个大池子,全装满了酒,肉挂满了整个宫廷

  • 纣王宣姬昌入朝歌,最后却放他回了西岐,难道姬昌有什么特殊背景?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纣王之所以把姬昌放回西岐是因为纣王忌惮姬昌的权势,因为姬昌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侯爵,而且他为老百姓做了好多事情。纣王也害怕老百姓们因为姬昌起兵造反,所以他为了稳住朝局为了国家的发展,不得不把姬昌放回国内。纣王想在人民面前树立一个宽容的形象。商朝的诸侯国不只有西岐一个,如果他扣押姬昌的话,

  • 纣王为啥不敢杀姬昌?他有什么背景?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因为西周的西边是戎人的势力,假如纣王杀了西伯侯,西周一怒之下肯定会和戎人合作的,戎人骁勇善战,到时候商朝就会很危险,由此可见,当时的纣王还算有点脑子。一、西周比较强大我们在封神榜中可以了解到,西伯侯姬昌擅长占卜,并且西周是四大诸侯国中最强大的一个,商纣王本来就很忌惮这四个诸侯国,西周应该是他最头疼的

  • “从前,纣王在里囚禁着周文王,又杀了文王的儿子伯邑孝,烹熟了让他吃。这段话向我们表明了什么道理?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这段话向我们表明了,在封建社会的君主如果荒淫无道的话,百姓是很受苦的。很不幸的。这句话说明了商纣王是非常的残暴的。他杀死了太多的人了,太烦人了,他的灭亡是必然。

  • 你最喜欢封神演义里的哪些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冰冻岐山的那段非常好看。开始的时候天气热的不得了,不过姜子牙不仅不叫他的军队避暑,还发给军队棉袄。这让士兵和将领们大惑不解。就连纣王的军队也对此嗤之以鼻。后来傍晚时分,姜子牙作法,硬是将夏天变成了冬天。纣王的军队因为远途而来,也没带必须的避寒之物,因为他们根本想不到在炎炎的夏天气温会降到零下几十度,

  • 纣王明知放虎归山留后患,但纣王为何还不杀了姬昌?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纣王明知道放虎归山留后患,但他还是没有杀掉姬昌。那是因为纣王考虑的很多,他需要用姬昌去为他镇守边疆,抵御戎人。电视剧《封神榜》中就向人们描述了武王伐纣的故事,很多人都认为,纣王是一个昏庸残暴的君王,但其实纣王是一个很有思想谋略的人,当时商朝有很多附属国,其中西伯侯姬昌也是向商朝臣服的,还有东伯候,南

  • 商朝最后一个君王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周武王当兵讨伐,取得了很大的战国,直逼商朝国都,于是他在自己建的露台上面自焚了,带着很多很多的宝物。帝辛(?—公元前1046年),子姓,名受,谥号纣,世称殷纣王、商纣王,帝乙少子,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帝辛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075年—公元前1046年。帝辛因其母为正后,故得以立为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