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秦始皇没有实施仁政却能统一六国

为什么秦始皇没有实施仁政却能统一六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455 更新时间:2024/1/21 3:14:10

呵呵,仁政与吞并六国不是一个层面的意义,没有因果关系。所谓仁政,主要是国王对国家内部的管理手段,树立亲民形象,让人民多作贡献,稳定政局。所谓的统一六国,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国王、将相、国力等的综合能力,是对外扩张的表现。因此,秦王嬴政对内是否实行仁政,并不影响其吞并六国的战略意图。请注意,秦王嬴政灭六国的行为,是赤裸裸的侵略、吞并,而不是什么统一。因为在战国时期的各国,都是天朝圈地封赏的诸侯国,有着完全的领土、行政、法典等,自由行使的主权。很显然,秦王嬴政对各国发动战争,就是侵略战争,吞并了其他国家。而统一,是相对分裂而言的。很明显,各诸侯国的存在不是分裂、是封赏的封建性为,何来统一之说?这是教科书在误导,编写教材的人,有机其严重的政治倾向问题。作为历史教材,理应全面公正的介绍历史事件,不应掺杂政治因素,何以取信于人呢。

「统一」从来都是打出来的

你知道历史上广纳贤才的故事吗列举一个写下来

1、三顾茅庐

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南阳邓县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南阳邓县隆中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知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隆中。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

2、范蠡三次隐居

范蠡辗转来到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在海边结庐而居。戮力耕作,兼营副业——捕渔、晒盐,很快积累了数千万家产。

范蠡仗义疏财,施善乡梓,他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他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

于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一身布衣,范蠡第三次迁徙至宋国陶邑(今菏泽定陶区南),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的宋国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

3、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商纣王在位期间,有个人名叫姜尚,字子牙。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精通兵法战略,胸怀壮志凌云。他曾去殷商都城朝歌求做官没成功。

姜子牙听说西伯侯姬昌招贤纳士、广施仁政,年逾七旬的他便千里迢迢来到西歧。到达西歧后,他没有前去毛遂自荐,而是辗转来到渭水北岸住下。此后,他每天在渭水垂钓,等待姬昌的到来。

姜子牙钓鱼的方法很奇特:鱼竿短,鱼线长,用直钩,没鱼饵,钓竿不放进水里,离水面有三尺高。他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一个叫武吉的樵夫来到河边,看到姜子牙用不挂鱼饵的直鱼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像您这样钓鱼,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

姜子牙说:“你不知道个中缘由,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为了钓王与侯。”

后来,他果然钓到了周文王姬昌。姬昌兴周伐纣,迫切需要招揽人才,他断定年逾古稀的姜子牙是栋梁之才。

于是,他斋食三日,沐浴更衣,带着厚礼,亲自前往聘请姜子牙。姜子牙辅佐周文王兴邦立国,后又辅助周武王姬发灭掉了商。姜子牙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建功立业的愿望。

4、管仲助齐称霸

齐桓公二年(前684年),桓公又对管仲说:“我想加强军备。”管仲又说:“不行。”桓公不听,果然修治军备。一次,宋夫人惹怒了齐桓公,桓公怒对管仲说:“我想伐宋。”管仲说:“不可以,我认为内政不修,对外用兵不会成功。”桓公不听,果然起兵伐宋。各诸侯兴兵救宋,把齐军打得大败。[15]

齐桓公三年(前683年),管仲建议出兵问罪不遵礼法的谭国。谭国本来很小,力量十分微弱,结果很快就被齐国消灭。齐国没费力气消灭了谭国,扩大了国土。

齐桓公五年(前681年),在管仲的建议下,齐国与宋、陈、蔡、郑等国在齐的北杏(今山东聊城东)会盟,商讨安定宋国之计。遂国(今山东肥城南)也被邀请,但没有参加。管仲为了提高齐国的威望,就出兵把遂国消灭。鲁国本来比较强大,但因接连被齐国打败,又看到诸侯国都服从齐国,不服从齐国的遂、谭两国又被消灭,所以也屈服了齐国。

不久,齐国与鲁国和好,在柯(今山东东阿西南)会盟。就在这次会盟中,发生了著名的曹沫劫盟事件。曹沫迫使齐国归还之前鲁国所有失地,齐桓公事后想反悔,但是管仲用大国不该失信让齐桓公归还了失地。

齐桓公六年(前680年),鲁、宋、陈、蔡、卫都先后屈服齐国,谭、遂两国早已消灭,只有郑国还在内乱。管仲因此建议齐桓公出面调解郑国内乱,以此来提高齐国的地位,加速实现做霸主的目的。郑国自厉公回国杀了子仪,又杀了恩人傅瑕,逼死大夫原繁,登位称君后,为巩固君位,就要联合齐国。管仲抓住这一时机,建议齐桓公联合宋、卫、郑三国,又邀请周王室参加,于鄄(今山东鄄城)会盟。

齐桓公七年(前679年),管仲又让齐桓公以自己名义召集宋、陈、卫、郑又在鄄会盟。从此齐桓公成为公认的霸主。

5、狄仁杰两荐张柬之

武则天曾问狄仁杰:“朕希望能找到一位杰出的人才委以宰相重任,您看谁比较合适?”

狄仁杰答道:“如果您所要的是文采风流的人才,那么宰臣李峤、苏味道便是最合适的人选。但您若一定要找出类拔萃的奇才,那就只有荆州长史张柬之了。张柬之年纪虽老,但却有宰相之才。”武则天遂提拔张柬之为洛州司马。

后来,武则天又让狄仁杰举荐人才。狄仁杰道:“我此前推荐的张柬之,您还没有任用呢。”

武则天道:“我已经给他升了官了。”

狄仁杰道:“我所推荐的张柬之是可以作宰相的人才,不是用来作一个司马的。”

武则天于是任命张柬之为秋官侍郎,不久又拜其为宰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顾茅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蠡(春秋末期政治家、商业理论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管仲(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狄仁杰(唐朝、武周政治家)

曹操任用人才主要是在早年。首先是他提出唯才是举,打破了当时需要门阀,地位的这一传统。其次就是不拘小节,郭嘉其人,平时个人生活比较放荡,常常有人告状给曹操,他一笑置之。贾诩设计致使曹操长子和爱将典韦生故,但是后来贾诩投靠曹操,曹操礼遇有加,一直没有因为为难贾诩。管仲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治国贤才,齐桓公不避前嫌重用管仲,把齐国治理得强盛起来,管仲还辅佐齐桓公成就了一代霸业。这一切,使得齐桓公十分关注有才干的人,他深知人才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国君来说是多么重要。他想,光有一个管仲还不行,还需要有更多的像管仲这样的人才行。于是齐桓公决心广纳贤才,他命人在宫廷外面燃起火炬,照得宫廷内外一片红红火火,一方面造成声势,一方面也便于日夜接待前来晋见的八方英才。然而,火炬燃了整整一年,人们经过这里时,除了发些议论或看看热闹外,并无人进宫求见。大臣们只是,也不知是什么原因。有一天,竟然来了一个乡下人在宫门口请求进去见齐桓公。门官问乡下人:“你有何才干求见大王?”乡下人回答说:“我能熟练地背诵算术口诀,我希望大王接见我。”门官报告了齐桓公。齐桓公觉得十分好笑,背诵算术口诀算什么才能?于是让门官回复乡下人说:“念算术口诀的才能太浅陋了,怎么可以接受国君的召见呢?回去吧。”乡下人不卑不亢地说:“听人们说,这里的火炬燃烧了整整一年了,却一直没有人前来求见,我想,这是因为大王雄才大略名扬天下,各地贤才敬重大王希望为大王出力,又深恐自己的才干远不及大王而不被接纳,因此不敢前来求见。今天我以念算术口诀的才能来求见大王,我这点本事的确算不了什么,可是如果大王能对我以礼相待,天下人知道了大王真心求才、礼贤下士的一片诚意,何愁那些有真才实学的能人不来呢?泰山就是因为不排斥一石一土,才有它的高大;江海也因为不拒绝涓涓细流、广纳百川,才有它的深邃。古代那些圣明的君王,也要经常去向农夫樵夫请教,,才会使自己更加英明起来啊!”齐桓公听了乡下人的这一番话,被深深打动,认为乡下人说得太有道理了,于是马上以隆重的礼节接见了他。这件事很快传开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各地贤才纷纷前来,络绎不绝。齐桓公大为高兴。一个统治者若真心求贤,就必须有诚意、礼贤下士,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人才。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君主因没有施行仁政而灭亡的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君主因没有施行仁政而灭亡的事例夏桀,又名癸、履癸,商汤给他的谥号为桀(凶猛的意思)。桀是夏朝第16代君主发之子,在位54年(前1653—前1600)。履癸文武双全,赤手可以把铁钩拉直,但荒淫无度,暴虐无道。生卒年不详。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在位52年,国亡,被放逐而饿死。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帝辛,叫做

  • 妲己和纣王从遇见到死的大体过程。 有急用。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纣王正确的名号应该是商代的第32位帝王子辛,也叫“帝辛”。根据正史的记载:帝辛20岁嗣位,当时商朝开国已经300年了,国力雄厚,物阜民丰,人心稳定。帝辛血气方刚,威武有力,能与猛兽格斗,神勇在当时无人可比。同时,他又能言善辩,还兼通音律,性好美色,更刚愎自用,于是凭丰沛的国力与自己过剩的精力,大举向

  • 有关妲己和纣王的小说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妲己重生》梅林深处,梦醒惊魂,她与他是前世的孽,还是今世的情,围绕她知的是惊天陷阱,亦或是千古迷局,她是掌控者还是被掌控者?她是意外穿越而来的灵魂,是清雅淡薄的狐妖霁菲,还是祸国殃民妖妃妲己.《妲己转世》妲己,为中国商朝的最后一位君王商纣王的宠道妃,人称:一代妖姬。妲己乃是苏氏诸侯之女,美若天仙、

  • 求能表现“仁者无敌”的具体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有些辩题会出现一方观点为全称肯定或否定,而另一方辩题并非全称。打了两年的辩论赛共遇到两个这样的辩题,在这里和大家交流一下。第一个是仁者无敌/仁者未必无敌,我们是反方仁者未必无敌,正方的观点仁者无敌暗含了任何仁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是无敌的。够绝对够郁闷吧。当时我们的战术就是:首先,把“仁”和“仁者”

  • 纣王成自己为孤,秦始皇称寡人,其他皇帝称朕,这是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皇帝之所以会自称“孤”、“寡人”、“朕”很大一部分原因也与当时所处的环境有关,时代的变化往往也会发生差异,作为皇帝独有的称呼,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都不敢轻易亵渎,在那个奴隶制时代,国家也并不像现如今的这样错综复杂,也就是简单的氏族集合,作为能称之为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比如商纣王,以及后来

  • 商纣王暴虐无道读后感250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商王纣暴虐荒淫,拒听劝谏。周武王率诸侯伐纣,战于牧野。纣兵败自焚,商亡。商共历30王,约496年。前1070年,周文王卒,其在位50年,施行仁义,又用姜尚为军师,攻灭商之属国,势力达于江汉,使“三分天下有其二”。商汤建立的商王朝,中间虽经盘庚、武丁等贤明君王“中兴”,但终因一部分君王的昏庸无道,一天

  • 被高句丽人尊为祖先的商纣王亲戚,有着哪样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在商朝末年,商纣王一改以前商王的节俭,生活十分奢靡;其中商纣王有个叔叔,官至太师,因其封地与箕,故称箕子,他与微子、比干齐名,史称“殷末三贤”;比干是如今人尽皆知的人物,但是微子和箕子知道人就不多了。后来商纣王暴虐无道,整天酗酒淫乐而不理政,挥霍无度。纣王的叔父箕子,见纣王这般无道,苦心谏阻,但屡谏

  • 《封神演义》读书笔记700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这本书不但有历史典故,最吸引人的是在商周两派的斗争中,还有许多身怀特异功能、能呼风唤雨、填海移山、撒豆成兵的天兵神将、神仙道士参加了斗争。闻太师、申公豹代表了维护商纣的邪恶势力,姜子牙、那吒等代表了西周正义势力。正邪双方运用各种异想天开的法术进行斗争,刀对刀、法宝对法宝,使得小说更加引人入胜。书中的

  • 如果没有商纣王和秦始皇,中国会发生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朋友你好,中国会变得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富强,人们生活更好我没有商纣王和秦始皇,中国就不会有暴君商纣王灭了商朝秦始皇横征暴敛,但是骑士黄也开辟了大一统的国家,统一了度量衡对国家是非常有贡献的

  • 作文一篇神说故事700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却束手无策,张灯结彩。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过年为什么会有这些喜庆活动呢每到新年,人们喜贴春联,敲锣打鼓,一位老人问道:“是谁呀,并告诉外地人年兽的事情,我有办法整治它?”“我是一个外地人,想借宿一晚,人们早就把门窗关紧了。这时一个外地人来到村子里,你跟他们说说。”村里的村民都来了。外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