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焚书坑儒的故事

焚书坑儒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637 更新时间:2024/3/15 3:55:45

您好!焚书坑儒发生在中国古代的秦朝。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第二年,两个术士,侯生和卢生,暗地里诽谤秦始皇,并亡命而去。《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去不报,徐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坑儒”是因为方士“诽谤”皇帝引起的,有学者因此认为,秦始皇是“坑术士”而非“坑儒”(《史记卷121儒林列传》:“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秦始皇起初比较看重儒生们的作用,让他们职博士、掌典籍、制礼乐、备咨询,还能参加朝议,实行“尊赐之甚厚”的优待政策。据《史记》的记载,侯生、卢生,与徐福、韩众等人都是一伙方士,如唐代韩愈、宋代司马光,不说“坑儒”而说“坑杀学士”或谓“屠术士”。但是,儒生也可能兼事方术,方士更可能兼事儒术。以侯生、卢生而言,他们为秦始皇求仙药,当然是方士,但他们“诽谤”秦始皇的那段话,却是十足的儒生口吻。这只能这样解释:本色的方士只有骗人的方术,没有动人的理论,如果不兼习儒术,不打儒家的招牌,就不足以扩大影响,号召徒众;从儒生一面说,单纯的儒术明摆着吃不开,既然秦始皇迷信方术,儒生兼习方术或弃儒专事方术也是必然的。侯生、卢生的称谓是“生”,说明他们本就是兼习儒术的方士。所以在历史上占上风的看法,认为秦始皇坑杀的多数是儒生,《史记始皇本纪》秦始皇说:“吾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其中文学士大多是儒生,方术士才是专门从事星占、神仙、房中、巫医、占卜等术的人。与司马迁同时代的理财专家桑弘羊,在《盐铁论》中就明确提出秦始皇是“坑儒”。联系司马迁的原文看,这事也很明了:“焚书”之前,李斯说的“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此处“诸生”显然说的是儒生而不是什么方士;“坑儒”之后,公子扶苏说“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说的也是儒生。西汉经学家孔安国,是汉武帝时的博士,距“焚书坑儒”事件不远,他在《尚书序》中明确指出:“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语增篇》中对秦始皇的坑儒事件也有详细描述,并考释出被坑杀的详细人数为“四百六十七人”,他进一步断定:秦始皇“燔诗书,坑儒士,实也。”还有一点也可以作为是“坑儒”的旁证,据《说苑反质》篇记载,“坑儒”的肇事者卢生、侯生逃亡后,卢生未被捕获,侯生后来是被抓住了。秦始皇要车裂侯生,侯生历数秦始皇奢侈殃民的罪过,指出其危害性。秦始皇听罢默然,把他释放了。正是因为“焚书”和“坑儒”都是针对儒生的“诽谤”而采取的严厉措施,所以尽管这是不同的两回事,人们还是习惯将其统称为“焚书坑儒”。满意请采纳!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史记 秦始皇本纪》中的“六”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秦朝是水德,水德的对应数字是六。所以,六是秦朝的纪数单位,长度单位等。秦朝打败了六个国家。秦始皇采用了战国时期阴阳家的终始五德说,以辩护秦朝的法统。终始五德说认为,各个相袭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等五德的顺序进行统治,周而复始。秦始皇以为周得火德,秦替代周是得水德。冬日为水日,所以以冬十月为岁首(

  • 指鹿为马这个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鹿为马(zhǐlùwéimǎ)解释:指着鹿,故意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示例:东床已

  • 司马迁《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第六】的有关问题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惮:害怕的意思。“毋妄言,族矣”,秦法规定,妄言者族诛,也就是灭族。项羽少年时就有大志,立志成为指挥千军万马的人,且为人自傲,敢于藐视秦始皇,但他妄言也表现出他率性而为,思虑不周。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表现了他文武双全的一面。

  • 秦始皇听说孟姜女哭倒了长城最终是如何对她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孟姜女的传说一直以口头传承的方式一代代地在民间广泛传播。这个神话传说在历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左传》,最初记载的是杞梁的妻子(也就是后世的孟姜女),在痛失丈夫时仍能以礼处事。直到西汉末年,刘向在《列女传》中给这个故事添了几笔,于是故事中有了哭崩长城的情节。后来又经过隋唐时期的加工,把崩长城和秦始皇联系

  •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在历史上是否却有其事?这个故事又和秦始皇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孟姜女哭长城”是我国流传千古的古代民间传说,可谓妇儒皆知。为了纪念那位万里寻夫的孟姜女,山海关被后人认为是孟姜女哭长城之地,并在那里盖了姜女庙,登临庙宇的游人,无不动容。但有人认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纯属虚构。因为被指定为“孟姜女哭长城”之地的山海关所有的长城是秦朝以后才筑起的,而秦始皇所筑长城

  • 秦皇安在,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矣,千秋片石铭贞;中的故事???两个。。。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第一个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第二个长城倾倒八百里,早惊动了官兵,官兵上报秦始皇。

  • 孟姜女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相传在秦朝的时候,有一户姓孟的人家,种了一棵瓜,瓜秧顺着墙爬到姜家结了瓜。瓜熟了,一瓜跨两院得分啊!打开一看,里面有个又白又胖的小姑娘,于是就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孟姜女。孟姜女长大成人,方圆十里、八里的老乡亲,谁都知道她是个人好、活好、聪明伶俐,又能弹琴、作诗、写文章的好闺女。老两口更是把她当成掌上明珠

  •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秦始皇答应孟姜女的三个要求)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回答您好,您的问题我已经看到了,正在为您查询相关资料,可能需要点时间,请您稍候。第三件是孟姜女让逛三天大海(即孟姜女自己跳海自杀)。如果您的问题已经解决,可以击右上角“结束服务”,并给予5星赞点击头像关注我,如果您还有其他业务相关性问题,您可以再次向我咨询。非常感谢您的支持与信任,祝您生活愉快!更多

  • 邢台历史名人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元代世界级科学家郭守敬是邢台人,有17项科学成就领先世界几十到几百年,郭守敬大都(北京)治水设计了白浮堰24道闸坝和斗闸,创造了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至今北京水系结构依然是当年郭守敬治水时的框架,通过郭守敬博览城。展现其在天文水利上的不朽业绩;邢台西部的凌霄山经考证是当年黄巾起义的大本营,黄巾起义是中

  •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让秦始皇背锅2000多年,真实事件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长城的故事,大家除了想起长城主要是由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一砖一瓦的砌成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故事就是孟姜女曾经哭倒过长城。在影视剧中大多数把孟姜女哭倒长城这一段故事描述孟姜女这一名女子因为知道自己的丈夫被拉去做长城的做苦力之后,然后就开始去寻找自己的丈夫。但是当她到长城的时候,发现自己的丈夫已经死